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1994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2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背腺位于肠部背血管的两侧,按体节排列,每个背腺为白色小分叶状.腺体内含物是变形细胞,以及反光颗粒、黄色细胞、寄生原生动物的胞囊、刚毛等. 对于背腺的功能,目前尚无统一的看法.有人认为,可以把这种结构当作腹膜看待,有调整外来物的能力,是产生吞噬细胞的中心.  相似文献   
2.
在生态系统中,蚯蚓占有不可低估的位置。我国地域辽阔,气候和土质情况不同,生态环境各异,栖息在各地的蚯蚓种类也很多样。蚯蚓主要是陆地和淡水生态系统的成员。那些俗称水蚯蚓的小动物,在淡水生态系统的水域底栖生物食物链、食物网中所起的作用是大家所熟知的,它是淡水鱼类的动物性蛋白饲料的来源之一。在水产养殖业中,选择食物链短的水蚯蚓作为养殖对象较合适。陆蚯蚓在土壤中的活动、数量和体重,也影响着生态系统的平衡。陆蚯蚓的天敌很多,常见的有螨类,蚂蟥、蜘蛛、蜈  相似文献   
3.
4.
对蚯蚓的科学的、系统的研究是19世纪著名科学家达尔文开始的。他用金属的口笛在蚯蚓旁吹出尖锐的声音,在旁边弹琴,吹喇叭、看蚯蚓有无反应。通过多次试验,蚯蚓毫无反应。当放在钢琴上花盆中的蚯蚓刚钻出洞穴时,弹奏这架钢琴,蚯蚓则会缩回洞穴。同样,当蚯蚓刚钻出地面一点点时,在旁边的地面上敲击,蚯蚓也会蠕蠕地缩回洞穴。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他认为蚯蚓是一个聋子,所以才出现前者的情况。而后者情况的出现并不是蚯蚓听见了声音,而是由于蚯蚓感觉到了洞口土壤的震动而引起的反应。近代通过对蚯蚓组织学的研究也证明了蚯蚓没有感觉声音的效应器。但在它身体表皮层内具有许多感受触  相似文献   
5.
6.
中国陆栖寡毛类几个新种的记述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们于1974年在广东与云南两地进行了采集,发现6个新种,今记述如下。 1.多毛环毛蚓(新种)Pheretima myriosetosa sp.n 外部特征:体长111—167毫米,宽7—8毫米(环带部),63—145(模式:126毫米,7毫米,145节)。口前叶为1/2上叶式,第一背孔在12/13节间。背中线暗褐色,环带红褐,前腹面肉褐色,其余灰褐。环带占三节,无刚毛。 刚毛细密,多而明显突出(图1-1)。环带前:aa=1—1.2ab,zz=zy;环带后:aa=  相似文献   
7.
对于蚯蚓寄生虫的调查研究工作,在我国起步较晚,并仅限于猪肺线虫的研究,在国外研究得较多,在50年代以后,有关的报道更多,蚯蚓的寄生虫,最为人知的为原生动物中的簇虫类,纤毛虫类和其它的孢子虫。其次是旋毛虫类、扁虫类、线虫类、轮虫类、寡毛类和双翅目昆虫的幼虫等。  相似文献   
8.
栖居于名贵中药当归 Angelica sinensis(Oliv.)Diels根部的蚯蚓经鉴定为线蚓科(Fnchytraeidae)的一新属新种——岷县等毛蚓 Isosetosa minxianensis。新种的主要特征:头孔位于O/I,无背孔,体白色,环带位于1/2Ⅺ—ⅩⅢ(=21/2节)。每节刚毛4束,每束刚毛4根,每根棍棒状,外端略尖。受精囊孔一对,位4/5节间沟内。雄孔一对,位第Ⅻ节。雌孔一对,位于12/13节间沟内。脑位于第Ⅲ节内。在脑和腹神经索的切面内可见到神经原的核周体。隔膜腺三对,位于4/5—6/7隔膜的后壁上。咽头顶部具有扁平板。无肠盲囊。在第Ⅳ节内有消化肾管、乳糜细胞。背血管起目环带后。精巢一对,不分叶,位于第Ⅺ节内。卵巢一对,位于第Ⅻ节内,具精囊和卵囊,阴茎球为带丝蚓型。受精囊一对,位于第Ⅴ节内,不与消化道相连,亦无盲管分支。本新属与白线蚓属 Fridericia Michaelsen、线蚓属 Enchytraeus Henle相近,但有明显差异。经与Enchytraeus barkudensis Henle进行比较,也有明显差別,本种的受精囊不与消化道相连,肠壁内有乳糜细胞,故确定为新属新种。经过调查,本种蚯蚓有时少数也在健康的当归根部生活,因此也可能直接为害健康植株。  相似文献   
9.
在编订中国寡毛类志的过程中,发见七种及一亚种蚯蚓未有记载过,今先予整理记述如下。1.囡环毛蚓 Pheretima nanula Chen et Yang,sp.n. 外部特点:45—50毫米长,2.3—3.0毫米宽,体节数74—88(模式:51毫米长,3毫米宽,85节)。口前叶为1/2上叶式。背孔自12/13节间起出现(首孔常常不显)。体无  相似文献   
10.
1973—1975年间,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队在西藏自治区波密县易贡若果冰川(海拔4600公尺)等地,采到这种冰蚯蚓。冰蚯蚓标本分别承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曹文萱副教授和南京大学地理学系王富葆副教授送交我们进行分类研究;冰蚯蚓的显微摄影工作得到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蒋燮治副教授的热情指导和该所何楚华、郑英两同志的大力协助,特此一并致以谢意。 冰蚯蚓标本共82条。其中成熟的个体为52条,9条分别用作横切、纵切和矢切玻片进行观察。10条用于解剖观察,我们认为这种冰蚯蚓确为一新属、新种,兹描述于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