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HBV基因分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解长春市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的乙型肝炎病毒(HBV)基因型情况及其与临床特点的相关性,应用型特异性引物进行巢式PCR方法对长春市69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HBV进行基因分型检测。在69例血清标本中,B型10例(占14.5%);C型41例(占59.4%);B C混合型8例(占11.6%);未分型的患者共10例(占14.5%)。C基因型患者的HBV-DNA定量、HBeAg阳性率明显高于B基因型患者(HBV-DNA:P<0.01;HBeAg:χ2=3.98,P<0.05),C基因型患者肝功检查指标谷丙转氨酶(ALT)和总胆红素(TB IL)均较B基因型患者高(P<0.01)。长春地区存在HBV B基因型、C基因型、B C混合基因型及未分型,C基因型为优势基因,引起的肝脏活动性炎症较B基因型明显。  相似文献   

2.
为了了解广西桂北地区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者基因型分布情况及探讨HBV感染不同免疫状态与基因型的关系。将HBV感染者按免疫耐受、免疫清除(应答)和免疫不全(病毒残留)三种免疫状态分类,各选150例,共450例,运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HBV感染三种不同免疫状态者的HBV基因型。450例中B型为323例、C型为94例、B+C混合型为23例和非B非C型为10例;HBV感染三种免疫状态均B型占多数,分别为70.0%、78.0%和67.33%,不同免疫状态基因型构成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免疫状态与基因型相关性无统计学意义;B型HBV-DNA载量高于C型,各组中年龄≥30岁者C型显著多于30岁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各基因型间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红素(TBil)阳性率差别无统计学意义;男女基因型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果表明,广西桂北地区HBV基因型以B型为主,C型占部分比例,少量B+C混合型,偶有未能分型;HBV感染免疫耐受、免疫清除(应答)和免疫不全(病毒残留)三种免疫状态均B型占多数,慢性HBV感染免疫状态与HBV基因型相关性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内江地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基因型及拉米夫定联合阿德福韦酯抗病毒的治疗效果。方法将201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进行HBV基因型的测定,其中120例HBeAg(+)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三组:A组、B组和C组,每组40例。A组给予拉米夫定(LAM)治疗;B组给予恩替卡韦(ETV)治疗;C组给予LAM联合阿德福韦酯(ADV)治疗,比较治疗情况。结果 201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B型119例(59.2%),C型68例(33.8%),B/C混合型10例(5.0%),未知型4例(2.0%),各分型之间的性别、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型感染者HBeAg阳性率为86.8%,显著高于B型的51.3%(P0.05)。HBeAg(+)的3组患者治疗12、24和48周时,B组和C组患者的ALT复常率、HBV DNA阴转率及48周时的HBeAg血清转换率均显著高于A组(P0.05);C组患者与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均未见不良反应发生。C组患者(包括B型19例、C型21例)中B型的HBV DNA阴转率及HBeAg血清转换率显著高于C型(P0.05)。结论地处西南方的内江地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主要以B型为主,C型次之,B型和C型共占93.0%,其他型别仅占较少部分。ETV方案或LAM联合ADV方案治疗HBeAg(+)慢性乙肝疗效优于LAM治疗。初始LAM联合ADV治疗基因B型HBeAg(+)慢性乙型肝炎疗效优于C型。  相似文献   

4.
乙肝患者病变程度与病毒基因分型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乙肝)病毒(HBV)基因分型与病变程度之间的关系。方法对165例经肝组织切片证实的急性轻型肝炎、轻度慢性肝炎(CHB)、中度慢性肝炎和重度慢性肝炎及肝硬化的乙肝患者血清进行基因分型。结果基因型以B型和C型为主,分别为12.1%和86.7%。C型中度慢性肝炎所占的百分比显著高于B型,而重度慢性肝炎在B型和C型中所占百分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基因C型感染者HBeAg阳性率显著高于基因B型感染者,而基因C型感染者中HBeAb阳性率显著低于基因B型感染者。结论C型HBV感染和乙肝病情加重有一定关系,而B型HBV感染者预后相对较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不同基因分型与淋巴细胞亚群分布、肝功能及脂代谢的关系。方法:选择2016年10月-2017年12月在我院治疗的HBV患者130例,将患者进行HBV基因分型检查,根据不同基因分型将患者分为B型组(n=59)和C型组(n=71),采用实时荧光PCR法检测血清HBV-DNA载量,采用ADVIA24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患者丙氨酸转氨酶(ALT)、白蛋白(ALB)、总胆红素(Tbil)、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采用美国ACL-TOP700血凝仪检测凝血酶原时间(PT)。采用流式细胞仪测定不同基因分型患者CD3~+、CD4~+、CD8~+及CD4~+/CD8~+水平。结果:两组患者HBV-DNA载量、P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型组患者ALT、ALB、TbiL水平均低于C型组(P0.05)。B型组患者CD3~+、CD4~+、CD4~+/CD8~+水平均高于C型组,CD8~+水平低于C型组(P0.05)。两组患者TC、TG、HDL-C和LDL-C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基因分型对HBV患者病毒复制能力及脂代谢无明显影响,但C型HBV对患者免疫功能及肝功能损伤更严重。  相似文献   

6.
了解太原地区乙肝病毒基因型分布情况,研究不同基因型乙肝病毒致病性与细胞免疫功能关系。选择慢性乙肝、乙肝肝硬化及乙肝病毒相关肝癌等乙肝病毒感染患者,采用PCR技术检测患者血清HBV-DNA和HBV基因型,用流式细胞仪直接免疫荧光法(FCM)检测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百分率,分析不同病毒基因型与乙肝病程关系以及不同基因型病毒感染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状态。检测136例乙肝病毒感染患者,其中B基因型感染38例,占总数27.9%;C基因型感染93例,占总数70.6%;B/C混合型感染3例,占总数2.2%;D基因型感染2例,占总数1.5%。B型与C型乙肝病毒感染患者的HBsAg水平无区别,B型患者血清HBeAg(+)%高于C型乙肝病毒感染者,慢性无症状乙肝携带者、慢性乙肝、乙肝肝硬化和乙肝病毒相关的原发性肝细胞癌各组中乙肝病毒基因型的分布无差异,但乙肝肝硬化患者与慢性无症状乙肝携带者、慢性乙肝患者的基因型有差异(P<0.01),C基因型感染者HBV-DNA水平、HBeAg阳性率、CD4+细胞和CD4+/CD8+T淋巴细胞比值低于B基因型感染者。太原地区临床乙肝病毒感染患者以C基因型为主,C基因型感染者比B基因型的肝脏功能损害严重,可能与细胞免疫功能降低HBV-DNA水平和HBeAg阳性率高有关。  相似文献   

7.
对138例CHB患者进行HBV基因分型,检测非特异性CTL,HBV特异性CTL,肝功能,HBVDNA,HBVM(HBsAg,抗-HBs,HBeAg,抗-HBe,抗-HBc).结果显示,C基因型感染者,非特异性CTL((19.91±6.01)%)高于B基因型感染者((16.12±3.12)%),t=3.05,P<0.01,HBVDNA水平((6.25±0.81)log10拷贝/mL)高于B基因型感染者((5.02±0.61)log10拷贝/mL),t=6.03,P<0.01,HBeAg阳性46例(74.19%),高于B基因型感染者(39例,占52%),χ2=7.09,P<0.01,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TL)、血清总胆红素(TBIL)水平(分别为(507.15±312.17)IU/L和(46.10±40.18)μmol/L)高于B基因型感染者(分别为(290.05±215.12)IU/L和(29.12±17.12)μmol/L),t=3.76,2.29,P<0.01,P<0.05.C基因型感染者的HBV特异性CTL((0.21±0.05)%),低于B基因型感染者((0.39±0.12)%),t=5.61,P<0....  相似文献   

8.
收集81份HBV DNA阳性血清标本,经PCR扩增和序列测定确定其中有50份属于基因型C,31份属于基因型B;C基因型的基本核心启动子BCP T1762/A1764的突变率(38%)明显高于B基因型(12.9%,P<0.05);前C区A1896的突变在B、C两基因型间无显著性差异,B基因型为9.7%,C基因型为12%,P>0.05;HBeAg的表达与否与BCP双突变或前C区A1896突变均无明显相关性。经定量PCR检测证明,HBeAg阳性组中的HBV DNA含量明显高于抗-HBe阳性组,P<0.05。组内BCP双突变株和野生株及前C1896突变株和野生株的HBV DNA含量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乙肝病毒外膜大蛋白(HBV-LP)与乙肝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V-DNA)水平表达的相关性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8年6月间我院收治的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148例,根据不同乙型肝炎血清标志物模式将患者分为A组18例、B组52例、C组41例、D组37例。根据不同HBV-DNA载量分为阴性组70例、低载量组21例、中载量组35例、高载量组22例。检测不同乙型肝炎血清标志物模式下HBV-LP、HBV-DNA阳性率及水平,比较不同HBV-DNA载量HBV-LP水平和肝功能指标,并分析其相关性。结果:C组、D组患者HBV-LP、HBV-DNA阳性率及水平均高于A组和B组(P<0.05),A组和B组、C组和D组患者HBV-LP、HBV-DNA阳性率及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阴性组、低载量组、中载量组、高载量组天冬氨酸转氨酶(AST)、丙氨酸转氨酶(ALT)、HBV-LP水平均呈逐渐升高的趋势,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HBV-LP与HBV-DNA载量的对数值、ALT、AST呈正相关(P<0.05)。结论: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HBV-LP可以反映HBV复制情况,并于肝功能指标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对免疫复合物型治疗性乙肝疫苗不同应答乙肝患者的乙肝病毒基因型有无差别。方法 收集67例经60 ug HBsAg-HBIG (YIC) 治疗的慢性乙肝患者血清, 用S基因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PCR-RFLP)法对其进行HBV基因分型,并结合患者对YIC治疗的不同应答进行分析。结果67例感染乙肝病毒(HBV)患者中,HBV B基因型22例,C基因型43例,未确定者2例。感染HBV B, C 两种基因型的患者对YIC免疫治疗的病毒学与HBeAg的血清转换应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HBV B或C基因型不影响慢性乙肝患者对YIC的治疗应答。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大样本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患者RT区耐药位点变异的流行情况,及各耐药位点变异与HBV基因型的关系。方法:采用P区测序法对1117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血清病毒进行P区测序、进化树分型。结果:RT区耐药位点变异发生率与基因型关系密切,在基因型C患者中的变异发生率远远高于基因型B患者(P=0.000)。Rt180、rtM204V、rtM204I、rt181、rt213位点变异均与基因型C有关(P<0.05)。主要的三种变异类型rt180+rtM204V、rtM204I、rt180+rtM204I间基因型分布存在显著差异(P=0.003)。不同HBeAg状态下,耐药变异的发生有显著差异(P=0.020),特别是rt181和rt236位点变异。结论:HBV基因型影响RT区耐药变异发生率及变异类型,且耐药变异发生率也与HBeAg状态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江苏省东海县高中毕业生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携带率和乙型肝炎病毒(HBV)基因型分布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至2009年28512例高中毕业生体检结果,调查乙型肝炎表面抗原阳性率和HBV基因型分布情况.结果:东海县高中毕业生HBsAg携带率为3.81%.男生与女生分别为4.56%与2.94%,有显著差异.2007、2008、2009年毕业的高中生HBsAg阳性率分别为5.37%,4.41%和1.55%,两两比较均有显著差异.HBV基因型B型感染率为32.53%,C型感染率为66.78%,B、C混合型感染率为0.69%.结论:实行乙型肝炎疫苗接种以后,东海县高中毕业生HBsAg携带率低于全国人群平均水平,且呈逐年降低趋势;HBV基因型分布以C型为主,B型次之,B、C混合型很少,未发现B、C型以外的其它基因型.  相似文献   

13.
目的:运用基因芯片技术分析黑龙江地区乙型肝炎病毒(HBV)基因型分布特征及基因耐药变异情况。方法:随机选择2012年11月至2015年11月本医院乙型肝炎患者血清样本400例,应用PCR-反向点杂交的基因芯片技术对样本血清中HBV基因型及常见4类抗病毒药物耐药相关的多个位点进行检测,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400例样本中基因型分布以C型为主占83.25%(333例),B型7.25%(29例)、D型0.25%(1例)及混合基因型2.75%(11例);耐药突变位点检出188例,总耐药率为45.19%,其中突变位点236T(4.61%)提示阿德福韦酯单项耐药,耐药率为5.82%(10例),与拉米夫定耐药相关的为126例,突变位点以rt204I和(rt180M+rt240V)为主,显著高于其他抗病毒类药物,耐药风险较高。结论:黑龙江地区乙型肝炎基因分型以C为主,B型和其它混合型较少,且更容易对拉米夫定产生耐药。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内蒙古赤峰市敖汉旗地区乙型肝炎病毒(HBV)基因型、血清型的分布特征。方法:收集2014年在赤峰市敖汉旗医院住院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采集血清标本,巢式PCR方法扩增HBV S区,测序后应用Mega6.0构建系统发育树确定该地区乙型肝炎病毒主要基因型、血清型,并分析HBV S基因a决定簇变异情况。结果:在72例HBV患者中,B基因12例(16.7%),C基因型40例(55.65%),D基因型20例(27.8%)。不同性别患者的基因型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清亚型分析结果显示:adw2血清亚型15例(20.8%)、adrq+血清亚型37例(51.4%)、ayw2血清亚型20例(27.8%)。HBV S基因"a"抗原决定簇突变率为34.7%。结论:内蒙古赤峰市敖汉旗地区HBV基因型以C型为主,其次是D型和B型,血清型主要为adrq+,有34.7%患者携带HBV S基因a决定簇变异株。  相似文献   

15.
为了解河南省乙型肝炎(乙肝)HBV基因型分布及其主蛋白抗原主要亲水区(MHR)氨基酸(aa)位点变异情况。本研究采集河南省2012年HBV流行病学调查的部分HBsAg和HBeAg阳性的血清样本,提取HBV DNA并进行序列扩增,测序得到s基因序列,利用Mega6.0软件比较分析。共得到HBVS基因序列50条,基因型分布B型为16.0%(8/50)、C型为84.0%(42/50)。血清型分布中,adrq+为HBV主要流行血清型,流行率为84.0%。S基因MHR aa位点变异中,T126变异率最高,为14.0%。HBV MHR变异株总流行率为24.0%(12/50),其中B型的突变率为37.5%(3/8),C型的突变率为21.4%(9/42)。河南省乙肝基因型分布以C型为主,B型次之。血清型主要为adrq+为主,adw2次之。HBV MHR aa位点存在变异,应在今后的计划免疫和HBIG治疗中给予重视。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新疆乌鲁木齐地区伴有肝功能指标: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浓度异常的维吾尔族(维族)及汉族HBeAg阳性乙型肝炎初次就诊患者,乙型肝炎病毒DNA复制载量及ALT浓度是否存在差异及其对患者诊断、预后的意义。方法:回顾性选取门诊伴有ALT浓度异常的汉族、维族初次就诊患者并筛选出HBeAg阳性患者汉族、维族共373例。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生化测定及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分别测定HBV DNA、ALT浓度及乙肝HBeAg。结果:(1)汉族HBV DNA组秩和8869,维族HBV DNA组秩和10359.36,经Mann-Whitney Test检验两组间尚不能肯定HBVDNA分布有统计学意义,即伴有肝功能损害的汉族、维族初次就诊HBeAg阳性患者HBV DNA复制程度没有差异。(2)汉族ALT组秩和26818.50,维族ALT组秩和22009.50,经Mann-Whitney Test检验两组间ALT分布有统计学意义,即伴有肝功能损害的初次就诊HBeAg阳性患者汉族肝功能损害程度高于维族。(3)HBVDNA低复制组(103-104copy/mL):汉族秩和3771.46,维族秩和4993.2;中复制组(104-106copy/mL):汉族秩和6412.4,维族秩和5088.2;高复制组(>106copy/mL):汉族秩和929.04,维族秩和666.96,经Mann-Whitney Test检验在低复制组两民族间ALT分布无统计学意义,在中、高复制组两民族间ALT具有统计学意义。即:伴有肝功能损害的初次就诊HBeAg阳性患者在HBV DNA低复制组两民族间肝功能损害程度无差异,但在中、高复制组汉族肝功能损害程度高于维族。结论:新疆乌鲁木齐地区伴有肝功能损害的初次就诊的HBeAg阳性的汉族与维族之间HBV DNA的病毒复制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民族间的ALT具有统计学意义,可能跟维族的民俗、饮食习惯及生存环境、免疫相关基因HLA基因频率分布差异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大样本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患者RT区耐药位点变异的流行情况,及各耐药位点变异与HBV基因型的关系。方法:采用P区测序法对1117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血清病毒进行P区测序、进化树分型。结果:RT区耐药位点变异发生率与基因型关系密切,在基因型C患者中的变异发生率远远高于基因型B患者(P=O.000)。Rt180、rtM204V、rtM204I、rt181、rt213位点变异均与基因型c有关(P〈O.05)。主要的三种变异类型rt180+rtM204V、rtM204I、rt180+rtM204I间基因型分布存在显薯差异(P=0.003)。不同HBeAg状态下,耐药变并的发生有显著差并(P=O.020),特别是rt181和rt236位点变畀。结论:HBV基因型影响RT区耐药变异发生率及变异类型。且耐药变异发生率也与HBeAg状态有关。  相似文献   

18.
为了解河南省乙型肝炎(乙肝)HBV基因型分布及其主蛋白抗原主要亲水区(MHR)氨基酸(aa)位点变异情况。本研究采集河南省2012年HBV流行病学调查的部分HBsAg和HBeAg阳性的血清样本,提取HBV DNA并进行序列扩增,测序得到s基因序列,利用Mega6.0软件比较分析。共得到HBVS基因序列50条,基因型分布B型为16.0%(8/50)、C型为84.0%(42/50)。血清型分布中,adrq+为HBV主要流行血清型,流行率为84.0%。S基因MHR aa位点变异中,T126变异率最高,为14.0%。HBV MHR变异株总流行率为24.0%(12/50),其中B型的突变率为37.5%(3/8),C型的突变率为21.4%(9/42)。河南省乙肝基因型分布以C型为主,B型次之。血清型主要为adrq+为主,adw2次之。HBV MHR aa位点存在变异,应在今后的计划免疫和HBIG治疗中给予重视。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HBV相关慢性肝病患者血清铁蛋白(SF)含量及其与肝功能血清学指标的相关性,进一步探讨铁蛋白在诊断HBV相关慢性肝病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6月于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就诊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CHB)27例、肝硬化代偿期患者(LC)17例、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DLC)30例及健康对照者30例。采用免疫比浊法分析患者SF含量,采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SF含量与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LB)、总胆红素水平(TBIL)的相关性,运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SF能否作为鉴别诊断LC与DLC的临床指标。结果与对照组相比,CHB患者与LC患者的SF水平明显升高,DLC患者SF水平明显低于CHB患者。与LC患者相比,DLC患者SF水平明显降低。CHB患者与LC患者间SF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OC曲线显示,采用SF诊断LC与DLC的曲线下面积为0.816,敏感性为56.67%,特异性为94.12%,界值为66.3。Spearman分析显示,CHB患者SF水平与ALT、AST、TBIL水平呈显著正相关,与ALB、PALB水平呈显著负相关;LC患者SF水平与ALT、AST、TBIL水平呈显著正相关;DLC患者SF水平与ALB、PALB、TBIL水平呈显著正相关。结论 SF水平与HBV相关慢性肝病的进展具有相关性,可作为临床鉴别诊断LC与DLC的血清学指标和判断HBV相关肝病损伤的潜在指标。  相似文献   

20.
目的:在细胞水平上比较乙型肝炎病毒(HBV)基因型A,B,C,D对干扰素治疗的不同应答反应,进而探讨基因型对干扰素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利用脂质体法将前期构建好的HBV基因型A,B,C,D质粒分别转染入Hep G2细胞系中,并在转染细胞上清中加入干扰素-α2a(IFN-α2a)。ELISA方法用来检测上清中HBV抗原,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上清中HBV DNA,通过比较加药前后上清中HBV抗原和DNA水平的变化,反应HBV基因型对IFN-α2a的治疗反应。结果:HBV 4种基因型对IFN-α2a治疗的应答反应存在差异,其中A和B基因型对IFN-α2a的应答明显高于C和D基因型;而基因型A和B之间、以及基因型C和D之间对IFN-α2a的反应无统计学差异。结论:HBV基因型能影响干扰素的治疗效果,其中A和B基因型对IFN-α2a的治疗反应优于C和D基因型,在临床上应开展HBV基因分型检测,用以指导临床用药的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