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合肥市大气微生物的粒度分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采用ANDERSEN生物粒子采样器,对合肥市大气微生物的粒度的分布进行定期的检测研究。结果发现大气中细菌的粒度分布春、秋两季较高;大气中真菌粒子则多为3-4两级。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用ANDERSEN生物粒子采样器在沈阳市对大气真菌粒子浓度及其分布进行了一年的观测。结果表明,沈阳市大气真菌粒子年平均浓度为1797个/m。四季中,秋季大气真菌粒子浓度高,为2858个/m;春季低,为1094个/m ̄。在不同地点中,造纸厂大气真菌粒子浓度明显高,为5780个/m。一天中的7:00,19:00为大气真菌粒子浓度的高峰时,13:00为低谷时。大气真菌粒子的浓度分布是单峰型,高峰在第3、4级,峰  相似文献   

3.
沈阳市大气微生物的研究Ⅲ.大气真菌粒子浓度及其分布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本研究用ANDERSEN生物粒子采样器在沈阳市对大气真菌粒子浓度及其分布进行了一年的观测。结果表明,沈阳市大气真菌粒子年平均浓度为1797个/m ̄3。四季中,秋季大气真菌粒子浓度高,为2858个/m3;春季低,为1094个/m ̄3。在不同地点中,造纸厂大气真菌粒子浓度明显高,为5780个/m ̄3。一天中的7:00,19:00为大气真菌粒子浓度的高峰时,13:00为低谷时。大气真菌粒子的浓度分布是单峰型,高峰在第3、4级,峰值为535个/m ̄3。造纸厂大气真菌粒子浓度分布的高峰在第5级,小粒子浓度比其余地点明显高。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用ANDERSEN生物粒子采样器在沈阳市对大气真菌粒数中值直径及粒度分布进行了一年的观测。结果表明,沈阳市大气真菌粒子年平均粒数中值直径为3.9μm。四季中,大气真菌粒数中值直径夏季较大,为4.2μm;冬季较小,为3.6μm。不同地点中,造纸厂大气真菌粒数中值直径较小,为3.4μm;其余9个地点的大气真菌粒数中值直径在3.8~4.2μm之间变化。一天中的13:00~16:00为大气真菌粒数中值直径的高峰时,19:00为低谷时。大气真菌粒子的粒度分布为单峰型,高峰在第4级,峰值为31.5%;<8.2μ  相似文献   

5.
春季城区道路不同绿地配置模式对大气颗粒物的削减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貌  张志强  陈立欣  刘辰明  邹瑞 《生态学报》2016,36(7):2076-2083
研究城市道路不同绿地类型对大气颗粒物的吸附削减作用,是提高城市绿地大气污染治理功能绿地配置模式优化的重要基础。以位于北京市海淀区的3条典型主干道道路为对象,选取乔木、灌木、草本、乔-灌、乔-草、乔-灌-草6种典型绿地配置模式,在大气颗粒物污染严重以及城市植被发芽、开花、展叶完成的春季(3月中旬至4月上旬),采用Dustmate便携式颗粒物采样器和NK4500手持自动气象仪分1.5m和3m两个高度同步测定距污染源不同位置的大气颗粒物浓度与小气候因子,分析不同绿地配置模式对颗粒物削减能力的差异及其主要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复合配置模式比单一配置模式下空气颗粒物浓度稳定程度高,其主要受风速与空气相对湿度的影响;大气颗粒物粒径越大绿地对其削减作用越强;地表覆盖程度是影响不同绿地配置模式对大气颗粒物垂直削减的关键因素,地表覆盖越好垂直削减效果越好,且垂直削减率与温度成正相关关系;草本、灌木对大气颗粒物的垂直削减作用比其他4种配置模式更好;由于受植被郁闭度、疏透度以及配置种类的综合影响,乔-草、灌木绿地配置对大气颗粒物的水平削减作用比其他4种模式更好。  相似文献   

6.
舟山某码头近地面大气微生物污染初步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告了用FA-Ⅰ空气微生物采样器测定了舟山某码头近地面大气细菌和真菌的浓度分布、粒子大小以及对细菌染色形态观察。结果表明,大气中的细菌浓度为113CFU/m3,真菌为265CFU/m3。细菌的CMD为4.90um,GSD为2.75,真菌的CMD为4.80um,GSD为1.50。细菌染色镜检观察,革兰氏阳性菌占88.9%,阴性菌占11.1%。阳性菌中球菌最多,无芽胞杆菌次之,芽胞杆菌最少。阴性菌中无芽胞杆菌最多。  相似文献   

7.
八级空气撞击采样器在环境空气监测领域的应用进行了研究,并与颗粒物自动监测仪器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相同条件下八级空气撞击采样器得出的结果与颗粒物自动监测仪器的监测结果相关性较好。八级空气撞击采样器采样滤膜可根据需要在实验室进行成分的定性和定量分析以得出不同粒径范围颗粒物的组成成分。  相似文献   

8.
木本植物对大气气态污染物吸收净化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一、工作目的与意义 植物通过叶片上的气孔和枝条上的皮孔,可将大气污染物吸收入体内。在体内通过氧化还原过程进行中和而成无毒物质(即降解作用),或通过根系排出体外,或积累贮藏于某一器官内。植物对大气污染物的这种吸收、降解和积累、排出,实际起到了对大气污染的净化作用。一般情况下,植物吸收一定数量的大气污染物后,并不表现出异常的反应。而只是在超过其生理上的忍受限量后,才表现出可见的或不可见的症状。植物对大气污染物的这一生  相似文献   

9.
广州市空气可吸入性颗粒物的污染水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安德森双道采样器,Teflon膜在广州市城区采集大气细颗粒物(Φ〈2.5μm,PM2.5)和粗颗粒物(2.5≤Φ〈10μm,PM2.5-10)两者之和为PM10。每季度采样一次,连续采样15-30d,每天采一个24h样品,污染点1995,1996年的污染水平接近,对照点1996年的污染水平明显低于1995年,1995,1996年污染点PM2.5的24h均值分别为0.025-0.506和0.017  相似文献   

10.
大气颗粒物是大气中固态或液态微粒物质的总称。大气颗粒物的增多会对气候、空气能见度、公共卫生等造成重大影响。种植合适的植物成为减轻大气颗粒损害的良好措施,但大气颗粒物覆盖在植物叶片表面及进入植物体内都会对植物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本文围绕大气颗粒物的成因及组成,大气颗粒物对植物生长发育、生理生化、抗病虫性、植物生产力和产量的影响方式及机理与减轻途径等进行了系统综合与评述,并展望了未来的研究趋势。综合发现,大气颗粒物对植物的影响广泛且复杂多样,并受到环境条件、颗粒物浓度及组成、植物种类及研究尺度的影响。通过提前预知大气颗粒物浓度变化、提供充足的营养和水分、及时冲洗叶片、人工补光及合理选择并种植植物等方式可避免或者减轻大气颗粒物所带来的负面效应。未来可增加大气颗粒物影响下景观和造林植物的研究、大尺度植被生理生态、各种化合物和微生物颗粒物对植物影响的研究,研究内容可关注植物生理生态、植物叶片氮分配、叶肉细胞导度及植物遗传育种学等。  相似文献   

11.
山西北部农村区域大气活性氮沉降特征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利用DELTA系统、被动采样器和雨量器在山西省北部生态脆弱区朔州的一个监测点通过一整年的监测试验,研究了该地区农村区域大气氮素干湿沉降的月际变化。结果表明:2011年该地区大气氮素湿沉降为12.43kgN hm~(-2)a~(-1),远低于华北平原大气氮素混合沉降的平均值28.0kg N hm~(-2)a~(-1),降水中铵态氮、硝态氮和有机氮平均分别为1.24 mg N/L、1.27 mg N/L、1.26mg N/L。大气氮素湿沉降的年内分布不均,60%的沉降集中在降水较丰沛的4-10月份。试验区干沉降以氧化态氮(HNO_3NO_2和pNO_3~-)的沉降为主,氧化态氮的干沉降量是还原态氮(NH_3和pNH_4~+)的1.37倍,大气氮素干沉降总量为35.43 kg N hm~(-2)a~(-1)。总体来看,作为典型的干旱区,该地区氮的干沉降是湿沉降的3倍,氮素干湿沉降总量达到47.86kg N hm~(-2)a~(-1)。此外,硝态氮和铵态氮在雨水中呈线性相关,而在PM_(10)颗粒物中乘幂正相关;雨水中总碳和总氮呈线性正相关,而PM_(10)颗粒物中二者呈二次多项式关系。鉴于朔州地区古城镇较高的氮沉降数量,应该对该地区输入农田的氮素环境养分引起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12.
大气CO2增加对土壤脲酶、磷酸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25,自引:6,他引:19  
1 引  言自 19世纪 70年代工业化革命以来 ,由于化石燃料燃烧、林草地开垦农用等已引起CO2 大气排放的不断增加 ,可能使未来的 5 0~ 10 0年内 ,全球大气CO2 将增加 1倍左右 .许多研究证明 ,大气CO2 增加可提高植物生长代谢水平[1,8] .其结果是植物代谢分泌物的种类和数量发生变化 ,由植物光合作用强度或速率变化引起的植物枯枝落叶质量也会改变 ,二者均可能在经泌入土壤或凋落进入土壤分解后 ,对植物着生的土壤环境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植物对大气CO2 增加的响应途径还有根圈微生物种群 (植物根圈大量活性C组分将直接作为微…  相似文献   

13.
为了给全球变化背景下的竹林经营应对策略提供理论依据,运用开顶式同化箱(OTCs)模拟4个大气O3浓度,分别为环境背景大气(40~45 nl·L-1)、降低1/2(22~25 nl·L-1)、倍增1倍(92~106 nl·L-1)和倍增2倍(142~160 nl·L-1),研究分析四季竹(Oligostachyum lubricum(Wen) King f)对大气O3胁迫的光合生理响应规律.结果表明:随着大气O3浓度的升高,四季竹叶片光合色素含量呈降低趋势,倍增1倍处理的大气O3浓度是显著变化的节点;大气O3浓度变化对四季竹Pn日变化影响复杂,环境背景大气、倍增2倍处理呈"单峰"曲线,而降低1/2、倍增1倍处理呈"双峰"曲线.对Tr日变化无明显影响,各处理均呈"单峰"曲线;大气O3浓度较环境背景大气升高或降低,四季竹的光合生理响应都表现为伤害效应.当大气O3浓度倍增1倍及以上,对四季竹会造成严重的伤害,表现为叶片光合色素降解或合成受阻,水分利用效率降低,光合作用能力明显下降.大气O3胁迫对四季竹光合作用的影响表现为非气孔因素限制.  相似文献   

14.
当大气受到污染后,植物就会不同程度地作出反应,如叶片的变色、脱落或枯死等。因此,可以利用植物对大气污染的异常反应,监测大气中有害物质的成分和含量,以了解大气的质量状况。大气污染中的主要有害物质有:臭氧、过氧酰基硝酸酯类、二氧化硫和氟化物等。 臭氧 这是一种气态的次生大气污染物,氮氧化物在阳光照射下发生复杂反应的产物。它具有很强的毒性。 当植物与其周围环境进行正常的气体交换时,臭氧经气孔进入植物叶片,诱发一系列的污染伤害。其急性典型症状为:叶片上均匀地散布着形状、大小较规则的细密点状斑,呈棕色或黄褐…  相似文献   

15.
陆地生态系统与大气间CO2交换是全球碳循环的最重要组成部分,科学地测定其CO2交换通量一直是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研究的核心工作之一。提高观测的效率和减少观测对自然的干扰,是科学精确地估算区域和全球尺度上的陆地生态系统与大气间CO2交换量的关键。在参考国内外已有的陆地生态系统与大气间CO2交换通量箱式法观测技术的基础上,发展了一套多通道全自动通量箱系统用来连续观测陆地生态系统或土壤与大气间的CO2交换通量。在黄土高原中国科学院长武农业生态试验站的麦田和苹果园中进行了系统测试,结果表明,该系统不但能够实现自动、连续、多点观测,而且对自然环境的影响比较小,在田间的实验观测中,该系统运行稳定,能够比较客观地得到陆地生态系统与大气间的CO2交换通量。  相似文献   

16.
植物与温室气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CO_2、CH_4和N_2O是3种重要的温室气体由于它们对全球变暖具有较大影响,已引起科学家的广泛关注。研究表明导致温室气体增加的主要原因是人类活动和生物产生,作为占地球生物量约99%的植物,在温室气体产生与消耗中起着怎样的作用,对这一问题的研究将有助于进一步认识植物与大气的生态关系以及在全球气候变化中的作用。目前研究证明植物能吸收大气CO_2,参与大气CH_4和N_2O的产生或排放,因此,它对温室效应的影响是双重的。  相似文献   

17.
开顶式气室可精准控制大气CO2(或其它气体成分)的浓度,使之稳定在一个特定的水平,为研究未来大气CO2浓度升高(或其它气体成分变化)对植物一害虫一天敌之间相互关系的影响提供了条件。该装置由CO2气源、CO2浓度测控系统和气室3部分组成。气室又包括无色透明玻璃(2.5mm厚)室壁,正八边形的铁框架和中空底座,以及换气扇组成的通风系统4部分。能实现气室内CO2浓度的自动控制。经试验检测,气室内CO2浓度、温度、相对湿度等环境条件的水平分布和垂直分布都很均匀,与自然环境十分接近。该气室设计的结构合理,使用性能稳定,可广泛应用于大气特定成分变化对生态系统影响的研究。  相似文献   

18.
曹裕松  李志安  邹碧 《生态科学》2003,22(3):284-287
本文从植物对大气、水体和土壤化角度分析了森林的特殊环境功能,有些植物能吸收空气中各种有害气体,如SO2、Cl2、HF以及放射性物质,可用于治理大气污染,或用于环境污染监测;许多森林植物对各种污染物有一定的吸收、积累和分解作用,因而,可以用于污染环境的修复治理;植物通过蒸腾作用向大气中释放大量的水分,带走了热量,降低了大气的温度;森林还能保持水土、防风固沙、涵养水源.因而,森林具有美化环境,清理环境污染物,稳定气候等重大的环境功能.  相似文献   

19.
极地大气汞亏损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汞是唯一以气态单质形态随大气循环参与全球迁移的重金属元素,大气汞的长距离传输是汞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重要特性之一,对全球汞循环有着重要的影响.由于汞的全球传输与沉降,汞在极地的污染不容忽视.科学工作者分别于1995年、2000年在北极和南极地区发现了大气汞亏损现象,并提出了对大气汞迁移转化的新认识,促进了对特殊气候、环境下汞在大气中的形态转化及其对陆地生态系统的影响研究.目前对极地大气汞亏损过程及其影响了解仍不够深入.本文从极地大气汞的分布、大气汞亏损的发生机制、沉降汞的归趋以及生物响应等综述了近年来对极地大气汞亏损的研究工作,并对极地大气汞亏损今后的研究方向作了展望,为特殊气候环境下大气汞的迁移转化机理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0.
研究大气中孢子和花粉为对象的学科和(为大气孢粉学。包括孢子花粉在大气中的传播规律,存在条件,大气中孢粉的数量和种类调查统计,并用以探讨大气孢粉学与医学、环境科学、农业、法学等的关系及其理论和实际意义。 1.大气中的“花粉雨” 人类生活的自然环境中,空气是任何生物都离不了的,清新的空气使人心旷神怡、精神振奋,因此对大气环境保护是个极为重要的任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