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8篇
  免费   44篇
  国内免费   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6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黄伟秋  徐浩东 《生理学报》1992,44(6):556-561
孤离大鼠左侧颈动脉窦,采用侧脑室(LCV)注射α_1受体阻断剂酚苄明(phenoxybenzam-ine PBZ,2μg/20μl)或α_2受体阻断剂育亨宾(yohimbine Y,2μg/20μl),以颈动脉窦内压(ISP)-平均动脉压(MAP)关系曲线及其有关参数为指标,研究和分析了中枢α受体对颈动脉窦反射的影响。将所得ISP和MAP经Logistic方程拟合,建立ISP-MAP关系曲线。结果如下:PBZ组,ISP-MAP关系曲线在高窦内压区明显上移;峰斜率、MAP变动范围明显减小;ISP-斜率关系曲线在15.96kPa处明显下移。Y组,ISP-MAP关系曲线在高窦内压区明显上移;峰斜率、MAP变动范围明显减小,阈压明显增大,ISP-斜率关系曲线在10.64、15.96kPa处明显下移。与PBZ组相比,Y组的峰斜率、MAP变动范围减小更明显。结果表明:中枢α_1或α_2受体阻断后,窦反射的敏感性明显降低,其中阻断α_2受体的作用尤为明显。  相似文献   
2.
心房钠泵因子对颈动脉窦压力感受器反射的易化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工  何瑞荣 《生理学报》1991,43(4):360-367
Effects of atriopeptin II (APII) on the carotid sinus baroreflex in anesthetized rats and on the sinus nerve afferent activity in the anesthetized rabbits were investigated. The results were as follows: (1) By perfusing the isolated left carotid sinus with APII (1 microgram/ml) in anesthetized rats (n = 10), the threshold pressure (TP) of the carotid baroreflex did not show any change, while the equilibrium pressure (EP), the saturation pressure (SP) and the operating range (OR) were decreased from 101 +/- 2.8 to 95 +/- 2.0 mmHg (P less than 0.05), 202 +/- 5.2 to 168 +/- 6.1 mmHg (P less than 0.001) and 128 +/- 5.5 to 93 +/- 6.3 mmHg (P less than 0.001), respectively. The function curve of the baroreflex was shifted to the left and downward with a peak slope (PS) increased during perfusing with APII. In contrast, by perfusing the carotid sinus with sodium nitroprusside (NP, 0.5 micrograms/ml), TP and EP remained unchanged, whereas SP and OR were increased from 188 +/- 6.4 to 218 +/- 6.0 mmHg (n = 6, P less than 0.01) and from 107 +/- 6.9 to 132 +/- 7.6 mmHg (P less than 0.05), respectively. The function curve of the baroreflex and its PS were not affected by NP. The sinus nerve afferent activity was quite stable with the perfusion of carotid sinus at constant intrasinus pressure (ISP) in the rabbits (n = 6) and increased during the elevation of ISP.(ABSTRACT TRUNCATED AT 250 WORDS)  相似文献   
3.
刺激家兔颈交感神经对颈动脉窦反射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曲龙  何瑞荣 《生理学报》1985,37(4):337-345
在36只麻醉家兔观察了电刺激颈交感神经(CSN)对颈动脉窦压力感受器(CSB)活动的影响。所得结果如下:(1)电刺激 CSN 可使夹闭颈动脉引起的加压反射消失或倒转,△BP 从刺激前的 39.5±3.6mmHg 变为刺激时的-0.31±5.4mmHg(P<0.001)。(2)在电刺激CSN 时,静注新福林所诱发的颈动脉窦压力感受器-心率反射增强,表现为反射性心率减慢较刺激前更为明显。(3)在以50—200mmHg 的压力充胀两侧颈动脉窦的条件下,刺激 CSN 引起窦内压与平均动脉压的关系曲线下移,与刺激前曲线相比有明显差异(P<0.01)。(4)切断 CSN 后,动脉血压有所升高,提示 CSN 对 CSB 活动有紧张性调节作用。以上结果比较明确地表明家兔 CSN 对 CSB 活动有调节作用。此作用可能是 CSN 作用于窦壁平滑肌而间接引起的。  相似文献   
4.
在成年狗身上制备右侧孤离颈动脉窦,借助灌流装置用饱和氧的任氏液对其进行灌流。灌流压为搏动性的。通过改变每搏泵出量、灌流管道的阻力和弹性来调节灌流压及其变化速率。用多导生理记录仪同步记录股动脉血压、窦内灌流压及其变化速率。本文主要观察窦内压的变化速率对降压反射的影响。在8只狗身上共进行了93次实验。结果表明,在窦内压相同的情况下,灌流压的上升速率愈快,降压效应愈明显,而其下降速率则无显著作用。已有资料证明搏动性窦内压所引起的降压效应较非搏动性压力更为明显。由此可见,狗的颈动脉窦压力感受器不仅对搏动性压力而且对其上升的变化速率也很敏感。  相似文献   
5.
向颈总动脉头端注入枸橼酸钠能使大多数家兔发生呼气性呼吸暂停和呼吸频率变慢。此呼吸抑制效应可被地卡因麻醉颈动脉窦区所消除。切断窦神经不能阻断枸橼酸钠对呼吸的抑制。切断迷走神经窦支则使半数以上家兔的呼吸抑制减弱或消失,而在结状神经节上方切断迷走神经能阻断大多数家兔的呼吸抑制。结果提示,迷走神经窦支是颈动脉窦区感受器传入通路之一,向颈动脉窦区注入枸橼酸钠对呼吸的抑制主要是通过迷走神经传入引起的。  相似文献   
6.
革胡子鲇上颌须离体标本味觉反应的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龙天澄  黄溢明 《动物学报》1995,41(2):158-166
本实验采用革胡子鲇离体上颌须-传入神经标本,记录传入神经电活动,测定了须部味蕾对动物组织浸提液、氨基酸、酸盐化合物等多种化学刺激的反应。发现某些物质有较强的刺激作用。另外,机械刺激也引起较强的反应。分析传入神经单纤维的记录结果,可将化学刺激引起的味觉反应分为3种单元类型:(1)对精氨酸特别敏感;(2)对柠檬酸和氯化胺有较强的反应;(3)对多种刺激都有一定的反应。实验表明,革胡子鲇的须部味蕾可能是一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左室主动固定电极在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ardiac resynchronization therapy,CRT)中的作用并总结其临床经验。方法:收集2008年1月至2013年1月由梅州I市人民医院心内科植入CRT的患者,共56例(男34例,女22例)。根据植入冠状窦电极的不同,分为左室主动固定电极组(17例)和被动电极组(39例),观察和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透视时间和造影剂用量。结果:左室主动固定电极组的手术时间[(61±36)minvs(143+61)min,P=0.035]和透视时间[(10±5)minvs(45+11)min,P=0.042]均较被动电极组显著缩短,而造影剂用量[(36±20)mlvs(87±46)ml,P=0.041]也较被动电极组明显减少。结论:左室主动固定电极用于心脏再同步化治疗可明显缩短手术时间,降低造影剂用量,使患者和术者均获益。  相似文献   
8.
目的:创建一套离体颈动脉窦压力感受器研究中窦内压力的自动控制系统。方法:制备颈动脉窦-窦神经标本并对其进行灌流。在该系统中,引入一个重要的可接受电脑指令的压力控制装置(PRE-U,Hoerbiger,Deutschland),用以钳制窦内压。通过比较压力指令和相应产生的窦内压来鉴定本压力控制系统的可靠性。结果:利用该系统可以准确实现脉动式、斜坡式、阶跃式等多种窦内压力控制模式,并证实记录到压力依赖性窦神经放电活动。结论:应用这套颈动脉窦内压力控制系统可以实现多种压力模式的控制。该系统为深入研究压力感受器机电换能机制提供了有用且灵活的压力控制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在自体动静脉内瘘血液透析中应用全程规范化护理的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11月来我院开展自体动静脉内瘘治疗的患者82例,将其随机分为两个小组。为其中一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干预,作为对比组;为另外一组采用全程规范化护理干预,作为研究组。分别记录两组患者满意度和内瘘使用时间。结果:研究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97.56%(40/41),明显高于对比组82.93%(34/41),同时研究组患者动静脉内瘘使用时间明显长于对比组。两组数据存在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全程规范化护理能够有效提升自体动静脉内瘘的使用时间,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0.
目的:总结先天性支气管动脉-肺动脉瘘患儿的临床特点及诊治经验,探讨介入治疗支气管动脉-肺动脉瘘所致咯血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09年7月至2017年6月收治的先天性支气管动脉-肺动脉瘘所致咯血患儿36例,行支气管动脉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选择300-700μm聚乙烯醇(PVA)微栓颗粒或微球颗粒行支气管动脉栓塞术治疗,评价疗效,患者在术后1个月、3个月、半年、1年门诊复查。结果: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MSCTA)显示支气管动脉-肺动脉瘘直接征象的诊出率为55.5%(20/36),16例为假阴性(44.4%),未发现假阳性病例;36例患者栓塞术后治疗即刻成功率为100%,复发率13.9%(5/36),复发时间出现于术后2-6个月,表现为再次咯血,但咯血量较初次封堵前减少,均行二次栓塞术。结论:介入治疗对于支气管动脉-肺动脉瘘所致咯血是一种创伤小、操作简便、疗效明确、并发症少的治疗方法。为进一步减少复发风险,患者术前应仔细进行MSCTA检查,行全面DSA下血管造影,根据患者病变血管情况选择合适的永久栓塞剂,运用恰当的栓塞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