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北朱雀、燕雀和白腰朱顶雀的能量代谢特征和体温调节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本实验采用封闭式流体压力呼吸计 ,测定了环境温度在 5 - 34℃范围内北朱雀 (Carpodacusroseus)、燕雀 (Fringillamontifringilla)和白腰朱顶雀 (Acanthisflammea)的耗氧量、热传导、体温等指标 ,探讨了其代谢产热特征。结果表明 :在环境温度 (Ta)为 5 - 30℃的范围内 ,北朱雀的体温基本维持恒定 ,平均体温为4 0 4 6± 0 1 0℃ ,热中性区为 2 2 5 - 2 7 5℃ ,基础代谢率为 4 30± 0 0 8mlO2 /(g·h) ;环境温度在 5 - 2 0℃范围内 ,代谢率 (MR)与Ta 呈负相关 ,回归方程为MR [mlO2 /(g·h) ]=9 34- 0 2 1Ta (℃ ) ;在此范围内 ,北朱雀的热传导率最低且基本保持恒定 ,平均为 0 2 4± 0 0 0mlO2 /(g·h·℃ )。在环境温度为 5 - 34℃的范围内 ,燕雀的体温基本保持稳定 ,为 4 0 4 0± 0 1 1℃ ,热中性区为 2 5 - 30℃ ,基础代谢率为 4 1 9± 0 0 5mlO2 /(g·h) ;环境温度在 5 - 2 5℃范围内 ,MR与Ta 的回归方程为 :MR [mlO2 / (g·h) ]=1 1 6 4 - 0 2 9Ta (℃ ) ;在 5- 30℃内 ,燕雀的热传导最低 ,平均为 0 2 9± 0 0 1mlO2 / (g·h·℃ )。白腰朱顶雀的热中性区为 2 5 - 2 8℃ ,平均体温为 4 0 4 8± 0 1 1℃ (5 - 34℃ ) ,最低代谢率为 4 4 5± 0 1 4mlO2 / (g·h) ,最低热传导为 0 3  相似文献   

2.
横断山区中华姬鼠的体温调节和蒸发失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讨中华姬鼠的生理生态适应特征,对该鼠的代谢率、热传导、体温和蒸发失水等生理生态指标随环境温度从-5℃ ~ 35℃ 的变化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中华姬鼠的热中性区(TNZ)为20℃ ~ 30℃ ,平均体温为37. 2 ±0.3℃ ,体温在20℃ ~30℃ 范围内维持恒定;基础代谢率为3.17 ±0.08 ml O2 / g· h,最大非颤抖性产热为5.99 ±0.58 ml O2 / g· h,非颤抖性产热范围(最大非颤抖性产热与基础代谢率的比率)为1. 90,平均最小热传导(Cm )为0.16 ± 0.02 ml O2 / g· h℃ ,热中性区内,中华姬鼠的F 值(RMR /Kleiber 期望RMR)/ (C /Bradley 期望C)为1.58 ±0.10,中华姬鼠的蒸发失水随着温度增高而增加,蒸发失水在35℃ 达到峰值,为0.10 ±0.02 mgH2 O/ g· h。这些结果表明中华姬鼠对林地的适应特征是:基础代谢率较高,体温相对较低,最小热传导率与期望值相当,热中性区较宽,下临界温度较低;较高的最大非颤抖性产热和非颤抖性产热范围;蒸发失水在体温调节中占一定地位;这些特征与该物种的生活习性和栖息生境等因素密切相关,也可能是该物种对横断山区的适应对策。  相似文献   

3.
采用封闭式流体压力呼吸计,分别在5-35℃和5-40℃的环境温度范围内测定了白头鹎(Pycnonotussinensis)和丝光椋鸟(Sturnussericeus)的代谢率、热传导和体温等指标,探讨其代谢产热特征。结果显示:在环境温度(Ta)为5-35℃时,白头鹎的体温基本维持恒定,平均温度为40.3±0.1℃,热中性区为26.6-32.8℃,基础代谢率为73.10±4.11mlO2/h,是体重预期值的79%;Ta在5-26℃范围内,代谢率(MR)与Ta呈负相关,回归方程为:MR[mlO2/h]=265.37-7.24Ta(℃);Ta在5-30℃范围内,热传导值最低且基本保持恒定,平均为0.24±0.01mlO2/g·h·℃,是体重预期值的126%。丝光椋鸟的热中性区为27.6-34.5℃,平均体温为40.5±0.1℃(5-40℃),基础代谢率为160.64±9.20mlO2/h,是体重预期值的90%;最低热传导为0.16±0.05mlO2/g·h·℃,是体重预期值的129%。在5-25℃范围内,MR与Ta的回归方程为:MR[mlO2/h]=377.96-7.88Ta(℃)。白头鹎和丝光椋鸟的基本生物学特征为:较高的体温,热传导和上临界温度,较宽的热中性区和较低的代谢率,符合南方小型鸟类的代谢特征.  相似文献   

4.
内蒙古库布齐沙地四种啮齿动物非颤拌性产热的季节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非颤抖性产热在内陆荒漠小型哺乳动物适应性热能调节中的作用,1997年对库布齐荒漠沙地环境4种啮齿动物:三趾跳鼠(Dipus sagitta)、子午沙鼠(Meriones meridianus)、小毛足鼠(Phodopus roborovskii)和黑线仓鼠(Cricetulus barabensis)的非颤抖性产热季节变化进行了测定。4种动物的非颤抖性产热在秋季低温刺激下明显高于夏季,而且小毛足鼠和黑线仓鼠在秋季的最大非颤抖性产热分别高于春季14%和35%。典型荒漠种小毛足鼠的季节变化最明显,夏季最低。结果表明,生活在内陆干旱地区的动物生长期进化过程中,发展了良好的非颤抖性产热体温调节机制适应环境温度的季节变化。  相似文献   

5.
大绒鼠和高山姬鼠的体温调节和产热特征   总被引:22,自引:8,他引:14  
大绒鼠和高山姬鼠为横断山地区小型哺乳动物的代表。为探讨它们在该地区的生理生态适应特征,对其体温调节和产热特征进行了测定。代谢率采用封闭式流体压力呼吸计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大绒鼠和高山姬鼠热中性区分别为25~32.5℃ 和25~30℃;平均体温分别为35.92 ±0.37℃和36.01±0.83℃,前者体温在20~27.5℃ 范围内维持恒定,后者体温在15~27.5℃范围内维持恒定;大绒鼠和高山姬鼠基础代谢率(BMR)分别为3.76±0.07 ml O2/g.h和4.58±0.09 ml O2/g.h;大绒鼠和高山姬鼠平均最小热传导(Cm) 分别为0.28±0.005 ml O2/g.h ℃ 和0.32±0.009 ml O2/g.h℃;热中性区内,大绒鼠和高山姬鼠的F值(RMR/ Kleiber 期望RMR)/(C/Bradley 期望C) 分别为0.88±0.05 和1.10±0.05。它们的产热特征和体温调节模式很可能反映了横断山地区小型啮齿动物的特征,即体温较低、维持体温稳定的环境温度范围较窄、BMR水平较高、热传导率高。高山姬鼠的体温、C值和BMR 都比大绒鼠的高,并且高山姬鼠维持体温稳定的环境温度范围比大绒鼠的宽,它们产热特征和体温调节模式的这些差异与其分类地位、生活习性和栖息生境等因素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
鄂尔多斯高原库布齐沙地三趾跳鼠静止代谢率的季节变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三趾跳鼠的代谢率存在季节性变化 ,春季的静止代谢率最低 (0 75mlO2 /h .g) ,仅为期望值的 6 4% ,热中性区最窄 (2 9~ 31℃ ) ;夏季的代谢率 (1 17mlO2 /h .g)与期望值一致 ,热中性区最宽 (2 8~ 37℃ ) ;秋季的代谢率 (1 31mlO2 /h .g)高于期望值 10 % ,热中性区向低温偏移 (2 6~ 30℃ )。三趾跳鼠各季节的体温从春季到秋季逐渐降低 ,并且在环境温度为 30℃以下时基本维持恒定 ,高温时动物以耐受一定程度的高体温和分泌唾液防止致死性过热。三趾跳鼠的能量代谢特征不仅与季节性食物和环境温度变化有关 ,而且与该鼠种的冬眠特性也有一定联系  相似文献   

7.
黑腹绒鼠的代谢产热特征及其体温调节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为探讨东洋界华中区黑腹绒鼠的代谢产热特征及体温调节,本文采用封闭式流体压力呼吸仪对其代谢率、热传导和体温等热生物学指标进行了测定.结果显示:在环境温度为5~25℃的范围内,黑腹绒鼠的体温基本维持恒定,平均体温为36.5±0.1℃;热中性区为25~30℃;基础代谢率为2.99±0.09 ml O2/(g·h);环境温度(Ta)在5~25℃范围内,代谢率(MR)与Ta呈负相关,回归方程为:MR[ ml O2/(g·h)]= 6.56-0.16 Ta(℃),在此范围内,黑腹绒鼠的热传导率C最低,平均为0.26±0.01 ml O2/(g·h·℃).黑腹绒鼠的基本热生物学特征为:较高的BMR、热传导率和体温以及较宽的热中性区.  相似文献   

8.
横断山两种小型哺乳动物的蒸发失水与体温调节   总被引:9,自引:6,他引:3  
在实验室条件下测定了大绒鼠和高山姬鼠在不同温度下的蒸发失水与能量代谢.结果表明:大绒鼠和高山姬鼠的热中性区分别为22.5~30℃和25~30℃;平均体温分别为36.12℃和36.17℃;大绒鼠和高山姬鼠的基础代谢率(BMR)分别为2.99±0.48 ml O2/g ·h和4.24±0.50 ml O2/g·h;大绒鼠和高山姬鼠的平均最小热传导(Cm)分别为0.26±0.038 ml O2/g·h·℃和0.32±0.034 ml O2/g·h·℃;大绒鼠和高山姬鼠的蒸发失水随着温度增高而增加,大绒鼠的蒸发失水在30 ℃达高峰值,为10.32 mg H2O/g·h,高山姬鼠在35℃达高峰值,为14.57mg H2O/g·h;大绒鼠和高山姬鼠的热散失占总产热的比率随着温度增高而增加,大绒鼠在30 ℃达到最大为34.6%,高山姬鼠在35℃达到最大为37.5%.这些结果很可能反映出横断山小型啮齿类动物的特征,即体温相对较低,代谢水平较高,热传导也较高,蒸发失水在总产热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9.
为探讨不同地区中缅树鼩Tupaia belangeri的生理生态适应特征,对其体温调节和产热特征进行了测定,代谢率采用开放式呼吸仪进行测定。结果显示:A组中缅树鼩(禄劝县屏山镇)的体温(T b)与环境温度(T a)的关系为T b=38.0+0.07T a;B组中缅树鼩(昆明团结乡)的体温与环境温度的关系为T b=38.3+0.05T a;热中性区分别为3035℃和27.535℃和27.535℃;基础代谢率分别为(1.40±0.03)mL/(g·h)和(1.66±0.06)mL/(g·h);平均最小热传导为(0.14±0.0034)mL/(g·h·℃)和(0.15±0.0041)mL/(g·h·℃);热中性区内F值,即(RMR/Kleiber期望RMR)/(C/Bradley期望C),分别为0.91±0.01和1.14±0.03。结果表明,昆明中缅树鼩较禄劝中缅树鼩有较高的基础代谢率和较宽的热中性区,并且有较好的调节体温的能力;它们的这种产热特征和体温调节方式的不同可能与它们的生活史和栖息地环境有关。  相似文献   

10.
单宁酸对布氏田鼠能量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为了解单宁酸对成年布氏田鼠(Lasiopodomys bandtii**)能量代谢和产热的影响,本文采用含0、3.3%和6.6%单宁酸浓度的食物饲喂布氏田鼠21 d,对其体重、基础代谢率、非颤抖性产热和能量收支等进行了测定。代谢率采用封闭式流体压力呼吸计测定;非颤抖性产热用皮下注射去甲肾上腺素诱导;能量摄人采用食物平衡法测定。结果发现:(1) 单宁酸食物对布氏田鼠的体重没有明显影响;(2)取食含6.6%单宁酸食物的动物的基础代谢率于第10 d高于对照组。20 d时,3组动物的基础代谢率没有显著差异;(3) 单宁酸食物对非颤抖性产热没有显著影响;(4) 食用含单宁酸食物的动物的摄人能和消化能于第10 d显著低于对照组,但第20 d时则差异不显著。这些结果表明:布氏田鼠的基础代谢率和能量摄入对单宁酸的反应具有时段性,短期内能量消耗增加,随着动物对食物的适应,生理功能恢复到正常水平。  相似文献   

11.
12.
13.
Desert hopes     
  相似文献   

14.
Desert revival     
《Current biology : CB》2022,32(9):R399-R401
  相似文献   

15.
杨军  魏江春 《菌物学报》2014,33(5):1025-1035
文章论述了荒漠地衣与“沙漠生物地毯工程”。在沙坡头结皮微型生物中发现了23种地衣,其中两个新种已发表,一属6种为中国新记录。对于在腾格里沙漠东南角沙坡头地区人工植被固沙防护体系建成后的生态演替进行了分析。由于人工植被为形成结皮的微型生物提供了适宜的生长环境而导致微型生物结皮的形成和发育。在水分平衡规律的作用下漫长生态演替过程中,具有抽水机效应的人工植被使沙土深层水分消耗殆尽,从而导致人工植被自身逐年衰退。然而,与此相反的是无抽水机效应而具有固沙、固碳和抗旱功能的结皮微型生物却逐年形成并发育。这一结果为借助于结皮微型生物的接种技术在干旱沙漠构建“沙漠生物地毯工程”的可行性提供了科学依据。为了优化“沙漠生物地毯工程”利用荒漠地衣耐旱基因以构建转基因草地植物的研究也正在进行中。该研究是“沙漠生物地毯工程”基础研究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6.
民勤沙区几种荒漠植物群落的现实生态位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民勤沙区属于典型的干旱荒漠气候,植被以灌木荒漠为主,盖度一般只有5%~15%.植物群落内生态位宽度悬殊,植物种之间的生态位相似比例很小.生态位宽度和生态位相似比例小是受制于干旱荒漠生境条件的结果,是干旱荒漠生态环境中稀疏荒漠植物的主要特征之一.植物的现实生态位宽度与年际降水量关系密切,在地貌、土壤颗粒、土壤水分、土壤养分等影响因子中,土壤水分是主导因子.当地地下水位深20 m左右,植物无法利用,植物种之间对资源的竞争主要表现为对水分资源的竞争,降水资源是植物种之间竞争的关键资源.同一种植物在不同群落中的生态位宽度变幅较大,不同群落内部植物种竞争关系的差异是由物种的生态位和由相对稳定的地貌、土壤条件以及随年际变动的降水条件共同作用的结果.群落中的优势种植物的生态位最宽,当优势种生态位减小时,一年生短命植物往往会进入群落中.荒漠植物的冠层单一,以冠幅占样方面积比作为植物的特征值计算其生态位特征值比较准确可靠.  相似文献   

17.
18.
大漠骄子     
全世界有骆驼约1900万峰,双峰驼仅占10%以下。我国有骆驼约30万峰,都是双峰驼。主要品种有阿拉善双峰驼、新疆双峰驼,苏尼特双峰驼,另外甘肃,青海也有一定数量的双峰驼。  相似文献   

19.
20.
浑善达克沙地小毛足鼠的生物学习性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小毛足鼠 (Phodopusroborovskii)为内蒙古沙地生境中主要鼠种之一 ,在固定沙丘、半固定沙丘、流动沙丘上均有分布[2~ 4 ] 。小毛足鼠主要取食植物种子和昆虫 ,对沙丘植被的恢复与更新起重要作用 ,是沙地生态系统重要组成成员[1] 。近年来 ,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境内的浑善达克沙地已成为京津地区沙尘暴灾害的重要沙源地之一 ,各级政府及诸多研究人员日渐重视该地区的生态恢复与重建研究 ,有关浑善达克沙地植被重建与恢复过程中的鼠害防治问题开始引起人们的普遍关注。由于研究该地区小毛足鼠的生物学特性 ,对于进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