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地理信息系统在野生动物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简要地介绍了地理信息系统的功能及其在动物生态学研究、野生动物保护和资源管理中的应用。它在动物迁徙研究、动物栖息地选择研究、动物栖息地利用研究、动物种群数量调查、动物群落研究、动物栖息地状况评估和监测、动物种群生存力分析、建立物种分布数据库等多方面都有极大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2005年10—12月对新疆托木尔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北山羊(Capraibex)的种群密度与栖息地利用进行调查。种群密度调查显示该地区北山羊平均群大小为8.43只,种群密度为269.76只/100km2;栖息地选择调查结果显示北山羊广泛活动在海拔2500—3000m的区域范围内,对距悬崖距离、坡度、地形和植被类型有一定选择倾向,它倾向在悬崖附近(<100m)、坡度大于30°而小于45°和崎岖的山地活动,会避开草地和平坦山坡。北山羊这种栖息地利用模式可能与满足自身安全需要有关。  相似文献   

3.
白颈长尾雉(Syrmaticus ellioti)是地栖生活的大型森林鸟类, 为我国特有珍稀鸟类。由于白颈长尾雉栖息地片段化与丧失, 导致该物种种群数量减少及局部地区种群灭绝, 为有效保护该物种。国内外学者针对白颈长尾雉生态学和生物学开展了大量研究。文章从种群生态、栖息地、迁移及活动区、食性及觅食、繁殖生态、遗传及生理、濒危原因与保护对策等方面对白颈长尾雉的研究成果进行了综述。同时, 对白颈长尾雉下一步的研究工作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4.
中华白海豚(Sousachinensis)是国家一级重点保护水生野生动物,处于食物链的顶端,是近岸海洋生态系统健康状况的指示物种和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旗舰物种,具有重要的生态、科学和文化价值。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中华白海豚的研究逐渐兴起;近年来,随着3S技术、生态模型及分子生物学等技术方法的发展应用,在中华白海豚种群生态学、行为生态学、分子生态学等领域的研究取得了长足发展。国内外学者利用截线抽样法和标志重捕法,调查研究了全球范围内已知的中华白海豚种群的分布、数量等生态信息;在物种保护的背景下,开展了对中华白海豚栖息地的选择偏好、栖息地质量评价及潜在栖息地的预测研究;探究了中华白海豚的觅食行为和繁殖行为的规律和其他行为的生态意义;分子生物技术的应用,初步揭示了中华白海豚的遗传分化规律,以及该物种对气候变化表现出的脆弱性;涉海工程、水下噪声、水体污染、渔业活动等人类活动仍是目前中华白海豚面临的主要威胁。本文在总结已有研究的基础上,对未来该物种的生态学研究与保护提出了以下展望:(1)建立国家层面的动态基线数据库,以更好地追踪中华白海豚的种群动态及栖息地环境变化;(2)构建栖息地识别及保护...  相似文献   

5.
2005年10—12月对新疆托木尔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北山羊(Capra ibex)的种群密度与栖息地利用进行调查。种群密度调查显示该地区北山羊平均群大小为8.43只,种群密度为269.76只/100 km2;栖息地选择调查结果显示北山羊广泛活动在海拔2 500—3 000 m的区域范围内,对距悬崖距离、坡度、地形和植被类型有一定选择倾向,它倾向在悬崖附近(<100 m)、坡度大于30°而小于45°和崎岖的山地活动,会避开草地和平坦山坡。北山羊这种栖息地利用模式可能与满足自身安全需要有关。  相似文献   

6.
岩羊Pseudois nayaur是一种典型的高山有蹄类动物,主要分布于青藏高原及周边地区,为我国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作为食物链的一个环节,岩羊是雪豹Panthera uncia的主要食物来源,对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多样性有着非常重要的生态意义。为有效保护该物种,国内外学者针对岩羊的生态生物学开展了大量研究。本文从岩羊的形态特征与分类学、地理分布与种群动态、食性、栖息地选择与生境适宜性评价、集群特征、行为和繁殖生态等方面综述了该物种的研究进展,建议在种群动态、与同域分布的其他有蹄类物种的竞争关系、气候变化下的生境质量评估、亚种划分和高原适应机制等方面加强岩羊的基础性研究,以期为岩羊生态与保护研究的开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近50年青藏高原的气候变化速率是全球平均值的2倍,对高原有蹄类的种群分布和多样性维持带来严重影响。本研究以西藏类乌齐马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马鹿种群为例,通过2013年和2021年对马鹿和牦牛种群数量、分布的调查,并整合了物种分布模型和种群动态模型,评估了当前和未来气候变化及人类活动(放牧、道路、居民点等)对马鹿种群适应性分布的影响。研究表明,马鹿种群在2013—2021年由890头增加到1 400头,根据种群增长模型预计在2050年马鹿种群数量将达到1 735头,但其适宜栖息地在2050年代下降43.4%,2070年代下降5.1%,表明马鹿种群增长与适宜栖息地缩小之间的冲突将不利于马鹿种群的可持续发展。同时,当前马鹿与牦牛栖息地重合率为19%,2050年代为60%,2070年代为37%,且牦牛与马鹿存在食物竞争,这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马鹿原有的适宜栖息地。为保护马鹿,建议减少牦牛的饲养量1 000~1 500头。本研究将种群增长模型、种间竞争关系与物种分布模型整合,把气候变化对物种的影响延伸到种群层面,对其他物种的保护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亚洲野驴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2008年《IUCN红色名录》将其列为濒危物种.自19世纪中期,由于人类活动干扰,分布区日益缩小,全球范围内亚洲野驴均处于濒危状态.为有效保护该物种,众多学者针对亚洲野驴生态生物学开展了大量研究.本文从形态描述与分类、分布与种群数量、社群和领域行为、栖息地选择、觅食生态、繁殖生态、行为时间分配与活动节律、濒危原因与保护对策等方面对亚洲野驴的研究成果进行了综述,并就亚洲野驴下一步的研究工作提出3个建议.  相似文献   

9.
我国丹顶鹤栖息地选择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丹顶鹤(Grus japonensis)是我国Ⅰ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列为濒危物种。本研究通过搜集和整理2000至2017年丹顶鹤栖息地选择和生境适宜性相关文献,分析了丹顶鹤在繁殖期、迁徙期、越冬期的栖息地选择,发现丹顶鹤在这三个时期的最偏好生境均为芦苇沼泽或芦苇滩,回避人为干扰较为严重的居民点、道路、盐田等生境。通过梳理丹顶鹤繁殖地、中途停歇地、越冬地的栖息地变化及其原因,发现丹顶鹤栖息地变化是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共同驱动的结果,以人为因素为主。本研究希望为科学评价栖息地变化对丹顶鹤野生种群的影响、针对性地开展栖息地保护管理工作、促进丹顶鹤野生种群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段后浪  于秀波 《生态学报》2023,43(15):6354-6363
中国滨海湿地是东亚-澳大利西亚迁徙路线上候鸟重要的停歇地、繁殖地和越冬地,土地利用变化所引发的滨海湿地退化导致水鸟栖息地类别和面积发生了很大转变,影响迁徙水鸟种群数量的稳定性。然而,土地利用变化在哪些区域和多大程度上影响了迁徙水鸟的栖息地分布尚不清晰。以土地围垦典型区域黄渤海滨海湿地为研究区,以受胁濒危水鸟物种勺嘴鹬、大滨鹬、大杓鹬、小青脚鹬、黑脸琵鹭、黄嘴白鹭、遗鸥、黑嘴鸥为研究对象,结合物种分布模型MaxEnt和GIS空间分析,模拟2000、2015、2020年水鸟栖息地时空分布,探索过去20年栖息地分布的时空变化,分析水鸟种群变化趋势,识别水鸟栖息地保护优先区域,提出水鸟栖息地保护管理建议。结果显示:2000—2020年,8个水鸟物种栖息地主要分布在渤海湾、莱州湾、江苏盐城沿岸、如东-东台沿岸区域。所有物种的栖息地面积均呈不同程度的下降趋势,其中7个物种栖息地下降比例超过50%,下降的区域主要分布在渤海湾、江苏盐城沿岸、东台条子泥、小洋口沿岸,滨海湿地丧失是导致水鸟栖息地面积下降的直接因素。7个物种种群数量呈下降趋势。研究所确定的水鸟保护优先区面积达240.32 km2...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Birefringence of flow of preparations of myosin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相似文献   

15.
A sensitive method for the detection of small quantities of hydrophobic antioxidant free radical scavengers such as butylatedhydroxytoluene (BHT) and butylatedhydroxyanisole (BHA) in aqueous samples is described. The procedure involves extraction of the hydrophobic free radical scavenger into an organic solvent phase, followed by the subsequent reaction of an aliquot of this extract with the stable cation radical tris(p-bromophenyl)amminium hexachloroantimonate (TBACA). In experiments with BHT and BHA, the loss of TBACA absorbance at 730 nm was found to be linearly proportional to the amount of antioxidant added, with quantities of BHT as small as 200 pmol being easily detectable. In aqueous suspensions of dimyristoylphosphatidylcholine vesicles, assays of the aqueous BHT concentration showed that BHT partitioned strongly into the membrane phase, achieving very high BHT/phospholipid ratios. For a given concentration of BHT, partitioning into the membrane phase was greater in large, multilamellar liposomes than in either small, single-walled vesicles or in purified rat brain synaptic vesicle membranes. Direct assay of BHT and BHA in phospholipid membranes, however, was complicated by a nonspecific interaction between TBACA and the phospholipid.  相似文献   

16.
17.
18.
通过对6种藓类植物,即褶叶青藓(Brachythecium salebrosum(Web.et Mohr.)B.S.G.)、湿地匐灯藓(Plagiomnium acutum(Lindb.)Kop.)、侧枝匐灯藓(Plagiomnium maximoviczii(Lindb.)Kop.)、大凤尾藓(Fissidensnobilis Griff.)、大羽藓(Thuidium cymbifolium(Doz.et Molk.)B.S.G.)和大灰藓(Hypnum plumaeforme Wils.)嫩茎和老茎的石蜡切片和显微观察发现,同一藓类植株的嫩茎和老茎,茎结构稳定,不同种藓类植物茎横切面具有不同特征.植物体茎横切面形状、表层细胞的层数、细胞大小和细胞壁厚薄、皮层细胞大小和形状、中轴的有无以及比例等特征可以作为藓类植物的分科分类依据之一.  相似文献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