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转基因抗虫棉种植面积变化对花生田棉铃虫种群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Hübner)是花生田主要害虫之一。转基因抗虫棉全面推广后,棉铃虫种群(包括棉田、花生田、玉米田)得到有效控制。近年,随着转基因抗虫棉种植面积逐年下降,花生田棉铃虫种群呈现逐年上升趋势。【方法】本文通过调查山东省花生主产区(非棉区)龙口、招远、莱阳、文登四个县级市花生田棉铃虫成虫、卵量、幼虫量等的发生情况,分析了棉铃虫发生面积及种群数量15年(2000—2014年)的变化规律,并重点分析了主要影响因素。【结果】结果表明:花生棉铃虫发生面积受棉花种植面积影响较大,二者呈显著负相关性;花生田棉铃虫累计诱蛾量总体呈下降趋势,但与棉花种植面积相关性不显著;棉铃虫卵量、虫量与抗虫棉种植面积呈显著负相关性。【结论】所以,转基因抗虫棉种植面积减少是导致花生田棉铃虫种群数量上升的主要因素。另外,近年玉米田棉铃虫发生面积也呈逐年上升趋势,与抗虫棉种植面积呈显著负相关。所以,随转基因抗虫棉种植面积的下降,若不采取有效措施,棉铃虫种群可能会出现大发生趋势。  相似文献   

2.
依据对棉铃虫自然种群生命表研究所获得的种群统计参数,采用蒙特卡罗方法,模拟了随机环境条件下的棉铃虫种群发生动态。模拟结果显示,同一输入参数(模拟的1代残虫量),经过确定世代或生活史阶段后,棉铃虫的种群密度既可能为轻发生,也可能种群暴发。环境条件有利时,输入变量(模拟的1代残虫量)影响棉铃虫最大可能的发生程度。当棉铃虫为中等或轻发生时,1代残虫量(模型输入参数)和最终的棉铃虫发生程度(模型输出)没有明显的依赖关系。相同的最终棉铃虫发生程度所对应的模型的输入变量可以有多种水平。模拟结果显示,在环境条件比较有利情况下,棉铃虫只需要1个世代或某一个生活史阶段(如蛹期),种群密度即可达暴发水平。本文的研究结果说明,对棉铃虫中长期发生态势的预测,存在一定程度的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3.
近年,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Hübner)在我国非棉花寄主作物上的发生危害呈明显加重趋势。本文依据棉铃虫生活习性和发生规律、棉花棉铃虫调查技术标准,概述了棉铃虫成虫、卵、幼虫、蛹等不同虫态的种群监测方法,介绍了小麦、玉米、花生等不同作物田种群系统调查和普查技术。同时,建议深入研究种植业结构调整下棉铃虫区域性发生规律、研发应用自动化和智能化种群监测方法、制定推广不同作物棉铃虫测报技术规范,旨在促进非棉花寄主作物上棉铃虫的有效监测、准确预报和科学防控及其种群区域性治理。  相似文献   

4.
光周期与温度的联合作用对棉铃虫种群滞育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正> 棉铃虫Heliothis armigera Hbner是一种多化性并且具有兼性滞育的昆虫,在北京郊区每年发生四代。目前国内对棉铃虫种群滞育问题研究不多,为了明确北京郊区棉铃虫种群的光周期反应的一般特点,以及光周期与温度的联合作用对该虫种群滞育的影响,为分析该虫种群数量变化的原因提供一些科学依据,我们以北京郊区昌平县中越人民公社史各庄村大队的棉铃虫种群为材料,进行了初步研究。 材料和方法 1977年10月,自北京郊区昌平县中越人民公社史各庄村大队棉田采回的第四代棉铃虫老龄幼虫,于室内饲养至化蛹。滞育的蛹在5℃  相似文献   

5.
为了客观地反映棉铃虫种群数量变化与气候背景的关系规律,创建了棉铃虫气象多时段综合因子的因子组建方法;建立了贡献度权重修正的气象距离指标方法和模型;匹配以传统的多元回归模型,进行棉铃虫种群数量的气象监测和预报;将其自然生物潜能和气象条件影响相结合,建立了棉铃虫灾害的生物气象定量综合预报模型,在棉铃虫发生的气象条件评价和发生程度预测预报应用中,趋势准确率达到93%。  相似文献   

6.
王西平  杨彬云  相云  于玲 《生态学报》2001,21(6):948-953
为了客观地反映棉铃虫种群数量变化与气候背景的关系规律,创建了棉铃虫气象多时段综合因子的因子组建方法;建立了贡献度权重修正的气象距离指标方法和模型;匹配以传统的多元回归模型,进行棉铃虫种群数量的气象监测和预报;将其自身生物潜能和气象条件影响相结合,建立了棉铃虫灾害的生物气象定量综合预报模型.在棉铃虫发生的气象条件评价和发生程度预测预报应用中,趋势准确率达到93%.  相似文献   

7.
江苏棉区第5代棉铃虫种群动态的模拟及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澳大利亚热带害虫研究中心开发的通用制模软件Dymex为外壳,以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种群生命表为基础,构建了棉铃虫种群动态模型,以逐日历史气温统计值为驱动变量进行了第4、5代棉铃虫种群动态的模拟。结果表明,除早发高温的年份外,其它年份的绝大多数第5代棉铃虫在江苏棉区11月底前不能发育至蛹而无法安全越冬,故不能成为翌年第1代的有效虫源。根据模拟结果可预测第4代越冬蛹量及第5代卵的发生期、发生量及其越冬蛹数量并制成了简便易用的预测检索表。  相似文献   

8.
邯郸市1981年开始复播棉种植试验,随着夏播棉的大面积种植,农田生态环境发生改变,棉铃虫Helicoverpaarmigera(Hubner)的种群消长规律及危害特点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导致近年来棉铃虫持续猖撅发生危害。为了弄清棉铃虫在新的栽培条件下其种群消长规律及危害特点,为本生态棉区制定经济有效的棉铃虫综防措施,笔者于1991~1995年,在前人经验总结的基础上[1,2],对此进行了调查研究,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研究方法选择有代表性的地膜棉、春播棉和夏播棉混种区及非夏播棉种植区内历史资料较系统、完整的全国区域病虫测报站做试点,按常规…  相似文献   

9.
为了明确新疆棉区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Hübner)种群对Bt Cry1Ac毒蛋白的敏感性变化,本次研究采用单雌系F1/F2代诊断剂量法于2013-2019年连续监测了新疆库尔勒市棉铃虫种群对Cry1Ac毒蛋白的抗性频率以及种群敏感度的变化.结果表明,2013-2019年新疆库尔勒市棉铃虫种群...  相似文献   

10.
通过生物测定和生物化学方法比较了棉铃虫玎Helicoverpa armigera敏感和抗性种群对溴氰菊酯毒力反应及其3种解毒酶的差异。结果表明,田间抗性种群和室内药剂汰选的抗性种群对溴氰菊酯均有较高的抗性,其抗性倍数分别达到195.8和37 375倍。水解酯酶和多功能氧化酶是导致棉铃虫对溴氰菊酯产生高抗性的重要酶系。特异性抑制剂活体内外抑制作用测试发现,敏感种群和抗性种群均含有较高量的乙酰胆碱酯酶,但两个种群对抑制剂的亲和力反应不同,表明乙酰胆碱酯酶在敏感种群和抗性种群中发生了不同的变化,这种变化可能与棉铃虫对溴氰菊酯的抗性有关。由此推断,棉铃虫对拟除虫菊酯这类中枢神经系统神经毒剂产生抗性,乙酰胆碱酯酶发生变化可能也是一个重要因子。  相似文献   

11.
棉铃虫在麦田的空间分布与为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1992年是棉铃虫Heliothio armigera(Hubner)在我国黄河流域棉区历史上发生最严重的一年,一、二代种群严重为害麦田与棉田。麦田一代棉铃虫种群数量,在河北省饶阳地区一般每亩在1万头以上,高出常年虫口的几十倍。麦穗被害率在60%以上,成熟时的金黄色麦浪,变成了一片桔黄。  相似文献   

12.
谷田棉铃虫调查研究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颜金龙 《昆虫知识》1990,27(6):336-338
对冀南地区四年来棉铃虫在谷田的发生范围、特点、发育和繁殖以及为害虫态密度和危害损失做了调查,证实谷田具备棉铃虫生育条件,是适合棉铃虫种群发生的新寄主、重要的虫源基地和“避(药)害场所”。同时是谷田一种重要的潜在虫患。用菊酯类农药防治1~3龄幼虫,效果达90~99%。  相似文献   

13.
【目的】系统了解河南省新乡市田间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Hübner)种群对Cry1Ac蛋白的敏感性变化,可为该虫的抗性治理策略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单雌系F1/F2代并结合诊断剂量法于2013-2016年连续监测了河南省新乡市棉铃虫种群对Cry1Ac蛋白的抗性基因频率以及种群敏感度的变化。【结果】2013-2016年河南省新乡市棉铃虫种群对Cry1Ac的抗性基因频率小于0.002 12,抗性基因频率处于较低水平;种群的相对平均发育级别由2013年的0.506分别下降到2015和2016年的0.448和0.442,表明棉铃虫对Cry1Ac蛋白的敏感度增加。【结论】河南省新乡市棉铃虫种群对转Cry1Ac基因棉花仍处于较为敏感阶段,转Bt基因棉花的种植面积在河南新乡地区的大面积缩小可能是其抗性发展缓慢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4.
棉铃虫卵巢形态与卵子发生过程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害虫发生高峰期、 发生量的准确预测和田间防治适期的确定与种群雌虫卵巢结构及卵子发生过程密切相关。为了明确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卵巢结构及卵子发生过程, 本研究利用光学体视显微镜和透射电子显微镜, 对棉铃虫成虫卵巢管和卵子的超微结构进行了研究, 并确定了发育级别划分标准。结果表明: 根据卵巢的形状、 卵的产生过程、 卵黄沉积情况等将棉铃虫卵巢发育程度分为6个级别, 即发育初期(0级)、 卵黄沉积前期(Ⅰ级)、 卵黄沉积期(Ⅱ级)、 成熟待产期(Ⅲ级)、 产卵盛期(Ⅳ级)和产卵末期(Ⅴ级)。根据卵子发生过程中滋养细胞、 卵母细胞的变化, 将卵子发生期分为3个阶段: 卵黄发生前期、 卵黄发生期和卵黄成熟期。本研究首次对棉铃虫的卵子发生进行电子显微观察, 并完善了棉铃虫卵巢发育的分级标准, 为进一步研究棉铃虫的生殖发育机理提供了理论参考, 对田间棉铃虫种群发生期和发生量的预测预报也有重要的实践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本从气候因子、天敌、耕作栽培措施、诱集技术、生物制剂和转Bt基因棉等几个方面对安徽棉铃虫种群的生态控制技术研究进行了总结,表明各种生物控制措施对控制棉铃虫的种群是有效的;种群系统分析将是研究棉铃虫生态控制研究的主要方法,建立科学合理的生态控制系统是棉铃虫控制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16.
为了监测南疆主要Bt棉区棉铃虫田间种群对Bt棉的抗性频率,分别采集库尔勒、阿克苏、泽普三地的棉铃虫单雌系,以Bt毒蛋白作为人工饲料,采用单雌系F1代法进行棉铃虫田间种群抗性个体检测.本文从库尔勒、阿克苏、泽普三地分别筛选了57个、106个、92个棉铃虫单雌系.三地棉铃虫单雌系幼虫在正常饲料和Cry1Ac饲料上的平均发育级别呈线性相关,相对平均发育级别平均值分别为0.5210、0.4935、0.4623,无≥0.8的个体,估测南疆三地棉铃虫种群的Bt抗性基因频率均小于0.001.泽普玉米种植比例较高,可有效稀释棉铃虫种群的Bt抗性基因,因此泽普的棉铃虫种群敏感度最高.本研究可为新疆Bt棉区棉铃虫的抗性治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棉铃虫种群适合度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本试验比较了我国各棉区棉铃虫Helicoverpa armzgcra(Hubner)种群幼虫期和蛹期发育速度与温度的关系,并模拟了长江流域种群和华北种群在北京地区的发育动态。研究结果表明在20℃~30℃温区内不同地理种群之间的发育速度无明显的感温分化现象,但在自然条件下长江流域种群和华北地区种群的蛹滞育动态则有显著的区别,如湖南衡阳种群和四川简阳种群50%蛹滞育的时间较北京种群晚30d和22d。对各地理种群发育动态、北京地区气候特点和滞育蛹越冬试验结果的综合分析表明,北京地区应为棉铃虫温带生态型生态区北界,棉铃虫亚热带生态型在华北气候环境下不能完成年生活史。  相似文献   

18.
棉铃虫不同寄主种群遗传分化的RAPD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应用RAPD技术对生活于辣椒,烟草和番茄3种不同寄主上的棉铃虫(Helicover pa armigera)种群,并以烟草烟青虫(H.assulta)为外群进行了种群遗传分化的研究,研究结果表明:4个处理内个体间最大的遗传距离均小于处理间最小的遗传距离,烟青虫的遗传距离为0.177-0.346,棉铃虫的辣椒种群为0.289-0.404,烟草种群为0.396-0.505,番茄种群为0.329-0.382,采用UPDGA法进行聚类,并构建系统发育树。各处理成聚的遗传距离为:烟青虫是0.334,棉铃虫的辣椒种群是0.372,烟草种群是0.463,番茄种群是0.360。各处理均首先成聚,棉铃虫与烟青虫成聚的遗传距离(0.703),稍大于棉铃虫各种群的成聚值(0.639)。上述结果表明,棉铃虫不同寄主种群已经存在明显的遗传分化。  相似文献   

19.
吴孔明  郭予元  吴燕 《生态学报》2002,22(7):1075-1078
1996-2000年期间先后在河北省廊坊市、北京市西郊和辽宁省辽阳市系统研究了不同代别棉铃虫成虫的卵巢发育特点及与季节性迁飞行为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环渤海湾南部的河北省廊坊市和北部的辽宁省辽阳市第1代棉铃虫成虫种群主要由外地迁人,第2-3代种群多数年份主要来源于当地,但部分年份亦有外地种群大量迁入,北京市西郊空中诱捕的棉铃虫1-3代成虫多为产卵前期个体,具迁飞昆虫的生殖生理特征,表明棉铃虫成虫迁飞活动存在于各个代别。  相似文献   

20.
丁岩钦  张占川 《昆虫学报》1994,37(3):305-310
本文通过玉米田、棉田中对棉铃虫(Heliogyis armigera)种群动态的系统调查和自然种群生命表的分析,明确了玉米田是三代棉钰虫的重要栖境。并且棉铃虫在玉米田的幼期死亡率显著高于棉田。通过棉田三代棉铃虫的影响指数分析,在9个变量中,玉米田与棉田种植面积的比值被确定为主动因素,而棉田二代棉铃虫卵量被确定为关键因素。最后通过当地1973-1991年共19年的资料对上述结果进行了检验,获得了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