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 毫秒
1.
目的:研究匹多莫德治疗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对患儿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160例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根据临床治疗方法将其分成研究组(80例)与对照组(80例),对照组采用抗生素或抗病毒、退热、止咳、平喘与化痰等对症治疗,研究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再加用匹多莫德口服。比较两组患儿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并分析其临床疗效。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后CD3+、CD4+、CD4+/CD8+水平,与治疗前比较明显升高(P0.05),与对照组同期比较具有明显的差异(P0.05)。研究组患儿治疗后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水平,与治疗前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与对照组同期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研究组患儿咳嗽、发热、喘息、肺部啰音消失时间以及抗生素使用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研究组与对照组患儿治疗过程中均未发生明显的药物不良反应。结论:匹多莫德治疗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疗效确切,能有效改善T淋巴细胞的免疫功能,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2.
摘要 目的:为探讨淋巴细胞及其亚群、NK细胞与儿童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复发的关系,评估其预测价值,为临床评估患者预后提供理论支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2月-2021年12月于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儿科中心初发首诊为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165例患儿,根据是否复发分为复发组与无复发组,评估ITP复发的影响因素,利用ROC曲线评估淋巴细胞计数绝对值对儿童ITP复发的预测价值,运用Kaplan-Meier法绘制与淋巴细胞计数绝对值相关的儿童ITP无复发生存曲线。结果:共纳入165名ITP患儿,复发率24.8%。淋巴细胞计数绝对值对儿童ITP无复发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04,95%CI为0.613-0.795(P<0.05),最佳截断值为3.21×109/L。儿童ITP是否复发与年龄、淋巴细胞计数、出血评分、ESR有关,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儿童ITP是否复发与CD3+CD19-细胞计数、CD3+CD4+细胞计数、CD3+CD8+细胞计数、CD4+/CD8+细胞比例、NK细胞计数有关,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淋巴细胞计数绝对值可作为评估儿童ITP复发的预测指标,儿童ITP复发与初始T淋巴细胞亚群、NK细胞计数具有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联合抗幽门螺杆菌(H.pylori)在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患儿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将58例血清H.pylori抗体阳性的ITP患儿随机分为:A组:给予根治性抗H.pylori,大剂量丙种球蛋白和强的松治疗;B组:未予抗H.pylori,其他治疗相同.另设正常对照组(C组):选血清H.pylori抗体阴性的健康入学儿童.观察A、B两组治疗前和3月后T细胞亚群分布,血小板相关免疫球蛋白G(PAIgG)水平变化,及两组临床疗效和复发率.结果 各组间总T细胞无变化,A、B两组治疗前T细胞亚群分布异常,CD4^+细胞减少,CD8^+细胞增加,CD4^+/CD8^+比值下降,PAIgG水平升高,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均>0.05).治疗后3月复查,A组CD4^+细胞增加,CD8^+细胞减少,CD4^+/CD8^+比值和PAIgG值恢复至正常对照组水平,而B组虽有所恢复,但未达正常,A组显效+良效97%,复发率为3%,B组显效+良效70%,复发率为30%,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均<0.05).结论 对有H.pylori感染的ITP患儿,联合抗H.pylori治疗比单纯应用免疫抑制治疗,异常的T细胞亚群和PAIgG水平恢复较快,疗效较好,复发率低.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布拉酵母菌散联合蒙脱石散对轮状病毒肠炎患儿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及疗效。方法76例婴幼儿轮状病毒肠炎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儿均予以补液、抗病毒、纠正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等常规治疗。观察组患儿加用布拉酵母菌散剂和蒙脱石散治疗,对照组患儿予以单纯的蒙脱石散治疗。观察两组患儿治疗后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1个月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结果治疗72h后,观察组患儿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4.7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8.95%(χ2=4.15,P〈0.05),两组患儿治疗中未发现明显药物不良反应。治疗后1个月,观察组患儿CD4+及CD4+/CD8+比值较治疗前明显上升,CD8+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而对照组患儿治疗前后CD4+、CD8+、CD4+/CD8+比值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布拉酵母菌散联合蒙脱石散治疗婴幼儿轮状病毒肠炎具有较好的疗效,安全性较好,与增强患儿的细胞免疫功能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对肝硬化腹泻患者肠道sIgA水平和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及疗效观察。方法选择肝硬化腹泻患者9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患者均予以低盐饮食、保肝利尿和纠正水电解质紊乱等治疗。观察组加用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1.5 g,3次/d,连用6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肠道sIgA水平和细胞免疫功能的变化,并比较其临床疗效。结果治疗6周后,两组患者肠道sIgA水平较前明显上升(P〈0.05或P〈0.01),且观察组上升比对照组更明显(P〈0.05);观察组CD4+水平及CD4+/CD8+比值较前明显上升(P〈0.05),CD8+水平较前变化不明显(P〉0.05),而对照组治疗前后CD4+、CD8+和CD4+/CD8+比值无明显改变(P〉0.05);同时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3.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3.33%(χ2=6.48,P〈0.05)。结论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治疗肝硬化腹泻具有较好疗效,能提高肠道sIgA水平和纠正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紊乱,从而增强肠道局部黏膜防御力和机体细胞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哮喘患者外周血调节性T细胞(Treg)以及辅助性T细胞(Th1/Th2)的比例的变化,探讨其在哮喘的临床治疗中的作用。方法:80例哮喘患者(哮喘组)按临床表现分为急性发作期组(54例)和缓解期组(26例),同时选择50例健康体检者。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上述各组外周血CD4+CD25+Foxp3+Treg、CD4+IFN-γ+Th1和CD4+IL-4+Th2细胞水平,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哮喘组CD4+CD25+Foxp3+Treg水平亦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其中急性发作期组Treg水平明显低于缓解期组和正常对照组(P〈0.05)。而哮喘组Th1/Th2比值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且在哮喘急性发作组中Th1/Th2比值显著低于缓解期组和正常对照组(P〈0.05)。结论:提示Treg和Th在哮喘的发生和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丙种球蛋白联合地塞米松治疗儿童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0年7月至2015年7月间我院收治的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儿7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38例及对照组40例。观察组采用200 mg/(kg·d)丙种球蛋白联合地塞米松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400 mg/(kg·d)丙种球蛋白联合地塞米松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血小板计数、血小板上升时间、血小板恢复正常时间、出血停止时间、住院时间、不良反应及医疗费用进行观察。结果:两组患儿血小板计数治疗前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血小板计数均呈逐渐升高趋势(P0.05),但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儿血小板上升时间、血小板恢复正常时间、出血停止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接近,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4.74%,对照组为95.00%,两组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17%,对照组为12.50%,两者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患儿平均医疗费用为(1.25±0.34)万元,对照组患儿平均医疗费用为(2.31±0.40)万元,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剂量丙种球蛋白联合地塞米松治疗ITP具有类似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但小剂量丙种球蛋白组治疗费用明显降低,因此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剂联合四磨汤治疗儿童厌食症的疗效。方法选取儿童厌食症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儿均予以补锌、健脾和纠正不良饮食习惯等常规治疗。观察组患儿予以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剂联合四磨汤治疗,对照组患儿予以单纯的四磨汤治疗,两组疗程8周。观察两组患儿治疗前后腹部皮下脂肪厚度的变化,并比较其临床疗效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治疗8周后,两组患者腹部皮下脂肪厚度均较前明显增加(P〈0.05或P〈0.01),且观察组增加的幅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同时观察组患儿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95.0%vs 80.0%)(χ2=4.11,P〈0.05),两组患儿治疗期间未发生明显的药物不良反应。结论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剂联合四磨汤治疗儿童厌食症的疗效确切,能明显增强患儿的食欲,增加皮下脂肪厚度,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9.
摘要 目的:探讨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 pneumoniae, MP)感染对儿童血常规数及C反应蛋白(C reactive protein, CRP)水平的影响。方法:以60例肺炎支原体抗体(MP-IgM)阳性患儿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期60名MP-IgM阴性儿童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儿血常规参数和CRP水平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红细胞压积、血红蛋白、单核细胞比例、单核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比例、中性粒细胞计数、红细胞计数均数或中位数升高,嗜碱性粒细胞比例、嗜碱性粒细胞计数、嗜酸性粒细胞比例、嗜酸性粒细胞计数、淋巴细胞比例(LY)、淋巴细胞比计数(LY#)、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红细胞平均体积、平均血小板体积、血小板压积、血小板分布宽度、血小板计数、红细胞分布宽度均数或中位数降低;观察组患儿的CRP水平中位数显著高于对照组,以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显示,MP感染与淋巴细胞比例、淋巴细胞比计数降低具有正相关性(P<0.05)。结论:MP感染患儿的血常规参数和CRP水平均发生变化,临床医生应对这些参数给予关注和连续监测,从而提高诊疗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CO_2气腹对老年急性阑尾炎患者术后炎症反应及免疫应激反应的影响,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5年1月到2016年3月我院收治的老年急性阑尾炎患者13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6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开腹阑尾炎切除术,研究组应用CO_2气腹下腹腔镜下阑尾炎切除术,比较两组术前、术后1天、3天和5天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白细胞介素-10(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结果:术后1天两组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IL-10和TNF-α水平均明显升高,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1天白细胞计数和中性粒细胞计数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1天TNF-α和IL-10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天、5天与术后1天相比,两组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IL-10和TNF-α水平均明显降低,术后3天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5天与术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天和5天研究组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IL-10和TNF-α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O_2气腹能有效降低急性阑尾炎患者术后炎症反应和免疫应激反应,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孟鲁司特钠联合抗生素对哮喘患儿T淋巴细胞亚群CD4+和CD8+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哮喘患儿50例,并将其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25例。对照组予常规抗生素治疗,实验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孟鲁司特钠治疗。观察和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一年内复发率,以及CD4+、CD8+和CD4+/CD8+比值的变化情况。结果:两组哮鸣音、咳嗽及喘憋持续时间均获得改善,实验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同组治疗1天后比较,两组患儿治疗5、10天后的CD4+、CD8+以及CD4+/CD8+比值均明显升高;与同组治疗5天后比较,两组患儿治疗10天后CD4+、CD8+以及CD4+/CD8+比值均明显升高;实验组患儿治疗5天、10天后的CD4+、CD8+以及CD4+/CD8+比值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CD4+、CD8+以及CD4+/CD8+比值变化呈显著差异(P0.05)。实验组1年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孟鲁司特钠可能通过影响哮喘患儿CD4+、CD8+及CD4+/CD8+水平,改善患儿的临床症状,缩短其住院时间,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黄晓梅  陈协群  高广勋  余芳  肖春 《生物磁学》2011,(5):827-829,843
目的:研究滤泡辅助性T细胞(T follicular helper cells,Tfh)在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mmune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ITP)患者的表达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用流式细胞术检测20例健康人、25例ITP患者外周血CXCR5+CD4+T细胞占CD4+T细胞的比例。结果:与健康对照组相比,ITP患者外周血CXCR5+CD4+T细胞占CD4+T细胞的比例显著增高(P〈0.05)。结论:Tfh在ITP患者外周血比例增高,为Tfh能否为ITP的免疫调节和干预提出新的方向提供了证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百令胶囊联合罗氟司特治疗老年支气管哮喘的效果及对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3月~2019年3月我院第六派驻门诊部收治的110例老年支气管哮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55例。对照组患者口服罗氟司特片,每次500 mg,每天1次。观察组患者联合服用百令胶囊,每次5粒,每天3次。比较两组的临床控制率,治疗前后两组诱导痰中炎症因子、中性粒细胞、呼出气一氧化氮(fractional exhaled nitric oxide,FeNO)水平和免疫功能的变化。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临床控制率为70.91%(39/55),明显高于对照组[40.00%(22/55)](P<0.05);两组的CD4+、CD4+/CD8+和CD3+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且观察组的CD4+、CD4+/CD8+和CD3+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诱导痰中中性粒细胞绝对值、中性粒细胞百分比、白细胞介素-4(interleukin-4,IL-4)、FeNO、白细胞介素-17(interleukin-17,IL-17)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诱导痰中的干扰素-γ(Interferon gamma,IFN-γ)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且观察组诱导痰中的组中性粒细胞绝对值、中性粒细胞百分比、IL-4、FeNO、IL-17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诱导痰中的IFN-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百令胶囊联合罗氟司特对老年支气管哮喘患者具有显著的疗效,其机制可能与抑制中性粒细胞的激活、调节T淋巴细胞亚群的平衡和抑制相关炎症因子的释放相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婴儿型双歧杆菌对花生过敏小鼠肠道Th2型反应的调节作用。方法通过应用花生蛋白诱导肠道的Th2型反应,建立食物过敏小鼠模型。过敏小鼠灌胃给予婴儿型双歧杆菌(ATCC菌或CGMCC0313-2)或不做处理。然后分离小鼠小肠黏膜CD4+T细胞或DC,另取肠黏膜组织进行石蜡包埋甲苯胺蓝染色肥大细胞计数,HE染色进行嗜酸细胞和单个核细胞计数,流式细胞检测CD4+T中Th2(CD4+IL4+T)细胞和Treg(CD4+CD25+Foxp3+T)比例,另取CD4+T进行CFSE标记,与DC共培养4d后流式细胞检测CD4+T增殖反应,收集细胞培养液ELISA检测IL-4、IL-5和IL—13分泌水平。结果过敏组小鼠Th2型细胞数,CD4+T细胞增殖反应,IL4、IL-5和IL-13水平,肠黏膜中肥大细胞、嗜酸性细胞和单个核细胞数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而Treg数目低于对照组(P〈0.01),婴儿双歧杆菌干预后,婴儿双歧杆菌组Th2型细胞数,IL4、IL-5和IL-13水平,肠黏膜中肥大细胞、嗜酸性细胞和单个核细胞数均明显低于过敏组(P〈0.01),而Treg数目高于过敏组(P〈0.01)。结论口服婴儿型双歧杆菌可以抑制花生过敏导致的肠道Th2型反应。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小儿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与巨细胞病毒、EB病毒感染的关系。方法:实验组:48例确诊断为ITP患儿,对照组:44例同期呼吸道感染患儿,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对两组小儿外周血进行巨细胞病毒IgM抗体(HCMV-IgM)、EB病毒感染IgM抗体(EB-IgM)检测。结果:48例ITP患儿中HCMV-IgM抗体阳性者20例,阳性率为41.67%,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1);EBV-IgM抗体阳性者14例,阳性率为29.17%,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两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1、巨细胞病毒感染是引起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重要原因之一,且通过临床观察巨细胞病毒感染引起的ITP患儿病情重,病程长,治疗时间长,转为慢性ITP的可能性大;2、EB病毒感染可能是引起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原因之一,并且EB病毒感染引起的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病情也偏重。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治疗转归与巨细胞病毒感染的关系。为临床合理有效地治疗ITP提供部分参考。方法:用ELISA法和流式细胞仪分别检测患儿血清HCMV抗体及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选取2005.1-2006.12在本院儿科就诊的68例新发ITP患儿,将其按有无HCMV感染分为HCMV感染组和非感染组,比较二者的免疫状态,近期(两周)疗效,远期(六月)疾病转归之间的关系。结果:68例ITP患儿中HCMV感染30例,非HCMV感染ITP存在T淋巴细胞亚群的异常,即CD4+细胞减低,CD8+细胞升高。HCMV感染患儿T淋巴细胞总数亦降低,CD4+细胞下降明显。近期疗效无明显差异,远期转归相比较有统计学意义。结论:HCMV感染诱发的细胞免疫异常是儿童ITP发病及病程迁延的重要因素。应同时进行抗病毒和免疫治疗。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藏红花素(crocin)对白血病患儿骨髓树突状细胞体外增殖作用的影响。方法:采用Ficoll-Hypaque法分离急性白血病患者骨髓液单个核细胞,将本实验分为六组。培养至第9天,在倒置显微镜下观察各组细胞形态,对各组细胞进行计数,并行瑞氏-姬姆萨染液染色,在油镜下观察典型树突状细胞的形态,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细胞免疫表型。结果:结果表明,实验各组均得到一定数量典型的DC,对照组中未见,实验各组细胞数目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在加入细胞因子的各组中,以E组即加入藏红花素1.25mg/ml组细胞数最高,而C组细胞数与D组细胞数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培养至第9天,流式细胞仪免疫分析显示C、D、E、F各组CD1a+、CD83+、HLA-DR+细胞比例明显高于A、B两组(P〈0.01),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A、B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F组与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组与C、D、F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藏红花素能促进树突状细胞增殖,其促进树突状细胞增殖的能力明显弱于细胞因子的联合作用。藏红花素协同细胞因子促进树突状细胞的成熟具有浓度依赖性,在藏红花素浓度为1.25mg/ml时作用最强,而浓度过高或过低时均未表现出明显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EB病毒(EBV)与人类巨细胞病毒(HCMV)感染所致的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M)患儿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WBC)计数、嗜中性粒细胞比值(N)、异常淋巴细胞(异淋)、嗜异性抗体和血清酶的变化。方法选择70例确诊有EBV病毒感染且具备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临床特点的患儿(A组)进行实验室检测指标分析及总结;并与37例HCMV相关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B组)进行比较。结果与EB组(A组)比较,HCMV组(B组)感染患儿hs-CRP水平、肌酸激酶同功酶(CK-MB)、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外周血WBC计数、异型淋巴细胞增高程度较低(P〈0.05),嗜异性抗体常为阴性,两组N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BV与HCMV感染所致的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的实验室指标变化不同,应重视IM患儿的实验室检查以辅助诊断。  相似文献   

19.
摘要 目的:探讨槐杞黄颗粒治疗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患儿疗效及对血小板参数、外周血Treg/Th17和CD4/CD8的影响。方法:2019年8月到2021年5月选择在本院诊治的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儿6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1:1简单分配原则把患儿分为槐杞黄颗粒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注射用人免疫球蛋白治疗,槐杞黄颗粒组以对照组为基础,给予槐杞黄颗粒治疗,两组都治疗观察3个月,观察患儿治疗疗效与血小板参数、外周血Treg/Th17和CD4/CD8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槐杞黄颗粒组的总有效率为96.7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0 %(P<0.05)。槐杞黄颗粒组的起效时间少于对照组,疗效维持时间多于对照组,两两对比有明显差异(P<0.05)。两组治疗后的血小板计数、血小板参数都明显高于治疗前,槐杞黄颗粒组也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的外周血Treg/Th17和CD4/CD8比值都明显高于治疗前,槐杞黄颗粒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槐杞黄颗粒治疗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儿能有效提高治疗效果,可缩短起效时间,延长疗效持续时间,还能有效改善患儿的血小板计数、血小板参数,提高外周血Treg/Th17和CD4/CD8水平。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观察大肠埃希菌感染小鼠模型不同时间段外周血中,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的动态变化,分析外周血中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与大肠埃希菌感染炎症程度的关系,以及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在大肠埃希菌感染时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将麦氏浊度为2.73约为1×109CFU/m L大肠埃希菌通过尾静脉注射建立ICR小鼠感染模型44只、空白对照4只及阴性对照4只。实验组按1、3、6、12、24、48、72、96、120、144和168 h,共11个时间段,每次取4只小鼠,抽取外周血800μL,利用SYSMEX2100检查白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变化情况。结果大肠埃希菌ICR小鼠感染组1~24 h白细胞总数比对照组降低(0.01P0.05),第2天时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第3天至第7天白细胞总数比对照组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并在第7天时略有回落;感染组中性粒细胞计数值在感染12 h到第7天比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对照组为0.06±0.03,感染1 h为0.07±0.04,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 h、6 h两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1P0.05),12 h开始到第7天感染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第7天时为最高值(1.52±0.38)。结论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比白细胞总数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在大肠埃希ICR小鼠感染模型组中判断小鼠感染状况敏感,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结合白细胞总数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能为临床大肠埃希菌感染的状况提供更灵敏的诊断参考数据,且易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