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6篇
  2023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 探讨恶性血液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变化特征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64例初诊的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患者的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病种包括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ALL)、霍奇金淋巴瘤(Hodgkin’s lymphoma,HL)、非霍奇金淋巴瘤(Non-Hodgkinlymphoma,NHL)。分析比较30例正常人的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与实验组的差异,并对64例恶性血液病患者中连续动态监测的21例急性白血病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结果变化与预后关系进行分析。结果: 不同成人恶性血液病患者年龄分组淋巴细胞亚群变化无明显差异;恶性血液病患者中CD3 +CD8 + T淋巴细胞百分比、Treg细胞百分比均增加;CD16 +/CD56 +NK细胞百分比及CD4 +/CD8 +比值均下降;CD3 +T淋巴细胞数量、CD3 +CD4 +淋巴细胞数、CD3 +CD8 +淋巴细胞数量、CD3 -CD19 +淋巴细胞数量、CD16 +/CD56 +NK淋巴细胞数量及CD4 +/CD8 +比值均减少;急性白血病及恶性淋巴瘤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存在一定的差异;急性白血病未缓解组的Treg细胞比例明显高于急性白血病首疗程缓解组及对照组;急性白血病复发组Treg细胞比例明显高于急性白血病持续缓解组以及对照组;对21例急性白血病患者动态监测的淋巴细胞亚群发现,化疗缓解的患者Treg在化疗过程中逐渐下降,至第3~6个疗程逐渐接近正常对照,化疗未缓解的患者Treg细胞在化疗过程中逐渐上升或持续大于10%,明显高于完全缓解组,复发患者Treg在化疗过程中先下降后明显上升。 结论: 恶性血液病患者免疫功能显著低于健康人,且伴随免疫功能紊乱,且不同疾病类型、不同的疾病状态免疫紊乱的程度不一,Treg细胞比例可以用来预测急性白血病患者疗效及复发,可以为患者的临床治疗方案及用药强度提供指导依据。  相似文献   
2.
日本扁柏核基因组微卫星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日本扁柏4个种源的DNA样品为材料,经NdeⅡ酶切并电泳后回收300~1000bp DNA片段,与含有生物素标记的(CT)15探针杂交,再用磁珠(Dynabeads M280 streptavitin beads)固定杂交产物,成功地实现了日本扁柏核基因组微卫星的高效分离。以pUC118 BamH Ⅰ/BAP为载体,E.coli如为寄主,构建了日本扁柏2个富含微卫星的基因组文库,共获得2200多个阳性克隆。从构建的基因组文库中,随机挑选480个阳性克隆进行测序,发现含有微卫星的克隆比例高达65.6%,其中215个非同源性克隆共含有380个微卫星位点,平均每个克隆含1.7个。微卫星种类以与探针(CT)15互补的(GA/CT)。为主,占86.1%,同时还存在(TG/AC)。和3~4个碱基为单元构成的微卫星,如(ATAG)n、(CAGA)n、(TGA)n、(ACG)n、(TCA)n、(TCT)n等。利用Oligo5.1软件为114个含有微卫星的克隆共128个微卫星位点设计出了PCR扩增引物。  相似文献   
3.
濒危植物鹅掌楸(Liriodendron chinense)目前仅零散分布于我国亚热带及越南北部地区, 残存居群生境片断化较为严重。研究濒危植物片断化居群的遗传多样性及小尺度空间遗传结构(spatial genetic structure)有助于了解物种的生态进化过程以及制定相关的保育策略。本研究采用13对微卫星引物, 对鹅掌楸的1个片断化居群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及空间遗传结构的研究, 旨在揭示生境片断化条件下鹅掌楸的遗传多样性及基因流状况。研究结果表明: 鹅掌楸烂木山居群内不同生境斑块及不同年龄阶段植株的遗传多样性水平差异不显著(P>0.05), 居群内存在寨内和山林2个遗传分化明显的亚居群。烂木山居群个体在200 m以内呈现显著的空间遗传结构, 而2个亚居群内的个体仅在20 m的距离范围内存在微弱或不显著的空间遗传结构。鹅掌楸的空间遗传结构强度较低(Sp = 0.0090), 且寨内亚居群的空间遗传结构强度(Sp = 0.0067)要高于山林亚居群(Sp = 0.0053)。鹅掌楸以异交为主, 种子较轻且具翅, 借助风力传播, 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空间遗传结构的强度。此外, 居群内个体密度及生境特征也对鹅掌楸的空间遗传结构产生了一定影响。该居群出现显著的杂合子缺失, 近交系数(FIS)为0.099 (P < 0.01), 表明生境片断化的遗传效应正逐渐显现。因此, 对鹅掌楸的就地保护应注意维护与强化生境的连续性, 促进基因交流。迁地保护时, 取样距离应不小于20 m, 以涵盖足够多的遗传变异。  相似文献   
4.
探索了蓝色染料(Cibacron Blue F3G-A)亲和分离中华眼镜蛇心脏毒素的可能性。采用环氧基活化法制备蓝色染料亲和介质,中性条件下提取眼镜蛇粗毒中的心脏毒素。Tricine系统SDS-PAGE多肽电泳和Lowry法蛋白定量分析纯化效果,发现蓝色染料琼脂糖一步纯化中华眼镜蛇心脏毒素的纯度达到84%,结合量为6.9mg/ml介质。这是首次利用小分子亲和配基纯化心脏毒素。与生物大分子配基相比,活性染料分子具有价格便宜,易于合成,性质稳定,不易降解和适合大规模生产等优点。  相似文献   
5.
纳米粒子PCR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纳米粒子PCR作为纳米技术与生命科学交叉的成果备受关注,对于推动分子生物学技术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详细介绍了纳米粒子PCR的最新研究进展、作用机理,以及纳米粒子PCR应用的具体方面。  相似文献   
6.
类萌发素蛋白(germin-like protein, GLPs)是一类与小麦萌发素序列相似性较高、位于胞外基质的可溶性糖蛋白, 在植物的生长发育阶段以及对生物和非生物胁迫的应答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为了研究GLP13基因的生理功能, 我们分离并鉴定了GLP13的敲减突变体glp13, 同时构建了其超表达植株35S::GLP13。用甲基紫精(methyl viologen, MV)处理2种不同基因型和野生型(WT)植株, 结果发现, 与野生型相比, 突变体glp13子叶变绿率较低, 主根生长受抑制较明显; 而超表达植株35S::GLP13子叶变绿率较高, 主根生长的受抑制程度较WT轻。用MV处理2周的35S::GLP13植株, 其叶绿素荧光参数Fv/Fm 的下降较野生型对照缓慢。半定量RT-PCR分析结果表明, 与野生型相比, 经MV处理4小时后的35S::GLP13中抗氧化酶系基因FSD1的表达上调, 而CAT1、CSD1和UGT71C1的表达水平在35S::GLP13、glp13和野生型植株三者之间没有明显差异。以上结果表明GLP13基因在拟南芥抗氧化胁迫响应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对2009-2010年采自澜沧江下游的188尾中华鲱鲇(Clupisoma sinensis)进行了年龄与生长的研究.采用耳石、脊椎骨、鳃盖骨、胸鳍棘4种材料对全部样本进行年龄鉴定,耳石年龄鉴定最为准确,4-5月是年轮形成高峰期.渔获种群由1-6龄共6个龄组组成,以1-4龄个体为主.体长与耳石半径呈线性函数关系.体长与...  相似文献   
8.
基于属性识别模型的巢湖流域生态安全评价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为建立有效的流域生态安全评价模型,采用AHP赋权方法与属性识别模型相耦合的途径,以巢湖流域生态安全为研究对象,对基于属性识别模型的巢湖流域及其次级评价单元的生态安全评价问题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巢湖流域9区(县)及流域整体生态安全状况从优到劣的排序结果依次为合肥、流域整体、居巢、无为、和县、含山、舒城、庐江、肥东和肥西;合肥和肥西的生态安全状况分别为Ⅳ级和Ⅰ级,其它评价单元均处于Ⅱ级.基于属性识别模型的流域生态安全评价方法涵义明确、计算过程简单,能同时实现生态安全等级的分类和排序,在其它生态系统综合评价中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胡椒、芒果和黄皮的化感作用潜力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以胡椒、芒果和黄皮作为供体,玉米、黄豆、南瓜、花生、萝卜、稗草、马唐、柱花草为受体,通过种子萌发法和根生长法测定胡椒、芒果和黄皮的化感作用潜力.结果表明,玉米、黄豆、南瓜、稗草和马唐的萌发和根生长都受到3种供体水浸提液的影响,3种供体水浸提液在高浓度下抑制而在低浓度下则促进受体的萌发和根生长;胡椒和芒果根系周围的土壤对玉米萌发和根生长有促进作用而对花生的萌发和根生长则有抑制作用.3种供体的水浸提液通过乙酸乙酯、正丁醇萃取分离成不同极性的三相后分别对玉米、萝卜和柱花草进行处理.结果表明,胡椒和芒果浸提液的水相与正丁醇相对受体的抑制作用明显强于乙酸乙酯相,表明胡椒和芒果的化感物质具有较强的极性.  相似文献   
10.
黑质内微量注射P物质对大鼠旋转行为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表明 ,帕金森病 (PD)的发生是因中脑黑质多巴胺 (DA)能神经元变性 ,导致纹状体内DA释放量减少所致。目前有补充DA ,应用M受体阻断剂 ,脑内刺激及基因移植等治疗方法 ,但不能缓解所有症状。有人证明帕金森病时 ,黑质内P物质和GABA的浓度明显低于正常 ,且降低幅度与发病的严重程度呈平行关系。说明帕金森病的发生可能还与黑质 纹体 黑质之间的其它神经递质作用失衡有关。黑质是P物质和GABA含量很高的核团之一 ,对黑质的功能有重要的调节作用。本研究采用黑质网状部微量注射方法 ,观察不同浓度的P物质对APO诱发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