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2021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为对黄河的生态健康进行评价,调查了2008年春、秋两季干流14个河段和4座水库,并选择高等植物、底栖动物及鱼类群落特征等参数进行评价。生物评价结果既有效反映了水质和基质的空间格局,又有其自身分布特点。总体来说,上游的兰州以下河段及下游各河段的健康状况较差,中游各河段相对较好。回归分析表明了各种水文和泥沙过程对生物群落发展和生态健康的重要影响。文章最后就黄河生态系统健康的维持提出了管理建议。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总溶解气体(Total Dissolved Gas, TDG)过饱和对长江鲟(Acipenser dabryanus Dumeril)早期生活史的影响, 以长江鲟受精卵和仔稚鱼为实验对象, 进行不同TDG饱和度的暴露试验。结果显示: 在不同饱和度的TDG过饱和水体中, 发育至神经胚阶段的长江鲟受精卵的孵化率存在显著差异。其中, 对照组中的受精卵孵化率为(79±3)%, 140%组的孵化率((78±2)%)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 110%组、120%组130%组的孵化率分别为(84±0)%、(92±2)%和(91±1)%, 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将出膜1—2d的仔鱼置于不同梯度的TDG饱和度水体中暴露96h, 除对照组外, 各实验组均有仔鱼死亡, 但死亡率均未达到7%。其中130%组的死亡率最高, 为(5.59±1.86)%; 110%和120%组死亡率次之, 分别为(3.45±0.12)%和(3.45±0.00)%; 140%组的死亡率最低, 为(1.15±1.99)%。130%组仔鱼死亡率显著高于140%组(P<0.05), 其他各组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将50日龄的长江鲟稚鱼置于不同梯度的TDG饱和水体中暴露96h, 除对照组外, 各实验组均有稚鱼死亡, 且各组死亡率均在50%以上, 140%组死亡率达100%。除110%组和120%组差异不显著外(P>0.05), 其他各组之间差异显著(P<0.05), 且随着TDG饱和度增加, 死亡率增大。各实验组之间的半致死时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 且呈现出TDG饱和度增加, 半致死时间呈减少趋势。总体来看, TDG饱和度为110%、120%和130%的水体对长江鲟受精卵的孵化率有显著促进作用, 140%的水体对其孵化率无影响。不同TDG饱和度的过饱和水体均可导致长江鲟仔稚鱼死亡, 但对仔鱼影响程度较小, 且死亡率与TDG饱和度之间无显著关联; 对稚鱼影响程度较大, 在研究范围内, 影响程度随饱和度的增加呈增大趋势。  相似文献   
3.
于2008年9月16日至10月31日对黄河干流河岸带植物群落开展了系统调查。共采集高等植物124种,分属于32科、97属,其中C4植物9科、24属、34种,占科、属、种总数的28%、25%和27%。对该区域的研究结果还表明:(1)C4植物主要分布于单子叶植物纲的禾本科和莎草科,两者共占C4植物总种数的61%。(2)从上游到下游C4植物种数递增,但中游C4/C3比、C4植物密度和生物量要明显高于上游和下游。(3)C4植物种数及C4/C3比与海拔、年均气温、年均降水量及年均流量均有相关关系,C4植物生物量仅和年均降水量显著相关。(4)水库位置的C4/C3比要明显高于其临近样区,说明C4植物对水库干扰下河岸带植被的动态变化具有一定的指示作用。  相似文献   
4.
黄河干流鱼类群落特征及其历史变化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为了解黄河干流鱼类群落现状及其历史变化,于2008年春季(5-6月)和秋季(9-11月)开展了黄河干流鱼类调查。共记录到鱼类54种,隶属于7目13科43属,其中该流域特有种4种。种类组成以鲤形目为主,占总数的68.5%。上游物种少,群落较为简单,中游和下游物种丰富,群落较为复杂并且较相似,种数自上游至下游逐渐增加。黄河鱼类在洄游、摄食、繁殖及栖息习性等方面呈现多样化特征。调查河段渔获物组成虽存在差异,但都以黄颡鱼属(Pelteobagrus spp.)、鲇(Silurus asotus)、鲫(Carassius auratus)以及鮈亚科等小型鱼类为主,小型化现象明显。对比历史资料分析显示,黄河鱼类物种多样性和资源量均呈明显下降趋势,特有种鱼类退化尤为显著,推测水资源过度开发、大量水工建筑、水体污染以及不合理利用等人为因素是导致变化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5.
洞庭湖光泽黄颡鱼食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2004年4月至2005年2月在洞庭湖逐月采集到的胃含物样品,对光泽黄颡鱼摄食习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光泽黄颡鱼全年摄食,在繁殖期摄食强度下降。共鉴定17类饵料生物,食物多样性指数春季最高,冬季最低。水生昆虫幼虫和甲壳类为其主要食物,二者在食物中所占重量百分比为90.6%。摄食的水生昆虫主要为蜉蝣目稚虫(数量百分比:24.2%;重量百分比:41.1%)、双翅目幼虫(数量百分比:58.4%;重量百分比:7.5%)和蜻蜓目稚虫(数量百分比:3.2%;重量百分比:22.8%)。光泽黄颡鱼的食物组成在季节上存在明显差异。从数量百分比看,春季和冬季均以双翅目(秋季64.6%;85.0%)为主,夏季以双翅目(28.2%)和蜻蜓目(22.3%)为主,秋季以蜉蝣目(45.7%)为主;从重量百分比看,春季以双翅目(53.0%)为主,夏季以蜻蜓目(55.7%)为主,秋季和冬季以蜉蝣目(秋季53.7%;冬季76.6%)为主。分析表明,光泽黄颡鱼食物组成的季节差异与食物资源的季节动态紧密相关。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