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石爬鮡含肉率及肌肉营养成分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石爬铫(Euchiloglanis spp.)属Euchiloglanis Regan,隶属于鲇形目(Siluriformes)铫科(Sisoridae),是在高山峡谷,陡坡急流,枯洪流量悬殊的环境中底栖生活的小型冷水性淡水鱼类,是鰋鮡鱼类中除原鮡(Glyptosternum)外最原始的种类,主要分布于青海、四川、云南、西藏的金沙江、岷江水系干支流,海拔1800-3600m处.  相似文献   

2.
中国鮡科鱼类RAPD分析及鰋鮡鱼类单系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鱼类已被形态学证明是(鱼兆)科鱼类的一个自然类群,包括原(鱼兆)属(Glyptosternum)、石爬(鱼兆)属(Euchiloglanis)、(鱼兆)属(Pareuchiloglanis)、(鱼兆)属(Exostoma)等9属31个种。    相似文献   

3.
中国鮡属鱼类二新种记述(鲇形目:鮡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道在四川西部收集的鮡科鱼类标本中,发现有鮡属(Pareuchiloglanis)的壮体鮡,新种P.robusta sp.nov.和四川鮡,新种P.sichuanensis sp.nov.,对二新种的形态特征作了详细描述,并与相近种的主要性状列表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4.
潘瑛子 《水生生物学报》2021,45(5):1034-1044
为了解西藏特有鱼类黑斑原鮡(Glyptosternum maculatum)消化道寄生蠕虫的群落结构和感染情况, 于2019年5—8月对383尾黑斑原鮡进行了调查。在黑斑原鮡消化道中共发现7种寄生蠕虫, 分别为深槽绦虫未定种(Bothriocephalus sp.)、原头绦虫未定种(Proteocephalus sp.)、异肉吸虫未定种(Allocreadium sp.)、新棘吻虫未定种(Neoechinorhynchus sp.)、裸鲤棘头虫(Echinorhynchus gymnocyprii)、Contracaecum eudyptulae和杆咽线虫未定种(Rhabdochona sp.), 并对各个物种的形态特征进行了描述。将黑斑原鮡按整个群体、不同性别和不同全长群体进行划分, 分别对其消化道寄生蠕虫的群落多样性和优势虫种进行分析, 并对各寄生蠕虫物种的感染情况进行统计。结果表明: 在黑斑原鮡群体中, 消化道寄生蠕虫群落的Shannon-Wiener指数为1.53, Berger-Parker指数为0.37, 优势物种为C. eudyptulae, 其感染数量、感染率、感染强度和平均丰度均为最高; 在黑斑原鮡不同性别群体中, Shannon-Wiener指数为0.26—1.57, Berger-Parker指数为0.34—0.93, 优势物种为C. eudyptulae, 雄性群体中新棘吻虫未定种也为优势虫种, 两者的感染率和平均丰度均较高; 在黑斑原鮡不同全长群体中, Shannon-Wiener指数为0.22—1.59, Berger-Parker指数为0.34—0.94, 优势物种为C. eudyptulae或新棘吻虫未定种, 感染率和平均丰度基本以二者为最高。研究进一步明确了西藏鱼类寄生虫的种类组成和寄生特点, 为研究体内寄生蠕虫的环境适应性及与宿主的协同进化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5.
中国鲿科鱼类线粒体DNA控制区结构及其系统发育分析   总被引:40,自引:4,他引:36  
采用PCR技术获得了中国鲿科鱼类代表种类线粒体DNA控制区基因的全序列,对控制区基因结构进行了分析,并选用粒鲇科的中华粒鲇,鮡科的三线纹胸鮡作为外类群,用最大简约法(MP)和邻接法(NJ)构建了系统发育树。结果显示鲿科鱼类中控制区基因适于系统发育分析,鲿科鱼类构成一个单系类群;圆尾拟鲿应该放入鮠属里。  相似文献   

6.
金菊  刘明典 《遗传》2011,(3):261
老挝纹胸鮡(Glyptothorax laosensis),俗名又称石扁鱼、石扁头、石贴子、老虎鱼、刺古头,隶属鲇形目(Siluriformes)、鮡科(Sisoridae)、纹胸鮡属(Glyptothorax),分布于我国云南以及泰国、老挝、缅甸、柬埔寨、越南的澜沧江-湄公河流域,模式产地在泰国湄公河。老挝纹胸鮡为澜沧江-湄公河流域特有鱼类。  相似文献   

7.
一、前言 (鱼日女)鮡鱼类(glyptosternoid fishes)是鲇形目鮡科(Sisoridae)中一群鱼类的统称,它们在形态上的共同特征是没有胸吸着器,胸、腹鳍水平展开,第一根鳍条完全分节或在外缘生出许多软骨细条,被外表皮所裹,在腹面看到的是许多与分节或软骨细条大致对应的横纹绉褶,具有附着功能,以适应流水环境。这群鱼类包括8属22种(包括亚种)。因为在  相似文献   

8.
周伟  李旭  李凯媛  李明会 《生物多样性》2016,24(10):1146-28
将经典动物区系与区系存在度分析方法相结合, 探讨云南萨尔温江水系的南滚河、南汀河及勐波罗河3条一级支流的鱼类多样性相对于萨尔温江中游水系鱼类的代表性, 比较其鱼类区系存在度差异, 分析区系组成特征及科、属在区系建成中的重要性, 旨在探讨区系存在度指标对鱼类保护区设置的指导作用。结果显示, 萨尔温江中游水系(云南段)共记录土著鱼类74种, 分隶于5目12科45属。3条支流共有土著鱼类53种, 分隶于5目12科38属, 其中南滚河鱼类有9科23属32种, 南汀河有11科33属47种, 勐波罗河有10科26属33种。按种类的绝对数排序, 3条支流均是鲤科、鮡科和条鳅科排前3位。而按区系存在度结果排序, 均是鳗鲡科、鳢科、刺鳅科、合鳃鱼科和鮡科等5个科位列前5位。两种方法排序结果显示, 3条支流表现出完全的一致性。同一属级分类阶元的区系存在度在不同支流间变异较大, 属级和种级分类阶元的地域性分布特点渐趋明显。这3条一级支流鱼类均是以老第三纪原始类群为主体, 南方类群次之, 还有少量青藏高原类群。结合鱼类区系存在度研究结果, 在设置淡水鱼类保护区时, 应考虑在大水系的上中下游分别选择1条或多条一级支流建立保护区; 如果目、科级存在度高的阶元在鱼类保护区规划时涵盖得多, 则保护了较多的高级阶元, 但并非是必须考虑的阶元; 而属级存在度值则是保护区规划时需要特别关注的事项。  相似文献   

9.
独龙江流域鰋鮡鱼类分布特征及其体长与体重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鰋鮡鱼类主要分布于青藏高原周边,是一群适合于急流生活的鮡科鱼类。在独龙江流域7个点共采集271号鰋鮡鱼类标本(隶属鮡属、鰋属和异齿鰋属),结合各采集点数据绘制大鳍异齿鰋、藏鰋和扁头鮡的分布直方图,结果显示,藏鰋(E.labiatum)在流速较快的独龙江下游各采集点的种群数量较上游高,更适应急流生境。同时研究了这3种鰋鮡鱼类的体长与体重的关系,参数b(W=aL^b)的范围在2.8201和3.0131之间,均为异速生长;藏鰋的生长类型最接近等速生长.  相似文献   

10.
褶鮡属鱼类的系统发育及二新种的记述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鲇形目鮡科(Sisoridae) 中具有横褶胸吸着器的鱼类,已往有三个种的记载(Blyth1860;Hora and Chabanaud 1930;Hora 1937),即黄斑褶鮡 Pseudecheneis sulcatus(McClelland)、平吻褶鮡 Parapseudecheneis paviei(Vaillant)和扁体褶鮡 Propseudecheneistchangi Hora。它们既然有如上相同的形态特征,为什么要分放在三个属里?它们之间的亲缘关系又如何呢?Hora(1937,1952)曾多次讨论过这方面的问题,但前后观点并不一致。本文试从描述两个新种开始,然后根据骨骼比较和特征分析,对这两个问题作一次初步探讨。在此之前,先澄清一下几个种的有效性问题。  相似文献   

11.
本文记述了寄生在鮡属鱼类上的寄生桡足类鳋科一新种——匙刺鳋Ergasilus cochlearius sp.nov.并对新种进行了扫描电镜观察。  相似文献   

12.
清水江的鱼类区系及生态类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系统研究清水江的鱼类区系和生态类型,在2002-2004年对清水江进行了鱼类标本的采集和生态学调查.共采集鱼类标本2 500余号,经鉴定为71种(亚种).其中中华花鳅、拟尖头鲌、长身鳜和长吻鮠等52种(亚种)鱼类为清水江鱼类新记录,而红尾副鳅、长薄鳅、海南拟、福建纹胸鮡和长须黄颡鱼则首次被发现分布于沅江水系.结合文献记录与调查表明:清水江共有鱼类4目13科57属86种(亚种),其中仅胡子鲇为外来种;清水江鱼类区系具有土著鱼类占优势、特有种类和易(濒)危种类较多、区系组成较复杂和与珠江水系之间存在着鱼类跨水系分布的现象等特点.清水江鱼类在洄游、食性、繁殖和栖息习性等方面分别属于不同的生态类型.  相似文献   

13.
怒江是我国西南地区重要的国际河流, 也是全球生物多样性热点区域之一。受地理位置和地形条件限制, 目前尚缺乏怒江流域鱼类物种多样性及其分布格局的系统研究。本研究利用近5年的全流域实地采样数据, 结合文献资料, 系统整理了怒江流域鱼类物种组成信息; 利用聚类和排序方法分析了怒江流域鱼类空间分布格局。结果表明, 怒江流域共有土著鱼类85种, 隶属于5目12科47属; 外来鱼类18种, 隶属于3目8科16属, 另外实地调查发现新记录外来种2种。怒江流域鱼类多样性从上游至下游呈明显的递增趋势。根据土著鱼类组成的聚类和排序分析结果, 可以将怒江25个亚流域分为3个部分: (1)西藏自治区内的上游河段, 分布有鱼类15种, 组成以裂腹鱼类、高原鳅类为主, 具有明显青藏高原冷水性鱼类区系特征。(2)贡山至泸水的中游河段, 分布有鱼类36种, 组成兼有上游冷水性鱼类和下游喜温的鲃亚科、野鲮亚科鱼类。(3)泸水以下的下游河段, 分布有鱼类74种。下游河段干流广泛分布有喜温的鲃亚科、野鲮亚科和 亚科鱼类, 支流则分布有数量众多的南鳅属(Schistura)、纹胸鮡属(Glyptothorax)鱼类, 鱼类组成以适应流水、激流环境的热带亚热带鱼类为主。2017-2021年的多次调查仅发现土著鱼类43种(占历史记录的50.6%), 土著鱼类资源衰退明显。过度捕捞、支流小水电开发、外来鱼类入侵等是主要威胁因素。随着人类活动的急剧增多, 怒江流域鱼类将面临更大的威胁, 亟需从流域层面开展系统的鱼类资源管理和保护规划。  相似文献   

14.
鱼类寄生六鞭毛虫五新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六鞭毛科(Hexamitidae)属动鞭纲(Zoomastigophorea)、双体目(Diplomonadida).自Moore首次报道寄生于鱼类的六鞭毛虫始,到目前为止,已报道寄生于鱼类的六鞭毛虫,共计30余种,分别隶属于六鞭毛虫属(Hexamit a)和旋核鞭毛虫属(Spironucleus).作者发现五新种,它们是寄生于细鳞斜颌鲴(Xenocypris microlepis Bleeker)的关桥六鞭毛虫(Hexamit a guanqiaoensis sp. nov.)、寄生于黄尾鲴(Xenocypris dividi Bleeker)的梁子湖六鞭毛虫(Hexamita liangzihuensis sp. nov.)和微小旋核鞭毛虫(Spironucleus mi nutus sp. nov.)、寄生于银鲴(Xenocypris argentea Günther)的多形六鞭毛虫(He xamita varformis sp. nov.)和粒状旋核鞭毛虫(Spironucleus granularis sp. nov.).采用蛋白银染色方法,对寄生于鱼类的六鞭毛虫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5.
研究工作以滇西龙川上游——界头小江中的小鳍异鮡Creteuchiloglanis brachypterus、腾冲墨头鱼Garra tengchongensis、全裸裸重唇鱼Gymnodiptychus intergymnatus、南方裂腹鱼Schizothorax meridonalis和纤体褶鮡Pseudecheneis gracilis 5种底栖鱼类为研究对象,研究其对生境因子的选择。设置80条样线,每条样线设3个采样点,按丰水期(2012年7月)和枯水期(2013年1月)在每个样点分别测量30个生境因子;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生境因子数据做降维分析。结果表明,地势地貌、人为干扰、水质是5种底栖鱼类共性选择的主导生境因子。小鳍异鮡、全裸裸重唇鱼与其他3种鱼类相比,偏好在高海拔、大比降、人为干扰较低且水质偏碱性的生境中栖息。小鳍异鮡与全裸裸重唇鱼相比,偏好在河床基质为基岩、河岸为乔木群落、人为干扰更低的生境栖息。腾冲墨头鱼适应的水温变化范围较纤体褶鮡宽,南方裂腹鱼对栖息环境的要求与腾冲墨头鱼相近。地势地貌对这5种鱼类分布的主导作用较为显著,不仅为鱼类的繁殖和生存提供基本条件,而且影响和决定着鱼类的食物资源。溶氧量等理化因素在分析过程中对鱼类分布的影响没能得到体现。  相似文献   

16.
云南省的平鳍鳅科鱼类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平鳍鳅科鱼类,在云南省曾有过零星记载。近年陈宜瑜(1978、1980a)对我国平鳍鳅科作了详尽整理,共记载有15属49种,其中云南省(包括金沙江的在内)有8属11种。作者(1980)又报道1个新种。现经进一步整理在云南省采得的标本,共有8属17种,其中包括5新种,现简要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7.
褶鮡鱼类偶鳍、肢带、吸着器及其相互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对该属全部4个种的偶鳍和肢带形态、吸着器的超微结构作了系统观察和研究,认为此三者的相互配合是褶鮡鱼类结构-功能-适应的和谐统一的基础。  相似文献   

18.
本文报道了我国西南武陵山区鱼类寄生线虫一新种——鳠伍氏线虫,新种(Wuinemamysti sp.nov.);建立了伍氏属一新属(Wuinema gen.nov.),隶属于琴柏科(Quimperiidae),琴柏亚科(Quimperiinae)。  相似文献   

19.
青藏高原鱼类的多样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青藏高原有着特殊的生态环境,孕育着特殊的鱼类多样性.裂腹鱼类是青藏高原的优势类群,其演化过程与青藏高原的隆起密切相关;高原鳅属鱼类和鮡科鱼类也是青藏高原鱼类区系的重要成分.高原鱼类在藏族人民中有着自身的文化和历史意义,很多地方群众"敬鱼为神".目前,青藏高原地区的鱼类面临着过度捕捞、环境破坏和外来鱼种的威胁,资源量明显下降,亟待有效地加以保护.  相似文献   

20.
我国海岸线甚长,沿海鱼类丰富。寄生于鱼体的吸虫种类繁多,其中半尾亚目(Hemiuroidea)吸虫是一大类群。根据Skrjabin与Guschans-kaza(1954—1960)多年的整理,包括有15科,36亚科和105属。Yamaguti(1971)将它们修订为1总科、8科、26亚科、97属。此类吸虫绝大多数寄生于鱼类(包括海水、咸淡水及淡水鱼类),少数也见于两栖类和爬行类。国内有关本类吸虫的研究虽有些报道(唐仲璋,1951,1981;许鹏如,1954;叶英和吴淑卿,1955;唐崇惕和唐仲璋,1959;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