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编订中国寡毛类志的过程中,发见七种及一亚种蚯蚓未有记载过,今先予整理记述如下。1.囡环毛蚓 Pheretima nanula Chen et Yang,sp.n. 外部特点:45—50毫米长,2.3—3.0毫米宽,体节数74—88(模式:51毫米长,3毫米宽,85节)。口前叶为1/2上叶式。背孔自12/13节间起出现(首孔常常不显)。体无  相似文献   

2.
贵州环毛属蚯蚓二新种(后孔寡毛目:巨蚓科)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整理1984年8—10月采于贵州遵义的陆栖寡毛类标本时,发现环毛属二个新种,记述于后。1.近孔环毛蚓,新种Pheretimaplesioporasp.nov.(图1)外部特征:体长44—80毫米,宽2—3毫米,体节数70—116(正模:70毫米长,2.5毫米宽,114节)。体灰白色,x节前少体环。口前叶前上叶式,背孔起于11/12节间,环带橙褐色,其腹面可见刚毛。刚毛细小,色深,数多,排列紧密,在xⅶ,xix—xxⅱ或xxⅵ节腹面刚毛数特多,排列也不整齐,略为2—3排,背部刚毛也较紧密,但排列成较整齐的一排。刚毛数:74—93/ⅲ,96—117/ⅴ,101—127/ⅷ,104—116/xx,97—123/xxⅴ,受精囊孔之间:7…  相似文献   

3.
海南岛陆栖寡毛类一新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0年以来,笔者在海南岛尖峰岭作林地蚯蚓生态调查中,采得环节动物寡毛类一优势种,经鉴定为钜蚓科环毛蚓属Pheretima的一新种,描述如下。尖峰环毛蚓,新种Pheretima jianfengensis sp.nov.(图1—4) 外部特征:体型较大,体长160—250毫米,宽6—10毫米,体节数131—173(正模标本:160毫米长,6毫米宽,173节)。口前叶为1/2上叶式。背孔自12/13节间起出现。  相似文献   

4.
腔蚓属一新种(后孔寡毛目:巨蚓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道采自我国甘肃省的腔蚓Metaphire Sims et Easton属一新种。模式标本保存于兰州医学院生物学教研室。 绿腔蚓,新种Metaphire viridis sp. nov. 外部特点:体长192—230mm,体宽9.5—10mm,体节数124—128(模式:192mm长,10mm宽,124节)。口前叶为1/2上叶式。背孔自12/13节间出现。生活时背面深绿色,腹面淡绿色。环带占xiv—xvi节,长9—10mm,戒指状,无刚毛,无刚毛窝,有背孔痕迹。  相似文献   

5.
四川新陆栖寡毛类记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63年4、5月,与胡芝勋等同志去峨眉采集陆栖寡毛类。该地寡毛类曾由陈义(1931、1936、1946)和Gates(1935)作过报道。这次调查,又发现环毛属三个新种。记述于下。1.小囊环毛蚓Pheretima exilens,新种 外部特征 体长47—98毫米,宽3.0—5.0毫米,体节59—110(模式标本:68毫米,3.5毫米,97节)。1/2上叶式。背孔自12/13节间始。颜色褐色。环带腹面有刚毛(或仅ⅩⅥ节有)。  相似文献   

6.
中国陆栖寡毛类几个新种的记述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们于1974年在广东与云南两地进行了采集,发现6个新种,今记述如下。 1.多毛环毛蚓(新种)Pheretima myriosetosa sp.n 外部特征:体长111—167毫米,宽7—8毫米(环带部),63—145(模式:126毫米,7毫米,145节)。口前叶为1/2上叶式,第一背孔在12/13节间。背中线暗褐色,环带红褐,前腹面肉褐色,其余灰褐。环带占三节,无刚毛。 刚毛细密,多而明显突出(图1-1)。环带前:aa=1—1.2ab,zz=zy;环带后:aa=  相似文献   

7.
作者1984年在湖南洞庭湖区进行蚯蚓种类调查,继1983年后,又发现腔蚓属(Metaphire)蚯蚓二新种。记述于下: 1.二孔腔蚓,新种Metaphire biforatum sp. nov. (图1) 外部特征体长121—142mm,体宽5—6.2mm,体节数97—115。体色(福尔马林浸液中)褐色,背腹一致。自Ⅻ节起,沿背中线到体末端有一黑褐色的色带,宽约0.8mm。  相似文献   

8.
筛安粉蚧属一新种记述(同翅目:蚧总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吴世君 《昆虫学报》1984,(2):226-228
在皖南山区,采集竹类蚧虫标本的过程中,发现筛安粉蚧属一新种,现描述如下。 九华筛安粉蚧Serrolecanium jiuhuaensis新种(图1-5) 雌成虫 虫体呈长卵形,体长约8.5—5毫米,宽3—2.5毫米;全体褐色,体裸。充分老熟时全体硬化,尤其是腹部倒数1—4腹节高度硬化。触角2节,第1节环状;第2节长柱状,着生刚毛7—8根。盘腺有2种:即三孔腺与多孔腺。三孔腺全面分布于虫体背腹两面,但以体缘及亚缘区为多;多孔腺一般8格,不规则分布于腹末最后一节腹面。此外,虫体背腹两面亚缘区尚有少数简单盘孔分布。气门大型,气门口有不规则分布之三孔腺  相似文献   

9.
贵州的陆栖寡毛类从未有人报道过。1984年8至10月间,我们对遵义地区的陆栖寡毛类进行了采集,发现一新种,记述如下。 短茎环毛蚓,新种Pheretima brevipenis sp.nov.(图1—3) 体长55—95mm,宽3—4mm,体节数78—117(正模标本长91mm,宽3.5mm,107节)。口前叶1/2上叶式。第一背孔自12/13节间起。体色较浅。环带占ⅪⅤ—ⅩⅥ节)。指环状,其上无刚毛和节间沟,呈红褐色。  相似文献   

10.
陈方洁 《昆虫学报》1974,(3):325-328
红帽蜡蚧Creropfastes centroroseis新种 雌成虫蜡壳 广椭圆形,背面隆起。边缘灰白色,背中部为橙红色,两色间界限分明。近产卵时,边缘宽而直立,上边与红色交界处,幼龄期的蜡角遗痕,隐约可见,位于前后气门及尾角处,还常呈突起状;气门沟泌出之蜡,形成白色线纹。背面红色部分,拱起不高,常划分不定形的小块3—6片,每小块有一突起,在前端及气门附近的突起特别明显,几呈半球状。产卵时量较大的蜡壳10头,长约3.2—4.0毫米,平均3.8毫米;宽2.5—3.2毫米,平均3.0毫米;高1.9—2.9毫米,平均2.1毫米。 雌成虫 雌成虫剥去蜡壳后,体呈淡棕色,早期的色较浅黄。背皮上隐约可见6—7个肿大部分,前端1个,两侧各3个,成虫愈老,则愈不明显。还有若干小凹窝,排列成3—4对纵走线,体背隆起后更明显。腹面体节区分明显。触角和足均发达,触角一般为6节,较老的雌虫,间有7节的,第3节最长,但比第2节及4—6节之和为短,按微米(μ)计  相似文献   

11.
记述采自我国山西历山蓝萼香茶菜Isodon glaucocalyx 根部的根毡蚧属1新种,香茶菜根毡蚧Rhizococcus isodoni sp.nov..模式标本保存在北京林业大学昆虫标本室.香茶菜根毡蚧,新种Rhizococcus isodoni sp.nov.(图1~3)雌成虫活体黄褐色,体被白色平滑卵囊.玻片上,雌成虫卵圆形,体长1.23~2.98 mm,宽0.70~2.03 mm.触角6或7节.肛环毛10根.尾瓣内缘光滑无齿,每侧背刺3根,外侧1根长58 ~ 78 μm,宽6~8μm;内侧2根,靠基部的长38~45μm,宽4~5μm;靠端部的长53~ 65 μm,宽3~5μm.尾片存在.喙3节,基、中、端节各有2、1、5对刚毛.足发达,胫节短于跗节,后足基节有大量透明孔.盘腺为五格腺或七格腺,主要分布于体腹面的中区、气门附近和腹部各节.十字孔腺分布于头和前中胸腹面的亚中区和亚缘区.腹杯状管有大小2种,其中小杯状只分布在腹部.背杯状管与腹面大杯状管同大,散布于全背,并在胸、腹部呈横带.微管腺散布于全背和腹面体缘及胸部亚缘区.腹刺圆锥状,在体缘成1纵列.背刺圆锥状,按大小分为3种:大刺长65~75 μm,宽10 ~ 15μm;小刺长25 ~48μm,宽5~9 μm;微刺长6 ~9 μm.其中大、小刺只分布在体缘,成1纵列,腹部Ⅰ~Ⅶ节每节每侧大刺2个,小刺0~2个;微刺散布于全背;腹部第Ⅷ节无肛前刺.新种区别于根毡蚧属其它种类的特征为:1)后足基节有大量透明孔;2)肛环毛10根;3)尾瓣外缘背刺细长.正模♀,山西沁水历山富裕河,海拔1 523m,2012-07-26,南楠采于蓝萼香茶菜根部.副模:6♀♀,同正模;5♀♀,山西沁水历山西峡沟,海拔1 548m,2012-07-23,南楠采于蓝萼香茶菜根部.词源:新种种名源自寄主植物Isodon glaucocalyx的属名.  相似文献   

12.
四川球蚜科二新种及一新亚种(同翅目:球蚜总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记述四川宝兴球蚜科二新种及一新亚种。模式标本存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文内所用量度均为毫米。 蜀云杉松球蚜Pineus sichunanus Zhang,新种(图1—19) 越冬停育型成蚜 体长1.8,体宽1.4。活时黑褐色,厚被蜡丝。触角长0.127,Ⅰ—Ⅲ长:0.035,0.025,0.067;Ⅲ毛长为Ⅲ宽的1/6,顶端有毛3或4根,其中一根最长为Ⅲ宽的0.28。体背有骨化蜡片,蜡孔小圆形,孔径为小眼面的1/3,头部有12个大小蜡孔群,各由5—120蜡孔组成;前胸有30—34个蜡孔群,各由20—100余蜡孔组成,腹节Ⅰ—Ⅵ各有缘蜡孔群2—4对及中侧群4—8对,Ⅶ只有缘群1对,各由4—50蜡孔组成。腹部背片Ⅰ—Ⅳ各有中毛2根,Ⅴ与Ⅵ各6—8,Ⅶ4—6根,Ⅳ与Ⅴ各有刺状缘毛1—3对,Ⅵ4—5对,Ⅶ7—9对,毛长为触角Ⅲ宽的1/3。  相似文献   

13.
前额蚤后凹亚种Frontopsylla(Orfrontia)frontalis postcurva,新亚种 鉴别特征:新亚种♂不动突较短、♀第7腹板后缘内凹浅而较小,与前额蚤天山亚种F.(Orfrontia)frontalis dubiosa Ioff(1946)及前额蚤贝湖亚种F.(Orfrontia)frontalis baikal Ioff(1946)较相似。但新亚种♂第8腹板后缘有一宽凹,而在天山亚种及贝是湖亚种均为圆凸,因此易于鉴别;但♀区别甚微,通常后凹亚种后足第2跗节长端鬃较长,接近或达到第4跗节端,而在天山亚种及贝湖亚种则较短、通常仅达后足第3跗节之1/2处。  相似文献   

14.
一、双履环毛蚓Pheretima plantoporophorata Thai,1994系Thai1984年根据越南河内的标本命名。该种在四川省分布比较普遍。马德、丁瑞华等于1962年3—6月曾在成都望江公园内采得本种成体10条,幼体2条,并作了记述,但未正式发表。其后,作者等1963年7月、1981年5月在四川宜宾,1979年6月在汉源、雅安,1982年4月在湖北巴东,1986年4月在贵州赤水均采到这种蚯蚓。主要特征如下:体长40—69毫米。体宽2—2.5毫米。体节数80—110。背孔12/13节间始。刚毛细、密。刚毛数50—60(iii),60—62(v),55—61(xiii),47—56(xx);受精囊孔之间5—6。雄孔之间无…  相似文献   

15.
记述采自湖南省宜章县莽山和云南的叶蜂科 2新种和 1新亚种 :黑背平缝叶蜂N esoselandria nigrodorsalis Wei et Xiao,sp.nov.,隶属于蕨叶蜂亚科 (Selandriinae) ;莽山七节叶蜂 H eptamelus mangshanicus Wei,sp.nov.,隶属于七节叶蜂亚科 (Hep-tamelinae) ;斑角异三齿叶蜂黄腹亚种 Niasnoca apicalis rufiventris Wei,ssp.nov.,隶属于长背叶蜂亚科 (Strongylogasterinae)。所有模式标本均保存于中南林学院昆虫模式标本室  相似文献   

16.
中国长管蚜亚科新种及新亚种记述(Ⅰ)(同翅目:蚜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记述长管蚜亚科9新种及1新亚种。模式标本存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文中所用量度单位为毫米。中华忍冬圆尾蚜Amphicercidus sinilonicericola Zhang,新种(图1) 本种与日本忍冬圆尾蚜 A.japonicus(Hori)近缘,但触角与足灰黑色(日本忍冬圆尾蚜淡色,仅鞭部及股节端、胫节端及跗节黑色);头背毛短,为触角Ⅲ基宽的  相似文献   

17.
王子清 《昆虫学报》1976,(3):342-344
锯背粉蚧 Amonostherium prionodes 新种(图1) 雌成虫 长椭圆形。体长约2.5毫米。眼具发达的圆锥形眼座。触角7节,第2、4、7三节较长,其各节长度约为:Ⅰ-36微米,Ⅱ-84微米,Ⅲ-48微米,Ⅳ-54微米,Ⅴ-32微米,Ⅵ-30微米,Ⅶ-96微米。足较短,胫节长于跗节,跗冠毛顶端尖锐。爪具小齿,爪冠毛顶端膨大。体背面大刺长约21微米,基部宽,顶端尖,酷  相似文献   

18.
雁北阳蝇Helina yanbeienis,新种 ♂:体长7.8~8.5毫米。复眼具稀疏纤毛,额在最狭处略大于后方两单眼外缘之间距离,间额黑色,约等于前单眼的横径,额上半部较平,额鬃6~7对,侧额、侧颜和颊具淡灰色粉被,侧颜上半部为触角第三节中部宽的2倍,触角黑色,第三节略长于第二节的2倍,芒羽状,最长的芒毛为第三触角节宽的2倍以上,口上片不突出,髭角在额角后方,颊毛黑,颊高为眼高的1/3,下颚须黑色细长。胸黑色,具较浓的灰色粉被,盾片具四条黑条;中鬃0 1,背中鬃2 3,翅前鬃存在时,为后背侧片鬃的1/2长,背  相似文献   

19.
记述了采自我国湖南的斑腿蝗科Catantopidae蹦蝗属Sinopodisma Chang 1新种:小尾片蹦蝗S. microfurculasp. nov..新种模式标本保存于河北大学博物馆.新种近似于贵州蹦蝗S. guizhouensis Zheng及卡氏蹦蝗S. kellogii(Chang).与前者的主要区别为:(1)体较大,♂18.3~23.9 mm;♀28~31 mm;(2)雄性触角中段一节的长为宽的2.6~3.1倍;(3)雄性前胸背板的沟前区长为沟后区长的1.96~2.27倍;(4)雄性尾须顶近圆形;(5)阳具基背片桥拱浅,桥面略凹,前突内倾.与后者的主要区别为:(1)雄性触角中段一节的长为宽的2.6~3.1倍;(2)雄性腹部第1节背板不具刻点;(3)雄性腹部末端尾片微露;(4)雄性尾须顶侧扁、近圆形;(5)阳具基背片桥拱浅,桥面略凹,前突较短.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我们在整理云南兽类过程中,相继发现一些国内尚未记载过的新纪录,现仅就其中的食虫目(Insectivora)部分简报如下: 1.树鼩阿萨姆亚种Tupaia belangeri assamensis Wroughton,1921 云南西北部:贡山2♂♂,1♀,6(皮);泸水(片马)7♂♂,2♀♀.体重137(110—166),体长172(160—185),尾长174(161—185).后足长42(38—44),耳长13(10—16);颅全长49.3(48.5—50.5).颧宽25.1(24.0—26.5),脑颅宽19.6(19.1—20.2),上齿列长24.5(23.5—26.1). 体型较国内已知的三个亚种(T.b.chinensis云南西部和南部;T.b.yunalis云南东南部,贵州和广西西南部;T.b.modesta海南岛)为大,(后三个亚种的颅全长平均仅47毫米左右)。体色较T.b.chinensis和T.b.modesta深暗,上体为暗橄榄茶黄色,肩纹棕黄色且较显著。下体除胸腹中央区域有较窄的茶黄色(至毛基)並在喉部扩大成楔形外,余均与背色相似,绝无灰白色毛区。T.b.yunalis的腰臀部显著地较肩背部深黑。但贡山、泸水一带的标本前后色调均匀一致,亦无深黑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