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严重威胁着人类生命健康,其中脂质代谢异常和炎症反应是其重要的发病机制。脂滴是细胞内储存脂质的一种亚细胞器,其表面存在多种脂滴包被蛋白,参与调控脂质动态平衡。脂滴包被蛋白2(Plin2)作为脂滴包被蛋白的一种,在脂质代谢的调节、脂肪酸的氧化及炎症反应等多种生理功能中发挥重要作用。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Plin2在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因此,本文主要综述Plin2在胆固醇代谢、脂质合成、自噬和炎症反应等过程中发挥的作用,进一步阐述其与动脉粥样硬化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SREBPs)是重要的核转录因子,其主要作用是通过激活胆固醇、脂肪酸和甘油三脂(TG)合成及摄取的相关基因,维持体内脂质代谢的平衡.近年来有研究表明,SREBPs与炎症关系紧密,一方面,SREBPs可以促进炎症的发生和发展,另一方面,炎症可以影响SREBPs的表达,造成脂质代谢紊乱.深入研究SREBPs与炎症的关系,有助于为炎症与脂质代谢紊乱所致相关疾病的防治提供新的方向.  相似文献   

3.
Wnt5a是一种分泌型糖蛋白,参与生物体多种生命活动。研究显示wnt5a在apoE敲除小鼠的主动脉弓内膜处巨噬细胞聚集区域成强阳性,并且Wnt5a在人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处高表达,提示Wnt5a在动脉粥样硬化发病过程中的重要作用。Wnt5a通过参与炎症反应、介导脂质转运以及脂质代谢等多个方面影响了动脉粥样硬化(As)的发生和发展。本文就近年有关Wnt5a与As关系研究的相关进展。  相似文献   

4.
Kong XM  Jiang CT  Li Y 《生理科学进展》2007,38(3):255-257
抵抗素(resistin)是近年来发现的一种脂肪因子。抵抗素抑制脂肪细胞形成,调节机体的糖代谢与脂代谢,具有促胰岛素抵抗的作用,并具有致炎因子的特征。大量流行病学资料显示:抵抗素与动脉粥样硬化具有相关性;作为一种促炎因子,抵抗素可以通过导致内皮功能失调,促平滑肌增殖迁移,促巨噬细胞的脂质沉积,导致脂质代谢紊乱等途径,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与发展。本文介绍了抵抗素的生理功能、调节因素,并讨论了抵抗素在动脉粥样硬化发病中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5.
巨噬细胞是机体免疫系统的重要一员,具有趋化、吞噬、免疫及分泌等功能。在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形成过程中,巨噬细胞受低密度脂蛋白氧化修饰过程中的炎性因子趋化,大量吞噬氧化低密度脂蛋白,变为"泡沫细胞",进而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并通过免疫及分泌功能生成肿瘤坏死因子α等物质加速病变的进展,其功能变化与动脉粥样硬化形成和发展息息相关。ADRP作为PAT家族蛋白中的一员,因在脂滴形成中的重要作用而受到广泛关注。ADRP是动脉粥样硬化过程中的一个关键分子,不仅在病变中起着提高炎症反应与调节脂质代谢的双重作用,而且通过限制泡沫细胞的形成,而影响了动脉粥样硬化的走向。  相似文献   

6.
载脂蛋白C3(apolipoprotein C3,APOC3)是一种水溶性低分子蛋白质,主要分布在血浆高密度脂蛋白、极低密度脂蛋白、乳糜微粒和低密度脂蛋白中。新近研究表明,APOC3是一个多功能蛋白质,是脂质代谢的重要调控因子,与高甘油三酯血症和心血管疾病发病相关,是心血管疾病进展的重要预测因子。APOC3在动脉粥样硬化和糖尿病发展进程中起到重要的作用。因此,调控APOC3水平可能是控制患者脂质代谢异常和治疗心血管疾病的重要策略。  相似文献   

7.
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复杂的心血管疾病,由动脉内部脂质代谢紊乱和炎症引起,目前仍是全球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而肥胖引起的脂肪组织功能障碍能够诱发血脂异常、激活血管炎症,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脂肪组织包括白色脂肪组织(white adipose tissue, WAT)、棕色脂肪组织(brown adipose tissue,BAT)和血管周围脂肪组织(perivascular adipose tissue, PVAT)。不同类型的脂肪组织对于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具有不同的调节作用。肥胖时,WAT释放脂肪酸增加,BAT和胸主动脉PVAT脂质燃烧减少,导致高脂血症,诱导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此外,肥胖时WAT和腹主动脉PVAT释放促炎因子,进一步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为了抵抗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减少WAT和腹主动脉PVAT中促炎因子、脂肪酸的释放,或通过激活BAT和胸主动脉PVAT促进WAT棕色化来增加脂肪酸燃烧的策略可能是最有效的。综上所述,在肥胖状态下,减少炎症和增加脂质燃烧的联合治疗可能是抑制动脉粥样硬化有效的方法。该文就不同脂肪组织在动脉粥样硬化发展中的独特作用,以及如何靶向这些脂肪组织以减少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8.
铜与动脉粥样硬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汤慧  方定志 《生命的化学》2005,25(2):145-147
动物和人体的研究表明,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与机体铜缺乏或过多有关,机体铜的水平高低可以影响脂质代谢、氧自由基产生、抗氧化酶活性、低密度脂蛋白(low density lipoprotein,LDL)氧化及炎症反应等。从而提示铜在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抵抗素(resistin)是近年来发现的一个新脂肪细胞因子,最初在动物实验被用于联系肥胖、胰岛素抵抗和2型糖尿病.但随着进一步在人类实验的研究中发现,抵抗素能调节炎症反应而非胰岛素敏感性,研究发现抵抗素能促进炎症发生,炎症因子也能调节抵抗素的表达.动脉硬化是一种慢性亚临床性炎症,大量的体外研究提示抵抗素有可能作为一种促炎因子,通过激活内皮功能,诱导平滑肌增殖迁移,促巨噬细胞的脂质沉积,导致脂质代谢紊乱等途径,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与发展.  相似文献   

10.
过氧化体增殖剂激活的受体(PPARs)是1990年发现的核激素受体家族的一个新成员.其三种亚型α、β、γ具有配体特异性和组织分布的特异性.PPARs在控制炎症反应、脂质代谢、细胞增生和分化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研究表明PPARs与一些慢性疾病如癌症、动脉粥样硬化等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1.
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慢性炎症过程,炎症反应在动脉粥样斑块的形成、发展、稳定性丧失和斑块破裂过程中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贯穿于动脉粥样硬化的各个环节。从早期的脂质条纹到进一步的动脉粥样病变及血栓性并发症都能见到炎症细胞的浸润,其中又以激活的巨噬细胞尤为重要。新蝶呤是巨噬细胞激活后的代谢产物,它不仅是巨噬细胞激活的炎症标志物,还参与多种调节氧化平衡的生化途径,增加氧化应激水平,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进展,是斑块不稳定性及不良性心血管事件的独立预测因子。在临床上,降低血清新蝶呤水平可以降低冠心病患者发生危险事件的风险。因此,新蝶呤对冠心病的诊断和治疗都有重要意义。本文将对新蝶呤在冠心病中的角色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2.
脂质过氧化物体增殖物激活受体研究概况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脂质过氧化物体增殖物激活受体(peroxisome proliferator-activated receptors,PPARs)家族由PPARα、PPARβ/δ和PPARγ三种核受体组成。PPARs是配体调节的转录因子,与另外一种核受体视黄醛衍生物X受体(RXR)形成异二聚体,结合到靶基因启动子区的特异反应元件(PPRE)上,从而发挥重要的调节基因表达的作用。现在已知有多种天然及合成的PPARs配体,其中,合成药物fibrates(PPARα配体)及thiazolidinediones(PPARγ配体)分别能有效地治疗血脂异常及2型糖尿病。利用这些配体对PPARs进行研究,揭示了PPARs在脂肪形成、脂质代谢、糖稳态、胰岛素敏感性、细胞生长及分化、动脉粥样硬化、炎症及肿瘤等多种生理及病理生理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本文对PPARs的结构、组织分布、主要配体,以及它们在健康和疾病状态下的作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3.
PPAR-δ在动脉粥样硬化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PPARs)是一类配体依赖的核受体超家族转录因子,包括α、β/δ和γ三种亚型.近年研究表明:PPAR-δ不仅在调节细胞生长、分化及组织损伤、修复过程中起重要作用,还参与脂质代谢、转运及胰岛素信号,并具有重要的血管生物学效应.因此,PPAR-δ可能成为代谢综合征及动脉粥样硬化病的潜在治疗靶点.  相似文献   

14.
脂滴是动物细胞内储存脂质的一种亚细胞器。脂滴表面存在多种脂滴周围相关蛋白,参与脂质动态平衡的调节,防止脂质代谢异常的发生。其中,Rab18作为脂滴周围相关蛋白中的一种,在脂质代谢的调节、信号的转导、膜运输等多种生理功能中发挥重要作用。对于Rab18与脂质代谢之间关系的研究,为动脉粥样硬化、糖尿病、非酒精性脂肪肝及肥胖等多种代谢性疾病的防治发挥重要作用,本文就Rab18与细胞脂质代谢之间的关系研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5.
核受体是配体活化的转录因子,能调控大量的靶基因。近年来核受体调节脂质代谢的研究已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由于核受体在调节脂质代谢、糖代谢以及炎症反应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它们是治疗心血管疾病理想的靶标。本文简要地介绍了核受体在调节脂质代谢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6.
动脉粥样硬化是冠心病、脑梗死、外周血管病的主要诱因,近年来发病率越来越高,严重威胁着人类生命健康。脂质代谢障碍是动脉粥样硬化的病理基础。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1(FGF21)是FGF家族的一种内分泌因子,它能够增加葡萄糖的摄取,调节脂质代谢,并使代谢活跃的器官(如肝脏和脂肪组织)中胰岛素反应敏感。FGF21水平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率和严重程度密切相关。然而,FGF21原型在血浆的半衰期短、体外易聚集,严重限制了其临床应用。近年来,对FGF21类似物的研究取得了突破性进展。综述了FGF21的生理作用,并讨论了基于FGF21类似物治疗动脉粥样硬化的主要突破和局限性,为FGF21蛋白类新药的开发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法尼酯X受体(Farnesoid X Receptor,FXR)属于配体依赖的核转录因子,可被内源性配体胆汁酸激活,通过调节胆汁酸、胆固醇、脂蛋白及脂肪酸代谢维持血浆中脂质的稳态,从而达到调节脂质代谢的目的。最近研究发现FXR在脉管系统中也有表达活性,开辟了FXR调节脂质代谢的新途径。随着新配体及靶基因的发现,研究FXR的作用机制以及寻找对脂质代谢具有调控作用的FXR的配体,对于脂代谢异常和动脉粥样硬化的防治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综述了该领域的最新进展。  相似文献   

18.
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由脂质代谢失衡和免疫反应失调引起的慢性炎症性疾病,其发生发展始终伴随炎症反应。活化的单核–巨噬细胞产生促炎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1,作为炎症信号的关键信使,影响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生长和血管重塑,在动脉粥样硬化中发挥重要作用,是治疗动脉粥样硬化新的重要靶点。白细胞介素-1β中和抗体卡纳单抗在CANTOS临床试验中表现出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开创了动脉粥样硬化抗炎疗法的新时代。该文综述了白细胞介素-1不同成员在动脉粥样硬化中的作用以及靶向治疗的临床研究现状,为动脉粥样硬化抗炎疗法和抗炎药物开发提供新的思考。  相似文献   

19.
n-3多不饱和脂肪酸(n-3 PUFAs)是一种重要的营养物质,其具有多种生理作用,可作为一种基因表达的调控物直接和独立地调控基因表达,并广泛地影响着动物体内有关代谢及生理病理现象。主要从调节机制方面对n-3 PUFAs对机体脂质代谢和炎症-免疫的影响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0.
动脉粥样硬化(AS)被普遍认为是一种血管壁细胞(包括内皮细胞和血管平滑肌细胞)、循环细胞以及固有免疫原性细胞(例如单核细胞/巨噬细胞)等多种细胞综合作用引起的炎症性疾病。其中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s)胆固醇超负荷形成的泡沫细胞可能在动脉粥样硬化的进展中发挥重要作用。Krüppel样因子4(KLF4)是一种关键的抗炎转录因子,尤其在心血管疾病方面,已被证实发挥了重要的血管功能保护作用。然而,目前尚不清楚KLF4是否在AS过程胆固醇对VSMCs的损伤中发挥保护作用。该研究旨在探讨KLF4在AS进展过程中VSMCs泡沫细胞样表型转化的作用及其分子机制。小鼠AS造模结果显示,KLF4缺失增加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面积(P<0.05),并增加动脉壁脂质蓄积(P<0.05)及血清胆固醇含量(P<0.05),加速AS进展。细胞内油红O染色及胆固醇含量测定研究证实,KLF4缺失促进VSMCs内胆固醇蓄积(P<0.05)。QRT-PCR和Western印迹结果证实,KLF4缺失促进VSMCs胆固醇摄取、合成、促炎因子分泌及巨噬细胞黏附和胆固醇损伤诱导的巨噬细胞标志物的表达(P<...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