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扶桑绵粉蚧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5  
朱艺勇  黄芳  吕要斌 《昆虫学报》2011,54(2):246-252
扶桑绵粉蚧Phenacoccus solenopsis Tinsley是近年在我国新发现的一种重要外来入侵害虫, 特别是对我国棉花生产具有潜在的巨大威胁,本文研究了实验室条件下(27±1℃, RH 70%±5%)该虫在棉花上的发育历期、 繁殖能力及各虫态的形态特征。结果表明:扶桑绵粉蚧雌虫生活史包括卵、1龄若虫、2龄若虫、3龄若虫和雌成虫;雄虫生活史包括卵、1龄若虫、 2龄若虫、预蛹、 蛹和雄成虫。卵期很短,雌虫若虫期15~20 d,总历期约为47~59 d;雄虫若虫和蛹期17~22 d,总历期约为20~26 d;雌虫寿命明显长于雄虫。该蚧虫繁殖能力强,雌成虫产卵量200~862粒/头,平均产卵458粒/头。各虫态主要形态特征为:卵呈长椭圆形,橙黄色, 略微透明; 1龄若虫,淡黄绿色,行动活泼;2龄若虫体缘突起显现, 尾瓣突出,至末期可根据体表黑斑的可见程度区分雌、 雄虫;3龄雌若虫, 体表有薄层蜡粉, 在前、中胸背面亚中区和腹部1~4节背面亚中区可见清晰斑点, 形成纵向黑色条斑, 外表形似雌成虫。雌成虫呈卵圆形,体表蜡粉厚实,胸、腹背面的黑色条斑在蜡粉覆盖下呈成对黑色斑点状,体缘蜡突明显,共18对,其中腹部末端2~3对较长; 雄虫蛹包裹于松软的白色丝茧中;雄成虫,虫体较小,黑褐色;触角细长,具一对发达透明前翅,后翅退化为平衡棒,腹部末端具2对白色长蜡丝。本文通过对扶桑绵粉蚧的基本生物学特性和各个龄期发育的形态特征的研究, 为该虫的进一步研究和科学防控提供了基本资料,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2.
眉斑并脊天牛Glenea cantor Fabricius是我国华南地区园林绿化植物木棉树的重要蛀干害虫。本试验通过室内饲养观察和野外调查,对该虫的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虫在南宁一年发生4代,平均世代历期为70 d,主要以4龄幼虫在受害枝干内越冬。成虫羽化后出木前期为5.97±1.11 d。雄虫较雌虫提早羽化2-3 d,成虫期需补充营养,且具弱趋光性和假死习性。在日节律中,9∶00-11∶00和14∶00-16∶00为产卵高峰期,16∶00-19∶00为交配高峰期。雌虫出木后2 d开始交配,雄虫出木后4 d开始交配。雌雄虫一生可交配15.12±7.02次,每次交配时长为3.23±0.97 h,一天内仅交配一次。成虫主要趋向长势较弱的木棉树及枝条上产卵。产卵前期为13.50±3.15 d,平均产卵量为117.31±33.25粒。雌雄寿命分别为72.34±15.60 d和46.22±14.38 d。  相似文献   

3.
【目的】明确条赤须盲蝽Trigonotylus coelestialium各虫态的形态特征及其发育历期和成虫繁殖力等生物学特性,为条赤须盲蝽的预测预报及科学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2021年9-10月郑州室内自然变温(22.0~28.1℃)和25℃恒温条件下,以玉米灌浆期籽粒为食料进行饲养,并观察、记录条赤须盲蝽个体各发育阶段的形态特征,测定其各虫态的发育历期、存活率、成虫寿命及雌成虫产卵量。【结果】条赤须盲蝽卵块产于玉米籽粒基部内颖内侧,卵粒长圆筒形,向一侧略弯。从1龄若虫开始触角呈现红色,随龄期增加红色逐渐明显,至5龄若虫时触角第1节出现3条清晰可见的红色纵纹。翅芽从3龄若虫开始明显可见。雌成虫产卵器长瓣状,平放于生殖节中部的沟槽内。室内自然变温下,条赤须盲蝽卵历期为6.27 d,卵孵化率为89.90%;1-5龄若虫历期分别为2.80, 2.33, 2.70, 2.77和3.90 d,若虫总历期为14.50 d,若虫总存活率为85.97%;雌成虫产卵前期为4.43 d,产卵持续期为13.93 d,单雌产卵19.47块,产卵量为82.55粒。25℃恒温下,条赤须盲蝽卵历期为7.73 d,卵孵化率为81.13%;1-5龄若虫历期分别为2.17, 1.90, 1.77, 1.90和2.93 d;若虫总历期为10.67 d,若虫总存活率为7184%;雌成虫产卵前期为4.17 d,产卵持续期为11.27 d,单雌产卵21.17块,产卵量为72.22粒。【结论】条赤须盲蝽的5龄若虫和成虫的触角第1节的形态特征可用于区分其与该属其他昆虫;其翅芽的发育特征可判别若虫龄期;变温能延长其若虫历期和成虫寿命,同时有利于提高雌成虫产卵量和卵孵化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明确茶谷蛾成虫触角上感器的种类、数量、分布及形态结构。【方法】利用扫描电镜分别对茶谷蛾雌、雄成虫触角上各类感器的超微结构进行观察。【结果】茶谷蛾触角上共分布8种感器,类型分别为Bhm氏鬃毛(2种亚型)、鳞形感器、刺形感器(2种亚型)、腔锥形感器、栓锥形感器、锥形感器、毛形感器(4种亚型)、舌形感器。【结论】茶谷蛾雌、雄成虫触角感器存在性二型性,雌雄蛾感器种类相同,但在感器亚型和数量上,雄蛾多于雌蛾。研究结果将为茶谷蛾通讯及行为机制的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5.
【目的】本文旨在明确营养状况不同造成的梨小食心虫Grapholitha molesta(Busck)雌、雄蛹重量差异对其羽化的成虫产卵量、产卵期、寿命及下一代(F1)幼虫发育的影响。【方法】室内条件下,通过不同的饲养方法,获得个体重量不同的梨小食心虫雌、雄蛹,待其羽化交配后,记录其产卵量、产卵时间和成虫寿命;卵孵化前后,分别测量卵和初孵幼虫大小,计算卵孵化率,统计幼虫发育历期。【结果】雌蛹重量对梨小食心虫的成虫产卵量影响显著,其重量与产卵量呈正相关(y=15.505x-59.292);同一条件下,雌蛹与雄蛹重量也呈正相关(y=0.823x-0.538)。同时,雌蛹重量对成虫产卵期影响也较大,蛹重大的个体羽化的雌虫比蛹重小的个体羽化的雌虫产卵高峰期提前1 d;较重、中等和较轻蛹羽化出的雌虫个体每天产卵量高于10粒/雌的时间分别为9~10,7和5~6 d;产卵量高于5粒/雌的时间分别为12~13,9和6~7 d。而雄蛹重量对产卵量、雄成虫寿命影响没有明显影响。较轻的蛹羽化的雌成虫寿命比较重蛹羽化的雌成虫短2~3 d;而雄蛹重量对其羽化的雄成虫寿命影响没有明显规律。雌、雄蛹重量对其羽化成虫的卵孵化率、卵和初孵幼虫的大小影响均不显著,对F_1幼虫发育历期影响也不显著。【结论】梨小食心虫雌蛹重对羽化成虫的产卵量和产卵期等影响显著,田间防治时应注意在不同条件下完成发育的个体,尤其是雌虫,由于营养差异引起的个体大小对随后种群增长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石蒜绵粉蚧生物学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石蒜绵粉蚧Phenacoccus solani是近年来我国大陆新记录的一种有害昆虫,对我国的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具有潜在的巨大威胁,而本研究旨在明确该虫的主要生物学特性。【方法】在实验室条件下(27±1℃,RH 70%±5%,12L∶12D)以马铃薯Solanum tuberosum作为寄主,研究了石蒜绵粉蚧的生殖方式、发育历期、繁殖能力及各虫态的形态特征。【结果】石蒜绵粉蚧只能营产雌孤雌生殖,生活史包括卵、1-3龄若虫和雌成虫;卵单个散产且在母体外孵化,孵化时间约24min,雌成虫还能产下一部分不能孵化的卵;若虫期14~22 d,总历期33~64 d;雌成虫繁殖能力强,单头产卵量135~337粒,平均产卵244粒。各龄期主要形态特征为:卵呈长椭圆形,黄色且透明,具一对红棕色的复眼;1龄若虫呈黄色,行动活泼;2龄若虫体缘出现齿状突起;3龄若虫呈深黄色,体缘突起明显,尾瓣突出;雌成虫体表的白色蜡粉较厚实,体缘蜡突明显,体色变深,足呈深红色。【结论】从生殖方式、发育历期及繁殖能力等方面明确了石蒜绵粉蚧的主要生物学特性,结果预示该虫是一种重要潜在的危险性害虫。  相似文献   

7.
刺槐尺蠖是陕西省眉县地区刺槐林的主要害虫。经初步调查,其寄主植物包括林木、农作物和果树等34种,其中刺槐、苹果和梨受害最重。该虫一年发生一代,以结茧蛹在土中过冬。翌年2月下旬开始羽化,3月中旬至4月上旬为盛期,末期于4月中旬。成虫雌雄异型。雄蛾有翅善飞,有趋光性。雌蛾无翅,仅能缓慢爬行。雌蛾一般羽化、交尾和产卵一日内完成。卵多产于一年生枝梢端部阴面,卵粒排列成行,数行或数十行成一卵块,卵块平均有卵462粒。初孵幼虫有吐丝下垂、随风飘荡扩散的习性。幼虫为害期在4月上旬至5月上旬,老熟幼虫于5月中旬开始下树。 根据此虫生物学特性,以地面喷、撒六六六粉消灭成虫效果最好,幼虫幼龄阶段实行树上喷六六六粉也是可行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8.
杨小舟蛾是近年来为害较严重的杨树食叶害虫之一.为探明该虫羽化及生殖行为的发生规律,为生态调控技术应用于其防治工作提供参考,本文在光周期L∶D=14∶10、温度(27±1)℃和相对湿度(60±10)%的条件下,研究了杨小舟蛾成虫的羽化、求偶、交配和产卵节律.结果表明:杨小舟蛾雌虫在蛹期7 d,雄虫在蛹期8 d达到羽化高峰;在昼夜24 h间,成虫的羽化主要集中在光期6 h至暗期2 h,雌虫羽化高峰期为光期11 h,雄虫较之晚1 h.雌蛾羽化后,只在暗期进行求偶,高峰期为暗期6~7 h;1~3 d雌蛾求偶率随日龄逐渐增加,3 d达69.8%,之后求偶率逐渐下降.在单对组中,雌、雄虫的交尾行为开始于暗期5 h,至暗期7~8 h达到高峰,而在多对组中,在暗期0.5 h就已出现交尾行为,高峰期较单对组晚1.5 h.1~3 d雌蛾产卵量占其总产卵量的68.4%,之后逐渐减少.  相似文献   

9.
【目的】苹褐带卷蛾Adoxophyes orana在陕北红枣种植区对枣树Ziziphus jujube的危害有逐年加重的趋势。本研究旨在明确以枣树为寄主的苹褐带卷蛾发育历期、繁殖能力及雌虫对产卵基质的选择性,为准确预测、高效治理该虫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室温25±1℃、相对湿度70%±5%、光周期15L∶9D的条件下,以枣树叶片为食料,观察苹褐带卷蛾实验种群的生长发育及繁殖能力;通过测定补充不同营养物质后雌蛾的单雌产卵量,评价外源营养对苹褐带卷蛾繁殖力的影响;通过观察苹褐带卷蛾雌蛾在硫酸纸、滤纸、白纸、PE保鲜膜及装订胶片5种基质上的总落卵量,确定其对无机产卵基质的选择性。【结果】苹褐带卷蛾卵、幼虫、蛹和成虫的平均发育历期分别为7.38±1.22, 16.59±2.16, 7.01±0.79和16.65±5.15 d,平均世代历期为33.87±3.64 d。苹褐带卷蛾在枣树上的内禀增长率(rm)、周限增长率(λ)和种群加倍时间(Dt)分别为0.15 d^-1,1.16 d^-1和4.67 d,平均产卵量达339.52±129.93粒/雌。雌虫可多次产卵,表现出明显的昼夜节律(多在0:00-8:00时段内);平均产卵次数6.26±2.09次,雌虫羽化后第3-5天达到产卵盛期。雌蛾在PE保鲜膜上的总落卵量显著大于在其他产卵基质上的总落卵量。补给不同浓度白糖水的雌蛾,其产卵量与补给纯净水的雌蛾的产卵量差异不显著。【结论】苹褐带卷蛾能够以枣树叶片为食物完成发育并繁殖可育后代,PE保鲜膜是其雌蛾适宜的无机产卵基质。  相似文献   

10.
核桃举肢蛾田间羽化节律与交配行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核桃举肢蛾Atrijuglans hetaohei Yang是核桃重要的蛀果害虫,通过明确核桃举肢蛾野外田间的羽化节律和交配行为,为核桃举肢蛾的性信息素研究提供基础。[方法]本研究在田间条件下观察了核桃举肢蛾的羽化节律和交配行为等生殖活动规律。[结果]核桃举肢蛾需要历时45~60 min完成羽化行为,成虫羽化高峰期集中在5月下旬至6月上旬,具有明显的昼夜节律,上午10:00-13:00为羽化高峰期,高峰期的羽化数占整日羽化量的73.99%。雌雄虫比率接近1:1,其中羽化前期,雄虫羽化量比雌虫多8.67%,降雨降温天气条件可影响其羽化进程。成虫上午、中午和夜晚静伏不动,下午16:00至傍晚19:30成虫活跃,频繁爬行、飞翔。在此期间,观察到雌虫出现求偶召唤状态及交配行为。雌虫分散产卵,平均产卵量为22.6粒。[结论]本研究揭示了核桃举肢蛾野外田间的羽化节律和成虫生殖活动行为,雌虫出现求偶、交配行为的时间、状态与环境条件。  相似文献   

11.
支气管哮喘是全球范围内影响巨大的慢性气道炎症性呼吸道疾病,近年来随着空气污染的加剧和吸烟人数的增多,其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引起医学界越来越多的关注。支气管哮喘是由遗传因素、生物因素、心理因素等多种发病因素综合影响所致,随着研究的深入,有关心理因素对支气管哮喘的作用取得了重大的进展,其中支气管哮喘患者存在明显的人格特征和情绪障碍,并且患者特有的人格特征以及情绪障碍会对患者的病情和生活质量产生一定的影响。鉴于此,本文就支气管哮喘患者的性格特征、情绪特征以及其对疾病的影响进行简要阐述,以供临床参考。  相似文献   

12.
猕猴桃属植物生物学特征特性观测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李瑞高  梁木源  李洁维  毛世忠   《广西植物》1996,16(3):265-272
观测了猕猴桃属41个种或变种、变型及2个种间杂交后代的幼苗、成年植株、花器、果实及种子等的植物学特征及物候期、开花结果习性等生物学特性,为该属植物的系统发育、杂交育种选择亲本、定向培育以及制定相应的栽培技术措施等研究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于2012年4-11月对老平岗林场6个群落中7种寄主上的槲寄生(Viscum coloratum)种群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以寄主为单位,槲寄生的最终分布格局取决于寄主的格局;而在每个寄主上则呈聚集性分布。从数量上看,寄生强度为:山杨"白桦"辽东桤木"黑桦"紫椴=青楷槭"色木槭;各寄主上单株槲寄生平均结果量为:山杨"白桦"辽东桤木"青楷槭"紫椴"色木槭"黑桦;红黄两种果实型植株的比例近于1∶1。从遗传上看,槲寄生表现出过量繁殖特征;其种子传播与太平鸟存在密切联系,经鸟类粪便排出的种子82%落在地面,15%黏附在下层灌木上,3%附着在寄主树干上。本研究认为:寄主的分布格局,寄主所在群落的组成及发育,传播者的生活习性和槲寄生自身的繁殖策略是影响其种群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4.
油茶象甲Curculio chinensis Chevrolat是油茶的重要果实害虫,为害严重林分果实被害率高达79.3%。本文详细描述了该虫的形态特征;对其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虫在广东省2年发生1代,以老熟幼虫在土内越过第1个冬天、以初羽化的成虫在土内越过第2个冬天,4月上中旬开始出土,5-6月为出土盛期。成虫栖息环境、产卵和油茶果实的生长发育有密切的关系,成虫无交配时多栖息在油茶嫩枝、嫩芽或油茶果实基部的枯萎花絮上,成虫交配盛期多被发现在油茶果实上;油茶果实一般以果皮厚度4.0-6.0 mm着卵量最多,林间每果一般只有1粒卵或1头幼虫。  相似文献   

15.
三叶木通茎藤及果实性状评价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湖南、湖北两省野生三叶木通9个茎藤及果实性状的广义方差及主成分分析结果,探讨了三叶木通种源质量及优良品种茎藤、果实性状的选择重点。广义方差分析结果表明:湖北省鹤峰产地的野生三叶木通,9个茎藤及果实性状综合评价为最好,其次是湖北省宜昌、湖南省石门、永定、慈利产地的三叶木通。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在三叶木通优良品种茎藤及果实性状选择中,果皮厚度、单果重、籽重、果皮重及茎藤纹理为第一主成分要素,为首选性状;果实容重、茎藤容重、茎藤色泽及果皮率为第二主成分要素,为比较重要的选择性状;适当注重较深茎藤色泽性状的选择,有可能尽量减少果实容重下降。所以,三叶木通茎藤及果实性状的选择,可以考虑3个主选性状:茎藤纹理及单果重为主体的果实性状、茎藤色泽性状和茎藤容重性状。  相似文献   

16.
《Journal of Asia》2023,26(2):102057
In this study, we investigated the morphological and b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a serious insect pest of conifer cones, the western conifer seed bug (WCSB), Leptoglossus occidentalis Heidemann (Heteroptera: Coreidae), in Korea. WCSB adults shared external morphology with overseas populations, including zig-zag fascia on the coria, dilation of the hind tibiae, and color pattern on the abdominal dorsum. The average body length and width of WCSB adults were 17.20 and 4.85 mm, respectively, in males and 19.05 and 5.55 mm in females. The average body weights were 111.27 and 169.89 mg in adult males and females, respectively. On average, eggs were 2.12 mm long and 1.17 mm wide. The average body lengths of the first- to fifth-instar nymphs were 3.07, 4.76, 8.77, 13.56, and 15.53 mm, respectively. For b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developmental durations of the egg and five nymphal instar stages were 8.6, 3.7, 7.6, 5.8, 5.8, and 9.1 days, respectively, in laboratory conditions. Nymphal mortality was 47.5% in total. The average life expectancy of WCSB adults was 58.2 and 63.9 days in males and females, respectively. Oviposition of the adult females started 23.4 days after emergence, and the total number of eggs laid by a single adult female was 68.6 on average. The results of this study offer basic morphological and biological information that can be used to design an effective control strategy to manage the WCSB population in Korea.  相似文献   

17.
外域恶性杂草薇甘菊研究进展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19  
薇甘菊是20世纪80年代末传入中国的一种危害极大的杂草,原产于热带美洲,现已入侵到南亚,太平洋地区及我国华南地区,文中对薇甘菊的形态分类,生物学和生态学特性,危害性及防治等方面的研究进行综述,并提出今后的研究设想。  相似文献   

18.
吴冠儒  李峰 《生物磁学》2011,(17):3373-3376
失眠症是指持续相当长时间的对睡眠的质和量不满意的状况,可引起精神无法集中、思考能力减退、警觉力与判断力下降、免疫功能低下、内分泌紊乱等,还与感冒、抑郁症、糖尿病、肥胖、中风、心脏病和癌症的发生有关。现代社会,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体力劳动减少,脑力劳动增加,工作及精神压力日益加重,很多失眠患者情志不畅的表现尤为突出。经过临床观察,我们发现五脏气机失调在失眠症的辨证论治中占有主导作用,因此对失眠及失眠症的研究与治疗就成为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9.
刘金炽  招礼军  朱栗琼 《广西植物》2020,40(8):1159-1168
为探讨观光木、山白兰和灰木莲三种木兰科植物对不同光环境的光合适应机制,该文以其幼苗为材料,设置透光率分别为100% NS、72.3% NS、48.6% NS、24.9% NS的四种光照处理,测定其光合特性参数、生物量分配比例、叶绿素含量等,研究不同遮阴处理对其生长和光合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1)过强或过弱的光照环境限制了幼苗株高及地径的生长,与全光照相比,72.3% NS有利于幼苗的形态生长。(2)随着遮阴程度的增加,观光木、山白兰和灰木莲幼苗的最大光合速率、光补偿点、光饱和点、暗呼吸速率、蒸腾速率逐渐降低,叶绿素含量增加,水分利用效率先升后降。(3)随着光强的减弱,观光木和山白兰地上部分的生物量积累增加,灰木莲的根生物量积累增加。(4)观光木的比叶面积随着遮阴程度的增加而先增后减; 灰木莲的比叶面积显著减小; 山白兰的比叶面积差异不显著; 观光木、山白兰和灰木莲对低光环境响应和适应的差异主要表现在生物量分配比例及叶的形态特征上。综上结果认为,72.3% NS最有利于幼苗的生长,观光木、山白兰和灰木莲在遮阴条件下可以通过降低PmaxLSPLCPRdTr来增加叶绿素含量,适当调整生物量分配比例来增大光合能力,在中度遮阴时能增加水分利用效率、株高、地径来增大光合能力。  相似文献   

20.
沈阳市城郊土壤有机污染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沈阳市城郊土壤中35种有机污染物进行了检测,分析了土壤有机污染检出特征和空间分布特征.沈阳市城郊土壤共检出了15种有机污染物;苯并(a)芘、六氯苯、滴滴涕和六六六的变异系数均大于l,其污染物浓度局部富集程度高,含量起伏变化大,土壤有机污染呈现“一多三少”的现象,即全区检出有机污染物的采样点多,检出的有机污染物种类较少,有机污染物含量少,且无超标点.受土壤包气带岩性影响,城郊土壤垂向上有机污染规律明显.土壤区域有机污染分布特征与城市土地利用功能一致性较高.分析了各类有机污染物含量和分布特征的主要影响因素,对防治城市土壤污染,进而保障居民的食品安全和饮水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