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以珍稀濒危药用植物三叶青(Tetrastigma hemsleyanum Diels et Gilg)为材料,通过遮荫条件下(30%自然光)的盆栽试验,研究了硝态氮(NO3--N)和铵态氮(NH4+-N)两种不同氮素形态对其根和叶中黄酮类活性成分含量的影响并探讨其机制。结果表明:NO3--N处理后的三叶青叶中原花青素B1、芦丁、山柰酚-3-O-芸香糖苷、槲皮素、异槲皮苷、山柰酚的含量比NH4+-N处理的高;其根中的原花青素B1、芦丁、山柰酚-3-O-芸香糖苷、槲皮素、异槲皮苷、山柰酚的含量比NH4+-N处理的高。进一步的研究发现NO3--N处理过的三叶青其根、叶中与黄酮类化合物合成相关的酶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查尔酮合成酶(CHS)转录与表达水平高于NH4+-N处理的三叶青。此外,NO3--N处理的三叶青叶、根中的PAL和CHS酶活性也高于NH4+-N处理。利用PAL特异性抑制剂AOA处理后,AOA能显著抑制PAL酶活性(P<0.05)并导致黄酮类成分含量极显著下降(P<0.01)。综上所述,施用NO3--N更有益于三叶青黄酮类化合物的生物合成,其主要是通过增加PAL代谢途径关键酶的基因表达量进而提高其酶活性来增强黄酮类化合物的合成。  相似文献   

2.
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青钱柳中绿原酸、香草酸、逆没食子酸、异槲皮苷、阿福豆苷、槲皮苷、山奈酚、山奈素和乌苏酸含量的方法。采用Agilent ZORBAX Eclipse XDB-C18色谱柱(150 mm×4.6 mm,3.5μm);流动相为0.2%磷酸乙腈-0.2%磷酸水,梯度洗脱;流速为0.7 m L/min,柱温35℃;检测波长:香草酸、逆没食子酸和乌苏酸为210 nm;绿原酸、异槲皮苷、阿福豆苷、槲皮素、山奈酚和山奈素为360 nm。青钱柳在该色谱条件下9种成分分离较好,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5.86%~103.30%,RSD2.5%。该方法简便、准确、重复性好,适用于青钱柳中绿原酸、香草酸、逆没食子酸、异槲皮苷、阿福豆苷、槲皮苷、山奈酚、山奈素和乌苏酸含量的同时测定。  相似文献   

3.
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分别测定不同采收期的新疆产罗布麻和白麻药材中绿原酸、金丝桃苷、异槲皮苷、三叶豆苷、紫云英苷、芦丁和白麻苷的含量,进而分析2种药材的最佳采收期。发现不同采收期的新疆产罗布麻和白麻药材中绿原酸、金丝桃苷、异槲皮苷、三叶豆苷、紫云英苷、芦丁和白麻苷的含量存在一定差异,并且罗布麻和白麻呈现出不同特点。以《中国药典》中罗布麻含量测定项下的金丝桃苷为指标,罗布麻和白麻的最佳采收期都是6、7月;但是,以7个成分的总含量和6个黄酮的总含量为指标,罗布麻的最佳采收期是8、9月,白麻的最佳采收期仍是6、7月。该结果可为确定罗布麻和白麻药材的采收时间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4.
建立测定合欢花药材中槲皮苷、异槲皮苷和槲皮素3种黄酮类成分含量测定的方法。通过化学成分含量及其抗氧化活性测定,探讨不同干燥方法对不同规格合欢花药材的影响,为合欢花药材的初加工工艺选择提供参考。通过晒干、阴干、蒸汽杀青后烘干、微波杀青后烘干、烘干(30、50、70、90℃)、冷冻干燥的方式对两种规格合欢花药材进行干燥处理,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高效液相色谱法、比色法和ABTS法、DPPH法等检测样品中总黄酮、异槲皮苷、槲皮苷、槲皮素含量及抗氧化活性。利用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和相关性分析对干燥后不同规格样品进行综合评价。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干燥处理合欢花药材样品化学成分和抗氧化活性结果存在显著差异。相关性分析表明,槲皮苷含量和总黄酮含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槲皮苷含量可作为总黄酮含量大小的评价指标,与O-2自由基清除能力呈正相关但不显著。槲皮苷含量和总黄酮含量与其他四种抗氧化指标呈显著正相关(P<0.05)或极显著正相关(P<0.01),槲皮素含量与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呈显著正相关(P<0.05),推测槲皮苷和槲皮素...  相似文献   

5.
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法同时测定毕氏海蓬子(Salicornia bigelovii,SB)中没食子儿茶素、表没食子儿茶素、隐绿原酸、绿原酸、新绿原酸、儿茶素、表儿茶素、异绿原酸-B、芦丁、异槲皮苷、褪黑素、山柰酚-3-O-芸香糖苷、槲皮苷13个功能成分的含量。样品利用甲醇提取,过0.22 μm滤膜后上机检测。采用C18 色谱柱 (100 mm × 2.1 mm,1.7 μm)进行分离,以0.1%甲酸水溶液-甲醇为流动相,流速0.3 mL/min,柱温(35±5)℃,采用电喷雾离子源(ESI)、多反应监测(MRM)进行检测。结果表明:13个功能成分在各自的线性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2均大于0.99,该方法的检测限(LOD)和定量限(LOQ)分别为1.0~20.0 μg/kg、2.0~50.0 μg/kg,平均加标回收率在89.10%~109.51%范围内。LC-MS/MS法测定毕氏海蓬子功能成分快速灵敏,准确可靠,可用于毕氏海蓬子中功能成分的检测。  相似文献   

6.
近无柄金丝桃中的黄酮类化合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抗癌活性筛选结果指导下,对近无柄金丝桃(Hypericum subsessile N.Robson)有活性的部位同步进行了化学成分的分离纯化。首次从该植物中得到6个黄酮类化合物,经理化性质和波谱分析,分别鉴定为槲皮素(quercetin,1)、槲皮甙(quercitrin,2)、异槲皮甙(isoquercitrin,3)、芦丁(rutin,4)、山柰酚(kaempferol,5)、I3,Ⅱ8—双芹菜甙元(I3,Ⅱ8-biapigenin,6)。  相似文献   

7.
从贯叶连翘( Hypericum perforatum L.)地上部分的80%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个新的黄酮苷和6个已知黄酮类化合物.采用红外光谱、紫外光谱、质谱和核磁共振光谱等波谱技术测得新黄酮苷的结构为6″-O-乙酰基槲皮素-3-O-β- D -阿洛糖苷(1,6″-O-acetyl quercetin 3-O-β- D -alloside),6个已知化合物分别被鉴定为槲皮苷(quercitrin)、金丝桃苷(hyperoside)、蓄苷(avicularin)、芦丁(rutin)、槲皮素(quercetin)和山萘酚(kaemferol).体外抗真菌活性实验表明,新黄酮苷(1)、槲皮苷和槲皮素对植物病原菌 Helminthosporium sativum Pamel King et Bakke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三者的最小抑制浓度(MIC)分别为:25、50和50 μg/mL.另外,1和槲皮苷对禾赤色镰孢霉( Fusarium graminearum Schw.)的生长也有抑制作用(MIC值均为100 μg/mL).  相似文献   

8.
贯叶连翘中的新抗真菌黄酮苷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从贯叶连翘 (HypericumperforatumL .)地上部分的 80 %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 1个新的黄酮苷和 6个已知黄酮类化合物。采用红外光谱、紫外光谱、质谱和核磁共振光谱等波谱技术测得新黄酮苷的结构为 6″_O_乙酰基槲皮素_3_O_β_D_阿洛糖苷 (1 ,6″_O_acetylquercetin 3_O_β_D_alloside) ,6个已知化合物分别被鉴定为槲皮苷 (quercitrin)、金丝桃苷 (hyperoside)、蓄苷 (avicularin)、芦丁 (rutin)、槲皮素 (quercetin)和山萘酚 (kaemferol)。体外抗真菌活性实验表明 ,新黄酮苷 (1 )、槲皮苷和槲皮素对植物病原菌HelminthosporiumsativumPamelKingetBakke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三者的最小抑制浓度 (MIC)分别为 :2 5、5 0和 5 0 μg/mL。另外 ,1和槲皮苷对禾赤色镰孢霉 (FusariumgraminearumSchw .)的生长也有抑制作用 (MIC值均为 1 0 0 μg/mL)。  相似文献   

9.
比较红禾麻提取物在AA大鼠与正常大鼠体内的肠吸收差异。实验采用体循环肠灌流法,建立大鼠RA模型,应用UPLC-MS/MS检测肠灌流液中新绿原酸、绿原酸、隐绿原酸、芦丁、异槲皮苷、槲皮苷、山奈酚-3-O-芸香糖苷、木犀草苷的含量,探究各成分在不同因素(pH值、药物浓度、肠段、胆汁和P-gp抑制剂)下的肠吸收特性。结果表明,槲皮苷的吸收方式为主动转运,其余7个成分的吸收方式为被动扩散。除绿原酸、隐绿原酸外,正常状态下各成分以回肠吸收最好,病理状态下以十二指肠吸收最好,推测药物吸收的特定部位会受疾病状态的影响而发生改变。各成分的吸收均受pH、胆汁和P-gp的影响,其中,槲皮苷可能是P-gp的底物。RA能影响红禾麻提取物在大鼠体内的肠吸收,其作用机制尚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0.
为评价不同培育年限对刺五加根、茎部多种活性成分积累的共同影响,对提高刺五加培育和高值利用具有重要作用,可为规范化种植和合理开发利用刺五加提供理论依据。采集同一产地三年生、五年生、九年生刺五加为实验样本,运用超高效液相色谱系统(Ultra-Performance LC,Waters,Japan)分析不同培育年限对刺五加根、茎中槲皮苷、金丝桃苷、芦丁、紫丁香苷、刺五加苷E、异嗪皮啶6种活性成分含量的同时影响。结果表明,五年生刺五加根、茎中6种主要活性成分的综合得分最高。其中,黄酮类成分槲皮苷在三年生根中含量最高,在五年生茎中含量最高;芦丁在五年生根及茎中含量均最高,在根中三年生含量最低,九年生茎中含量最低;金丝桃苷在五年生根及三年生茎中含量最高。苯丙素类成分异嗪皮啶在三年生根及茎中含量最高,在五年生根和茎中含量最低;紫丁香苷在九年生根中含量最高,在五年茎中含量最高;刺五加E在五年生根中含量最高,在三年生茎中含量最高。不同药用成分在不同生长阶段的刺五加根和茎中积累不同,定向培育可根据目的活性成分选择适合的采收年限。  相似文献   

11.
建立HPLC同时测定大叶冬青叶中新绿原酸、绿原酸、隐绿原酸、咖啡酸、对羟基肉桂酸、芦丁、异槲皮苷、异绿原酸B、异绿原酸A和异绿原酸C 10种多酚类化合物的定量分析方法,研究不同产地及不同采收时期大叶冬青叶中10种多酚类化合物的含量差异及其抗氧化活性。采用HPLC测定大叶冬青叶50%甲醇提取液中10种多酚类成分的含量,并选用DPPH法对其抗氧化活性进行初步探索。结果表明,10种多酚类化合物分离效果较好,标准曲线在检测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r>0.999 5),平均加样回收率在96.58%~112.03%,RSD<4%(n=6)。大叶冬青叶50%甲醇提取液抗氧活性良好。本实验建立的方法快速、准确、重复性好,可用于同时测定大叶冬青叶中新绿原酸、绿原酸、隐绿原酸、咖啡酸、对羟基肉桂酸、芦丁、异槲皮苷、异绿原酸B、异绿原酸A、异绿原酸C 10种成分的含量;不同产地、不同采收时期大叶冬青叶中10种多酚类化合物含量存在一定差异;不同来源大叶冬青叶50%甲醇提取液抗氧化能力具有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2.
建立月季花(Rosae Chinensis Flos,RCF)UPLC指纹图谱及月季花金丝桃苷、异槲皮苷的含量测定方法,对不同产地月季花质量进行评价,并应用于同科属植物玫瑰花的研究。运用UPLC建立月季花指纹图谱方法,匹配共有峰,并对各共有峰进行归属分析,采用SPSS 20.0、SIMCA 14.1软件对数据进行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同法测定月季花中金丝桃苷和异槲皮苷的总含量及玫瑰花(Rosae Rugosae Flos,RRF)的指纹图谱。建立的月季花药材UPLC指纹图谱共标定30个共有峰,通过对照品比对,指认了10个成分;聚类分析结果显示,当聚类距离为10时,可将15批月季花分为5类,主成分分析结果与聚类分析结果基本一致;含量测定结果显示15批月季花药材的金丝桃苷与异槲皮苷总含量范围为3.88~8.67 mg/g,不同产地月季花药材金丝桃苷与异槲皮苷总含量具有一定差异;所建立的指纹图谱方法同样适用于同科属植物玫瑰花的质量控制研究。建立的月季花指纹图谱及含量测定分析方法可行,可为月季花后续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为建立同时测定番石榴叶中6种黄酮类成分(金丝桃苷、异槲皮苷、瑞诺苷、番石榴苷、萹蓄苷、槲皮素)的一测多评法。本研究以金丝桃苷为内参物,采用HPLC法,确定金丝桃苷与另外5种成分的相对校正因子,并通过获得的校正因子计算后5种成分的量;同时采用外标法测定11批番石榴叶的含量。结果表明11批番石榴叶的QAMS法与外标法测定结果间无显著性差异,证明该法可用于番石榴叶6种黄酮类成分的定量分析。  相似文献   

14.
本文采用响应面法优化桑枝中桑皮苷A的超声提取工艺。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以桑枝中桑皮苷A为响应值,考察了甲醇比例、溶剂体积、超声时间及超声温度对桑皮苷A含量测定的影响。研究表明,桑枝中桑皮苷A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60%甲醇水溶液,溶剂体积55 mL,超声时间40 min,超声温度35℃。在该条件下,桑枝中桑皮苷A质量分数为7. 63 mg/g,与预测值7. 64 mg/g接近。桑皮苷A在0. 012 8~0. 064 mg/mL范围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 999 3),9批桑枝药材中桑皮苷A含量范围为4. 97~13. 14 mg/g。结果表明根据Box-Behnken模型、采用响应面分析法得到的桑枝中桑皮苷A提取优化工艺准确可靠,可用于检测桑枝中桑皮苷A的含量。  相似文献   

15.
采用XAD16N大孔树脂、HW-40C凝胶柱和硅胶柱等色谱手段,从长白山产尾叶香茶菜甲醇提取物的水溶性部位中纯化得到山柰酚-3-O-芸香糖苷(1)、芦丁(2)、异槲皮苷(3)、槲皮素-7-O-鼠李糖苷(4)、金樱子皂苷A(5)、β-胡萝卜苷(6)、咖啡酸(7)、槲皮素(8)和熊果酸(9),其中化合物1,4,5,7,8为首次从尾叶香茶菜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和5为首次从该属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6.
该研究采用方差分析、相关性分析和聚类分析等方法,对105份杜仲种质资源叶片6种主要活性成分含量进行比较分析,探讨其遗传变异特征,为叶用杜仲的良种选育及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结果显示:(1)不同种质间杜仲叶片6种活性成分含量的变异程度不同,异槲皮苷含量变异系数(34.42%)最大,变异幅度为1.16~6.92mg·g~(-1),总黄酮变异系数(19.35%)最低,变异幅度为6.70~22.53mg·g~(-1);6种活性成分多样性指数较高,均在2.0以上;不同种质间杜仲叶6种活性成分含量差异性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2)不同地理来源间杜仲叶片的绿原酸、京尼平苷酸、车叶草苷、异槲皮苷和总黄酮含量存在显著差异。(3)相关性分析表明,3种环烯醚萜类化合物桃叶珊瑚苷、京尼平苷酸及车叶草苷的含量间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绿原酸与桃叶珊瑚苷、车叶草苷、异槲皮苷、总黄酮间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总黄酮与异槲皮苷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4)根据杜仲叶片6种活性成分的含量聚类,将杜仲种质资源分为4大类群,其中类群Ⅳ为高含量类群,可为优良叶用杜仲资源筛选提供参考。研究表明,杜仲种质资源叶片主要活性成分存在较大变异,表现出丰富的多样性。  相似文献   

17.
为探讨木芙蓉叶中总黄酮含量及其月周期变化规律。本文以Vc为对照,采用总抗氧化实验、DPPH法、ABTS法和PTIO法等4种方法测定木芙蓉叶总黄酮体外抗氧化活性,并采用UFLC法测定木芙蓉叶中4种黄酮的含量变化规律,同时分析与其抗氧化活性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木芙蓉叶黄酮抗氧化活性的月周期变化趋势在4种检测方法中有一定差异,但其抗氧化活性均与槲皮苷含量呈正相关性。综合分析木芙蓉叶中芦丁月周期变化规律及其抗氧化活性强弱,得出叶中芦丁成分可作为药效评价木芙蓉叶药材质量主要指标的结论。  相似文献   

18.
梅花为蔷薇科植物梅Prunus mume(Sieb.) Sieb.et Zucc.的干燥花蕾,绿萼梅为临床入药的主要品种。该研究为明确不同发育时期绿萼梅的化学组成及差异,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级杆静电场轨道阱质谱(UPLC-QE-MS)检测其化学组成,共检测得到328个化合物,包含67个黄酮、50个苯丙素、104个萜类、26个酚类、24个生物碱、11个有机酸及其衍生物、8个氨基酸衍生物及其他38个化合物。半定量结果显示绿萼梅中主要化学成分的含量随发育时期呈逐渐下降趋势。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对不同发育时期绿萼梅样品中总黄酮和总苯丙素含量进行测定,采用UPLC法测定不同发育时期8个指标性成分(新绿原酸、绿原酸、咖啡酸、芦丁、金丝桃苷、异槲皮苷、异绿原酸B、槲皮苷)含量,分析结果表明花蕾期与全开期之间成分含量差异显著,绿原酸可作为不同发育时期之间的差异质量标志物。DPPH自由基清除法检测不同发育时期绿萼梅的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抗氧化能力与其成分含量密切相关,且随着花的发育逐渐减弱。该文结果可为梅花的化学成分动态变化规律和最佳采收期的确定提供分析方法和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19.
荞麦中总黄酮和芦丁含量的变化   总被引:39,自引:1,他引:38  
苦荞、甜荞叶中总黄酮平均含量达5.3%,芦丁平均含量达4.9%,井在开花结实期达最高峰,后期下降;茎中的含量较低,平均值分别为1.0%和0.7%,生育期中无明显变化。叶、茎中黄酮成分以芦丁为主,占70%~90%。同一时期发育不同的生殖器官总黄酮及芦丁含量的大小顺序为蕾>花>胚乳未充实种子>成熟种子。生殖器官中黄酮成分与芦丁比重因荞麦种别而异。  相似文献   

20.
以戊二醛交联的胶原纤维做固定相,通过柱层析法研究其对含不同糖基数的黄酮苷类化合物(槲皮苷、芦丁、刺槐素)的分离特性。结果表明,在高浓度乙醇溶液中,胶原纤维对黄酮苷类化合物的吸附以氢键作用为主;在低浓度乙醇溶液中,吸附以疏水键作用为主。采用90%~70%~50%的乙醇水溶液进行分步洗脱,槲皮苷、芦丁和刺槐素能够得到分离,它们的纯度分别为99.39%、95.32%和94.23%,回收率分别为89.25%、80.36%和80.49%。戊二醛交联的胶原纤维分离材料具有良好的重复使用性能,在5次重复分离实验中,其分离性能无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