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砂仁种植对热带雨林植物多样性的影响探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通过对各种不同状况的林下种植砂仁的热带雨林片断与同样类型的原始热带雨林的比较研究 ,探讨了砂仁种植对热带雨林植物多样性各个方面的影响。砂仁种植必须大量清除小树、林下幼树、灌木层植物 ,致使种植了砂仁的热带雨林片断的乔木下层及几乎整个的幼树、灌木层遭严重破坏 ,物种和个体大量流失 ,群落结构变得非常不稳定。由于热带雨林的更新主要依赖于其林下层的幼苗库 ,林下层的幼树、苗库被清除或破坏 ,热带雨林就难以自我更新 ,故林下种植砂仁的更大的潜在危害是使得热带雨林不能自我更新。种植了砂仁的热带雨林片断 ,物种和个体数的减少或流失 ,主要是直接的人为清除的结果 ,清除强度大 ,种类和个体减少就多。热带雨林下砂仁种植后 ,那些在原乔木层中占多数的只有 1~ 2个个体的脆弱种类 (种群 )将首先消失  相似文献   

2.
西双版纳热带雨林下砂仁拔除后的生态恢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种植砂仁(Amomum villosum)对西双版纳热带雨林植物多样性的影响引起了人们的关注。通过西双版纳热带雨林下种植的砂仁拔除后的生态恢复两年的研究工作,结果表明砂仁排除后:1)林下植物数量显著增加,超过同等类型的没种过砂仁的原始热带雨林;植物种类、物种多样性和均匀度都有大幅度增加,与原始热带雨林差别不大;群落组成成分仍向着热带雨林演替,优势种不明显,其中,草本和蕨类植物增加显著;2)林下植物生长速率在旱季与原始林差别不大,但在雨季可有较快生长;生物量在两年内可达到(636.1±43.4) g·m-2,超过原始林,特别是草本和蕨类植物生长较快;3)土壤含水量得到提高,与原始林相比差异不显著,并且,涵养水源的能力有所增加;深层土壤有机质的含量增加显著,速效磷含量需要更长时间的植被恢复才能有所提高,速效钾受淋洗作用的影响,地表有大量损失。文中最后讨论指出,热带林下砂仁实现斑块式的轮歇种植是协调保护与发展的较好方法,这在偏远少数民族地区有着较好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3.
西双版纳热带雨林下砂仁拔除后的生态恢复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种植砂仁 (Amomumvillosum)对西双版纳热带雨林植物多样性的影响引起了人们的关注。通过西双版纳热带雨林下种植的砂仁拔除后的生态恢复两年的研究工作 ,结果表明砂仁排除后 :1 )林下植物数量显著增加 ,超过同等类型的没种过砂仁的原始热带雨林 ;植物种类、物种多样性和均匀度都有大幅度增加 ,与原始热带雨林差别不大 ;群落组成成分仍向着热带雨林演替 ,优势种不明显 ,其中 ,草本和蕨类植物增加显著 ;2 )林下植物生长速率在旱季与原始林差别不大 ,但在雨季可有较快生长 ;生物量在两年内可达到 (636 .1± 43 .4)g·m- 2 ,超过原始林 ,特别是草本和蕨类植物生长较快 ;3)土壤含水量得到提高 ,与原始林相比差异不显著 ,并且 ,涵养水源的能力有所增加 ;深层土壤有机质的含量增加显著 ,速效磷含量需要更长时间的植被恢复才能有所提高 ,速效钾受淋洗作用的影响 ,地表有大量损失。文中最后讨论指出 ,热带林下砂仁实现斑块式的轮歇种植是协调保护与发展的较好方法 ,这在偏远少数民族地区有着较好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4.
为保护热带雨林,改变现有砂仁栽培模式,探讨改雨林下种砂仁为次生林下种砂仁的可行性.比较研究了热带雨林和次生林下砂仁的生长状况和产量.砂仁种植对雨林生物量和生产力影响显著,对次生林的影响不显著.2种林下砂仁4类植株的密度和生物量的大小顺序均为壮株、衰老株、苗和笋.雨林和次生林下砂仁笋和苗的总数分别为衰老株数量的3.95和1.66倍,远多于衰老株数量,表明砂仁能够维持种群稳定.雨林下砂仁苗多为长势较弱的老苗,绝大多数最终不能生长成壮株.2种林下砂仁壮株密度和生物量差异不显著。但次生林下砂仁衰老株、苗和笋的密度和生物量显著高于雨林,表明次生林下砂仁更新比雨林下快.次生林下砂仁产量为78.068kg·hm^-2,略高于雨林.值得注意的是。砂仁产量很低,茎生物量比很高(0.6以上),果实生物量比极低(0.01),增产潜力较大.次生林的生物量低于雨林,透光率高于雨林。土壤水分含量与雨林接近,有利于砂仁的生长发育。可以在次生林下种植砂仁。  相似文献   

5.
云南断陷盆地喀斯特4种典型种植模式的能值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准确评价断陷盆地的典型种植模式,可为当地提供科学的种植指导.本研究运用能值分析的方法,对云南省蒙自市万寿菊种植模式、石榴种植模式、石榴+草+羊模式与传统的玉米种植模式进行对比,分析了这些石漠化治理模式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结果表明:石榴种植模式[环境负载率(ELR)为13.80,能值恢复率(ERR)为0.41]和万寿菊种植模式(ELR为0.30,ERR为-2.87)的生态效益低于传统的玉米种植模式(ELR为1.30,ERR为4.64),但是它们的单位净经济效益(EPBU)分别为玉米种植模式的3.05和59.98倍,说明前两者的经济效益都超过玉米模式;石榴+草+羊种植模式的生态经济效益最高.添加牧草+牲畜子系统到石榴种植模式能够使石榴+牧草+牲畜的种植模式同时拥有较高的生态效益(ELR为4.95,ERR为0.63)和经济效益(EPBU为玉米模式的71.38倍).建议当地政府增加对万寿菊模式和石榴+草+羊模式的技术支持,包括优化肥料投入结构、作物种植和牲畜养殖工艺;同时,政府可为果品和鲜花的采摘建立短期的劳务市场.  相似文献   

6.
阳春砂仁是我国四大南药之一,也是主要的调味品。阳春砂仁于1960年由广东引入云南西双版纳,现广泛种植于云南省热带区域。阳春砂仁含有以乙酸龙脑酯和樟脑为主的40~50种化学物质,具有提高胃酸分泌、促进胃肠动力、止泻利胆和镇痛抗炎等功效。在云南热带区域,砂仁主要传粉者为大蜜蜂和中华蜜蜂,传粉蜂的传粉行为可提高砂仁的结果和结实。在云南热带区域,大量热带雨林转换成橡胶树和耕地等非自然生境,引起生态系统景观结构变化。大蜜蜂和中华蜜蜂为社会性传粉昆虫,其种群数量易受环境干扰而变化。因此,云南热带砂仁种植区景观变化可能引起砂仁传粉蜂多样性和多度变化,从而影响砂仁药效成份的形成和含量。从理论上来看,目前并不清楚景观动态对砂仁药效的作用;在生产实践中,砂仁种植者并未考虑景观变化对砂仁药效形成的影响。本文总结已有的研究结论,在理论上提出云南砂仁种植区应综合考虑砂仁种植环境的景观调节因素,以保障昆虫传粉需求,促进砂仁药效成份的形成。  相似文献   

7.
应用灰色关联分析研究粮菜立体种植模式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对宁夏引黄灌区粮菜立体种植模式的不同结构,按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各项指标进行了综合评价.筛选出了适合宁夏灌区种植的模式结构.其粮食亩产量可接近“吨粮”,亩纯收入达到130O~1400元左右.实现了高产高效.  相似文献   

8.
砂仁种植对热带沟谷雨林群落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通过原始雨林与砂仁种植群落的比较 ,分析了在西双版纳地区沟谷雨林林下种植砂仁对沟谷雨林群落种类组成、结构、外貌和动态 ,以及幼树个体生长的影响 .沟谷雨林林下种植砂仁对雨林的生物多样性有较大的破坏 ,造成种植群落 70~ 90 %的物种流失 ,约 98%个体消失 .其中草本和灌木植物种类和个体基本全部消失 ,乔木植物种类损失 60~ 70 % ,个体损失 50~ 80 % .种植砂仁使群落垂直结构变得简单 ,分层明显 .种植后的群落仍保持雨林的外貌 ,但已不再是雨林群落 ,变成稳定性较差的次生林群落 .  相似文献   

9.
不同种植模式对滇龙胆草总裂环烯醚萜苷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滇龙胆草(Gentiana rigescens Franch. ex Hemsl.)为龙胆科(Gentianaceae)龙胆属(Gentiana Linn.)多年生草本植物,主要分布于云南、四川、贵州、湖南和广西等地,生长于山坡、草地、灌丛、林下及山谷中。该种为传统中药龙胆的基源植物,其干燥根及根茎均可入药,具有清热燥湿和泻肝胆火的功效。因其资源需求量逐年增加,滇龙胆草的人工种植越来越普遍,并出现了多种种植模式。目前滇龙胆草主要种植模式有单一种植和林药复合种植,常见的有滇龙胆草与茶树也Camellia sinensis (Linn.) Kuntze页、桉树(Eucalyptus robusta Smith)、木瓜也Chaenomeles sinensis ( Thouin ) Koehne 页和旱冬瓜( Alnus nepalensis D. Don)的复合种植模式。与传统林业系统相比,林药复合系统具有良好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周幸的研究结果表明:在太行山山地林药复合种植模式中,分布于土壤表层的药用植物浅根系对表层土有加筋固着作用,可减少水土流失。 Sujatha 等认为:在槟榔(Areca catechu Linn.)园间作芳香药用植物有助于提高其产量并增加单位面积收入。目前有关林药复合种植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其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对复合种植模式下药用植物有效成分变化的研究尚不多见。  相似文献   

10.
红壤旱地多熟种植系统的综合效益评价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采用加权灰色关联聚类分析的方法,按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各项指标,对1984~2004年在江西农业大学农学试验站红壤旱地上进行的多元多熟种植系统定位对比试验中筛选出的23种多熟种植系统的综合效益进行了定量分析和聚类评价。结果表明:“白菜/马铃薯/玉米-芝麻”关联度值最大,灰色聚类为优;生态、经济、社会效益最高,明显优于其他种植系统。适合于大面积推广,是红壤旱地增产、增收、增效和维持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优化模式;“油菜||紫云英/玉米/玉米||绿豆”次之。适合在劳动力相对充足的城郊红壤旱作区推广,以上两种种植模式对今后红壤旱作区种植业结构布局的调整和种植模式的优化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1.
热带林下人工种植阳春砂仁的生长与果实产量动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调查了西双版纳不同海拔热带沟谷雨林和次生林下的阳春砂仁生长和果实产量动态.结果表明,西双版纳热带林下阳春砂仁自身年龄增长、林下光照不足和旱季水分胁迫影响阳春砂仁果实产量。随种植期增加,阳春砂仁果实产量和成熟植株密度降低.当林下光照水平在全日照的35%以下时,阳春砂仁果实产量随林下日照水平变化呈线性增加(P<0.05)。沟谷下方阳春砂仁果实产量显著高于上方(P<0.05)。海拔600~1000m,由于阳春砂仁的主花期从干热季3~4月推迟到雨季5月,果实产量显著增加,沟谷雨林和次生林下阳春砂仁果实产量差异不显著。因此,在海拔800~1000m沟谷中轮歇地次生林下有计划种植阳春砂仁,代替在沟谷雨林下种植阳春砂仁,既能解决沟谷雨林下光照和当地旱季水分不足对阳春砂仁果实产量的影响,又有利于热带沟谷雨林的保护。  相似文献   

12.
西双版纳阳春砂仁栽培的两种模式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阳春砂仁(Amomum villosum)种植对热带湿性季节雨林的影响十分显著,对次生林的影响不大。为保护热带雨林,改变现有阳春砂仁栽培模式,探讨雨林下种阳春砂仁改为次生林下种植阳春砂仁的可行性,比较研究了热带雨林和次生林下阳春砂仁的生长状况和产量。次生林和雨林林下阳春砂仁壮株密度和生物量均明显高于其它株型,同类型林下阳春砂仁笋、苗和衰老株密度差异不显著,但衰老株生物量显著高于笋和苗。次生林和雨林下阳春砂仁笋和苗的密度之和分别为衰老株的1.45和2.18倍,远多于衰老株数量。表明阳春砂仁种群能够维持稳定。值得注意的是阳春砂仁产量很低,茎生物量比很高(0.58以上),果实生物量比极低(约0.01),增产潜力较大。在水分较充足的一块次生林样地阳春砂仁果实产量高达211.149 0 kg•hm-2,远高于其它样地。阳春砂仁喜湿可能与其较低的根生物量比和浅根系有关。阳春砂仁叶面积指数、壮株和全部植株生物量与果实产量呈极显著的正相关。次生林和雨林林下阳春砂仁生物量、产量叶面积指数和各株型密度差异均不显著。研究结果表明次生林下可以种植阳春砂仁。  相似文献   

13.
热带林下的砂仁栽培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阳春砂仁(Amomum villosumL。)是中国的传统药用植物,它的种子团称为砂仁,果皮称为砂壳,皆可入药,有温脾、健胃、消食、行气之功效,主治胃炎、积食不消等,是30多种中成药的主要成分,还可用作调味佐料等,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阳春砂仁原产广东省阳  相似文献   

14.
西双版纳勐养自然保护区砂仁类型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西双版纳自然保护区勐养保护区栽培砂仁和野生缩砂密的实地调查 ,比较了二者的形态特征 ,以及考证了植物分类学上缩砂密是砂仁变种的确立过程后认为 :缩砂密是我国云南南部地区、广西、广东及毗邻国家山地广泛分布的野生类型 ,其个体之间的差异明显 ,表现出多态性 .砂仁集中栽培于广东西南部 ,尽管个体之间也有差异 ,但其变异范围包含在缩砂密的变异范围内 ,是从缩砂密中选育出来的栽培类型 .二者之间的差异属于种群内的多型性 .缩砂密种群内丰富多样性为各地选育株系奠定了基础 .  相似文献   

15.
梁红柱  窦德泉  冯玉龙 《生态学报》2004,24(7):1421-1429
于雾凉季和雨季研究了自然条件下透光率不同的3块雨林样地下砂仁叶片光合参数和叶绿素荧光参数的日变化。结果表明:(1)砂仁叶片净光合速率(Pn)与叶表光量子通量密度(PFD)和气孔导度(Gs)呈正相关,与胞间CO2浓度呈负相关,PFD是影响Pn的主导因素。雾凉季砂仁叶片Pn和Gs及其日变幅均低于雨季,相同光强下雾凉季Pn及表观光能和CO2利用效率也低于雨季,这与雾凉季的光强和温度较低有关。(2)随日间光强的增加光系统Ⅱ最大光能转换效率(Fv/Fm)、光系统Ⅱ光能捕获效率(Fv‘/Fm’)和电子传递量子效率(ΦPSI)下降,非光化学猝灭系数(NPQ)和电子传递速率则上升,黄昏各参数都能恢复到黎明时的水平。表明随光强的增加,砂仁热耗散增多,日间光抑制加重,这种光抑制是光合功能下调的保护性反应而非光破坏。(3)Fv/Fm、Fv‘/Fm’和ΦPSI与PFD呈负相关,NPQ与PFD呈正相关。相同光强下雾凉季Fv/Fm、Fv’/Fm’和ΦPSI低于、NPQ则高于雨季,这与雾凉季Pn较低有关。(4)随栽培时间的延长砂仁衰老和产量降低均不明显,砂仁的产量随生长环境光强的增加而呈升高趋势。各季节不同光强下生长的砂仁在午间高光强时均未发生光合机构的破坏,且随光强的升高其Pn呈上升趋势,说明砂仁具有适应更高光强并获得高产的潜力。  相似文献   

16.
Integrating conservation goals with the sustainable use of tropical rain forests has received much attention in recent decades. Amomum villosum, a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al herb, has been cultivated in the understory of seasonal rain forest for 40 years in Xishuangbanna, Southwest China. Cultivated area has reached 58.11 km2 much of which is distributed within nature reserves. This practice has caused controversy on whether A. villosum cultivation would alter the structure and function of the primary forest. This study examined the effects of medicinal plant cultivation on seasonal rain forest by comparing plant diversity, biomass, litterfall and soil nutrients of primary rain forest with disturbed areas where A. villosum is cultivated.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plant diversity, tree biomass, litter production and soil nutrients are significantly lower in the disturbed than in the primary rain forest. These results suggest that the cultivation of A. villosum affects the structure and function of the seasonal rain forest in Xishuangbanna.  相似文献   

17.
砂仁生产对西双版纳自然保护区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调查研究表明 ,西双版纳砂仁种植主要在沟谷季节性雨林林下 ,它造成局部雨林垂直结构层次简单化 ,使中层乔木部分树种和几乎全部下层乔木、灌木和草本植物种类流失 .种植砂仁只能在试验区内一般地段进行 ,严格保护核心区 .在试验区确定保护植物相对集中的敏感地段和村民共同管理 ,在核心区最适宜发展砂仁的沟谷地段重点巡护有利于提高保护区的管理水平 .砂仁高产与环境保护关系密切 ,有利于提高当地村民参与自然保护的自觉性 .  相似文献   

18.
主要研究了长泰砂仁的生物学性状,并对长泰砂仁进行了分子鉴定,明确了长泰砂仁分类定位,为长泰砂仁产地品牌建设奠定基础。通过实地观察测量长泰砂仁的生物学特性结合室内研究分析不同豆蔻属植物的ITS-5.8S序列,结果显示,长泰县陈巷镇新吴村和长泰县马洋溪旅游区山重村的砂仁的花、叶、果等主要生物学指标方面无明显差异;长泰县陈巷镇新吴村的砂仁的坐果率、结果率、千粒重和单产均显著高于马洋溪旅游区山重村的砂仁。由ITS-5.8S序列构建进化树看,长泰砂仁和阳春砂、绿壳砂聚为一支,支持率达99%,长泰砂仁与这两种砂仁的同源性均达99%以上,结合形态特征和ITS-5.8S结果判定长泰砂仁和阳春砂应为同一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