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经反复筛选比较,获得Candida tropicalis ct-3 菌株,在糖蜜酒精度液中生长良好,28℃通气培养8—10小时可获干酵母菌体20g/L,且蛋白质含量在45%以上,氨基酸、维生素及微量元素等均能符合食用酵母标准,为一株利用废液生产酵母蛋白的优良菌株。  相似文献   

2.
乙醇酸氧化酶(Go)是植物光呼吸途径中的一种关键酶,可以催化乙醇酸生产乙醛酸。从新鲜菠菜叶中提取总RNA,利用RT-PCR技术获得编码GO基因的cDNA片断。通过基因重组将GO基因克隆到载体pA0815中,构建了胞内表达载体pA0815/GO,重组质粒经电转整合至甲醇营养酵母GS115染色体。在混合碳源为10g/L山梨醇和0.5g/L甲醇的培养条件下,细胞的GO酶活达到474IU/g(DCW)。利用该重组毕赤酵母作为催化剂生产乙醛酸,结果表明:在乙醇酸浓度为0.25mol/L,重组酵母湿菌体为10dL,黄素单核苷酸(FMN)浓度为0.01mmol/L,pH8.0,20℃,反应18h后乙醛酸的产率达到51.8%。  相似文献   

3.
海藻糖生产过程中产酶发酵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产酶的培养基组分和比例以及最佳培养条件对微球菌生产麦芽寡糖基海藻糖合成酶(MTSase)和麦芽寡糖基海藻糖海藻糖水解酶(MTHase)的影响,得到最优培养基组成为:葡萄糖2.0%,酵母膏2.0%,蛋白胨1.0%,磷酸氢二钾0.1%,硫酸镁0.05%;优化后的培养条件为:以15%的接种量接种至250mL的锥形瓶中,装液量为50mL,初始pH值7.5~8.5,培养温度为30℃,摇床培养4d。经优化后菌体干重由原来的1.938g/L增加到18.5g/L,生物量几乎增长了10倍;而酶活也由原来的30.64U/g增加到206.11U/g,酶活提高了接近7倍。  相似文献   

4.
皮状丝孢酵母B3利用木薯淀粉发酵生产微生物油脂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对皮状丝孢酵母B3以木薯淀粉水解液为碳源发酵生产微生物油脂培养条件进行了优化,并在2 L发酵罐中对菌体生长和油脂积累进行了考察。摇瓶实验表明,木薯淀粉水解液的浓度高于90 g/L时不利于菌体的生长和油脂积累,皮状丝孢酵母B3发酵生产微生物油脂的最适氮源及其浓度、最适C/N比和pH分别为酵母提取物3.0 g/L、116、6.0,在此条件下培养144 h菌体生物量、油脂产量和油脂含量分别达到15.2 g/L、6.22 g/L和40.9%;在2 L发酵罐中分批发酵44 h后菌体生物量、油脂产量和油脂含量分别达28.7 g/L、12.27 g/L和42.8%。以皮状丝孢酵母B3所产油脂制备生物柴油,其主要组成包括棕榈酸甲酯、硬脂酸甲酯、油酸甲酯、亚油酸甲酯等,且理化特性符合相关国家标准,可作为一种有潜力的化石燃料替代品。  相似文献   

5.
啤酒废酵母中β-1,3-葡聚糖的提取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采用酶-碱法从经超声波处理的废酵母残渣中提取β-1,3-葡聚糖的工艺,通过正交试验得出理想的酶处理工艺条件:酶添加量208U/g,温度50℃、pH6,酶解8h,蛋白质去除率为62.82%,每L废酵母液中可回收0.348g多肽、氨基酸的蛋白水解液;碱处理工艺条件:用30mL质量分数为2% NaOH溶液在70℃处理酶解后的沉淀物5h。所得β-1,3-葡聚糖纯度为90.50%,得率为11.00%,经紫外光谱、薄层层析和性质分析为高纯度的β-1,3-葡聚糖。  相似文献   

6.
为提高一株具有藻毒素清除能力的干酪乳杆菌Lactobacillus casei BBEi0—212单位体积的活菌数,针对其营养需求,研究了不同碳源、氮源、缓冲盐、微量元素及生长因子对该菌株生长情况及发酵特性的影响。通过响应面法对碳源、氮源、生长因子等进行优化,获得最佳培养基配方为:α-乳糖43.8g/L,酵母膏79.5g/L,无水乙酸钠13.12g/L,冰醋酸9.17mL/L,MnSO4·H20190mg/L,吐温-805.15mL/L。经37℃培养18h,菌体干重达到4.97g/L,比在普通MRS培养基中(1.32g/L)提高近4倍。基于乳酸菌发酵过程中的产酸特性,通过外源添加5g/L谷氨酸,促使菌体浓度进一步提高15%,并提前1.2h进入生长稳定期。上述研究结果为食品行业重要生产菌株干酪乳杆菌的高密度培养技术提供了可借鉴的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7.
在研究真养产碱杆菌WSH3一级连续培养动力学的基础上,采用二级连续培养系统对不同稀释率下聚β-羟基丁酸的生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一级连续培养系统中,当稀释率为0.2lh-1时,细胞干重最大值达27.1g/L;二级培养系统中,稀释率为0.14h-1时细胞干重最大值为47.6g/L;在稀释率为0.12h-1时,PHB的生产强度达到最大值为2.50g/(L.h).但胞内PHB含量仅为47.6%;在稀释率为O.075h-1时,产物对基质的转化率达到最大值为0.38g/g'此时PHB的生产强度达2.14g,(L·h)和胞内PHB含量±72.1%;随着细胞比生长速率的增长,细胞中PHB含量和单位菌体合成PHB的量不断下降。  相似文献   

8.
为提高重组毕赤酵母生产碱性果胶酶的产量和生产强度,在摇瓶条件下优化了重组毕赤酵母生产碱性果胶酶的关键因素。结果表明,以下条件:初始甘油浓度40g/L、初始甲醇浓度3.1g甲醇/gDCW、每24h添加0.51g甲醇/gDCW、诱导表达周期72h、250mL三角瓶诱导培养基装液量30mL、初始pH6,0,最适于菌体生长与产物表达。在此基础上,7L罐上通过恒速流加甘油进一步提高细胞密度,诱导阶段甲醇采取前期恒速流加和后期DO-stat,发酵结束菌体干重达80g/L,酶活为217U/mL,比摇瓶结果提高了66.2%。  相似文献   

9.
从印染废水中分离得到了一株具有染料脱色功能的希瓦氏菌脱色新种。该菌能在厌氧条件下利用Fe3+作为末端电子受体获得能量,支持细胞生长。在pH8.0,温度30℃,柠檬酸铁800mg/L,乳酸钠2g/L,酵母抽提物0.5g/L的条件下,培养8h的过程中,菌体细胞量的增长完全与Fe3+的还原发展趋向一致。同时考察了碳氮源、乳酸钠、酵母抽提物、pH值和温度等方面对该菌株的生长和铁还原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菌体生长以LB为最好,以葡萄糖和乳酸钠为碳源时对铁还原有利。在酵母抽提物浓度4g/L范围内,菌体生长量和铁还原率  相似文献   

10.
发酵法生产灰树花菌丝体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灰树花发酵条件进行了探索,其中3t罐的试验结果为:干菌体收率25.0g/L,发酵周期116h,粗多糖含量25%。经动物试验表明,灰树花菌丝体具有降血脂、正向调节免疫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为提高重组毕赤酵母生产人血清白蛋白-C肽融合蛋白(HSA—CP)的产量和生产强度,在摇瓶条件下考察了甲醇诱导时间和浓度对目的蛋白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质量浓度10g/L的甲醇诱导72h最适于产物表达。通过对7L发酵罐中各因素的优化,得到最佳条件为:初始甘油质量浓度10g/L,30℃培养,菌体生长期和诱导期的pH及溶氧分别控制在pH5.0、30%溶解O2或pH6.0、15%的溶解O2。10g/L的甲醇诱导72h,最终使干细胞质量浓度达到56.43g/L,目的蛋白产量达368.45mg/L。生产强度为3.920mg/(L·h),目标蛋白的比生产速率为5.12mg/(L·h)。  相似文献   

12.
深黄被孢霉高产脂变株的选育及其发酵的研究   总被引:33,自引:0,他引:33  
以深黄被孢霉(Mortierellaisabellina)AS3.3410为出发菌株,经紫外线,硫酸二乙酯和亚硝基胍复合诱变处理,选育成功高产脂深黄被抱霉M018变株,其摇瓶培养菌体油脂含量达65.6%,比出发菌株提高133%。60m3罐三级发酵培养菌体油脂含量高达79.2%,生物量达37.8g/L.气相色谱分析表明变株M018r-亚麻酸的含量比出发菌株提高了53%。连续传代试验表明M018是一稳定的变株。该变株油脂合成的最佳碳源为葡萄糖,最佳氮源为酵母膏,最佳C/N为  相似文献   

13.
从蔗糖糖蜜及工业废水中分离到的一株高蛋白质,高RNA酵母,菌体RNA含量平均达18.3,蛋白质含量达50%以上,经鉴定为热带假丝酵母,用GM50生产酵母抽提物,自溶后抽提物平均得率达70%以上,抽提物蛋白含量达60%以上,游离氨基酸占部氨基酸50%,菌体蛋白利用率高达78%。  相似文献   

14.
报道了酵母属间隔合菌体F27利用菊粉进行山梨醇发酵适宜条件的研究结果。其适用的发酵培养组成为(%);菊粉(以总糖计),10;酵母膏,2.5;葡萄糖,1.0;MnSO4,0.1。适宜的发酵条件为:培养基初始PH5-6,接种量10%(V/V),温度35℃,该菌株经摇瓶发酵72h后,山梨醇产量可达4.87g/100mL。  相似文献   

15.
重组巴氏毕赤酵母恒化培养动力学及代谢迁移特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对甲醇营养型毕赤酵母基因工程菌以碳源甘油为限制性基质进行恒化培养动力学试验 ,结果认为 :(1 )细胞光密度与其干、湿重呈线性关系 ,当细胞光密度 (OD60 0 )为 1 0 0时细胞湿重 (WCW)为 1 2 8 3g L ,细胞干重 (WDW)则为 2 2 9g L ;(2 )基因工程菌P .pastoris的生长与限制性基质甘油残留浓度的关系符合Monod关系式 ,通过 1 μ对 1 S进行线性回归得 μmax=0 .366h- 1,Ks=0 .1 82 3g L ,经参数推导甘油最大菌体得率系数YG =0 .54g g ,菌体维持生长消耗底物系数m =0 .0 0 69g (g·h) ;氧最大菌体系数YX O2 =30 .96g moL ,菌体维持生长时消耗氧系数mO2 =0 .0 0 0 8mol (g·h) ,最适理论稀释速率Dm =0 .341h- 1;(3)从氨水的消耗速率和呼吸商 (RQ)的变化认为随着比生长速率 (μ)的增大 ,甘油代谢流从糖原异生和磷酸戊糖途径线性地向糖酵解和三羧酸循环途径进行代谢迁移 ,即糖酵解和三羧酸循环途径的代谢流量在线性地增大  相似文献   

16.
响应面法优化毛霉菌发酵培养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响应面分析方法优化毛霉菌B的发酵培养基,首先通过单因素试验筛选出葡萄糖为最适碳源,酵母膏和玉米浆为最适氮源,用Plackett—Burman试验对葡萄糖、酵母膏、玉米浆、MgSO4、FeSO4、NILCl/、HPO4进行评估并筛选出具有显著效应的3个因素:葡萄糖、酵母膏、玉米浆,再通过最陡爬坡试验逼近其最大响应区域,最后采用Box—Behnken试验对其用量进行优化,得到毛霉菌最佳发酵培养基(g/L):葡萄糖51.54,酵母膏5.22,玉米浆14.31,MgSO40.5,FeSO40.1,NH4Cl3,k2HPO43,pH6.0~6.5。培养基优化后,毛霉生物量由23.51g/L提高至31.13g/L,比对照组提高32.41%,腺嘌呤转化率由53.59%提高至59.97%,ATP产率由6.56g/L提高至7.34g/L,比对照组提高11.89%。  相似文献   

17.
对生物柴油废液作简单处理,利用红曲茵发酵生物柴油废液中副产物甘油生产红曲色素。通过响应面方法确定最佳发酵培养基为:甘油48.49g/L,蛋白胨3.12g/L,K2HPO4·3H202.01g/L,MgSO4 0.48g/L,ZnSO4·7H2O 0.04g/L,MnSO4·H2O 0.03g/L,玉米浆13mL/L,植物油10mL/L,起始pH为6。发酵结果表明:在接种量6%(v/v),转速140r/min,35℃的条件下发酵培养6d,红曲色素最高产量到达204U/mL。说明用生物柴油废液中的粗甘油为原料生产红曲色素是基本可行的。可望为生物柴油废液的资源化提供一条环境友好型的途径。  相似文献   

18.
压力对酵母菌及其海藻糖生成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酵母菌海藻糖是其在培养条件发生“恶劣”变化时生成的一种应激代谢产物。当压力在0.5.1.0MPa时,酵母菌海藻糖含量为6.5mg/g,较对照提高27%。确定压力提高酵母海藻糖的最适条件为:采用复合培养基,菌体前培养时间20h,压力1.0MPa、加压温度34℃,pH6.0,升降压速度为0.10MPa/min,加压培养3h,此时,酵母海藻糖含量达到11mg/g。  相似文献   

19.
以热带假丝酵母(Candida tropicalis)UP—3—24为出发菌株,经亚硝酸多次诱变,获得一株从正十七烷(nC17)生产十七碳二羧酸(Dc17,)的优良生产菌株NP—260。以20%(V/V)的nC17为碳源,摇瓶发酵4天,Dc17,达8 0 g/L以上。在16L自动控制罐上,不另加其乏生长碳源,加人总量30%(V/V)nC17,进行发酵试验,产酸高峰期,每升发酵液每小时能够产生1.8g的Dc17。其中产酸速率为每小时0.18%,24小时每开发酵液可增加40g以上的Dc17。发酵6天,Dc17高达133g/L以上,回收残烃后,对nC17的转化率为61.8%,后处理收率为77.6%.DC17的纯度为95.4%。  相似文献   

20.
采用响应面分析方法,对阿萨希丝孢酵母(Trichosporon asahii)ZZB-1产酰胺酶的发酵培养基进行了优化。运用单N子试验筛选出麦芽糖和酵母浸膏为最适碳源、氮源,金属离子Ca^2+、Mn^2+可提高发酵酰胺酶产量;通过最陡爬坡实验逼近以上4个因子的最大响应区域后,采用Box—Behnken响应面分析法,确定产酰胺酶最佳发酵培养基为麦芽糖18.84g/L、酵母浸膏9.55g/L、NaC15g/L、KH2PO41g/L、MgSO4·7H2O0.2g/L、FeS040.001g/L、CaC0370.84μmol/L、MnS0465.39肚mo[/L(1%丙烯酸诱导),NH4·H2O调节pH至7.0。培养基优化后酰胺酶产量由初始2554U/L提高到4156U/L,为原始发酵培养基配方酶活产量的1.63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