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8篇
  免费   31篇
  国内免费   68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26篇
  2003年   26篇
  2002年   31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22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25篇
  1997年   22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21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15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15篇
  1988年   12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乙烯拮抗剂—硫代硫酸银的生理作用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近年来,对乙烯在植物体内的代谢和作用,以及乙烯靶细胞和结合位点的研究十分活跃。在这些研究中,有不少是以硫代硫酸银(STS)作为“实验工具”的。本文就STS在研究乙烯生理作用中的主要优点及其抗乙烯的生理效应和可能的生理机制作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3.
采后预处理使甜橙果皮含水量减少,改善理化性状,降低果实对低温的敏感性,从而控制了福斑病的发生,使发病率从61.7~66.0%降至4.7~6.7%。低温贮藏的呼吸强度和内源乙烯的生成也受到明显的抑制,但对果实的主要内含物和质量并无影响。控制褐斑病发生的适宜的预处理,是在10~15℃和85~90%相对湿度下处理7~10d,使果实重耗约2.5~4.0%。  相似文献   
4.
在SO_2熏气9h过程中,小麦叶片中乙烯先上升,约6h达高峰,后下降;ACC含量则随熏气时间的延长而上升。停止熏气,乙烯继续下降,ACC含量也明显降低。MACC含量从熏气3h后不断上升,脱离接触后仍继续增加。6-BA预处理对SO_2引起的乙烯和ACC上升有促进作用,但对MACC含量无明显影响。SO_2熏气提高了乙烯形成酶活性。6-BA预处理对SO_2伤害有保护作用。对逆境乙烯的产生与调节作用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5.
水浮莲种子是一种奇特的需光种子。在黑暗中,GA_2或BA均不能代替光照诱导萌发,可是0.1μl/l乙烯却能引起部分种子萌发,在1000μ1/1乙烯的作用下,发芽率可达80%,接近全光照处理的萌发水平(91%发芽率)。ACC也能诱导水浮莲种子的萌发,0.1 mM浓度可获30%发芽率。在较短光照下,ACC对种子萌发有增效作用。在光照前应用ACC,其诱导效应大于两者同时施用。在照光萌发中,种子的内源ACC含量及乙烯释放量均显著增加。CoCl_2和AOA均能抑制光的诱导萌发。推论光打破休眠诱导萌发的作用是与乙烯的生成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
接触二氧化硫后小麦叶片中逆境乙烯的生物合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AVG和AOA强烈抑制二氧化硫处理小麦叶片中乙烯产生和ACC合成,对MACC的形成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CoGl_2明显抑制乙烯产生,而ACC大量积累,MACC含量则未因ACC增加而相应增加。DNP和CCCP也抑制乙烯产生,但前者引起ACC大量积累,后者引起ACC含量下降。CHI对乙烯产生和ACC形成均显示强烈的抑制作用,同时也明显抑制MACC形成。这表明小麦叶片接触SO_2引起的逆境乙烯也是循蛋氨酸→SAM→ACC→乙烯途径。  相似文献   
7.
溶液培养小麦幼苗转移至含Cd~(2 )的营养液中,根系乙烯产生较快地增加,约在12h达高峰,然后下降;ACC含量亦呈先升后降的趋势。未和Cd~(2 )溶液直接接触的地上部乙烯亦增加,至36h达高峰,此后急剧下降,而ACG和 MAGC含量持续上升。地上部乙烯的增加,主要是由通过根系运往地上部的镉直接作用的结果,不是根部合成ACG运往地上部后再产生的。电镜观察表明,地上部乙烯产生和ACC含量变化的时间进程,可以与镉进入叶细胞内的部位及其对细胞膜和细胞器的影响相联系。  相似文献   
8.
9.
番茄子叶外植体芽的分化过程与乙烯释放的关系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对番茄子叶外植体培养过程乙烯的释放和芽的分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番茄子叶外植体培养1h后开始释放乙烯,第3小时乙烯释放达到最高峰,随后迅速下降,乙烯释放水平与番茄子叶外植体分化能力呈负相关,外植体芽的分化过程中,乙烯释放水平很低,但在芽形成以前略有增加,乙烯拮抗剂及其生物合成抑制剂促进子叶外植体芽的分化过程,伤害了可能是导致番茄子叶外植体乙烯释放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
光敏核不育水稻幼穗的乙烯生成与育性转换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