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涡虫咽藏在口后咽囊中,伸出取食时不易观察。有几种观察法曾被报道过,如:凹玻反置、培养皿投食上举等,但因涡虫取食时咽并不是完全伸出,加之食物的遮挡和投食后水体变浑,实验过程中怕震动等原因,实验观察效果也不理想,而且费时。笔者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经过反复试验,终于找到了一种用直流电电击涡虫来观察其伸出的咽的办法。此法十分方便有效,并同时可供几人肉眼观察,应用到实验教学中,学生们都非常感兴趣。实验步骤如下:  相似文献   

2.
1.将培养皿洗干净,倒入一些清水(经过晾晒的自来水或采涡虫带回的河水),把涡虫放入培养皿中,向清水中投入少许薄荷脑(不能触动涡虫),经一小时左右,涡虫的咽便从口中伸出。可用放大镜观察。 2.在洗净的培养皿中,倒入一些清水,将涡虫放入,再把晒干的蝗虫撕成细块(也可将活蚯蚓剪成小块),投入培养皿的清水中,涡虫很快向食物爬去,并用身体腹面紧贴在食物上,用放大镜观察,可见咽从口中伸出,将食物吸住。用第一种方法观察效果好。涡虫处于麻醉状态,咽伸出后不缩回,可用镊子翻动仔细观察。但经麻醉的涡虫,只有少数可以继续饲养,  相似文献   

3.
野生和人工养殖鲤鱼口咽腔腭部结构与功能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SONY DSC-F717数码相机记录了野生和人工养殖鲤鱼口咽腔腭部的形态学差异以及外源刺激对人工养殖鲤鱼口咽腔腭部的变化,并用KYKY-1000B扫描电镜和OLYMPUS DP70生物显微镜观察了鲤鱼口咽腔腭部的结构。结果表明:野生鲤鱼口咽腔的腭部密布栉状突起,而人工养殖鲤鱼口咽腔的腭部光滑平坦,机械刺激下口咽腔腭部的肌肉能强烈收缩,形成与野生鲤鱼栉状构造类似的圆锥状突起。与野生鲤鱼相比,人工养殖鲤鱼口咽腔腭部的味蕾和粘液细胞密度减小。这些变化可能与野生鲤鱼杂食性而人工养殖鲤鱼几乎完全吞食颗粒状配合饲料有关。  相似文献   

4.
涡虫(Planaria sp.)是扁形动物门的代表动物,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向学生讲到涡虫消化系的时候,必定要提到涡虫的吻,平时涡虫的吻是缩在咽鞘内,只有当它摄取食物的时候才突出来,如何才能观察到活体涡虫的吻从咽部突出来呢?在实验室内我们曾用蛋黄及切碎的猪肝餵食,虽然可以见其吻伸出,但由于涡虫的咽部位于其身体腹面近中央处,加之虫体与食物接触往往被食物所埋藏,故不易观察清楚,为此:我们曾用乙醚麻醉法试验,效果良好,特介绍供参考: 材料:活体涡虫。艺品及用具:乙醚、吸管、脱脂棉、表面皿、培养皿、水。  相似文献   

5.
鳜鱼口咽腔味蕾和行为反应特性及其对捕食习性的适应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梁旭方 《动物学报》1996,42(1):22-27
用扫描电镜观察和行为学实验研究鳜鱼口咽腔味蕾形态和分布及吞食行为反应特性,结果表明,鳜鱼口咽腔味蕾丰富,几乎都是I型和Ⅱ型味蕾,着生于表皮乳突上,主要分布于上颌骨齿周围及内侧,下颌齿周围及外侧,舌前中区,下鳃骨细齿内侧等部位,其它区域分布较少,鳜鱼口咽腔味蕾对食物味道和软硬均非常敏感,鳜鱼仅吞食同时具有一定味道和软硬度的食物,本文探讨了鳜鱼口咽腔味蕾的结构功能关系及其对捕食习性的适应意义。  相似文献   

6.
利用乙酰胆碱脂酶分布定位的组织化学方法,描述了丽杰氏涡虫和中国小达氏涡虫的神经系统。结果显示:1.中国小达氏涡虫神经结构由一对脑神经节、10条纵神经索、一对咽侧神经节、一条围咽神经环和多条斜向的横神经等分支组成,腹纵神经索最粗,对生殖系统的控制已经呈现分工,无梯状结构;2.丽杰氏涡虫神经由一对脑神经节和8条纵神经索构成,有明显的梯状结构。经比较,表明这二种涡虫神经结构有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7.
为了给涡虫神经生物学的比较研究提供基础资料和通过RNAi技术为研究与脑部再生有关基因的功能奠定基础,本研究使用石蜡连续切片技术,经HE和Masson染色后,对日本三角涡虫Dugesia japonica的神经系统进行观察.日本三角涡虫的中枢神经系统由脑和2条纵神经索组成,脑呈马蹄形;纵神经索从头部到尾部逐渐变细;脑部神经细胞突起连接成网状,纵神经索内神经细胞突起呈纵向排列;咽壁神经组织排列成内外2个圆筒状.这些结构差异反映出日本三角涡虫在涡虫纲系统演化中处于较高级的地位.  相似文献   

8.
通过切割57条日本三角涡虫(Dugesia japonica),每条切割为四段,观察和比较了228个涡虫体段眼、头、尾和咽在15种市售直饮水中的再生过程。结果显示:(1)切割后的涡虫体段在矿泉水中,无解体现象的比例为66.6%;而在纯净水中为12.5%。(2)解体体段占涡虫体段总数的19.74%。(3)头部解体占解体总数的55.55%。头部解体大于50%的现象分布在纯净水,其中3种纯净水中的头段全部解体。本实验结果提示,长期饮用能使涡虫正常再生的市售矿泉水比较适宜。  相似文献   

9.
《遗传》2021,(8)
细胞自噬基因Atg6在细胞自噬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其功能缺陷影响神经发生。涡虫是研究中枢神经系统(central nervous system, CNS)再生的良好模型,其头部切除后1周就能再生出一个新的头部。因此,研究Atg6基因在涡虫CNS再生中的作用对探究自噬调控神经发生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首次报道了日本三角涡虫(Dugesia japonica) Atg6基因(DjAtg6)的分子特征,并利用RNAi技术研究了其在涡虫CNS再生中作用。结果显示:DjAtg6 cDNA全长1366 bp,编码423个氨基酸。DjATG6含有ATG6/Beclin 1蛋白家族的Coil-Coil结构域和β折叠α螺旋自噬功能结构域。涡虫沿咽前咽后切割后,DjAtg6表达量显著增加,其转录本主要在新再生的脑神经节表达。RNAi-DjAtg6引起涡虫头部再生迟缓、脑神经结构偏小,并下调神经相关基因的表达。此外,本研究还发现,RNAi-DjAtg6不影响涡虫干细胞的增殖,但下调细胞迁移相关基因mmp1和mmp2的表达,且干扰mmp1和mmp2的表达影响涡虫头再生。因此,本研究结果表明,DjAtg6在涡虫CNS再生的组织重构中发挥重要作用,干扰DjAtg6影响涡虫CNS再生可能与细胞迁移有关,其详细的分子机制尚需进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0.
原卵黄目(Prolecithophora)柱口科(Cylindrostomidae)肠口涡虫属(Enterostomula)为海栖涡虫,全球记录3种,在中国未见报道。作者在广东省深圳市深圳湾海边(22°31'N,113°56'E)采集到一种海栖涡虫。本文对该种涡虫进行了较为详细的比较研究,鉴定为柱口科肠口涡虫属格氏肠口涡虫(E.graffi de Beauchamp,1913),为中国新纪录科新纪录属一新纪录种。该种涡虫多数个体背部具2条黑色横纹,部分个体背部花纹有明显变化。眼点2对。雌雄同体,精巢、卵巢各1个。受精囊位于卵巢与子宫之间;子宫位于体末端,后接一微小的外阴道。本文发现:①该涡虫的尾部腹面具有一个交配囊及一根雌性生殖管,交配囊是一个由肌肉层组成的袋状囊,同时与子宫、雌性生殖管相连;②雌性生殖管外围有明显的生殖腺包裹;③雌性生殖管孔、阴茎孔与口孔一起通往体外;④此种涡虫喜分泌黏液将微小杂质粘结呈半球状窝,虫体隐藏于窝内。  相似文献   

11.
涡虫异常生殖过程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涡虫被异物穿插后,出现在咽前断裂的异常无性生殖,及其断裂形成的头部片段不能完全再生成一正常个体的情况。这一特殊现象,可以认为是异物穿插破坏了涡虫体内抑制生长物质正常梯度分布的结果。  相似文献   

12.
管大口涡虫生物学特性的观察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报道了分布于安徽、广东和福建一带的大口涡虫属管大口涡虫(Macrostomum tubo)的生物学特性。该涡虫生活于淡水池塘、小河的水生植物的叶子反面。在实验室观察了该涡虫的生活习性。介绍了常年饲养和繁殖管大口涡虫的方法。通过不同方向的连续切片,描述了该涡虫的形态结构。研究结果提示:大口涡虫是涡虫纲教学和动物进化研究的理想实验材料。  相似文献   

13.
涡虫室内养殖新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角头涡虫(Dugesia)由于其结构典型,分布广泛.一直是动物学实验和科学研究的重要材料。之前,人们所介绍的饲养涡虫的方法中,大多是营造阴凉的条件,在实验室内用特制的装置饲养涡虫。经探究,我们在家庭内用鱼缸混合养殖涡虫和热带鱼,连续7年获得了成功。  相似文献   

14.
齐口裂腹鱼味蕾及上皮细胞的扫描电镜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报道扫描电镜对齐口裂腹鱼的味蕾在须、口咽腔、食道的分布和表面形态的观察。结果表明在须、唇、颌、口腔顶壁、咽、舌、食道均有味蕾分布,且在表面形态上呈现多态性。上皮细胞表面有微脊。  相似文献   

15.
齐口裂腹鱼味苗及上皮细胞的扫描电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方静  谢林 《四川动物》1995,14(3):105-106
本文报道扫描电镜对齐口裂腹鱼的味蕾在须、口咽腔、食道的分布和表面形态的观察。结果表明在须、辰、颌、口腔顶壁 、咽、舌、食道均有味蕾分布,且在表面形态上呈现多态性。上皮细胞表面有微脊。  相似文献   

16.
涡虫是扁形动物的重要种类 ,在实验教学中 ,由于实验手段和方法的限制 ,许多结构不易看清。扁形动物在系统发育上的重要性在于中胚层的发生和原始排泄器官的形成。由于这些构造在柔软组织中 ,使原肾系统的排泄单位——焰细胞极难观察到 ,成为实验教学中的难点。现提供一种简单有效的方法 ,使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能方便地观察到涡虫的焰细胞。将涡虫饥饿数日 ,置于载玻片上 ,加水 1~ 2滴 (使涡虫能爬动即可 ) ,用双面刀先切除涡虫的头部 ,再将涡虫的身体切割成数段后加盖玻片 ,用手术镊轻压盖玻片(压片时不宜用手指 ) ,将涡虫的组织压碎溃散 (…  相似文献   

17.
本文对涡虫再生进行了实验和观察,并对其机制进行了探索。涡虫素有“刀下切不死”的动物之称,它有很强的再生能力。为了观察涡虫的再生能力、并探索其机理,我们利用学生实验后的剩余材料进行了涡虫再生实验,现将实验方法、观察结果及其机理的分析综合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HIV感染者口咽及鼻腔内真菌分离阳性率。方法用无菌拭子采集口咽腔溃疡、白斑、口角炎等和咽颊区黏膜分泌物,鼻腔取下鼻甲黏膜或中鼻道黏膜分泌物,直接接种于1 mL沙堡弱液体培养基中。取该离心沉淀物作真菌直接镜检,并接种于科玛嘉念珠菌显色培养基置37℃培养48 h后鉴定。如为丝状真菌,转种于察氏琼脂。25℃培养1周后根据菌落形态结合镜下结构鉴定菌种。结果 94例HIV感染者在口咽腔中真菌培养阳性62例(66%),分离出65株真菌,在鼻腔中真菌培养阳性48例(51%),分离出57株真菌。结论 HIV感染者免疫功能低下,易继发真菌机会性感染,口咽及鼻腔真菌的高寄居率是HIV侵袭性真菌感染的先兆症状,真菌菌种以白念珠菌比例为最高,口咽及鼻腔分别61%和33%。  相似文献   

19.
用解剖镜观察,以眼点的出现为完成再生的标志,在恒温10℃条件下研究了钠、钾、钙离子对日本三角涡虫头部再生速度的影响。结果表明:跟对照组相比,低浓度氯化钠对涡虫再生速度影响不大,高浓度氯化钠引起涡虫解体;氯化钾对再生涡虫的毒性较大;0.1%和0.3%氯化钙可以提高涡虫的再生速度。由于Ca^2+可以活化蛋白激酶和起始DNA合成,因此,培养液中适宜的Ca^2+可以提高涡虫再生的速度。  相似文献   

20.
涡虫     
涡虫属于扁形动物门涡虫纲,生活在海洋、淡水和潮湿的土壤中。大多数营自由生活,少数为陆栖和寄生生活。在海洋中,涡虫的种类和数目最多,其中大部分在沿海的砂砾、淤泥和藻类中营底栖生活,如旋涡虫Convoluta和平角涡虫Planocera。在淡水环境中,它们常栖息在流水缓慢的池塘、湖泊、泉水以及山脚溪流中的石块、水草和叶片下面,如直口涡虫Stenostornum Leucops(Duges)、大口涡虫Macrostomum Tu和三角真涡虫Dugesia genocephala(Duges)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