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螺旋CT增强扫描对孤立性肺结节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螺旋CT增强扫描时孤立性肺结节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经病理证实的恶性结节50例、炎性结节26例、结核瘤12例的螺旋CT增强扫描的表现。结果:恶性结节和炎性结节增强扫描的强化程度明显高于结核瘤(P<0.05)。炎性结节强化峰值的时间较恶性结节延迟。恶性结节增强扫描出现点、条状及边缘强化。结论:螺旋CT增强扫描对孤立性肺结节的诊断具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不同剂量扫描对肺结节诊断价值及辐射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9月至2018年10月期间在青岛市中心医院就诊的肺结节患者200例,所有患者均接受16层螺旋CT常规剂量扫描和低剂量扫描。比较常规剂量扫描和低剂量扫描的图像质量、CT征象检出情况(分叶征、毛刺征、胸膜凹陷征、血管集束征、支气管征)、肺结节定性诊断结果(肺癌、肺转移瘤、炎性结节、定性困难)、肺结节大小分布(≤5 mm、6-10 mm、10 mm)、辐射度。结果:常规剂量和低剂量的扫描图像质量整体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剂量和低剂量的CT征象检出情况(分叶征、毛刺征、胸膜凹陷征、血管集束征、支气管征)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剂量和低剂量的肺结节定性诊断结果(肺癌、肺转移瘤、炎性结节、定性困难)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剂量和低剂量的肺结节大小分布(≤5 mm、6-10 mm、10 mm)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剂量的总管球剂量、有效管球剂量、CT容积剂量指数及剂量长度乘积均明显低于常规剂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6层螺旋CT低剂量扫描对肺结节的诊断价值与常规剂量扫描相当,并可有效减少辐射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多层螺旋CT对肺结核合并肺癌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3年3月至2015年9月在我院确诊的肺结核合并肺癌患者32例和单纯肺结核患者39例应用多层螺旋CT扫描患者肺部病变情况。结果:肺结核合并肺癌组:陈旧性肺结核28例、活动性肺结核4例;病灶位置经典部位29例、非经典部位3例,合并鳞癌11例、腺癌13例、小细胞癌5例、未分化癌3例;10例结核病灶与肺癌病灶不同侧、13例结核病灶与肺癌病灶同侧不同叶、9例结核病灶于肺癌病灶同侧同叶。单纯性肺结核组胨旧性肺结核36例、活动性肺结核3例;病灶位置经典部位34例(上叶尖段11例、后段9例、下叶背段14例)、非经典部位5例。肺结核合并肺癌组患者分叶征、毛刺征、胸膜凹陷征、阻塞性肺炎及肺不张以及棘状突起比例高于单纯肺结核组,而空泡影比例低于单纯肺结核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钙化、斑片条索影、结节影以及空洞或空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层螺旋CT对肺结核合并肺癌具有较高的临床鉴别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比分析MRI和螺旋CT增强在肝脏占位性病变诊断中的价值。方法:以2012年7月-2016年5月我院收治的临床考虑为肝脏占位性病变7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70例患者根据入组先后顺序分为两组,35例行增强CT扫描,35例行动态增强MRI扫描,比较两组患者的病理诊断结果、病灶个数及直径、增强CT及MRI的诊断结果和检查过程中的不良反应及耐受性。结果:CT增强组和MRI增强组的肝脏占位性病变的病理诊断、病变类型、分布及病灶个数(71 vs 70)、病灶直径(2.25±2.01 cm vs2.19±1.98 cm)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以病理诊断结果为金标准,MRI增强组的总诊断符合率为85.71%,CT增强组的总诊断符合率为77.14%,MRI增强组的总诊断符合率高于CT增强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T增强组共发生2例不良反应,均为轻度恶心,MRI增强组未出现造影剂不良反应,CT增强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5.71%vs 0.00%)及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1.25 0.96分vs 0.71 0.56分)均显著高于MRI增强组(P0.05)。结论:CT增强和MRI增强扫描对于肝脏占位性病变的诊断均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其中MRI增强扫描的安全性和耐受性更高,临床医师可根据患者的经济状态、身体状态等因素的综合评估,选择合适的检查手段,必要时可两者联合检查,以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128层螺旋CT对甲状腺结节的诊断价值,提高诊断水平.方法:收集4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甲状腺结节(结节性甲状腺肿24例,甲状腺腺瘤11例,甲状腺癌13例)患者的CT及临床资料,重点分析平扫及增强后病灶CT值、密度、包膜完整性、钙化有无及钙化形态,然后将有统计学意义的数值进行判别分析.结果:甲状腺结节的平扫、动静脉期CT值对良恶性鉴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节的轮廓、钙化、边缘强化,以及结节体积、密度、增大淋巴结和周围间隙改变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掌握各种甲状腺结节性病变的CT特点对甲状腺结节的鉴别诊断具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灌注成像对肝硬化血流状态的评估价值及其与肝硬化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于我院接受诊治的肝硬化患者126例作为肝硬化组,根据Child-Pugh分级分为A组(Child A级,n=35例)、B组(Child B级,n=50例)、C组(Child C级,n=41例)。另选取同期于我院接受体检的健康人员100例作为对照组。应用16层螺旋CT对受试者肝脏、脾脏、主动脉以及门静脉的层面进行CT动态增强扫描,对比CT灌注参数,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分析CT灌注参数与肝硬化病情严重程度的关系。结果:肝硬化组肝动脉灌注量(HAP)、肝动脉灌注指数(HPI)、肝脏血流量(TBV)以及平均通过时间(MTT)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而门静脉灌注量(PVP)、总肝灌注量(TLP)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A组患者HAP、HPI均明显高于C组,而PVP与TLP均明显低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TBV、MTT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A组与B组相比以及B组与C组相比,各项CT灌注参数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肝硬化患者病情严重程度与HAP、HPI均呈正相关关系(P0.05),而与PVP、TLP均呈负相关关系(P0.05)。结论:16层螺旋CT灌注成像对肝硬化血流状态具有一定的评估价值,且CT灌注参数的水平变化与肝硬化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存在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
《蛇志》2018,(1)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在肺癌患者的早期临床诊断和预后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4月~2017年4月我院收治的70例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应用多层螺旋CT进行临床诊断,并将诊断结果与术后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进行比较,分析多层螺旋CT的准确率。结果多层螺旋CT的检测结果准确率为97.14%,与病理学检查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层螺旋CT在中央型肺癌与周围型肺癌中的诊断误诊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层螺旋CT对早期肺癌患者的临床诊断率较高,但对中央型肺癌的诊断具有较高的误诊率,因此应根据患者情况结合多种诊断方式进行确诊,为临床治疗提供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肺部炎性假瘤的高分辨率CT影像学表现极其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收集2012年4月-2015年4月我院收治的59例经手术病理检查证实为肺部炎性假瘤的患者为病例组,并于同一时期随机选取80例周围型肺癌患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高分辨率CT影像学特征,并分析各种影像学特征与肺部炎性假瘤的关系。结果:病例组刀切征、桃尖征及延迟期持续强化的发生率高于对照组,分叶征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均P0.05)。多因素Spearman的秩相关分析发现,刀切征、桃尖征及延迟期持续强化与肺部炎性假瘤诊断呈正相关关系(r=0.738,0.829,0.763,均P0.05),分叶征与肺部炎性假瘤的诊断呈负相关关系(r=-0.791,P0.05)。结论:CT影像学表现中的刀切征、分叶征、桃尖征及延迟期持续强化对肺部炎性假瘤具有较高的鉴别诊断价值,可作为临床辅助诊断肺部炎性假瘤的重要影像学资料。  相似文献   

9.
《蛇志》2017,(4)
目的探讨结节或肿块型不典型肺结核的CT表现及误诊原因。方法选择2009年1月~2016年12月在我院行CT诊断被误诊为肺癌的32例结节或肿块型不典型肺结核患者以及45例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观察肺结核患者病变的形态、部位、大小、密度、增强以及边缘等征象,分析误诊原因,并比较分析肺癌患者与肺结核患者的CT征象。结果误诊原因:(1)患者的临床表现不存在特征性,经细菌培养未发现结核杆菌;(2)患者的病灶部位不存在特征性,发生在各个肺段;(3)患者的病灶表现为结节状肿块,属于不典型结核的影像学表现。与肺癌患者的CT影像学分析比较,肺癌的CT影像学表现为深分叶征、短毛刺征、支气管充气征、空泡征、胸膜凹陷征、血管集束征等出现的概率均大于肺结核,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癌患者显著增强的概率大于肺结核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结核的CT影像学表现为浅分叶征、长毛刺征以及轻度强化的出现概率大于肺癌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结节或肿块型不典型肺结核患者的CT表现中,浅分叶征、长毛刺征以及轻度强化等比较多见,而深分叶征、短毛刺征、支气管充气征、空泡征、胸膜凹陷征、血管集束征较少见。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动态增强扫描对不同类型小肾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4月至2016年4月间我院收治的经病理证实的小肾癌患者62例的CT平扫及三期动态增强扫描征象进行分析与比较。结果:肾透明细胞癌患者、肾乳头状细胞癌患者及肾嫌色细胞癌患者一般资料无统计学差异(P0.05)。62例患者共检出低密度14例,等密度38例以及高密度10例。透明细胞癌以等密度居多(60.00%),乳头状细胞癌以等密度居多(70.43%),嫌色细胞癌以低密度居多(66.67%)。不同类型小肾癌患者CT平扫结果之间差异显著(P0.05)。透明细胞癌以明显强化居多(77.14%),乳头状细胞癌以轻度强化居多(90.48%),嫌色细胞癌以中等强化居多(66.67%),不同类型间强化程度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不同类型间强化模式以均匀强化及典型强化居多,三组差异不显著(P0.05)。透明细胞癌三期CT值均显著高于乳头状细胞癌及嫌色细胞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乳头状细胞癌及嫌色细胞癌各期差异不显著(P0.05)。三种类型小肾癌实质期CT值均显著高于其他两期,三期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多层螺旋CT动态增强扫描对于不同类型小肾癌的鉴别诊断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比X线平片和多层螺旋CT诊断及鉴别周围型肺癌的效果。方法:选取了100例周围型肺癌患者,所有患者入院后先行X线片检查,后进行多层螺旋CT检查。通过观察并记录X线片与多层螺旋CT对周围型肺癌的影像学特征、临床TNM分期的诊断效果,评价X线平片和多层螺旋CT对周围型肺癌的诊断效果。结果:多层螺旋CT对周围型肺癌的肿块、分叶征、支气管气象征、空洞、胸膜凹陷、血管集束征,胸腔积液的检出率均高于X线片(P0.05)。根据外科病理TNM分期结果,多层螺旋CT对周围型肺癌的临床TNM分期诊断符合率为92.0%,X线对周围型肺癌的临床TNM分期诊断符合率为61.0%,多层螺旋CT对周围型肺癌的临床TNM分期诊断符合率明显高于X线(P0.05)。结论:多层螺旋CT对于周围型肺癌各类型影像学征象具有较好的检出率,对周围型肺癌临床TNM分期诊断准确性接近病理诊断结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128层螺旋CT肺动脉造影(CTPA)对急性肺栓塞(APE)患者栓塞程度和右心功能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7月到2018年6月期间在我院行CTPA检查确诊并接受治疗的APE患者100例记为观察组,根据观察组患者的病情将其分为高危组(57例)和非高危组(43例),同时根据观察组患者肺栓塞部位及预后将患者分为中心肺栓塞死亡组(8例)、中心肺栓塞存活组(38例)、周围肺栓塞组(54例)。另选择同期于我院进行CTPA检查的无肺栓塞患者50例记为对照组。记录所有患者的右心功能参数[右心室短轴最大径(RVMSA)、左心室短轴最大径(LVMSA)以及二者的比值(RV:LV)],计算APE患者的CT肺动脉阻塞指数,并分析APE患者CT肺动脉阻塞指数与右心功能指标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的RVMSA、RV:LV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高危组的CT肺动脉阻塞指数、RVMSA、RV:LV均明显高于非高危组(P0.05)。中心肺栓塞死亡组的CT肺动脉阻塞指数、RVMSA、RV:LV均明显高于中心肺栓塞存活组和周围肺栓塞组,中心肺栓塞存活组的CT肺动脉阻塞指数、RVMSA、RV:LV均明显高于周围肺栓塞组(P0.05)。经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APE患者CT肺动脉阻塞指数与RVMSA、RV:LV均呈正相关(P0.05),与LVMSA无明显的相关性(P0.05)。结论:CTPA检查可有效评估APE患者的栓塞程度和右心功能,且栓塞程度与右心功能存在相关性,CTPA检查有助于APE患者的诊断和病情评估。  相似文献   

13.
摘要 目的:探讨胸部CT结合AI诊断系统对疑似肺结节患者的诊断及对结节类型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2月-2020年12月在我院进行CT检查的358例疑似肺结节患者,将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放射科医生根据CT扫描结果,通过人工阅片分析记录检出结节数量和影像特征),观察组(将CT扫描结果导入AI辅助诊断系统,经AI运算得到结节检出数量和影像特征)。AI辅助系统IMsight用于肺结节的图像分析和自动检测。通过组织病理学确定结节的良恶性。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以评估AI和CT结合图像的诊断价值。结果:病理结果最后确诊结节数量736个,恶性结节139个(18.89 %),良性结节597个(81.11 %)。观察组诊断结节数量717个,检出率97.42%,对照组诊断出结节数量603个,检出率81.93 %。观察组较对照组的结节检出率、阳性检出率升高(P<0.05),漏检率和假阴性率均显著降低(P<0.05)。当结节小于10 mm时,观察组较对照组的检出率升高(P<0.05),观察组较对照组对磨玻璃密度结节和实性结节检出率升高(P<0.05),观察组较对照组位于胸膜结节检出率升高(P<0.05)。观察组较对照组AUC(P<0.05),表明AI系统下的结节检出准确率高。ROC曲线显示观察组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8.39%和89.68 %,对照组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75.24 %和82.34 %,观察组较对照组的ROC曲线敏感性和特异性升高(P<0.05)。结论:AI辅助诊断系统可有效提高肺结节的检出率,减少误检率及漏检率,值得在肺结节CT检测中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14.
摘要 目的:研究孤立性肺结节(SPN)患者血清癌胚抗原(CEA)、神经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细胞角蛋白19片段(Cyfra21-1)水平与结节直径的关系及联合高分辨率CT的诊断价值。方法:将医院从2017年3月~2020年3月期间收治的SPN患者154例纳入研究。根据术后病理检查结果分为恶性结节组104例和良性结节组50例。对所有患者均进行高分辨率CT胸部增强扫描,并比较不同结节患者的CT影像征象表现。此外,检测并比较不同结节患者的血清CEA、NSE、Cyfra21-1水平,分析血清CEA、NSE、Cyfra21-1与结节直径的关系。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CEA、NSE、Cyfra21-1水平联合高分辨率CT诊断SPN良恶性的效能。结果:肺恶性结节患者胸部CT影像征象表现为毛刺征、深分叶征、胸膜凹陷征、血管集数征、棘突征人数占比均高于良性结节,而钙化征人数占比低于良性结节(均P<0.05)。肺恶性结节患者的血清CEA、NSE、Cyfra21-1水平均明显高于良性结节患者(均P<0.05)。结节最大直径>2.0 cm的SPN患者血清CEA明显高于结节最大直径1.0~2.0 cm患者,而结节最大直径1.0~2.0 cm患者血清CEA明显高于结节最大直径<1.0c m患者(均P<0.05);且经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血清CEA水平与SPN患者结节直径呈正相关,而血清NSE、Cyfra21-1水平与SPN患者结节直径无相关性。经ROC曲线分析可得,血清CEA、NSE、Cyfra21-1联合高分辨率CT诊断SPN良恶性的曲线下面积、灵敏度、特异度均明显高于上述各项血清学指标和高分辨率CT单独诊断。结论:SPN患者血清CEA水平与结节直径呈正相关,而血清NSE、Cyfra21-1水平与结节直径无明显相关,血清CEA、NSE、Cyfra21-1联合高分辨率CT诊断SPN良恶性的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15.
摘要 目的:探讨低剂量和常规剂量螺旋CT动态扫描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辐射剂量、成像质量及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于2019年1月~2020年1月收治的初步诊断为COPD的患者88例。将患者采用单双号分组法分为低剂量组和常规组,各44例。低剂量组采用低剂量螺旋CT动态扫描,常规组采用常规剂量螺旋CT动态扫描。比较两组的辐射剂量、成像质量以及COPD的诊断结果。比较两组满意度评分。结果:低剂量组CT剂量加权指数(CTDIw)、剂量长度乘积(DLP)以及有效辐射剂量(ED)均明显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组成像质量的优秀率明显高于低剂量组(P<0.05),但两组成像质量的优良率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低剂量组灵敏度、特异度与常规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剂量组患者满意度评分明显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低剂量螺旋CT动态扫描对于COPD的诊断价值与常规剂量CT动态扫描相当,且可以保证成像质量,同时其能明显降低辐射剂量、提高COPD患者满意度,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T(128排)低剂量扫描参数下检查孤立性肺内结节的可行性研究。方法:随机连续搜集我院低剂量(30m A)CT肺体检者,发现肺内结节病灶患者13例,对其进一步以常规剂量(350m A)CT精细扫描,比较低剂量扫描及常规剂量扫描肺结节大小差异。结果:两种剂量扫描策略均检查出46枚结节。常规剂量与低剂量测得各部位结节体积分别为:肺尖部:(431.3±92.8)mm~3,(658.4±94.4)mm~3,肺中部:(3025.8±526.7)mm~3,(2989.4±520.4)mm~3,肺底部:(1241.5±438.9)mm~3,(1266.0±447.6)mm~3,肺尖部肺结节大小差异明显,肺中部及肺底部肺结节大小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常规剂量与低剂量测得结节体积(除外肺尖部位结节5枚)分别为,组1:(39.8±14.6)mm~3,(40.7±15.5)mm~3;组2:(202±106.3)mm~3,(204.1±103.6)mm~3;组3:(4179.7±4410.4)mm~3,(4190.5±4487.2)mm~3。三组组内测量结果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常规剂量与低剂量测得非实性结节密度[(-68.3±24.2)HU,(-64.6±22.8)HU]及实性结节结节密度[(97.5±69.5)HU,(107.2±90)HU]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低剂量更加有利于肺内孤立结节患者扫描复查病灶,可以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比分析肺癌患者和肺部非癌性病变肺动脉和主支气管动脉CTA特点。方法:回顾性统计分析82例行高度怀疑肺癌患者的肺部CTA,经病理证实肺癌54例,肺结核球28例,同时选择对照组22例。对比分析肺动脉(Pulmonary artery,PA)内径、主支气管动脉(Bronchial artery,BA)显影率和及其各级分支显影率。结果:肺癌组、肺结核球组和对照组左主支气管动脉显影率分别为83.3%、77.7%和72.7%。右主支气管动脉显影率87.0%、83.3%和68.1%。肺癌组左右主支气管动脉清晰显影率高于肺结核球组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左右两侧肺癌组PA内径明显大于结核球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左右侧肺癌组PA显影分级明显高于结核球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左右双侧PA主干内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部癌性病灶动脉供血增加,肺动脉和支气管动脉CTA能够显示肺癌病灶供血情况,可用于临床辅助鉴别诊断影像学不能确诊的肺部病变。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黄色肉芽肿性胆囊炎(XGC)与胆囊癌的临床特征分析及螺旋CT检查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选取从2018年1月-2020年12月于我院接受腹部螺旋CT检查的41例XGC患者纳入研究,记作XGC组,另取同期医院接受腹部螺旋CT检查的45例胆囊癌患者作为胆囊癌组。分析两组临床特征、螺旋CT检查结果表现,比较两组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糖类抗原19-9(CA19-9)水平的差异。并以病理检查为金标准,分析螺旋CT检查用作XGC与胆囊癌鉴别诊断的价值。结果:XGC组患者食欲下降、体重下降人数占比均低于胆囊癌组(均P<0.05);而两组腹痛、黄疸、发热、白细胞(WBC)升高、谷丙转氨酶(ALT)升高、谷草转氨酶(AST)升高、胆囊扩张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XGC组囊壁增厚均匀、壁内有低密度结节人数占比均低于胆囊癌组,而有肿大淋巴结人数占比高于胆囊癌组(均P<0.05)。螺旋CT检查诊断XGC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95.12(39/41)、95.56%(43/45)、95.35%(82/86)。XGC组患者血清VEGF、CA19-9水平均低于胆囊癌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XGC患者食欲下降、体重下降发生率低于胆囊癌患者,螺旋CT检查鉴别诊断XGC与胆囊癌的价值较高,值得临床关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