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巨噬细胞迁移抑制因子(macrophage migration inhibitory factor, MIF)是一类多效性的前炎症细胞因子,能够促进其他多种前炎症因子的分泌或表达。其基因在大多数哺乳动物基因组中具有90%的同源性。MIF启动子区含有能够与多种转录因子结合的DNA结合位点,同时含有与其表达水平相关的多态性位点。MIF发挥其生物学功能,一方面可以通过非受体介导的内吞作用,实现MIF与c-Jun激活结构域结合蛋白-1(JAB1)的相互作用;另一方面,受体依赖型的MIF能够激活包括PI3K/AKT、MAPK和G蛋白偶联受体相关的信号传导途径等。此外,MIF还能够通过直接或间接方式调节肿瘤抑制基因p53的功能。MIF已经被证实参与调解炎症、肿瘤生成和纤维化等生物学过程。从MIF表达、相关受体、涉及的信号通路与生物学过程等方面,对其分子功能的研究进展进行了总结,并对MIF相关的分子机理进行了综述,旨在为MIF相关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线索。  相似文献   

2.
巨噬细胞迁移抑制因子(MIF)在调节固有免疫和获得性免疫中发挥重要作用,在炎症、败血症和自身免疫疾病中都有它的参与.MIF可以刺激巨噬细胞表达TNF-α、IL-1#、IL-6和IL-8等多种细胞因子.在最近的研究中发现,外源性的MIF可以上调RAW264.7细胞中TNF-αⅡ型受体的mRNA水平,细胞自分泌的MIF对维持TNF-αⅡ型受体的基线水平有很大作用.这种调节作用可以被Src和JNK抑制剂所阻断.在巨噬细胞活化过程中,MIF这一新发现的功能提示它在放大炎症信号的同时,还能消减TNF-α可能引起的凋亡和细胞毒等副作用.  相似文献   

3.
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及其在动脉粥样硬化中的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acrophage migration inhibitory factor,MIF),其主要作用为抑制巨噬细胞的游走移动、促进巨噬细胞在炎症局部浸润、聚集、激活及分泌一些细胞因子,如IL-1、TNF—α、NO等,从而间接增强巨噬细胞的功能。巨噬细胞不仅是产生MIF的主要细胞,也是MIF作用的靶细胞,因此MIF在巨噬细胞参与调节的各种疾病尤其是动脉粥样硬化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研究表明,血管发生动脉粥样硬化部位的MIF表达水平明显上调,且随着斑块的发展逐渐上升;相反,阻断MIF的表达则可以显著廷缓动脉粥样硬化的发撮并稳定斑块。因此,MIF在单核巨噬细胞的血管粘附、跨膜移动、内皮下聚集、泡沫细胞的形成及斑块稳定中的作用可能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和发展有密切关系。本文将主要就MIF的生理及病理生理学功能特别是其在动脉粥样硬化发病及治疗中的作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4.
作为一种不同于凋亡的新型调控性细胞死亡形式,parthanatos与神经退行性疾病、中风、谷氨酸兴奋性中毒、活性氧(ROS)诱导的损伤和肿瘤等诸多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由于多聚ADP核糖聚合酶-1(ADP-ribose polymerase-1,PARP-1)的异常活化是诱发parthanatos发生的先决条件,所以parthanatos亦被称为PARP-1介导的细胞凋亡。此外,凋亡诱导因子(apoptosis inducing factor,AIF)和巨噬细胞迁移抑制因子(migration inhibitory factor,MIF)亦是parthanatos发生过程的关键因子。该文欲对parthanatos发生的分子机制及parthanatos对相关疾病发生发展影响的最新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AM)在肿瘤间质中占有很大比例,具有不同于炎症反应中巨噬细胞的表型和功能。在不同刺激因子作用下,TAM可以分化为具有抑制肿瘤活性的M1型巨噬细胞和具有促进肿瘤活性的M2型巨噬细胞。肿瘤组织中的TAM主要为M2型,它们促进肿瘤的发生、发展、侵袭和转移。特定的刺激可将M2型TAM逆转为M1型TAM而抑制肿瘤生长,这将为肿瘤免疫治疗提供新思路。我们简要综述肿瘤相关巨噬细胞在肿瘤免疫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6.
王新成  李国庆 《生物磁学》2010,(18):3598-3600
抵抗素(resistin)是近年来发现的一个新脂肪细胞因子,最初在动物实验被用于联系肥胖、胰岛素抵抗和2型糖尿病。但随着进一步在人类实验的研究中发现,抵抗素能调节炎症反应而非胰岛素敏感性,研究发现抵抗素能促进炎症发生,炎症因子也能调节抵抗素的表达。动脉硬化是一种慢性亚临床性炎症,大量的体外研究提示抵抗素有可能作为一种促炎因子,通过激活内皮功能,诱导平滑肌增殖迁移,促巨噬细胞的脂质沉积,导致脂质代谢紊乱等途径,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与发展。  相似文献   

7.
间充质干细胞(MSCs)因具有免疫调理、分泌细胞因子和取材方便等优点而备受关注,成为细胞治疗的理想种子细胞。MSCs在炎症反应进程中起着重要调节作用,可通过与炎症细胞的相互作用来调节炎症反应,包括减弱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黏附于内皮细胞的能力、调节巨噬细胞向促进炎症的M1型和抑制炎症的M2型巨噬细胞之间的相互转化、调节促进炎症的T细胞与抗炎作用的调节性T细胞(Tregs)之间的平衡等机制来调节炎症反应。炎性环境中,MSCs能够通过自身肿瘤坏死因子α刺激基因6的高表达来抵御炎性环境。不同的炎性介质作用于MSCs,可使其呈现出不同的促炎或抗炎特性,可为众多炎症性疾病的治疗提供了新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8.
抵抗素(resistin)是近年来发现的一个新脂肪细胞因子,最初在动物实验被用于联系肥胖、胰岛素抵抗和2型糖尿病.但随着进一步在人类实验的研究中发现,抵抗素能调节炎症反应而非胰岛素敏感性,研究发现抵抗素能促进炎症发生,炎症因子也能调节抵抗素的表达.动脉硬化是一种慢性亚临床性炎症,大量的体外研究提示抵抗素有可能作为一种促炎因子,通过激活内皮功能,诱导平滑肌增殖迁移,促巨噬细胞的脂质沉积,导致脂质代谢紊乱等途径,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与发展.  相似文献   

9.
巨噬细胞迁移抑制因子(macrophage migration inhibitory factor,MIF)是一种广泛表达的多效性细胞因子,参与多种炎症和免疫疾病的过程并在其中发挥重要作用,是许多疾病的生物标志物或治疗靶点。MIF基因在系统发育中高度保守,在其启动子区有多种不同转录因子的特定结合位点,借此调节MIF的表达。MIF在细胞内外均发挥作用,且MIF是组成型表达。因此,研究调控MIF基因表达和刺激MIF分泌的相关因素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对MIF基因和MIF启动子上的结合位点的简述,对影响MIF基因表达的相关因素进行总结和归类。根据与MIF基因结合的方式,可分为:(1)与MIF基因启动子特定位点结合,改变转录活性;(2)与MIF CATT5-8微卫星重复序列结合,改变高表达MIF等位基因;(3)非编码RNA调控MIF表达;(4) 影响MIF分泌的相关因素。通过对这4类调控MIF基因表达的相关因素的综述,进而认识MIF基因表达的调控机制和影响因素,以期对其治疗相关疾病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0.
巨噬细胞具有高度可塑性,在炎症因子的诱导和多种信息分子的调控下可极化为经典活化巨噬细胞(M1)和替代活化巨噬细胞(M2)。慢性肺部炎症反应和肺实质损伤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COPD)的主要病理表现。M1促进肺部炎症反应;M2抑制炎症反应,参与肺组织损伤与修复,并吞噬和清除病原微生物和凋亡细胞。靶向干预巨噬细胞极化方向有可能成为COPD治疗的新策略。  相似文献   

11.
在败血症等炎症相关疾病中,巨噬细胞过度产生的炎症因子在疾病的发病机制中发挥关键作用。5-羟色胺受体3(5-hydroxytryptamine receptor 3, 5-HT3R)拮抗剂,近来被发现在免疫系统中具有抑制炎症的作用,但其具体机制尚不清楚。本文使用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s, LPS)刺激小鼠巨噬细胞系RAW 264.7细胞,引发巨噬细胞炎症相关蛋白质的表达和炎症因子的释放。结果显示,在RAW 264.7细胞中,与无处理组相比,LPS以剂量和时间依赖的方式促进炎症相关蛋白质的表达和炎症因子的释放。进一步使用5-HT3R拮抗剂格拉司琼(granisetron, GA)进行预处理,检测其抗炎作用。蛋白质免疫印迹和酶联免疫吸附测定的结果表明,与LPS处理组相比,随着GA浓度的升高,其抑制LPS诱导的RAW 264.7细胞炎症的效果越好(P<0.05)。同时,细胞活力和细胞毒性的结果也表明,所使用的GA对细胞不造成损伤。另外,通过免疫荧光实验和双荧光素酶检测表明,GA可以抑制LPS诱导的NF-κB的核移位和转录活...  相似文献   

12.
周欣  李伟芸  王红艳 《遗传》2017,39(7):642-649
Hippo信号通路通过一系列激酶级联反应,实现对细胞增殖、器官大小以及组织再生等方面的调控。其中,MST1/2是核心激酶Hippo蛋白在哺乳动物中的同源物,对于下游信号通路的激活至关重要。此外,MST1/2在细胞分化、形态和细胞骨架重排等方面也发挥重要作用。近期多项研究工作指出,MST1/2参与调控免疫T细胞的粘附、迁移、归巢和抑制性Treg细胞的成熟与功能,以及心肌细胞自噬等过程。有趣的是,这一功能是不依赖经典的Hippo信号通路的,被称为“非经典Hippo信号通路”。最新的研究结果揭示了MST1/2通过非经典Hippo信号通路调控先天免疫巨噬细胞对病原菌或病毒的免疫应答,包括巨噬细胞的吞噬、细胞因子(炎症因子、趋化因子、Ⅰ型干扰素等)和线粒体活性氧的产生,从而在机体抵抗细菌病毒感染、炎症相关癌症、动脉粥样硬化等疾病中发挥重要功能。本文对MST1/2调控先天免疫功能、相关分子机制和疾病进行了总结和讨论。  相似文献   

13.
脐带是由胚胎外中胚层和/或胚胎中胚层发育而来的组织,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是具有自我更新、多向分化以及高度增殖潜能的多功能干细胞。研究证明,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具有以下功能:参与炎症反应,抑制炎症因子分泌并促进免疫调节;参与受损伤组织的治疗与修复使其再生并改善特定疾病症状;抑制肿瘤增殖和迁移以及促进其凋亡等。然而目前尚未明确以上功能是间充质干细胞本身发挥作用,还是其分泌的相关因子对机体修复产生作用。主要对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的定义、来源、生物学特性、分泌功能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旨在更好地利用间充质干细胞修复组织,以期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的后续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4.
炎症反应存在于机体诸多生理和病理过程中,是最基本的保护性反应之一。在动脉粥样硬化等慢性炎症性血管疾病发病过程中,巨噬细胞作为重要的免疫细胞参与并调控炎症的进程。在炎症刺激下,巨噬细胞的生物力学特性(如质膜流动性、细胞刚度、细胞与基质的粘附、细胞骨架的组成与结构等)会发生相应的变化,细胞行为和功能随之改变。本文旨在回顾炎症模型下巨噬细胞力学特性与其功能之间关系及其机理的研究进展,尤其关注了细胞刚度如何介导炎症刺激对巨噬细胞行为和功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中期因子(Midkine,MK),是一种分泌型肝素结合性生长因子,具有促进细胞有丝分裂、诱导细胞恶化、促进微血管生成、抑制细胞凋亡、促进炎症介质趋化、促纤溶等功能特点;经研究发现,当机体处于健康状态时中期因子除了肾脏及小肠上皮少量表达,其他部位极少表达,但机体出现疾病时,中期因子在体内的表达明显增多,如在多种恶性肿瘤、动脉粥样硬化、各类炎症、糖尿病肾病、高血压及COPD等疾病中均监测到中期因子的高表达,进一步研究发现上述疾病的发生发展与中期因子的功能特点密切相关;近年有学者利用MK在疾病发生发展中的功能特点对疾病进行治疗,特别是MK在肿瘤领域的治疗已成为研究热点,本文结合国内外的最新研究现状就MK与相关疾病的发病机制及治疗作一简要概述,并提出进一步研究的设想。  相似文献   

16.
该文探讨了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 HP)炎症微环境对结肠癌SW620细胞发生上皮-间质转化(epithelial mesenchymal transformation, EMT)的影响。使用ELISA方法检测HP干预U937细胞后上清中炎症因子MIF、IL-1β等的变化;采用RT-PCR方法检测MIF、IL-1β、NF-κB基因水平的变化;细胞划痕实验检测炎症上清处理SW620细胞后SW620细胞的侵袭迁移能力; CCK-8方法检测HP处理U937细胞后炎症上清对SW620细胞增殖活性的影响;免疫荧光实验检测炎症上清处理SW620细胞后SW620细胞EMT相关蛋白Vimentin的荧光变化; Western blot实验检测脂多糖(LPS)上清干预SW620细胞后EMT相关蛋白Vimentin、E-cadherin和N-cadherin的变化; Western blot实验检测HP干预U937细胞后NF-κB蛋白,炎症上清处理SW620细胞后EMT相关蛋白Vimentin、E-cadherin和N-cadherin的变化。结果显示, HP干预U937细胞后引起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NF-κB等相关炎症因子及基因表达升高; CCK-8结果表明HP干预U937细胞后, U937细胞毒性增强;划痕实验结果表明在12 h、24 h、36 h时,随着时间点的推移, SW620细胞的侵袭迁移能力有所增强;免疫荧光实验结果显示SW620细胞Vimentin绿色点状聚集显著增加; Western blot结果显示在16 h、24 h时间点U937细胞NF-κB蛋白表达明显升高; LPS上清干预SW620细胞后Vimentin蛋白表达无明显变化,N-cadherin蛋白24 h组表达减少, E-cadherin蛋白增多, HP炎症微环境上清干预SW620细胞后12 h、24 h、36 h时,随着时间点推移SW620细胞Vimentin蛋白表达显著增加, E-cadherin和N-cadherin蛋白表达显著减少。该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幽门螺杆菌致炎症微环境可以促进SW620细胞发生EMT。  相似文献   

17.
核转录因子p53是重要的肿瘤抑制因子,具有DNA损伤修复、促细胞凋亡、促细胞分化及增殖抑制等功能,并通过调控细胞周期行进和促进细胞凋亡发挥肿瘤抑制功能。原癌蛋白MDM2为p53的E3泛素化连接酶,MDM2-p53信号轴的功能异常与多种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相关。核糖体蛋白(RP)是蛋白质合成反应的关键调节蛋白,其功能失常与多种疾病相关。近年来的研究发现,RP能通过调节MDM2-p53信号轴在p53相关性肿瘤调控中发挥重要作用。我们根据目前的研究进展,对RP-MDM2-D53信号轴进行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18.
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和破裂的重要原因是病变部位炎症反应的加剧,而巨噬细胞作为粥样斑块内主要的炎症细胞,在炎症反应中起主导作用.血管紧张素Ⅱ作为一种重要促炎因子,促进单核/巨噬细胞浸润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激活斑块内的巨噬细胞,上调各种炎症因子,从而参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过程.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ngⅡ受体阻断剂、调血脂药、干扰素-β、雌激素等药物可减轻血管紧张素Ⅱ诱导的血管壁炎症反应,发挥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  相似文献   

19.
HMG盒蛋白1(HMG box-containing protein 1, HBP1)是一种转录抑制因子. HBP1表达上调可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和转移,并且在肿瘤细胞中HBP1常常发生丢失或转位,这表明HBP1是一种抑癌基因. HBP1所调节的靶基因无疑将为HBP1的肿瘤抑制机制提供新的线索.本研究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发现,在促细胞增殖基因 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acrophage migration inhibitory factor, MIF)启动子区域-811 bp至-792 bp发现高亲和力的HBP1反应元件.缺失和突变分析表明,HBP1通过该元件抑制MIF启动子活性.此外,免疫共沉淀研究显示,HBP1在细胞内与该元件结合,并且抑制MIF的转录.功能分析进一步证实,在细胞培养液中加入重组MIF可部分消除HBP1对大肠癌细胞LOVO的抑制作用.这些结果提示,MIF是HBP1的一个靶基因.HBP1通过抑制促细胞增殖基因MIF的表达抑制肿瘤细胞生长.  相似文献   

20.
急性肺损伤(acute lung injury,ALI)是一种临床常见的肺部感染危重疾病,其核心是过度的炎症反应。新冠病毒导致ALI的发生,临床针对ALI的治疗措施是抑制过度炎症,促进损伤修复。趋化因子CXCL10和CXCR3受体与ALI密切相关,在ALI中CXCL10-CXCR3作用于肺巨噬细胞、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等免疫细胞的激活和迁移,从而影响ALI的进展。本文阐述CXCL10-CXCR3通过肺巨噬细胞、中性粒细胞、自然杀伤细胞等多种细胞影响ALI的进展,探讨CXCL10-CXCR3作为抑制炎症反应的靶点,为ALI的治疗提供新的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