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研究大剂量HBsAg对HBV转基因小鼠其T细胞免疫效果的影响。方法:用大剂量血源性HBsAg免疫HBV转基因小鼠,采用ELISA方法观察转基因小鼠所诱生的HBsAg特异性Th1类细胞因子的水平,ELISPOT方法检测不同免疫方案对小鼠HBsAg特异性分泌IFN-γT细胞数量的影响,同时检测对小鼠淋巴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HBsAg组免疫后脾细胞产生的Th1类细胞因子(IFN-γ、IL-2)、HBsAg特异性分泌IFN-γT细胞及T细胞增殖水平较对照组显著增加(P<0.05)。结论:大剂量的HBs-Ag可以诱导乙肝转基因小鼠产生高水平Th1类细胞因子并打破免疫耐受。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大剂量HBsAg对HBV转基因小鼠其T细胞免疫效果的影响。方法:用大剂量血源性HBsAg免疫HBV转基因小鼠,采用ELISA方法观察转基因小鼠所诱生的HBsAg特异性Th1类细胞因子的水平,ELISPOT方法检测不同免疫方案对小鼠HBsAg特异性分泌IFN-γT细胞数量的影响,同时检测对小鼠淋巴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HBsAg组免疫后脾细胞产生的Th1类细胞因子(IFN-γ、IL-2)、HBsAg特异性分泌IFN-γT细胞及T细胞增殖水平较对照组显著增加(P〈0.05)。结论:大剂量的HBs-Ag可以诱导乙肝转基因小鼠产生高水平Th1类细胞因子并打破免疫耐受。  相似文献   

3.
探讨约氏疟原虫感染后脾细胞不同组分间相互作用对免疫分子分泌的影响。以约氏疟原虫腹腔感染DBA/2小鼠,采用ELISA和Griess实验分别检测感染后第3 d小鼠全脾细胞、巨噬细胞和悬浮细胞培养上清中IFN-γ和NO水平。在不同培养时间组,全脾细胞IFN-γ和NO分泌水平均明显高于单纯巨噬细胞或悬浮细胞;全脾细胞48 h和72 h培养组的IFN-γ水平明显高于24 h培养组,并且其NO的分泌水平随培养时间的延长而显著升高。脾细胞不同组分间的相互作用可明显促进其免疫分子的分泌;NO的分泌依赖于IFN-γ的诱导效应。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人自然杀伤(NK)细胞在CD137抗体作用下通过抗体依赖性细胞毒性作用(ADCC)介导对乳腺癌细胞的杀伤作用。方法NK细胞表型和细胞因子检测实验分组:阴性对照组(未用人CD137抗体处理的NK细胞)、CD137抗体处理组(10μg/mL人CD137抗体处理4 h的NK细胞);NK细胞毒性检测实验分组:根据体系中是否添加NK细胞、人CD137抗体和西妥昔单抗分为8组。流式细胞术检测两组NK细胞表面CD16分子的表达情况,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检测两组NK细胞培养上清液中干扰素(IFN)-γ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的浓度,乳酸脱氢酶(LDH)法检测8组反应体系中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高表达乳腺癌细胞系MDA-MB-231和EGFR低表达乳腺癌细胞系MDA-MB-453的杀伤比例,并采用t检验或析因分析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与阴性对照组比较,CD137抗体处理组CD16+NK细胞比例(79.57﹪±0.92﹪比90.43﹪±0.67﹪)、细胞因子IFN-γ浓度[(388.90±7.02)pg/mL比(523.90±1.90)pg/mL]和TNF-α浓度[(20.59±4.09)pg/mL比(47.22±2.14)pg/mL]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DA-MB-231细胞杀伤的三因素析因分析结果显示:NK细胞、人CD137抗体和西妥昔单抗3个因素分别对MDA-MB-231细胞的杀伤都有作用(F=5227.276、201.473、1792.242,P均<0.001),3个因素两两之间的交互作用对MDA-MB-231细胞的杀伤也都有作用(F=183.903、1517.187、33.483,P均<0.001),3个因素的二级交互作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1.505,P<0.001)。结论人CD137抗体可增强NK细胞分泌细胞毒性因子IFN-γ和TNF-α的能力,同时可上调NK细胞表面CD16分子的表达,从而使得NK细胞可能通过西妥昔单抗介导的ADCC作用增强对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高表达乳腺癌细胞的杀伤作用。  相似文献   

5.
研究玉竹生物活性成分C对小鼠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采用MTT比色法和CFSE检测小鼠淋巴细胞转化情况,流式细胞术检测对αβT和γδT细胞增殖及CD4+ αβT细胞/CD8+αβT细胞比值的影响,ELISA法检测脾细胞培养上清中Th1细胞因子IFN-γ和Th2细胞因子IL-4的分泌水平.结果显示,玉竹生物活性成分C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可促进小鼠脾αβT细胞增殖,其中以1 000μg/mL的浓度作用最强.1 000 μg/mL浓度的玉竹生物活性成分C具有降低CD4+ αβT细胞与CD8+ αβT细胞比值,提高CD8+αβT细胞教量的作用.1 000 μg/mL浓度的玉竹生物活性成分C能有效刺激小鼠脾淋巴细胞释放细胞因子IFN-γ,而对IL-4的产生没有明显的影响.本研究为开发玉竹生物活性成分C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6.
为观察雪灵芝粗多糖(Arenaria kansuensis crude polysaccharide,AKCP)对体外培养的小鼠脾淋巴细胞、NK细胞和腹腔巨噬细胞增殖与功能的影响。以不同浓度AKCP作用于体外培养的上述细胞48 h,采用中性红吞噬实验及NO释放实验检测巨噬细胞功能,MTT法检测脾淋巴细胞增殖及NK细胞杀伤活性,流式细胞术检测脾淋巴细胞CD3~+、CD4~+、CD8~+亚群,ELISA法检测脾细胞培养上清中IL-2和IFN-γ水平。结果显示,AKCP各浓度组小鼠腹腔巨噬细胞的吞噬活性和NO释放量、脾淋巴细胞刺激指数及培养上清中IFN-γ水平、NK细胞杀伤活性均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AKCP中浓度组脾淋巴细胞CD3~+、CD4~+亚群及培养上清中IL-2水平也明显升高(P0.05)。提示AKCP对小鼠免疫细胞的增殖与功能具有体外激活作用。  相似文献   

7.
观察超抗原SEA(D227A)的真核表达载体(pmSEA), 对HBV DNA 疫苗诱导Balb/c 小鼠(H2d)免疫应答的调节作用。 肌内注射空载体pcDNA3、HBV DNA 疫苗加pmSEA佐剂(pHBVS2S+pmSEA)或不加佐剂(pHBVS2S); ELISA 法测定血清抗HBs; ELISPOT检测分泌IFN-γ的脾淋巴细胞;4 h51Cr 释放法检测小鼠脾细胞CTL 活性。HBV DNA佐剂组免疫小鼠抗HBsAg抗体滴度明显高于不加佐剂组,其IgG1/IgG2a的比例不同于多肽免疫组,二者分别为0.282与10。HBV DNA佐剂组均能增强IgG1和IgG2a的产生,是不加佐剂组的1.36、1.73倍。佐剂组小鼠脾淋巴细胞IFN-γ的分泌量是不加佐剂组2~3倍。CTL 细胞杀伤活性(E:T=100)佐剂组与不加佐剂组分别为:69.77%±7.5%、 42.81%±7.7%,差异显著(P<0.05)。HBV DNA 疫苗具有较强的免疫原性, 能够诱导机体产生特异性的抗体及CTL反应;pmSEA佐剂能够提高小鼠对DNA 疫苗的免疫应答,有望成为DNA 疫苗的免疫佐剂。  相似文献   

8.
本试验旨在研究金线莲多糖(ARP)对免疫抑制小鼠脾淋巴细胞体外增殖、NO及细胞因子IL-2、IL-6、IFN-γ分泌水平的影响。MTT法检测小鼠脾淋巴细胞体外增殖;Griess法检测NO分泌水平;ELISA法检测细胞因子IL-2、IL-6、IFN-γ的含量。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ARP在50~400μg/m L可明显促进免疫抑制小鼠脾淋巴细胞体外增殖(P0.01),促进NO分泌(P0.01),促进细胞因子IL-2、IL-6和IFN-γ分泌(P0.05,P0.01)。以上结果提示ARP能提高免疫抑制小鼠脾淋巴细胞体外免疫活性,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促进免疫抑制小鼠脾淋巴细胞增殖,促进NO产生以及提高IL-2、IL-6、IFN-γ的分泌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9.
免疫共刺激分子OX40L对乙型肝炎核酸疫苗的免疫佐剂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了进一步增强HBV DNA疫苗的免疫反应,本研究将共刺激分子OX40L 作为HBV DNA疫苗的分子佐剂免疫小鼠,旨在探讨共刺激分子OX40L对HBV DNA疫苗诱导体液和细胞免疫应答的影响.[方法]我们将HBV DNA疫苗(pcDS2)单独或联合共刺激分子质粒pOX40L免疫C57BL/6小鼠;分别在第0,2,4周进行免疫,在第6周检测抗-HBs IgG、IgG1和IgG2a,T淋巴细胞增殖指数,细胞因子表达水平和体内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杀伤作用(CTL)等免疫学指标.[结果]pceDS2联合pOX40L免疫组小鼠的抗-HBs水平显著提高,抗-HBs IgG亚类以IgG2a占优;免疫小鼠的T淋巴细胞体外经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刺激后,联合免疫组刺激指数(SI)明显高于pcDS2组;联合免疫组CD4 + T淋巴细胞的IL-4和IFN-γ表达水平及CD8 + T淋巴细胞的IFN-γ表达水平显著升高;DNA疫苗免疫的各组小鼠,HBsAg特异性体内CTL高于对照组,其中联合免疫组小鼠的体内CTL杀伤作用最强.[结论]共刺激分子OX40L不仅能增强HBV DNA疫苗诱导特异性体液免疫应答,还能增强特异性细胞免疫反应,尤其增强体内CTL的杀伤活性,为HBV DNA疫苗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
双歧杆菌处理体对弱抗原免疫应答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双歧杆菌菌处理体在疫苗免疫中的载体/佐剂作用及对诱导免疫应答的影响。方法:将双歧杆菌菌处理体偶联乙肝病毒基因工程表面抗原(HBsAg)成拟菌颗粒免疫C57 BL/6小鼠,二次免疫后5w,ELISA方法测定小鼠血清抗-HBS的阳性率及抗体效价;MTT方法测定免疫小鼠NK的杀伤活性;RT—PCR方法测定免疫小鼠脾淋巴细胞中γ干扰素(IFN-γ)的表达;生物活性方法测定该小鼠腹腔巨噬细胞α干扰素(IFN—α)分泌,并与抗原对照组、商业乙肝疫苗组、完全福氏佐剂组(CFA)进行比较,评定菌处理体佐剂疫苗的效果。初步探讨菌处理体用于疫苗的机制。结果:菌处理体疫苗组抗-HBS的阳性率与效价、NK杀伤活性、IFN—α体内诱生水平与商业疫苗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与CFA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在菌处理组及CFA组IFN—γ表达阳性,其他两组为阴性。结论:菌处理体佐剂具有明显增强弱抗原疫苗诱导免疫应答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以CpG-ODN为佐剂与重组HBsAg(rHBsAg)疫苗合用,研究其对乙型肝炎病毒转基因(HBV Tg)小鼠模型的免疫应答效果.方法 40只HBV Tg小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小鼠分别注射rHBsAg疫苗(单用rHBsAg组)、rHBsAg疫苗+CpG-ODN(试验组)、rIFNα-2b(IFN组)、生理盐水(对照组).经多次免疫HBV转基因小鼠,于免疫前、后不同时间采血,动态观察各组小鼠血清中HBsAg量、抗-HBs阳性率和HBV DNA的变化,检测肝组织中HBsAg的表达.检测免疫小鼠的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和白细胞介素2(IL-2)、IL-12(p70)以及γ干扰素(IFN-γ)的含量,分别检测免疫小鼠的脾细胞增殖和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杀伤功能并计算各组小鼠肝组织活性指数(HAI).结果 rHBsAg组和rHBsAg+CpG组在免疫小鼠后2周100%诱导抗-HBs;rHBsAg+CpG组能显著降低血清中的HBsAg量或使HBsAg转阴,rHBsAg+CpG组肝组织中HBsAg的表达量与血清中一样降低,并降低血清中HBV DNA的拷贝数.rHBsAg组的CD3+、CD4+、CD8+细胞在T细胞中所占百分比,IL-2、IL-12(p70)和IFN-γ的含量以及淋巴细胞特异性增殖和杀伤效应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rHBsAg+CpG组与rHBsAg组比较,免疫小鼠产生更强的HBV特异性细胞应答(P<0.05),且以Th1型细胞免疫应答为主.在rHBsAg+CpG组肝组织中出现大量淋巴细胞,肝脏的HAI在4个组中最高.结论 CpG-ODN作为佐剂可以增强重组HBsAg疫苗诱导HBV转基因小鼠产生抗病毒免疫应答,重组HBsAg疫苗辅以CpG ODN可作为免疫治疗慢性HBV感染的可行性途经.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白细胞介素21(interleukin 21,IL-21)对SHIV感染CD8+T细胞分泌干扰素γ(interferon-γ,IFN-γ)的影响。方法从SHIV/恒河猴模型外周血中分选出CD8+T细胞,加入IL-21诱导培养,应用ELISA方法检测细胞培养上清液中IFN-γ浓度,RT-PCR方法检测细胞中IFN-γmRNA的表达水平,流式细胞术检测分泌IFN-γ的CD8+T细胞所占的百分比。结果 10 ng/mL IL-21明显促进CD8+T细胞分泌IFN-γ(P〈0.05),IFN-γmRNA的表达明显升高,4 h为刺激CD8+T细胞胞内IFN-γ合成的最佳时间。结论 IL-21对CD8+T细胞分泌IFN-γ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3.
双歧杆菌发酵果蔬汁对小鼠免疫调节机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双歧杆菌发酵果蔬汁对小鼠免疫调节作用的机制。方法将小鼠随机分成纯净水对照组、非发酵果蔬汁组和发酵果蔬汁低、中、高三个剂量组,饮水法喂饲小鼠30d,检测小鼠脾细胞的增殖能力及T淋巴细胞亚群,ELISA法测定血清IL-6和IFN-γ水平。结果发酵果蔬汁可增强小鼠脾细胞的增殖能力,T细胞表面标志CD3、CD4、CD8表达增强,促进血清中IL-6和IFN-γ的生成。结论双歧杆菌发酵果蔬汁能提高小鼠的体液、细胞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功能,并呈剂量效应关系。  相似文献   

14.
超抗原SEA增强小鼠对HBV DNA 疫苗的免疫反应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观察超抗原SEA(D227A)的真核表达载体(pmSEA),对HBVDNA疫苗诱导Balbc小鼠(H2d)免疫应答的调节作用。肌内注射空载体pcDNA3、HBVDNA疫苗加pmSEA佐剂(pHBVS2S+pmSEA)或不加佐剂(pHBVS2S);ELISA法测定血清抗HBs;ELISPOT检测分泌IFNγ的脾淋巴细胞;4h51Cr释放法检测小鼠脾细胞CTL活性。HBVDNA佐剂组免疫小鼠抗HBsAg抗体滴度明显高于不加佐剂组,其IgG1IgG2a的比例不同于多肽免疫组,二者分别为0.282与10。HBVDNA佐剂组均能增强IgG1和IgG2a的产生,是不加佐剂组的1.36、1.73倍。佐剂组小鼠脾淋巴细胞IFNγ的分泌量是不加佐剂组2~3倍。CTL细胞杀伤活性(E:T=100)佐剂组与不加佐剂组分别为:69.77%±7.5%、42.81%±7.7%,差异显著(P<0.05)。HBVDNA疫苗具有较强的免疫原性,能够诱导机体产生特异性的抗体及CTL反应;pmSEA佐剂能够提高小鼠对DNA疫苗的免疫应答,有望成为DNA疫苗的免疫佐剂。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筛选治疗性乙肝疫苗的候选抗原。方法: 分别用国产CHO乙肝表面抗原和酵母乙肝表面抗原结合DC-Chol脂质体佐剂免疫BALB/c小鼠,1周后检测其脾细胞产生的IL-2和IFN-γ的水平。ELISPOT法评价铝佐剂和DC-Chol脂质体佐剂结合HBsAg促小鼠细胞免疫反应水平。结果: 酵母乙肝表面抗原结合DC-Chol脂质体所诱导的IL-2和IFN-γ的水平分别为CHO乙肝表面抗原结合DC-Chol脂质体的20倍和119倍。酵母乙肝表面抗原结合DC-Chol脂质体所诱导的IL-4和IFN-γ的斑点数分别为酵母乙肝表面抗原结合铝佐剂的2.8倍和46.3倍。结论: 就DC-Chol脂质体佐剂而言,酵母表达的乙肝表面抗原细胞免疫原性强,是适合用于治疗性乙肝疫苗的候选疫苗。  相似文献   

16.
郝牧  鲍朗  高蕾 《微生物学报》2007,47(3):477-481
人白细胞介素12(IL-12)与结核分枝杆菌免疫优势抗原ESAT-6真核表达质粒联合基因免疫,诱导免疫应答效果观察。近交系BALB/c小鼠,随机分组:A组(生理盐水对照)、B组(pcDNA3.1空质粒对照)、C组(BCG对照)、D组(pcESAT-6)和E组(pcIL-12 pcESAT-6)。B、D、E质粒免疫组小鼠分别于胫前肌肌肉注射布比卡因(7.5g/L)和质粒的混和物(1∶4,100μL,含质粒70μg/次),A组小鼠肌肉注射生理盐水和布比卡因的混和物(1∶4,100μL),均间隔2周免疫一次,共免疫3次;末次免疫时,C组小鼠皮下注射BCG菌液,0.3mL/只,含106CFU/mL。末次免疫后14d和28d,各组小鼠分别取血分离血清用于总IgG测定,同时分离脾细胞,经TB-PPD刺激后检测脾细胞增殖(XTT比色法)活性和脾细胞培养上清液中γ干扰素(IFN-γ)、白介素4(IL-4)分泌水平。pcESAT-6质粒DNA单独免疫(D组)或与pcIL-12质粒DNA联合免疫(E组),均能诱导小鼠产生特异性抗体,且抗体水平在末次加强免疫后14~28d逐渐增加;但pcIL-12与pcESAT-6联合免疫后,特异性抗体水平较pcESAT-6单独免疫增加不明显(P<0.05)。C、D、E组免疫小鼠脾细胞体外经TB-PPD刺激后,E组小鼠特异性淋巴细胞增殖活性和IFN-γ分泌水平明显强于C组和D组(P<0.05),而IL-4分泌水平相互间未发现明显差异。末次加强免疫后14~28d,E组小鼠脾细胞增殖活性维持在较高水平,而C组小鼠脾细胞增殖活性先低后高,D组则先高后低;IFN-γ诱生水平,E组最高,C组次之,D组最低。pcIL-12与pcESAT-6质粒DNA联合免疫后能刺激机体产生强烈的细胞免疫和稳定的体液免疫,在动物体内诱发的细胞免疫较ESAT-6或BCG单独免疫时均有明显增加并维持较长时间,此外联合免疫后诱导的体液免疫也较BCG免疫有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CD8+CD122+T细胞在脑缺血过程中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线栓法建立小鼠大脑中动脉栓塞模型(MCAO);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检测小鼠脑缺血组织中CD8+CD122+T细胞浸润情况;流式细胞仪检测脑缺血组织中CD8+CD122+T细胞/CD3+T细胞的比例及脾和胸腺中CD8+CD122+T细胞数量变化;RT-PCR方法检测CD8+CD122+T细胞对氧糖剥夺(Oxygen-glucose deprivation,OGD)条件下星形胶质细胞表达TNF-α,IL-1β,IFN-γ的影响。结果:各时间点脑缺血组织中均有CD8+CD122+T细胞浸润,且随脑缺血时间延长,缺血侧脑组织中CD8+CD122+T细胞/CD3+T细胞比例逐渐增加,5 d和7 d组差异显著,与非缺血侧相比,P5d0.05,P7d0.05;MCAO小鼠脾及胸腺中CD8+CD122+T细胞呈现先增高后降低的趋势。星形胶质细胞经OGD处理后,与对照组相比,IFN-γ、TNF-α、IL-1β表达显著增高,PIFN-γ0.01、PTNF-α0.001、PIL-1β0.01;CD122-blocked组与CD8+组相比,IFN-γ、TNF-α、IL-1β表达明显增高,PIFN-γ0.05、PTNF-α0.05、PIL-1β0.01;CD8+组与HBSS组相比,IFN-γ表达降低,P0.05;IL-1β表达有降低的趋势。结论:CD8+CD122+T细胞在脑缺血过程中发挥保护性作用,其保护作用通过CD122抑制星形胶质细胞TNF-α,IL-1β,IFN-γ炎症因子表达实现的。  相似文献   

18.
为了观察蕨麻多糖对急性低剂量镉染毒小鼠脾淋巴细胞上清液中IFN-γ和可溶性LAG-3(soluble LAG-3,s LAG-3)分子水平的影响。将试验小鼠一次性腹腔注射氯化镉溶液(1 mg/kg)染毒,观察24h即造模成功后,腹腔注射低、中、高剂量蕨麻多糖治疗一周,于实验终末测各组小鼠脾脏、胸腺指数,ELISA法测IFN-γ、s LAG-3含量;免疫荧光法观察CD3+、CD4+、CD8+T淋巴细胞。结果表明蕨麻多糖低、中、高剂量组中,IFN-γ、s LAG-3的含量较空白对照组和单纯镉染阳性对照组均增高,以高浓度组增高明显(P0.05);CD3+、CD4+T淋巴细胞较空白对照组和单纯镉染阳性对照组均增多,仍以高浓度组增多明显,CD8+T变化不显著。蕨麻多糖能促进急性低剂量镉染毒小鼠脾淋巴细胞分泌IFN-γ和s LAG-3,CD3+、CD4+T淋巴细胞亦相应增加。  相似文献   

19.
鸡培养细胞γ-干扰素诱生条件的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鸡γ-干扰素(IFN-γ)的最佳诱生条件.方法:采用夹心ELISA对培养的不同种类细胞在不同诱生剂作用下珏IFN-γ的分泌水平进行了检测,并对影响IFN-γ产量的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在ConA、PHA、ARV三种诱生剂中,ARV诱生能力最强,ConA其次,PHA最弱;其最佳诱生剂量分别为:ARV 105TCID50/mL,ConA 30μmL,PHA 1.5μg/mL.鸡脾淋巴细胞、外周血自细胞(PBL)和鸡胚成纤维细胞(CEF)在同种诱生剂作用下,脾淋巴细胞IFN-γ分泌量最高,为47.65±3.26pg/mL.各种细胞最佳浓度均为3.0×106/mL.脾淋巴细胞在ConA和PHA刺激下,培养60h时产生的IFN-γ最高;而ARV诱导48h IFN-γ即可达峰值.同种IFN-γ具有启动效应.结论:确定了鸡IFN-γ的最佳诱生条件,为鸡IFN-γ定量检测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甘露聚糖结合凝集素(Mannan-binding lectin,MBL)对CD11c+髓样树突状细胞(CD11c+mDC)表型和功能的影响.方法 应用磁珠分选技术获得BALB/c小鼠脾脏CD1 1c+ mDC和CD4+T淋巴细胞.在CD11c+mDC中加入不同浓度的MBL(2.5~20 μg/mL)刺激,以不加MBL的细胞作为对照,应用ELISA法检测细胞培养上清液中的IL-12水平,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表面分子CD40、CD80、CD86及HLA-DR的表达.用MTT法测定CD11c+mDC刺激CD4+T淋巴细胞的增殖能力.ELISA法检测细胞培养液中IL-4和IFN-γ水平.结果 MBL显著增强CD11c+mDC表面分子CD40、CD80、CD86及HLA-DR的表达和IL-12的分泌,促进CD4+T淋巴细胞的增殖和抗原递呈能力,诱导CD4+T向TH1反应分化.结论 MBL能够有效刺激CD11c+mDC的活化,诱导CD4+T淋巴细胞向TH1反应分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