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6篇
  2020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5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五种雀形目鸟类核型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染色体核型的比较研究,对于了解物种的特性,探索物种的遗传、进化、系统发育及分类地位都有一定的意义。有关鸟类的核型研究,国外已有不少报道(Castrovicja,1969; Hammar,1966,1975; Ray-Chaudhuri et al.,1969;Shidds,1982;Ta—kagi,1972等)国内在这方面的工作开展较迟,已作过核型分析的鸟类为数不多,仅见王应祥等(1982)的报道。迄今,作过核型研究的鸟类已达500多种,其中雀形目有200种。本文比较分析了五种野生雀形目鸟类的核型,它们是黑头蜡嘴雀,斑鸫,黄腹山雀,红尾伯劳和灰背椋鸟。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研究重要的医学昆虫丝光绿蝇Lucilia sericata触角感受器的形态,以明确不同类型感受器的结构及功能。【方法】采用透射电镜与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技术相结合的方法。【结果】明确并详细描述了毛型感受器、锥型感受器、腔锥型感受器及感觉囊的形态结构。【结论】毛型感受器和锥型感受器可能为化学感受器,腔锥型感受器可能为温湿度感受器;感觉囊中的无孔锥型感受器可能为温湿度感受器,类锥型感受器及类腔锥型感受器可能为化学感受器,各类型感受器同时行使功能,表明感觉囊为一个功能复合体。蝇类触角的感器类型多样、囊结构复杂,可作为研究昆虫触角感器形态、功能及演化的模式类群。  相似文献   
3.
采用封闭式流体压力呼吸计,分别在5-35℃和5-40℃的环境温度范围内测定了白头鹎(Pycnonotussinensis)和丝光椋鸟(Sturnussericeus)的代谢率、热传导和体温等指标,探讨其代谢产热特征。结果显示:在环境温度(Ta)为5-35℃时,白头鹎的体温基本维持恒定,平均温度为40.3±0.1℃,热中性区为26.6-32.8℃,基础代谢率为73.10±4.11mlO2/h,是体重预期值的79%;Ta在5-26℃范围内,代谢率(MR)与Ta呈负相关,回归方程为:MR[mlO2/h]=265.37-7.24Ta(℃);Ta在5-30℃范围内,热传导值最低且基本保持恒定,平均为0.24±0.01mlO2/g·h·℃,是体重预期值的126%。丝光椋鸟的热中性区为27.6-34.5℃,平均体温为40.5±0.1℃(5-40℃),基础代谢率为160.64±9.20mlO2/h,是体重预期值的90%;最低热传导为0.16±0.05mlO2/g·h·℃,是体重预期值的129%。在5-25℃范围内,MR与Ta的回归方程为:MR[mlO2/h]=377.96-7.88Ta(℃)。白头鹎和丝光椋鸟的基本生物学特征为:较高的体温,热传导和上临界温度,较宽的热中性区和较低的代谢率,符合南方小型鸟类的代谢特征.  相似文献   
4.
粉红椋鸟是社群型动物,在迁徙、繁殖和觅食中都聚集成群。聚群觅食是依靠从隐蔽处惊吓出猎物而采用一种捕食方式,是对其主要食物蝗虫普遍具有保护色的适应。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不同恒温下丝光绿蝇Lucilia sericata蛹期蛹壳颜色变化,并利用提取的蛹壳RGB值绘制标准色板,为法医学中死后间隔时间(postmortem interval, PMI)的推断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16, 20, 24, 28和32℃恒温下分别饲养丝光绿蝇待其发育至蛹期,选取10头蛹为观察样本,每隔12 h定期观察蛹壳的颜色变化,拍照并利用图像分析软件提取蛹期各观察时间点蛹壳颜色的RGB值,再将分析计算后的RGB值还原为标准色板,并采用R软件对蛹发育时间与蛹壳颜色RGB值中的R值的关系进行多元回归分析和拟合。【结果】不同恒温下,丝光绿蝇蛹壳颜色随发育时间均呈现出不均衡的加深趋势,尤其在化蛹初期和临近羽化时变化明显。根据各发育时间的标准RGB值可制作出对应不同恒温的5个丝光绿蝇蛹壳颜色标准色板。【结论】在案发现场,可将检获到的蝇蛹与本研究得到的相近温度下的蛹壳颜色标准色板进行比色鉴定,初步估算蛹期,为死后间隔时间的推断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研究通过自然感染方法诱导的丝光绿蝇蛆虫的抗菌活性.用大肠埃希菌感染无菌蛆虫,用灭菌的PBS作为对照.提取血淋巴,以金黄色葡萄球菌、绿脓杆菌作指示菌,采用平板法作抑菌试验,检验蛆虫血淋巴的抗菌活性.结果发现:感染的蛆虫比无菌蛆虫有较好的抗菌能力;大肠埃希菌预处理12 h后能够诱导蛆虫的抗菌活性,在24h达到峰值然后下降;血淋巴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抗菌活性高于绿脓杆菌.研究表明,通过自然感染的方法可以诱导丝光绿蝇幼虫抗菌活性.  相似文献   
7.
2006年3月25~26日,我们重庆市清华中学校“寻禽记”观鸟会一行在位于重庆市九龙坡区杨家坪的重庆动物园熊猫馆附近,连续两天观察到1对椋鸟在筑巢、觅食和鸣叫,经鉴定为重庆市鸟类新记录———黑领椋鸟Sturnusnigricollis(Paykull,1807),隶属雀形目Passeriformes椋鸟科Sturnidae  相似文献   
8.
罗键  王宇  黄竹  封泽  封愿 《四川动物》2006,25(4):862-863
2006年3月25-26日,我们重庆市清华中学校“寻禽记”观鸟会一行在位于重庆市九龙坡区杨家坪的重庆动物园熊猫馆附近,连续两天观察到1对椋鸟在筑巢、觅食和鸣叫,经鉴定为重庆市鸟类新记录——黑领椋鸟Sturnus nigricollis(Paykull,1807),隶属雀形目Passeriformes椋鸟科Stumidae椋鸟属Sturnus,英文名Black-collared Starling,俗称白头椋鸟、黑颈椋鸟、黑脖八哥、牛屎八哥、花八哥、花鹩哥、白头莺。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新疆阿勒泰地区粉红椋鸟的繁殖生态学及雏鸟的食性.粉红椋鸟每窝产卵数2~6枚不等,育雏高峰在每日的9:30~13:30,孵化率为96.45%±18.95%,雏鸟成活率为89.38%±14.99%,觅食范围在4 km半径范围内,雏鸟多以直翅目(蝗虫)为食(占94.07%),也有少量鳞翅目和鞘翅目昆虫.阿勒泰地区粉红椋鸟的产卵日期晚于其他地区,孵化率及雏鸟成活率高于其他地区.建议在草原上设置砖堆招引粉红椋鸟,其效果高于石堆巢.  相似文献   
10.
广州新垦越冬椋鸟夜栖集群现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研究区域 新垦地镇位于东经113.35,北纬22.36,为广州的最南端、珠江口前沿,濒临伶汀洋,三面环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