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5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用免疫细胞化学技术观察了单眼剥夺后金黄地鼠视觉中枢GABA神经元分布的变化。结果表明:单眼剥夺后,金黄地鼠视皮层和上丘的GABA阳性神经元暂时性增多,但剥夺后六个月,其数目显著减少。在单眼剥夺前和剥夺后侧膝体中GABA阳性神经元数目没有明显差异。剥夺眼对侧视皮层GABA阳性神经元数比剥夺眼同侧视皮层GABA神经元数目少。单眼剥夺后视觉中枢GABA神经元类型及形态与剥夺前没有差别。晚期单眼剥夺也能引起视觉中枢GABA神经元数量和分布的变化。以上结果表明,单眼剥夺后视觉中枢抑制神经元的结构发生了变化。  相似文献   
2.
正常中国人中枢运动系统传导时间的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倪月秋  滕国玺 《生理学报》1991,43(4):322-329
本文应用高电压、低输出阻抗刺激器,经皮给予大脑皮层和脊髓电刺激(BSPES),同时在上肢鱼际(Thenar)和下肢胫骨前肌(Muscle tibialis anterior)上记录诱发肌肉动作电位,测定了64名正常健康中国人(男:46;女:18)的中枢运动系统传导时间。受试者年龄为20—67岁,身高为156—185cm。刺激大脑皮层出现反应的潜伏期与刺激脊髓出现反应的潜伏期之差为中枢运动传导时间(CMCT)。实验测得鱼际的 CMCT 为6.69±1.48ms;胫骨前肌的 CMCT 为12.90±1.59ms。经统计学处理证明,CMCT 与左右侧肢体、性别、年龄及身高无关。说明 CMCT 是无损伤测定与评价中枢运动系统功能的较精确的一种客观指标。本文根据所测数据,计算出脊髓内运动传导速度为71.34±10.89 m/s,与文献报道的锥体束传导速度50—70 m/s 相近。因此,CMCT 反映了锥体束的传导时间。  相似文献   
3.
血管紧张素Ⅱ中枢加压作用的机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周期  杨hun 《生理科学进展》1989,20(4):313-317
血管紧张素II(AII)具有中枢加压作用。中枢产生的AII在脑内的作用部位广泛,而外周产生的AII主要通过脑内某些特殊区域起作用。AII的中枢加压作用主要通过以下三条途径实现:(1)中枢性兴奋交感神经;(2)抑制迷走中枢;(3)促进加压素释放。  相似文献   
4.
GABA神经元在金黄地鼠视觉中枢的分布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本文用免疫细胞化学技术研究了GABA在金黄地鼠视觉中枢的分布特征,同时用统计学方法作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GABA阳性神经元分布在整个视皮层和上丘中,呈不均匀分布,外膝体中GABA阳性神经元密度较低.视皮层中GABA阳性神经元密度为781mm~2,占视皮层细胞总数的19.7%,上丘中其密度为812/mm~2,占22.3%,视皮层Ⅰ层中GABA阳性神经元为52%,上丘表层(浅灰层及视觉层GABA阳性神经元为56%,GABA阳性神经元包括不同类型的细胞.在视皮层中可观察到GABA免疫疫应阳性的锥体细胞.  相似文献   
5.
脑桥呼吸调整中枢向中缝大核下行投射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刚  刘磊 《生理学报》1993,45(3):237-245
实验在23只苯巴比妥钠麻醉(i.p.30mg/kg)的成年猫上进行。在脑桥呼吸调整中枢(NPBM-KF)共记录到67个单位放电可被电刺激中缝大核(NRM)所逆行兴奋。其中有7个单位为呼吸相关性单位(吸气性6、呼气性1),占脑桥87个呼吸相关性单位总数的8%。逆行兴奋潜伏期在0.4—2.5ms之间,平均1.2ms。中缝大核内微量注入麦角辣根过氧化酶(WGA-HRP)后在NPBM-KF区观察到大量HRP标记神经元。本实验结果表明,发自脑桥呼吸调整中枢神经元的轴突可投射到中缝大核。这一投射通路可能与呼吸及痛觉调节有关。  相似文献   
6.
采用辣根过氧化物酶顺、逆行标记方法对鸣禽鸟蜡嘴雀控制发声的神经核团、脑干听觉核团及神经通路,从外周至中枢逐级进行了追踪研究。结果表明:1.控制发声的神经核团及通路,前脑古纹状体腹内侧粗核是大脑控制发声的重要核团之一,它发出枕中脑后束经端脑前联合呈双侧支配延脑中间核,中间核又发出舌下神经经气管鸣管分支支配鸣肌,中间核同时也接受中脑背内侧核的支配,2.脑干听觉中枢及通路,中脑背外侧核是脑干较高级听觉中枢、初级中枢耳蜗核由角核和前庭外侧核组成,NA发出以对侧为主的纤维经外侧丘系可直接传入中脑背外侧核形成脑干听觉直接通路。  相似文献   
7.
用免疫组化(HRP)、H^+表面透入、核团微量注射、微电泳及损毁等方法探讨了延髓腹侧表面中枢化学感受机制。结果表明它与其浅层核团:斜方体核、外周橄榄腹外侧核(LVPO)、斜方体后核、巨细胞旁外侧核和外侧网状核等有神经结构联系。表面H^+可能被上述核团的突起或胞体感受。非呼吸相关神经元(LVPO)与呼吸相关神经元,同样可能参与中枢化学感受而调节呼吸活动。  相似文献   
8.
本文采用电镜金属盐法—酸性磷酸酶(ACP)细胞化学技术,用30mmol/L pipes缓冲液配制低浓度戊二醛进行固定。对成年大鼠的大脑大锥体细胞,小脑浦肯野氏细胞,脊髓前角运动细胞的高尔基复合体的ACP活性进行了实验研究和探讨。结果发现ACP活性分布在高尔基复合体的部份转移泡、浓缩泡及GERL部位。高尔基复合体呈ACP阳性反应,并显示出多种形态。  相似文献   
9.
10.
不同功能位点介导α干扰素的免疫调节和中枢镇痛作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Wang YX  Jiang CL  Song LX  Lu CL  Shao XY  You ZD  Huang AJ  Chui RY  Liu XY 《生理学报》2000,52(3):203-206
细胞因子α干扰素(IFNα)具有中枢镇痛作用。抗内源性阿片肽血清与IFNα能发生明显的交叉反应,提示IFNα与内源性阿片肽之间存在着共同的抗原决定基。采用基因定点突变技术,获得系列IFNα突变体,并分别测定其免疫学活性和镇痛能力。结果显示,IFNα突变体Y129S-IFNα免疫学活性显著下降,但仍然保留了很强的镇痛能力,阿片受体拮抗纳洛酮能够阻断Y129S-IFNα的镇痛作用。实验结果表明,IF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