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南岭植物区系地理学研究──Ⅰ.植物区系的组成和特点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南岭山地地质历史较为古老.自然环境复杂多样,孕育了比较丰富的植物资源,计有维管束植物3831种.隶属1184属.248科.蕨类植物以亚热带及亚热带至热带分布科属为主,起源古老;裸子植物多数为原始古老的子遗成分;被子植物大多数科属的分布中心都在中国或华夏的亚热带及其附近热带地区.研究表明.南岭山地植物区系是典型的亚热带植物区系,具有由热带性区系成分向温带性区系成分过渡的特点;亚洲热带、温带和亚热带植物区系成分在发生上是统一的;北美植物区系和华夏植物区系有着共同的起源,是在联合古陆漂离之前通过欧洲一北美古陆发展过去的.  相似文献   

2.
丹霞山风景地貌的植物区系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刘蔚秋  李植华  刘兰芳   《广西植物》1999,19(1):15-21
描述了丹霞山植物区系的特征,对其科、属、种进行系统分析,并与邻近地区植物区系作了对比研究,探讨了丹霞地貌对本区植物区系组成成分的影响。丹霞山植物区系体现了华夏植物区系的特征,其表征科有不少同时也是华夏区系的表征科。从属的地理分布区类型来看,以泛热带分布局的比例最高,其次为热带亚洲分布属、东亚分布局及北温带分布属。丹霞山植物区系相对其纬度来说热带性较强,这与其特定的地貌特征有关。另外,本区的苦藓植物较为丰富,据初步统计共有27科70属,其中石生性苔藓分布尤其广泛。  相似文献   

3.
陈涛  张宏达   《广西植物》1995,(2):131-138
南岭山地与相邻地区植物区系具有明显的过渡或替代关系,主要通过亚热带及亚热带亚热带亚洲分布成分与华南南亚热带及亚洲热带地区联系;与华中和华东地区植物区系的联系以亚热带及亚热带至温带分布和中国—日本间断分布成分来沟通;与西南地区植物区系的联系则表现为两地共有的古老和与遗成分区及石灰岩山地区系成分.华夏植物区系,是从古老的华夏植物群逐步发展起来的统一体,在区系分区上应划归为统一的华夏植物界,下分东亚植物区、马来西亚植物区和印度—喜马拉雅植物区。南岭山地植物区系拥有其自身的标志种、特有属和丰富的特有种,在区系分区上可划为完整的南岭植物亚省,下分东南岭植物县、中南岭植物县和西南岭植物县。  相似文献   

4.
<华夏植物区系>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宏达 《生态科学》1999,18(1):44-50
记述了《华夏植物区系》理论的形成与发展过程.根据中国为主体的古华夏植物区的种子植物的发展,尤其是以它的有花植物区系的发展为依据,来论证中生代华夏植物区系里的有花植物是当地起源的;而不是传统上所说的从泛北极区或古热带区传播来的.并否定了有花植物第三纪或晚白垩纪起源的说法.肯定了有花植物在侏罗纪或三叠纪就已经出现.经过20多年的争论.最终证实《华夏植物区系》的论断是正确的  相似文献   

5.
木兰科(Magnoliaceae)植物区系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张冰 《广西植物》2001,21(4):315-320
通过详细分析现代木兰科 (Magnoliaceae)植物的分布以及讨论中国木兰科植物区系和世界木兰科植物区系的关系 ,认为中国是木兰科植物现代分布中心及多样化中心 ,同时也是原始类群的保存中心和分化中心 ,并据此推测中国可能是木兰科植物的发祥地。  相似文献   

6.
陕西种子植物区系地理初步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刘静艳  张宏达   《广西植物》1998,18(1):11-18
陕西约有种子植物3907种,隶属于177科1115属,其中热带属328属(2944%),温带属645属(5811%),中国特有属53属(475%)。区系地理成分分析表明,北温带分布属是其植物区系的核心,反映出区系的温带性质。然而这些温带区系成分并非起源于北方,而是亚热带山区起源,是华夏植物区系的北向延伸,其与亚热带和热带植物区系成分有着共同的起源,是华夏植物区系的组成部分。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决定了其成为多种地理成分的汇集之地,并表现出由亚热带向温带过渡的区系特点。此外区系中单、少种科、属及古特有属相对丰富,体现出区系的古老性。  相似文献   

7.
广东植物区系的分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廖文波  张宏达  仲铭锦   《广西植物》1995,15(1):26-35
广东植物区系与广西中部、东南部及福建西南部、中部及湖南南部、江西南部的植物区系关系最为密切,它们共同组成了华南省,属东亚植物区.华夏植物界.传统的以北极起源理论或热带起源理沦为依据.将中国植物区系特别是广东亚热带植物区系,分割成泛北极植物界和古热带植物界是不符合客观实际的.亚洲热带至亚热带无论在植物区系组成上还是在森林群落的结构上都是一整体.它们是华夏起源的.华南省植物区系可达7500种.中国特有属达86属,地区特有属约15属.如猪血木、四药门花、圆籽荷、辛木、虎颜花、梅兰、四数苣苔、报春苣苔、拟九节、小花苣苔、圆唇苣苔等属.华南省又可分为三个亚省:粤西南—桂东南亚省,粤东南—闽西南亚省,粤北—闽西北亚省,三个亚省在地质史上,气侯区上,植物区系组成上都有各自的特点。  相似文献   

8.
云南森林植物区系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李文政  裴盛基   《广西植物》1991,11(4):293-303
云南森林植物(系指木本植物)主要起源于新生代,少数古老种起源于古生代至中生代。云南森林植物区系成分极为丰富而复杂,据研究已知森林植物149科(蕨类植物1科,裸子植物10科,被子植物138科),840属,5271种。本文根据对云南森林植物15个分布区类型统计分析,证明云南森林植物区系明显富于热带性同时兼有丰富的温带成分,热带属占总属数72.12%,温带属占总属数21.87%,中国特有属在云南有46属,占云南总属数5.33%。中国特有属的三个分布中心。有两个分布中心在云南(即新特有属中心和古老特有属中心)。本文还对云南森林植物区系的地理成分起源;云南森林植物区系成分复杂、丰富之成因;云南森林植物开发利用之前景进行了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9.
中国植物区系地理学研究的回顾和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植物区系地理学是研究世界或某一地区植物种类的组成、现代和过去的分布以及它们的起源和演化历史的科学。植物区系地理学的研究内容包括广义植物地理学中的植物科属地理学、植物分布学和植物历史地理学3个部分。植物区系地理学是生物地理学的一个分支,是植物学和地理学...  相似文献   

10.
广州市流溪河森林公园植物区系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从植物区系地理学的角度,讨论了流溪河森林公园植物区系的基本特征、科属地理成分、与邻近植物区系的联系.以及在中国植物区系研究中的作用.本区系位于泛北极植物区、中国-日本森林植物亚区、华南地区。初步分析结果表明,该区系的热带、亚热带成分占有明显的优势,并具有向古热带印度-马来西亚植物区系过渡的特点.本区系和鼎湖山、黑石顶区系联系密切.具有相似的典型南亚热带区系成分.研究流溪河植物区系的组成和特点.对于进一步研究华夏植物区系以及我国植物区系和其它植物区系的联系.均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苏云金芽胞杆菌YBT1520杀虫晶体蛋白基因的属性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通过Southern杂交发现高毒力苏云金芽胞杆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TBT-1520菌株含有两个杀虫晶体蛋白基因片段,其5’=末端所在HindⅢ片段分别为6.8kb和4.6kb,它们对应的基因分别命名为cry218和cry4.6。经PCR鉴定,该菌含有cry1Aa、cry1Ab和cry1Ac基因,以及cry2基因,其中cry218属于cry1Ac。分析了cry1Ac基因  相似文献   

12.
山西稀有濒危植物脱皮榆的生态学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总结相关文献资料的基础上 ,通过对山西南部中条山和霍山脱皮榆 (UlmuslamelloseT .WangetS .L .Chang)种群的样地调查 ,分析了脱皮榆的分布规律、生境特点、群落特征和种群结构以及其濒危现状及致濒原因 ,并提出了相应的保护对策。结果表明 :1)脱皮榆群落具有暖温带地带性植被的特点 ,区系成分具有北温带性质。 2 )种群结构具有严重的年龄缺失。 3)山西南部是脱皮榆的分布中心。 4 )致濒的原因是环境破坏和自身繁殖能力下降。  相似文献   

13.
生物被膜(Biofilm)是条件致病菌表皮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epidermidis)的主要致病因素,生物被膜的形成依赖多糖PIA合成,合成PIA的糖基转移酶由icaADBC基因编码。以生物被膜形成能力不同的菌株为对象,通过研究不同环境对生物被膜形成、细菌总糖量及相关基因表达的变化,探索外界环境对生物被膜形成的影响及葡萄糖对生物被膜诱导的分子机制。有利于生物被膜形成培养条件促进生物被膜形成及多糖的表达,葡萄糖能诱导ica基因的表达和生物被膜形成,ica基因的反义寡核苷酸(ODN)能对抗葡萄糖的作用;葡萄糖作用下不同生长周期生物被膜形成相关基因ica、icaR、AtlE表达不同。表皮葡萄球菌生物被膜的形成与细菌糖代谢有关,葡萄糖通过上调ica表达诱导生物膜形成,但不需要ica基因的持续表达;葡萄糖的诱导作用不是直接通过调节AtlE和icaR基因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14.
目的:应用双源CT(Dual-source computer tomography,DSCT)测量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单束重建术后胫骨、股骨隧道位置,并对隧道位置进行评价。方法:对2013年1月至2014年6月我科收治的92例(男64例,女28例,平均年龄31.2岁)ACL单束重建患者术后膝关节进行双源CT三维重建,应用Adobe Photoshop CS6软件圈画隧道中心并采用Lorenz法测量胫骨隧道中心点相对位置百分比(Tx,Ty),采用Bernard四格表法测量股骨隧道中心点相对位置百分比(Fx,Fy)。结果:Tx平均为(54.54±3.42)%,Ty平均为(39.58±6.72)%,Fx平均为(28.98±6.51)%,Fy平均为(28.04±8.70)%。男、女性及左、右膝之间Tx、Ty、Fx、Fy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源CT能够清晰,三维显示ACL术后隧道,可以用来评估隧道位置,为改进前交叉韧带损伤后的手术方式及个体化解剖重建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5.
神农架地区濒危植物香果树的遗传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用RAPD标记方法对神农架地区香果树4个自然居群的28个个体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11个引物共得到71个扩增位点,其中多态性位点39个。POPGENE分析显示:在物种水平上,神农架地区香果树的多态性条带百分率为54.93%,Nei基因多样性指数(h)为0.1903,Shannon信息指数(I)为0.2856;而在居群水平上,上述3个指标平均值依次为16.2%、0.0578和0.0865。4个自然居群间的遗传分化程度较低,居群间的基因流(Nm)为0.2329。结果表明神农架地区香果树的遗传多样性较低,居群间基因流较低可能是香果树的致濒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6.
根据测序结果 ,HcNPVsod的核苷酸序列与BmNPVsod的完全一致 ,与AcNPVsod的核苷酸序列相比 ,同源性达到 97 2 % ;推测HcNPVsod编码 1 51个氨基酸 ,与BmNPVsod的完全一致 ,与AcNPVsod编码的氨基酸相比 ,有三个氨基酸的差别。按基酸序列分析表明 ,HcNPVSOD蛋白中含有对SOD结构和活性必需的氨基酸残基 ,在HcNPVsod中均是保守的。SOD活性测定表明酶活为 1 47 0 9U/mL菌液  相似文献   

17.
互花米草(SpartinaalternifloraLoisel)自1982年在江苏沿海栽种以来,在江苏沿海已形成了大片互花米草盐沼。本文通过对历年TM卫星相片上互花米草盐沼的识别、判读及统计,认为江苏沿海互花米草盐沼的年扩展速度在早期较慢,仅为23 4%,中期较快为89%,后期又减慢为48%。结合野外调查,绘制出了江苏沿海互花米草的分布图。此外,就互花米草盐沼对江苏沿海湿地植被演替的影响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8.
成功建立了水稻白叶枯菌与水稻细菌性条斑病菌快速检测鉴定的实时荧光PCR方法。根据含铁细胞接受子基因设计两菌的通用引物PSRGF/PSRGR(扩增一个152bpDNA片段)和特异性探针(Baiprobe和Tiaoprobe),并对13种细菌和1种植原体进行实时荧光PCR。结果表明,两个特异性探针能分别特异性检测到目标病原菌产生荧光信号而其它参考菌不产生荧光信号。检测的绝对灵敏度是30.6fg/μL质粒DNA和103CFU/mL的菌悬浮液,相当于1个细菌细胞的基因,比常规PCR电泳检测高约100倍,相对灵敏度为105CFU/mL。整个检测过程只需2h,完全闭管,降低了污染的机会,无需PCR后处理。 用这两个特异性探针分别对自然感染白叶枯菌和条斑菌的叶片DNA提取液和种子浸泡液进行实时荧光PCR,结果均可特异性检测到目标菌的存在并完全可将两种病原细菌区分开来,且只需03g叶片和10g种子。  相似文献   

19.
考察了H2 O2 对热带假丝酵母代谢烷烃生产二元酸过程中醇氧化酶 (fattyalcoholoxidase ,AOX)的影响。研究表明 :2mmol L和 5mmol L的H2 O2 对AOX的比酶活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分别比对照提高了 68 2 %和 82 9%。研究还发现 ,H2 O2 是以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等形式在胞内存在 ,并对H2 O2 在代谢过程中的作用机理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20.
中国结缕草属植物( Zoysia spp.)地上部分形态类型多样性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通过对结缕草属 (ZoysiaWilld .)植物地上部分 18个形态性状的的聚类分析 ,将产于中国的 78份结缕草种质划分为 6组 ,结缕草 (Z .japonicaSteud .)和中华结缕草 (Z .sinicaHance)具有较典型的特征而各自成组 ,细叶结缕草(Z .tenuifoliaWilld .)和沟叶结缕草〔Z .matrella (L .)Merr.〕为一组、大穗结缕草 (Z .macrostachyaFranch .)和长花结缕草 (Z .sinicavar.nipponicaOhwi)为一组 ,另有两组为比较独特的类型。结缕草属植物叶表面被毛、叶长、叶宽等营养性状和生殖枝高度、小穗密度、小穗数量等生殖性状都有较大的变异 ,变异系数 13.75 %~ 5 8.74 % ,其中中华结缕草内部存在更大的变异 ,表明在中华结缕草种内选育更加容易获得优良种质或品种。主成分分析表明 ,小穗数、小穗长、小穗密度、小穗长宽比以及叶片宽度和叶片被毛发达情况是结缕草属形态分类的重要依据 ,其中叶片被毛发达情况可以作为区分结缕草和中华结缕草的简单依据 ;而生殖枝高度、穗长、叶长、花序柄长度 (1)和叶长宽比可作为研究结缕草属下种内分异的主要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