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蛇志》2019,(2)
探讨静脉用药调配中心(PIVAS)药学实习生、进修人员分阶段分模块带教的培训管理模式。根据《静脉用药配中心质量管理规范》、《静脉用药调配管理教程》、《处方管理办法》、《临床静脉用药调配与使用指南》等培训内容,通过不断探索,制订了我中心阶段式培训内容、重点知识模块化、培训方法、考核标准等。从而初步建立我中心实习、进修人员规范化培训体系,改善了PIVAS的药学实习生的带教质量,为我中心推行实习生、进修生规范化培训工作打下了基础,积累了经验。学员能全部按计划完成培训内容,考核成绩合格。  相似文献   

2.
仇秋菊  周克兵  陈莉  刘莉华 《蛇志》2014,(2):263-264
目的探讨适合护理本科生(以下简称为护生)急救护理的临床带教方法。方法将2012年10月~2013年12月在我院急诊科实习的本科护生40名,按抛币法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用传统带教模式,即临床带教老师与护生实行"一对一"跟班带教,讲解科室常见仪器的使且及参与危重病人的抢救护理,抢救结束后带教老师给予总结。实验组采用急诊专科护士培养模式,在我院急诊科与下属卫校护理实训基地相结合的基础上进行培训,并于急诊科实习结束出科时进行专科理论、专科技术操作考核以及医生满意度及远期效果评价比较。结果实验组在出科时专科理论、专科技术操作考核成绩及医生满意度、远期效果评价均高于对照组。结论急诊专科护士培养模式使护生急救知识、急救技能及急危重病人抢救能力均得到明显提高,为急诊专科护士的培养打下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3.
临床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是我国加快年轻医师成长成才的极为重要又不可缺少的阶段,是我国提高医疗卫生服务质量的重要保障。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自1993年实施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工作,建立了以住院医师为中心,以培训职业胜任力为核心的全方位内容、多渠道方法、全过程评价的管理模式:推进管理创新,完善体系建设;学习先进理念,创新带教模式;完善质量评估,实施全程质控;加强基地建设,改善住培条件;促进协同交流,提升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4.
黄一华  陈二玲  郑建敏  余丽 《蛇志》2016,(3):374-375
目的探讨临床带教护生的方法,提高临床护理教学质量。方法针对不同性别、学历层次的实习护生进行入科教育,制定合理实习计划,实习期间重视教与学的监控,教师队伍建设,合理配置教师等方面进行严格把关,并在临床带教中因材施教,采取适合其发展的教学管理措施。结果不同性别、学历层次护生能够相互学习、相互指导,在提高护生的主动思维和自学能力同时,也加强了护生之间的团结协助精神。结论通过对不同性别、学历层次护生的临床带教管理,营造了良好学习氛围,同时也改善文化知识结构差异及理论技能熟练程度,提高了他们的临床适应能力及综合素质,顺利完成了妇科实习任务。  相似文献   

5.
马从凤  罗春华  符冰 《蛇志》2013,25(2):246-247
目的 探讨护理量化考核在临床带教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66名临床实习护生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带教法,观察组采用护理量化表对护生实行全程跟踪评价.结果 观察组护生在出科时的理论知识、技术操作、专科健康教育、医德医风等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护生对带教老师的满意度也显著提高(P<0.05).结论 在临床实习中运用护理量化表进行带教,细化了教学目标,规范了带教程序,有效提高了学生的主观学习能动性,全面提高了临床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6.
王晓燕 《蛇志》2014,(1):129-130
目的总结实习带教工作经验,巩固实习质量,为药学实习生将来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方法根据中药房的实习内容,并结合药学部的实际情况,提出实习内容和带教模式。结果药学实习生通过实习前动员和岗前培训,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用不同的带教方式,药学实习生掌握了更多的中药学知识,同时带教老师也不断提高了自身素质。结论通过药学实习生中药房的实习带教,提高了药学实习生的专业知识水平,培养了新时代高素质的专业人才,同时也提高了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7.
《蛇志》2020,(2)
目的探讨综合培训教学模式在儿科临床护理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2016年3月~2018年4月在我院儿科实习的272名护生按实习时间的不同进行分组,其中以2016年3月~2017年3月实习的135名护生为对照组,2017年4月~2018年4月实习的137名护生为观察组。对照组按照传统教学法进行带教,观察组采用理论授课、操作示范、病例查房、情景模拟、"微课"学习及临床实践相结合的综合培训教学模式,比较两组护生出科理论考试成绩、操作成绩、综合测评成绩及临床教学满意度情况。结果观察组护生出科考试理论成绩为(87.31±3.2)分、操作成绩为(90.21±2.15)分、综合测评成绩为(86.41±3.65)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75±2.56)分、(78.25±3.45)分和(82.76±2.13)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护生对临床教学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培训教学模式能有效提高儿科护理带教效果,提升护生理论、操作成绩及综合素质,能激发护生学习兴趣、提高临床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同时提高临床教学满意度,是有效的临床护理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8.
韦薇  戴霞  韦春  麻晓君  罗祖纯 《蛇志》2015,(2):233-235
目的探讨改良微格教学法对临床护理实习生操作培训中自我效能感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11月~2014年2月在我院实习的临床护理实习生100名,采用便利取样法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50名,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法,干预组采用改良微格教学法,比较两组实习护生在生命体征、壁式氧气吸入法、肌肉注射及静脉输液四项操作培训干预前后的成绩,并采用中文版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评价培训前后两组实习护生的自我效能感。结果两组实习护生在生命体征测量、壁式氧气吸入法的成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实习护生在肌肉注射、静脉输液及自我效能感分值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微格教学法有助于提高临床护理实习生的自我效能感及操作能力。  相似文献   

9.
马从凤  罗春华  符冰 《蛇志》2013,25(1):87-88
护理临床实习是学校教育的延伸,是学生从理论走向实践的一个重要过程,是培养护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阶段,也是从一名护生到一名合格护士的身份转换的重要过程。因此,护理临床实习过程中每一环节的管理尤显重要。对不同层次实习护生,如何达到实习管理目标要求,是每一位带教老师值得思考的问题。2010年8月以来,我科在护理临床实习  相似文献   

10.
供应室是向全院提供无菌医疗物品的重要科室,是预防院内感染的重要环节,也是护生临床实习的一部分。在护生实习带教过程中,结合供应室特点,将院内感染知识贯穿其中,我们制定了详细的带教计划,从带教内容的选择、实施、效果监测、带教老师的选择培养等方面,强化带教。取得了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11.
神经外科学专科性强,概念抽象,内容庞杂,教学难度相对较高。住院医生规范化培训是医学教育的重点,也是保证专科医师的医疗服务质量和医疗安全的有效途径。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将传统教学与规范化培训相结合,基础知识与临床操作并重,逐渐形成了一套系统化的职业教育方法。本文针对神经外科监护室工作的特点,总结教学经验和方法,为医学院校开展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提供可借鉴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手术室护士专科培训需求,为合理设置手术室专科护士培训内容,探索培训模式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自拟问卷,对参加2013年黑龙江省手术室专科培训的学员进行问卷调查,采用SPSS 18.0进行卡方检验和非参数检验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不同年龄以及不同职称的护士希望得到培训的内容有显著性差异(P < 0.05),教学方式与考核方式趋于多样化,以临床实际操作为主,OSCE考核被青年护士所接受。在学员培训内容重要性认知评价的9个方面中手术室专科知识最为重要。结论 重视和发展护士分层级核心能力,构建多样化的手术室专科护士培训模式,进一步提升专科护理培训质量。  相似文献   

13.
生物工程综合性实验课程以企业人才需求为导向,解决实际生产过程中的复杂工程问题为教学目标,利用两步酶转化法制备L-天冬氨酸和L-丙氨酸的工艺路线,结合生物工程专业生产工艺管理的特点,借鉴生产企业现场管理经验,实施四班三运转的实验运行方式。成绩考核加入交接班总结评价与团队协作评价,该课程设置了包含多门专业核心课程原理、方法与实验技术和企业生产管理模式的新型生物工程综合性实验教学内容,并通过教学实践,持续改进,形成完整的实验教学过程与考核机制。生物工程综合性实验课程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促进了生物工程专业实验教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综合实训是高职学生将理论知识与生产实践有机融合的重要教学环节。本文介绍了技能大赛背景下,学院生物制药技术专业立足“以赛促教、以赛促建、以赛促学、育训结合”特色,以青霉素发酵工艺实验为例,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等内容进行的改革与实践,将发酵设备的实践操作与虚拟仿真软件相融合,双向交互式开展课程。突破发酵过程控制的主观依赖性,建立发酵过程参数控制的量化管理和评价,更有利于实现技能大赛与实践教学的高效融合。通过近几年的改革与实践,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为同类课程基于技能大赛的教学实践改革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借鉴。  相似文献   

15.
高远  屈波  毛智  余黎君  郭晓东  孔丹  陈雪梅 《生物磁学》2013,(34):6768-6771
目的:本研究对目前临床护理工作风险评估表单进行整理,筛选风险因素,建立一套综合的、量化的风险预警机制,为推动医院风险管理,减少医患纠纷提供可借鉴的方法。方法:通过中国知网、中文维普网及万方数据库检索护理风险事件涉及的跌倒、压疮、精神方面及基础健康状况等方面的相关报道,结合风险评估表单。采用德尔菲(Delphi)法进行专家咨询,并根据专家意见调整表单内容,筛选出风险预警指标、确定各级指标权重、建立护理风险评估表。结果:护理风险综合评估表包括:两项一级指标,自然因素和住院因素;14项二级指标,年龄、饮食、皮肤、视力、活动、排便、神志、心理意识、理解沟通、疼痛、疾病诊断、管道、用药、穿刺针类型及部位;34个程度分级。结论:临床护理风险因素预警指标的确立为临床护理风险评估和管理提供了科学的依据,为建立护理风险评估管理信息化系统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16.
“课程思政”融入研究生课程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大思政”格局下的课程改革不断推进。《生命科学前沿》是湖南师范大学生物学科的研究生必修课程,致力于普及学科发展前沿。其思政元素较为丰富,是开展课程思政的优秀载体。在分析了目前课程思政教学现状和存在问题的基础上,通过树立思政理念,提升教师开展课程思政的能动性;开展课程思政教学设计,注重课程前沿性和思政元素的有机融合。采用嵌入式课程思政的教学路径,提高课程思政教学效果等具体举措进行改革实践,实现学科前沿知识普及和价值引领相结合。实践证明,将思政内容引入专业课,可以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实现专业课协同育人的效果。课程思政重在建设,课程内容设计是先决条件,教师是关键,课程管理是基本保障,对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实践进行反思,以期为相关生物学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临床实践教学在高等医学教育教学活动中占有特殊地位,临床实践教学管理对临床实践教学过程顺利进行至关重要。文章阐述了临床实践教学管理的内涵,分析了当前高等医学院校在临床实践教学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临床实践教学管理工作中存在的薄弱环节提出了解决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摘要 目的:探讨乳腺癌术后患者创伤后成长(PTG)的影响因素,并分析其与心理弹性和生命质量的关系。方法:选择2020年1月~2021年8月在山东省立第三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乳腺癌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创伤后成长量表(PTGI)评价乳腺癌术后患者PTG情况。采用乳腺癌患者生命质量测定量表(FACT-B)评价生命质量。采用心理弹性量表(CD-RISC)评价心理弹性。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乳腺癌术后患者PTG的影响因素,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PTGI评分与CD-RISC评分和FACT-B评分的关系。结果:乳腺癌术后患者PTGI评分为(50.38±13.39)分,根据PTGI评分将其分为PTG高分组(n=32)和PTG低分组(n=48)。乳腺癌术后患者PTG水平与文化程度、家庭月收入、疾病发现方式、工作状况、手术方式、临床分期、术后并发症、基础疾病有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家庭月收入<3000元、临床分期为II期、文化程度为小学及其以下、手术方式为乳房切除、有术后并发症、有基础疾病均是乳腺癌术后患者PTG的危险因素(P<0.05)。PTG高分组患者的CD-RISC、FACT-B评分高于PTG低分组,组间对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PTGI评分与CD-RISC评分、FACT-B评分呈正相关(P<0.05)。结论:乳腺癌术后患者PTG水平一般,受到临床分期、文化程度、手术方式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临床工作中应对相关因素予以重视并及时干预。同时PTG会影响患者的心理弹性和生命质量,PTG水平越高,心理弹性越好,生命质量亦越高。  相似文献   

19.
青年教师是高等院校未来的主力军,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后备力量,是学校事业发展的希望,因此,提高青年教师的教学水平至关重要。大学青年教师在专业技能、思想政治素质、业务水平、掌握阅读专业书刊能力、自身的教学经验和反思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基础,但在教育学、心理学、一般教学方法、学习情况分析等方面不够深入了解,因此需要对大学青年教师进行严格系统性培养,本文针对青年教师一对一导师制专业技能培训、观摩教学、继续教育培训等方面进行阐述,旨在为青年教师早日进入角色,尽快胜任教育教学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OBJECTIVE: To describe the complete range of factors which doctors recognise as changing their clinical practice and provide a measure of how often education is involved in change. DESIGN: Interviews using the critical incident technique. SETTING: Primary and secondary care. SUBJECTS: Random sample of 50 general practitioners and 50 consultants. MAIN OUTCOME MEASURES: Categories of reasons for change in clinical practice. RESULTS: Doctors described 361 changes in clinical practice, with an average of 3.0 reasons per change. The three most frequently mentioned reasons were organisational factors, education, and contact with professionals, together accounting for 47.9% of the total number of reasons for change. Education accounted for one sixth (16.9%) of the reasons for change and was involved in one third (37.1%) of the changes. Education was seldom mentioned as a reason for change in referral practice but was more often mentioned in management and prescribing changes. Consultants were influenced by medical journals and scientific conferences, while general practitioners were more influenced by medical newspapers and postgraduate meetings. CONCLUSIONS: Education is involved in about a third of changes in clinical practice. The wide range of other factors affecting changes in practice need to be taken into account in providing and evaluating education. The role of education in the numerous changes in clinical practice that currently have no educational component should also be consider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