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0篇
  69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4年7月和8月,通过样线调查、野外直接跟踪观察和瞬间取样的方法,对东大山自然保护区岩羊(Pseudois nayaur)的种群结构和生态行为进行了初步研究。在观察到的720只岩羊中,719只组成了50个群,最大的群82只,最小的群2只,平均群大小(14.38±15.83)只(n=50)。雌雄性比为1∶0.63,成年雌体、亚成体和幼体之比是1∶0.4∶0.24。岩羊的昼间活动中,上午和下午各有一个瞬间觅食高峰,分别在6:30时和15:30时,中午有一段较长时间的休息期。通过对一个46只岩羊群连续12 d的野外跟踪观察,发现该岩羊群昼间的活动范围基本上在1.47 km2内。对152个自然死亡的雄性岩羊头骨的分析表明,东大山雄性岩羊的自然死亡年龄在7.5~11.5龄,其中9.5龄是其自然死亡的高峰。  相似文献   
2.
曲江勇  刘迺发 《四川动物》2012,31(4):518-523
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和直接测序的方法,测定了雉鸡甘肃亚种9个种群118个样本的线粒体DNA(mtDNA)控制区(D-loop)1150个碱基长度的基因序列,43个变异位点产生51个单倍型。环境因子与种群遗传变异的相关性研究表明,序列变异与经度(r=0.725,P<0.05)、年平均温度(r=0.833,P<0.05)呈显著正相关,核苷酸多样性与经度(r=0.686,P<0.05)、年平均温度(r=0.844,P<0.05)呈显著正相关。片段化与低温是导致雉鸡甘肃亚种遗传多样性的主要因素。序列变异及核苷酸多样性与温度的变异系数呈显著负相关(r序列=-0.679,P<0.05;r核苷酸=-0.669,P<0.05)。温度越稳定地区雉鸡甘肃亚种的遗传多样性越高。  相似文献   
3.
2010年12月和2011年4月,分别在广西西北部百色市右江区和靖西县古龙山自然保护区拍摄和观察到黑冠黄鹎(Pycnonotus flaviventris)的johnsoni亚种.其喉部为红色,与中国其他记录亚种区别明显,属中国鸟类亚种的新记录.该文亦初步讨论了该亚种的分类和分布.  相似文献   
4.
大雾岭保护区穿山甲冬季生境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9年12月至2001年2月,对大雾岭自然保护区穿山甲冬季栖息地的选择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对林型选择的先后次序为针阔混交林、灌木丛、常绿阔叶林、针叶林;最偏爱针阔混交林,最不喜爱针叶林.多选择陡坡(30~ 60°);干扰源距离较远(>1 000 m),干扰程度小;林下草灌层盖度高(81% ~ 100%),隐蔽程度好; 阳坡或半阴半阳坡;中低海拔(760 ~ 1 500 m);中下坡位;水源距离较近(<500 m);乔木郁闭度适中(31% ~ 70%)的生境.较少选择上坡位,林下草灌层中低(0 ~ 50%),乔木郁闭度偏高(71%~ 100%)或偏低(0~ 30%),阴坡的生境.对洞口设置的要求是多朝南,而且要求隐蔽条件好,多数为全隐蔽或半隐蔽;最不喜爱将洞口设置在裸露、隐蔽程度差的生境,强力避免洞口向北.坡度、干扰源距离和林下草灌层盖度是影响穿山甲冬季栖息地选择的关键环境因子.  相似文献   
5.
综合形态学、行为学、分子系统发生等方面研究成果,对世界鸡形目鸟类科的系统关系以及属、种间系统发生的研究进展进行了阐述,侧重介绍与我国鸡形目鸟类相关类群的系统发生研究现状。与传统的系统关系比较,新的研究结果主要有:凤冠雉科和冢雉科不再是互为姊妹群;传统分类中的雉族和鹑族被证明并非单源而是多源的;雉族的原鸡属与鹑族的竹鸡属有很近的亲缘关系;灰山鹑、火鸡和松鸡类的系统发生关系可能很近。分子进化的研究表明雉科各属的起源主要集中在上新世。  相似文献   
6.
江西井冈山地区灰胸竹鸡的遗传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灰胸竹鸡Bambusicola thoracica是我国特有鸟类.本文采用聚合链式反应和直接测序的方法测定井冈山地区灰胸竹鸡3个种群线粒体DNA(mtDNA)控制区1142 bp的序列,分析其序列变异和种群遗传多样性.30个样本共发现16个变异位点和10种单倍型,其中hapl广泛分布,占所分析样本的23.33%,是其祖先单倍型.3个种群的平均单倍型多样性和核苷酸多样性分别为0.815和0.00243.青原区种群与其它两个种群遗传分化显著,基因交流受限制.受隔离影响,青原区种群遗传多样性最低.在系统发生树上,10种单倍型形成两支,井冈山种群和永新县种群聚在一起,与其地理位置相一致.  相似文献   
7.
渐渗杂交的研究进展及其理论实践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渐渗杂交(Introgressive hybridization)一词最早是由Anderson和Hubricht 在1938年通过植物杂交研究提出,指两物种的杂交后代与亲本之一或双亲反复回交,把某一亲本的性状带至另一亲本.本文阐述了渐渗杂交的定义发展,各物种渐渗杂交的研究进展以及相关研究方法的发展.相关研究文献主要讨论了这样一些问题:渐渗杂交形成机制的探讨;基因渗透程度;在进化上的重要意义;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以及对物种保护上的贡献;作物育种上的应用等.最后从进化、生物多样性、作物育种等角度讨论了渐渗杂交的理论实践意义,提出了一些关于渐渗杂交有待于进一步深入研究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西沙群岛东岛小军舰鸟繁殖种群的初步观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2003年3-4月对西沙群岛的鸟类资源进行了考察,在西沙群岛的东岛发现小军舰鸟(Fregata minor)繁殖,为迄今所知该种在我国仅有的繁殖记录。野外观察共发现7个巢,其中5个巢中途毁损,另见幼鸟13只,非繁殖雄性个体2只。还观察到小军舰鸟与红脚鲣鸟相互影响的负面行为,如抢食、窃巢材等。调查结果显示,西沙群岛小军舰鸟分布范围现已缩小,而且种群数量显著下降。  相似文献   
9.
10.
2004年和2005年的4~7月,采用绝对数量调查与样线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分别对甘肃省东大山自然保护区和盐池湾自然保护区的高山雪鸡繁殖期种群密度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东大山核心区高山雪鸡繁殖期的种群密度为7.12±1.05只/km2(5.85~8.33),总体密度为4.88±1.50只/km2(3.33~6.32);盐池湾高山雪鸡繁殖期的种群密度为4.25±2.10只/km2(2.86~6.67).东大山核心区高山雪鸡的种群密度与1990年相比稍有下降,而总体密度则有所上升.人工捕捉和偷猎等是影响研究区内高山雪鸡种群数量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