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鼠运动性疲劳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建立大鼠运动疲劳模型,观察运动疲劳对大鼠各项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方法20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和运动疲劳模型组,运动疲劳模型组大鼠每日按照方案进行锻炼。实验结束后大鼠检测相关指标:血清MDA含量和红细胞SOD活性,肝脏与骨骼肌MDA含量、SOD活性,骨骼肌线粒体游离钙离子含量,骨骼肌线粒体膜电位,下丘脑神经递质。电镜观察骨骼肌线粒体细微结构。结果运动疲劳模型组大鼠造模2周以后其血清、肝和骨骼肌MDA含量均有显著升高,红细胞和骨骼肌SOD活性均有显著降低,骨骼肌线粒体膜电位显著性降低,骨骼肌线粒体游离Ca2+含量有显著性降低,下丘脑GABA、5-HT含量有显著升高,下丘脑DA、ACh含量有显著性下降,电镜观察显示骨骼肌超微结构改变并以线粒体改变较为明显。结论大鼠跑台运动2周可造成运动疲劳模型,并造成大鼠骨骼肌线粒体损伤。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小麦低聚肽对力竭游泳运动大鼠的抗疲劳作用。方法:选取60只8周龄健康SD大鼠(实测样本53只),随机分为5组,即安静对照组(C组)、运动对照组(E组)和安静营养组(CW组)、运动营养组(EW组)、运动营养大剂量组(EHW组)[灌胃剂量分别为20、20、100 mg/(kg·d)],每组12只,每天灌胃1次。E组、EW组和EHW组进行游泳训练,C组和CW组不进行训练。4周后,E组、EW组和EHW组大鼠进行力竭游泳实验,记录力竭运动时间。休息24 h后,取各组大鼠骨骼肌组织,测定骨骼肌糖原和MDA含量、骨骼肌SOD和GSH Px活性。结果:小麦低聚肽可显著延长大鼠力竭运动时间,促进力竭运动后大鼠骨骼肌糖原的含量的恢复,提高力竭运动后大鼠骨骼肌SOD和GSH Px的活性,降低骨骼肌MDA的含量。结论:高剂量小麦低聚肽具有较好的抗疲劳活性。  相似文献   

3.
大鼠游泳运动疲劳模型力竭标准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不同力竭标准判断对负重大鼠游泳运动疲劳程度的影响.方法:成年雄性SD大鼠24只,随机分为对照组、运动组1、运动组2,每组8只,每天对负重大鼠进行游泳训练,运动组1以大鼠连续反复下沉,沉入水下三次,每次超过五秒为力竭标准,运动组2以沉入水下十秒钟,且游泳失去平衡为评判标准,对照组不参与游泳运动,试验期为十天,记录游泳时间,末了处死大鼠,取血液、肝、骨骼肌,同时检测相应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乳酸、丙二醛的含量.最后进行统计比较和分析.结果:运动组1随着游泳天数的增加,游泳时间呈逐渐延长趋势,运动组2游泳随着游泳天数的增加,游泳时间呈缩短趋势.运动组1和对照组相比较,血清、骨骼肌丙二醛和乳酸明显高(P<0.05),肝变化不明显(P>0.05);超氧化物歧化酶的活性均明显降低(P<0.05).运动组2和对照组、运动组1相比较,血清、骨骼肌丙二醛和乳酸明显高(P<0.05),肝变化不明显(P>0.05);超氧化物歧化酶的活性均明显降低(P<0.05).结论:采用运动组2疲劳力竭判断标准是可靠的,可用于运动性疲劳机制的试验性研究.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一次性力竭运动后大鼠脑、心、骨骼肌组织和线粒体中PHB1含量的变化及对大鼠线粒体功能的影响,探寻PHB1与线粒体功能和能量代谢的关系。方法:健康雄性SD大鼠40只,随机分为2组(n=20):对照组和一次性力竭运动组,大鼠进行一次性急性跑台运动建立力竭运动模型。收集各组大鼠的心、脑和骨骼肌组织样品并提取线粒体,检测其呼吸功能和ROS的变化。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组织和线粒体中PHB1蛋白表达水平;用分光光度计检测各器官中ATP含量以及线粒体中复合体V活性(ATP合酶活性)。结果:①一次性力竭运动后脑、心肌、骨骼肌中ATP含量显著性降低;②一次性力竭运动后脑、心肌、骨骼肌线粒体中复合体V活性、RCR、ROS显著性降低,ST4均显著性升高,ST3无显著性差异。③一次性力竭运动后心、脑、骨骼肌线粒体中PHB1的表达显著性减少。④通过相关性分析得出:一次性力竭运动后心、脑、骨骼肌中ATP含量与心、脑、骨骼肌中复合体V活性呈正相关;心、脑、骨骼肌中ATP含量和心、脑骨骼肌中PHB1的表达呈正相关。结论:一次性力竭运动后,降低线粒体氧化磷酸化功能,使大鼠脑、骨骼肌线粒体内ROS生成增加,PHB1的表达、ATP含量和复合体V活性均下降。一次性力竭运动使得大鼠线粒体内PHB1表达降低,线粒体功能减弱,机体能量代谢降低。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美洲大蠊提取物(PAE)对力竭运动大鼠心肌自由基代谢的影响,探讨其对心肌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雄性SPF级健康SD大鼠40只,随机分为安静组、运动组、美洲大蠊提取物安静组、美洲大蠊提取物运动组(n=10)。服药组每天灌服2 ml美洲大蠊提取物(美洲大蠊提取物按50 mg/kg配制,溶于2 ml蒸馏水中灌胃给药),对照组每次灌蒸馏水2 ml。每天灌胃1次,连续灌胃14 d后,美洲大蠊提取物运动组与运动组大鼠进行一次性力竭游泳运动建立力竭模型,记录大鼠力竭运动时间。力竭运动结束时即刻取样,检测血清中丙二醛(MDA)含量、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并检测观察心肌组织中一氧化氮合酶(NOS)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与安静组相比,一次力竭游泳后,运动组心肌SOD、GSH-Px的活性明显降低(P0.01),而MDA含量显著升高(P0.01);而美洲大蠊提取物能够显著提高力竭SD大鼠的心肌SOD、GSH-Px的活性(P0.01),降低MDA含量(P0.01),e Nos基因表达增高。结论:大鼠力竭运动后心肌会发生氧化损伤,美洲大蠊提取物干预后能够增加力竭运动后大鼠心肌的抗氧化能力,对力竭运动所致心肌损伤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进而增强大鼠运动能力。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复合天然抗氧化剂的抗氧化性能,抗运动疲劳及抗神经细胞氧化损伤的作用。方法:①采用光照核黄素生成O.2-,采用Fenton反应生成.OH,采用脂类过氧化反应生成L.,用顺磁波谱仪记录电子自旋共振ESR波谱。②建立力竭游泳运动模型,测定各组小鼠力竭性游泳的持续时间。③用氮蓝四唑NBT法测定肝脏和骨骼肌中SOD活力。④用硫代巴比妥酸TBA荧光比色法测定肝脏和骨骼肌中MDA的生成量。⑤测定经FeSo4处理后的脑细胞存活率和凋亡率。结果:①各实验组较对照组的电子自旋共振ESR波谱峰值显著降低,复合天然抗氧化制剂对O.-2和.OH有极强的清除作用,有效抑制脂质过氧化反应。②实验组较实验对照组游泳时间显著延长(P0.01);③实验组肝脏中SOD活力显著低于空白对照组(P0.01);实验组骨骼肌中SOD活力与空白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实验对照组肝脏、骨骼肌中SOD活力显著低于空白对照组(P0.01,P0.05);实验组肝脏、骨骼肌中SOD活力显著高于实验对照组。④实验组肝脏和骨骼肌中MDA含量显著低于实验对照组(P0.01,P0.05);实验对照组肝脏和骨骼肌中MDA含量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P0.01)。⑤实验组的细胞存活率明显高于实验对照组;空白对照组细胞的凋亡率低于实验组,实验组细胞的凋亡率低于实验对照组。结论:复合天然抗氧化制剂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性能、抗运动疲劳及抗神经细胞氧化损伤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竹节参对大强度耐力训练大鼠心肌线粒体抗氧化能力的影响,为该药运用于抗运动疲劳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安静对照组,大强度耐力训练组(训练组),大强度耐力训练+竹节人参组(训练加药组),测定心肌线粒体脂质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DA)和过氧化氢(H2O2)的含量以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过氧化氢酶(CAT)的活性,研究竹节参对大强度耐力训练大鼠心肌线粒体的保护作用。结果:力竭运动引起大鼠心肌线粒体MDA、H2O2含量显著升高(P0.01),心肌线粒体抗氧化酶CAT、GSH-Px、SOD活性显著下降(P0.01);训练加药组大鼠心肌线粒体MDA、H2O2含量明显低于训练组(P0.01),CAT、GSH-Px、SOD活性明显高于训练组。结论:竹节参可明显提高大强度耐力训练大鼠心肌线粒体的抗氧化能力,保护心肌线粒体的氧化损伤。  相似文献   

8.
观察人参皂甙Rg1与1,6-二磷酸果糖配伍的抗疲劳效果,寻找最佳配伍剂量。根据雄性清洁级昆明种小鼠按体重随机分为安静对照组、运动对照组、人参皂甙Rg1对照组及4个配伍组。通过析因实验设计分析人参皂甙Rg1与1,6-二磷酸果糖提高运动耐力的效果及两者的交互作用。结果不同剂量人参皂甙Rg1对小鼠力竭游泳时间影响有显著差异(P<0.05)。各配伍组力竭游泳时间均有显著延长,C组延长最显著;与人参皂甙Rg1对照组相比,各配伍组力竭游泳时间均显著降低(P<0.01)。MDA含量A组显著低于运动对照组和D组,与安静对照组相比,各组均升高。SOD/MDA比值A、C组显著高于运动对照组,C组显著高于人参皂甙Rg1对照组,与安静对照组相比,各组均有下降趋势,D组下降最显著(P<0.01)。乳酸脱氢酶C、D组显著低于运动对照组和人参皂甙Rg1对照组(P<0.05)。与运动对照组及人参皂甙Rg1对照组相比,配伍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心肌、骨骼肌细胞线粒体和其他细胞超微结构损伤。结论:与FDP配伍未能延长小鼠力竭游泳时间,配伍可减轻耐力运动对小鼠心肌和骨骼肌的细胞损害,一定程度上保护线粒体的呼吸功能,缓解细胞缺氧损伤。  相似文献   

9.
Li J  Zhang YB 《生理学报》2011,63(1):55-61
本研究旨在观察4种低氧训练模式对大鼠骨骼肌线粒体抗氧化能力及呼吸链酶复合体活性的影响。将雄性Wistar大鼠40只随机均分为5组(n=8):常氧训练组(LoLo)、高住高练组(HiHi)、高住低训组(HiLo)、低住高练组(LoHi)和高住高练低训组(HiHiLo)。各组大鼠分别在常氧(海拔1500m,大气压632mmHg)或/和低氧(模拟海拔3500m,大气压493mmHg)环境中居住及递增负荷训练5周,每周训练6天。各组大鼠在最后一次训练后,在常氧环境恢复3天,然后进行力竭运动,之后即刻取骨骼肌样本,用差速离心法提取骨骼肌线粒体,分光光度法测定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含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lutathione peroxidase,GSH-Px)和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活性及呼吸链酶复合体Ⅰ~Ⅲ(CⅠ~Ⅲ)活性。结果显示,与LoLo组相比,HiHi和HiHiLo组骨骼肌组织MDA含量均显著升高(P<0.01),SOD、GSH-Px和CAT活性均显著升高(P<0.05或P<0.01)。与LoL...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疲劳状态下SD大鼠肝、肾、骨骼肌、血清中铜、锌这两种微量元素的分布变化,并分析其变化与大鼠机体抗氧化能力的相关性变化规律.方法:健康雄性SD大鼠14只,随机分为运动组和对照组,每组7只,运动组采用10d递增负荷的游泳运动方式建立SD大鼠运动疲劳模型,对照组不给予运动,取实验大鼠肝、肾、骨骼肌和血清,经常规消化后,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测定其铜、锌含量,同时检测相应组织中总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和丙二醛含量,最后进行比较和统计分析.结果:与正常组大鼠比较,疲劳大鼠肝组织和血清铜含量增加(P<0.05),肝组织锌含量增加(P<0.05),血清锌含量以及骨骼肌铜、锌含量减少(P<0.05).肾脏组织铜、锌变化不明显(P>0.05);疲劳组大鼠肝、肾、骨骼肌、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下降(P<0.05),丙二醛含量除骨骼肌中变化不明显外,肝、肾、血清中增加(P<0.05);相关性研究发现大鼠肝、血清、骨骼肌的抗氧化能力与其相应组织的铜、锌含量具有相关性(P<0.05).结论:疲劳状态下,大鼠肝、血清、骨骼肌中微量元素铜、锌代谢发生紊乱,影响相应组织抗氧化能力,可能参与了疲劳的形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