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2004年5月至2012年6月,在江西武夷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黄岗山)采用野外观察和笼养观察法,对黄腹角雉(Tragopan caboti)的食物构成和习性进行了研究.研究期间共记录到黄腹角雉采食物种78种(类),其中,高等植物39科65属74种,伞菌目(Agaricales)口蘑科(Tricholomataceae)、膜翅目(Hymenoptera)蚁科(Formicidae)、蜘蛛目(Araneae)园蛛科(Araneidae)和蜻蜓目(Odonata)各1种.显示黄腹角雉为植食性、食谱广泛的雉类,采食习性学习能力和环境适应性强,在不同环境条件下行为有较大的差异.  相似文献   

2.
江西武夷山黄腹角雉野外采食习性初步观察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2004年以来,在野外目击黄腹角雉采食植物行为24次,经鉴定被采食植物分属11科12属12种。在江西武夷山区,黄腹角雉基本以植物的叶、芽、花瓣、种子为食,采食嗜好具有季节性变化倾向,采食习性的地域适应性较强。  相似文献   

3.
江西武夷山自然保护区黄腹角雉昼间行为的红外相机监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鸟类的行为是遗传而来,或是学习获得,多表现出对环境条件的适应。为了解黄腹角雉(Tragopan caboti)野生种群昼间行为和时间分配,于2012年1月至2014年11月,根据海拔、植被类型和人为活动干扰等因子,在江西武夷山自然保护区海拔444~2 133 m区间,选择了41个代表性的机位进行红外相机监测,每个机位监测时间不少于250 d。其中23个机位获得了视频资料,共记录到314只次(♂229只次,♀85只次)野生黄腹角雉的有效视频4 447 s。其昼间活动时间约11~13 h。地面行为可以分为6种,摄食、位移和休息3个刚性行为时间占总时长的97.08%,不同季节间摄食行为的平均耗费时间差异显著(P0.05),位移和休息行为的平均时间差异不显著(P0.05)。不同性别间的摄食行为和整理行为的平均时间差异显著(P0.05)。繁殖期笼养黄腹角雉主要行为与野生种群相同,但野生种群的行为时间摄食行为位移行为休息行为,而笼养种群则是休息行为位移行为摄食行为,估计与笼养种群省去了搜寻食物时间和环境异质性小、不用担心被天敌捕食等因素有关。研究结果提示:黄腹角雉的昼间行为存在性别差异,但机制尚不清楚;江西武夷山自然保护区黄腹角雉栖息地保存较好、人为干扰小,栖息地内的食物在不同季节均能够满足黄腹角雉的生存需要。  相似文献   

4.
洞庭湖光泽黄颡鱼食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2004年4月至2005年2月在洞庭湖逐月采集到的胃含物样品,对光泽黄颡鱼摄食习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光泽黄颡鱼全年摄食,在繁殖期摄食强度下降。共鉴定17类饵料生物,食物多样性指数春季最高,冬季最低。水生昆虫幼虫和甲壳类为其主要食物,二者在食物中所占重量百分比为90.6%。摄食的水生昆虫主要为蜉蝣目稚虫(数量百分比:24.2%;重量百分比:41.1%)、双翅目幼虫(数量百分比:58.4%;重量百分比:7.5%)和蜻蜓目稚虫(数量百分比:3.2%;重量百分比:22.8%)。光泽黄颡鱼的食物组成在季节上存在明显差异。从数量百分比看,春季和冬季均以双翅目(秋季64.6%;85.0%)为主,夏季以双翅目(28.2%)和蜻蜓目(22.3%)为主,秋季以蜉蝣目(45.7%)为主;从重量百分比看,春季以双翅目(53.0%)为主,夏季以蜻蜓目(55.7%)为主,秋季和冬季以蜉蝣目(秋季53.7%;冬季76.6%)为主。分析表明,光泽黄颡鱼食物组成的季节差异与食物资源的季节动态紧密相关。    相似文献   

5.
黄腹角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黄腹角雉 ( Tragopan caboti)隶属于鸡形目( Galliformes)雉科 ( Phasianidae)角雉属 ( Tragopan) ,是我国特产濒危雉类 ,为国家 I级重点保护动物。黄腹角雉体型比家鸡略大 ,雌雄体色差异很大 :雄鸟羽色华丽 ,背部为栗色 ,密布黄色斑点 ;头顶具有黑色的羽冠 ,羽冠下有 1对翠蓝色的肉角 ,颊部及颏部为橙红色的裸露皮肤 ,上面稀疏地长着一些黑色的毛发 ,喉部藏有 1个肉裙。腹部为单一的黄色。雌鸟全身棕褐色 ,杂以白色或黑色的斑纹 ,没有肉裙 ,肉角也不明显。每年的 3月中旬到 6月中旬为黄腹角雉的繁殖期。在此期间 ,黄腹角雉有非常复杂的求…  相似文献   

6.
游禽和涉禽     
正生活在不同湿地类型中的水鸟,在长期的进化和适应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不同的生态类型,其中主要有游禽和涉禽等两种类型。游禽游禽是一类适应于在水中游泳或潜水的鸟类,包括潜鸟目、目、鹱形目、鹈形目和雁形目的所有种类,以及鸻形目的鸥科燕鸥科种类。其中,鹱形目与鹈形目的鹲科、鲣鸟科和军舰鸟科为远洋性海鸟;雁形目的鸭、雁和天鹅等往往被人们称之为水禽(Waterfowl)。鸥类在生活习性上适应于  相似文献   

7.
湖南省鸡形目鸟类及其分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鸡形目鸟类有很大的经济意义和观赏价值。近 40多年来我国鸟类学者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 ,对湖南省的鸡形目也进行过广泛调查。 195 7年梁启等首次记录了竹鸡和环颈雉 ;196 5年梁启等又在桑植发现白冠长尾雉 ;1981年李焕宁报道绥宁产红腹锦鸡 ;1984年沈猷慧报道鸡形目 9种雉及其习性产地 ,其中有 5种是省的新记录 ,它们是鹌鹑、红腹角雉、黄腹角雉、白鹇指名亚种、勺鸡 ;1990年李金声报道吉首发现白颈长尾雉 ;1993年邓学建报道了白鹇福建亚种新记录。鉴于湖南省的特殊动物地理位置 ,许多珍稀雉类分布区范围延伸到湖南境内为止。查明雉…  相似文献   

8.
水鸟空间分布与环境因子的关系是生态研究的重要内容,环境因子的变化可以通过改变栖息地的生境特征、食物资源从而直接或间接影响水鸟的种类、数量和分布.利用网格单元对2019—2020年菜子湖冬季水鸟及其环境因子进行调查,共记录到水鸟6目12科41种,其优势种为豆雁(Anser fabalis)和黑腹滨鹬(Calidris a...  相似文献   

9.
谭恩光 《生态学报》2008,28(12):6272-6281
综述中国蛭类研究如下内容:(1)生态学.山蛭生态学,包括山蛭的生态分布,海南山蛭(H. hainana)的种群动态,对温度、土壤湿度和pH值的适应,以及对温、光、湿的综合反应和人类经济活动对其种群数量的影响;山蛭行为生态学,山蛭的运动包括慢缩短、快缩短、身体摆动和转动、洗刷运动、亲吻运动、觅食行为6程序,影响山蛭行为的一些因素以及对环境因素刺激的生态学意义;淡水水蛭生态学,包括浙江水田蛭类生活习性、广州水生光润金线蛭种群数量动态与水体化学因子关系、广州水田吸血菲牛蛭生活水体化学环境;山蛭和水生吸血菲牛蛭的觅食、生长动态、生命周期和生殖生物学;(2)形态学、分类学和动物地理学.形态学包括山蛭机能组织学、山蛭器官系统解剖;分类学,中国蛭类动物有2亚纲(蛭蚓亚纲、真蛭亚纲)、3目(蛭蚓目、吻蛭目、无吻目)、9科、33属、111种,占世界蛭类物种数约1/6;动物地理学,包括世界山蛭科属动物地理,中国山蛭科动物地理、中国医蛭科动物地理.(3)蛭类的防治和驱避,淡水吸血蛭类防治所用农药种类,不同农药对海南山蛭的毒力( LD50、LD95)及使用,并比较了12种驱避剂对海南山蛭的驱避效果.(4)蛭类的医学利用,蛭素是蛭类唾液腺分泌的一种抗凝物质,蛭素有水蛭素(Hirudin)、山蛭素(Haemadin)和吻蛭素(Hementin).记述了蛭素的分离、纯化和功能以及有关分子生物学内容.  相似文献   

10.
一种濒危的珍稀动物——鳄蜥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鳄蜥(Shinisaurus crocodilurus)隶属蜥蜴目(Lacertiformes)鳄蜥科(Shinisauridae)。1930年经E,Ahl鉴定结果,认为是新科、新属、新种,从而引起国内外学者的重视。1978年被列为国家一类保护动物。作者于1979年至1983年,对鳄蜥的分布、栖息环境、生态习性及生长发育等方面,作了实地观察与研究,认为鳄蜥应列为我国的一种濒危的珍稀动物。 (一)名称鳄蜥俗名大睡蛇,又称落水狗。它头似蜥蜴,躯干圆柱形,尾长侧扁似鳄鱼,故名鳄蜥。  相似文献   

11.
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分别采用样线法和跟踪调查法对中国境内分布的野生亚洲象和云南西双版纳亚洲象种源繁育与救助中心的10头圈养亚洲象放养时取食植物进行调查,经分类鉴定,共收集到亚洲象取食植物111种,分属29目、42科、77属,其中新增亚洲象取食植物57种,分属于21目、32科、44属。与文献中记载的中国亚洲象植物性食物进行了汇总,统计得到新的中国亚洲象植物性食物名录,共计32目、62科、162属、240种。多样性分析结果显示,G-F多样性指数为0.84,表明中国野生及圈养亚洲象取食的植物具有较高的多样性,这些植物涉及蕨类植物门、裸子植物门和被子植物门。其中,圈养亚洲象采食植物种类共84种,西双版纳境内圈养亚洲象以禾本科(Gramineae)的甘蔗(Saccharum spp.)、玉米(Zea mays)、马唐(Digitaria spp.)、象草(Pennisetum purpureum)、粽叶芦(Thysanolaena latifolia)等为主要食物,而国内其它地方(北京动物园、广州动物园和昆明动物园)圈养的亚洲象主要饲喂高粱属(Sorghum)的高粱(S.bicolor)或苏丹草(S.sudanense)等。因此,在将来开展野生亚洲象栖息地保护、恢复及食物源基地项目规划与建设时应规避农作物和经济作物,优选亚洲象喜食、速生、生物量大的土著物种,如野芭蕉、棕叶芦、董棕、构树、重阳木、中平树、马唐属及竹类等植物,按照不同季节进行套种,为亚洲象提供更多可口食物。对于圈养亚洲象,需要设计足够面积的食物源基地供放养,补充食物种类,增加运动量,增强体质,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文中分析现生介形类 (Ostracoda) 4目 2 1科 2 9属的 18SrDNA部分序列 ,采用最大似然法 (ML)、邻接法 (NJ)和最大简约法 (MP) ,尝试构建介形类的分子系统树 ;结合介形类的形态特征和化石记录 ,主要对速足目(Podocopida)、丽足目 (Myodocopida)及其超科级分类阶元的系统发生关系进行探讨。 3种分析方法均支持形态学上Podocopida ,Myodocopida和海萤超科 (Cypridinacea)的界定 ;但对Podocopida目土菱介超科 (Bairdiacea)的系统地位提出质疑 ,该类群可能不是单系发生的自然类群。上述分析显示 ,Podocopida,Myodocopida,Platycopida和Halo cypridina组成一个单系群 ;介形类在目、超科、科和属的水平上可能发生过多次辐射分化  相似文献   

13.
栖息地退化会使环境中蜥蜴的可利用食物资源发生改变。采用剖胃法对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准格尔旗和达拉特旗地区采集的草原沙蜥样本进行了食性分析。对固定沙丘、半固定沙丘和流动沙丘三类样地中77个实胃样本的652只(套)食物进行鉴定和分析的结果表明,这些食物主要为节肢动物,分为35类,隶属3纲11目32科;也在少部分个体(4.69%)的胃容物中发现少量(1.95%)植物碎片。上述三类栖息地中,草原沙蜥对蚁科、蚜科、瓢虫科、叶蝉科和茧蜂科昆虫均有较大的捕食比例;但相比固定沙区栖息地,草原沙蜥在半固定及流动沙丘中增减的食物种类均比较多,导致草原沙蜥在流动沙区与其他两类样地之间有较大的食物相异性。从固定沙丘、半固定沙丘到流动沙丘,随栖息地荒漠化程度的增加,草原沙蜥捕食食物类群的丰富度逐步减少,辛普森优势度指数相应地下降,但营养生态位宽度、香农威纳多样性指数和皮洛均匀性指数却在流动沙丘栖息地上明显增大。这表明鄂尔多斯地区的草原沙蜥是以捕食昆虫等节肢动物为主、兼食极少量植物的杂食性动物。栖息地荒漠化所致的环境变化显著地影响草原沙蜥的食物组成,使其觅食的食物种类逐步减少。  相似文献   

14.
广州市花地湾市场宠物两栖动物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对广州市花地湾花鸟鱼虫市场两栖类宠物贸易进行为期3年27次调查,共记录贸易两栖类类44种,隶属2目16科35属。有尾目(Caudata)2科7属8种,钝口螈科(Ambystomatidae)1属2种,蝾螈科(Salamandridae)6属6种;无尾目(Anura)14科28属36种,铃蟾科(Bombinatoridae)1属1种,蟾蜍科(Bufonidae)3属3种,角花蟾科(Ceratophryidae)2属5种,其中1种为杂交种,丛蛙科(Dendrobatidae)2属4种,雨蛙科(Hylidae)3属5种,非洲树蛙科(Hyperoliidae)1属1种,角蟾科(Megophryidae)2属2种,姬蛙科(Microhylidae)5属6种,澳雨蛙科(Pelodryadidae)1属1种,叶泡蛙科(Phyllomedusidae)1属1种,负子蟾科(Pipidae)1属1种,箱头蛙科(Pyxicephalidae)1属1种,蛙科(Ranidae)2属2种,树蛙科(Rhacophoridae)3属3种。分布于国内的两栖类16种,外来物种共28种。受保护种类26种,所占比例达59.09%。讨论了两栖类宠物贸易对国内外珍稀濒危种类保护的压力、对生态系统的压力和对两爬类研究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重庆四面山两栖动物物种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5年至2007年对重庆四面山的两栖动物进行了野外调查采集,共有两栖动物1目5科11属18种,其中无尾目弧胸类(蟾类)2种、固胸类(蛙类) 16种.建议加强对该地区两栖动物物种多样性及其生境的保护.  相似文献   

16.
浙江乌岩岭自然保护区黄腹角雉适宜栖息地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栖息地的丧失和片段化是黄腹角雉(Tragopan caboti)主要的致危因素。于2015年1月—2017年12月,在乌岩岭保护区不同林分(阔叶林、针改阔林、针叶林)利用红外相机监测,共拍摄到黄腹角雉个体独立照片497张,雌雄比为1∶1.78。结果表明:2015年阔叶林和针改阔林、针叶林黄腹角雉拍摄独立照片均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但针叶林和针改阔林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 2016年阔叶林与针叶林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2017年针改阔林和阔叶林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而针叶林与阔叶林及针改阔林之间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说明随着年份增长,种植壳斗科和交让木科等树种的针改阔林,黄腹角雉拍摄独立照片数量接近阔叶林;在拍摄的497张照片中,春季(203张)和冬季(190张)占79.07%,春冬两季与夏秋两季存在显著差异(P0.05),春与冬,夏与秋之间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说明黄腹角雉冬季食物少在外觅食时间多,春季(3—5月)是黄腹角雉的繁殖季节,在外活动时间增加;黄腹角雉属于昼行性鸟类,存在7:00—8:00与15:00—17:00两个活动高峰期。  相似文献   

17.
1962年作者等在黑龙江省带岭林区收集到许多种幼虫期卷叶为害的蛾类,同时对其中一些比较普遍的种类进行了简单生活习性的观察。它们之中所包括的分类范围很广,分别隶属于小蛾类许多不同的科。本文仅就其中属于卷蛾科(Tortricidae)的8个种类的形态、生活习性、寄主植物和地理分布作一简单报道。其中有5种在我国是新纪录。 这8种是:  相似文献   

18.
世界鸡形目鸟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世界上鸡形目鸟类的分布、分类、形态特点、栖地类型及生活习性。世界鸡形目鸟类分为7个科,共计281种。中国鸡形目鸟类包括松鸡科8种和雉科52种。介绍了中国鸡形目鸟类种的分类等方面的一些最新进展。  相似文献   

19.
为了填补斑背大尾莺食性研究的空白和比较其繁殖期和非繁殖期是否有食性差异,于2011年4月繁殖期,在江西南矶湿地用望远镜观察和录像机拍摄斑背大尾莺亲鸟育雏行为,记录育雏食物的种类和数量;在11月秋季非繁殖期,斑背大尾莺专项环志过程中采集7只意外死亡的个体,进行实验室胃容物解剖分析。两种分析方法分别得出:1)春季取食动物性食物,主要有直翅目蝼蛄科成虫或幼虫、鳞翅目成虫或幼虫、蜻蜓目的成虫,蛛形纲的小型蜘蛛;2)秋季食物由动物性食物(70.24%)和植物性食物(29.76%)组成,动物性食物主要为鞘翅目、直翅目、蜻蜓目、鳞翅目、蜘蛛目等节肢动物,植物性食物为一些植物种子和少量的叶片组织。本研究表明,繁殖期和非繁殖期斑背大尾莺食性有差异,这种差异性是随季节变化生境中的食物组成不同,及育雏期雏鸟需高蛋白营养食物而导致的。  相似文献   

20.
广东南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大东山昆虫名录(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道广东南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大东山管理站所辖林区广翅目1科2属2种、脉翅目3科8属10种、长翅目1科1属1种、鳞翅目(蛾类)27科213属299种的昆虫名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