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珍稀濒危植物长叶红砂种群遗传多样性的ISSR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张颖娟  王玉山 《植物研究》2008,28(5):568-573
采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濒危小灌木长叶红砂(Reaumuria trigyna) 集中分布的5个种群的遗传多样性水平和遗传结构进行了研究。14条引物共检测到114个位点,其中99个为多态位点,多态位点比率为86.84%,长叶红砂种群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物种水平上Shannon多样性指数(I)为0.468 8,Nei基因多样性指数(H)为0.308 4;种群水平上,多态位点比率P为77.89%,I为0.410 6,H为0.260 9,基因分化系数Gst为0.106 9,揭示了长叶红砂种群遗传变异多存在于种群内,种群间的遗传分化较小,占10.69%。 基因流(Nm)为4.178 7>1,说明种群间的基因交流,防止了由于遗传漂变导致的遗传分化。聚类分析表明长叶红砂种群遗传距离与地理距离之间无显著的相关性。研究结果说明遗传多样性水平与物种本身特性和所处不同群落有关,濒危植物并不一定表现为遗传变异水平的降低。  相似文献   

2.
为查明日本岛屿山茶种群的生存状况及了解岛屿隔离对山茶种群遗传结构的影响,采用ISSR分子标记,利用筛选的20条引物对日本5个山茶(Camellia japonica)种群的遗传结构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山茶种群的多态位点百分比(PPB)为70.29%,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HE)为0.281 9,Shannon信息多态性指数(H)为0.409 5,与其它岛屿种群相比遗传多样性水平较高,表明山茶种群的生存状况较好。基因分化系数Gst=0.205 7,种群间具有较高的遗传分化;地理距离与遗传距离具有显著相关性(r=0.821 7,p<0.05),UPGMA也将同岛种群聚在一起,表明岛屿隔离对山茶种群的遗传分化具有重要影响。借鉴日本岛屿山茶种群的保护经验,建议加强我国岛屿山茶种群的就地保护力度,同时建立山茶种质资源库,促进基因交流。  相似文献   

3.
利用ISSR分子标记方法对分布在浙江省境内的7个短柄枹种群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分化进行了分析。从100个引物中筛选出12个用于正式扩增的ISSR引物,在7个种群140个个体中共检测到132个位点,其中多态位点118个,多态位点百分率(P)为89.39%,各种群P平均为58.87%。短柄枹总的Shannon信息指数(I)为0.493 3、Nei指数(h)为0.334 7,各种群I平均为0.336 2、h平均为0.229 1。PIh均显示云峰种群最高,天台山种群最低。AMOVA分子差异分析表明,67.97%的变异存在于种群内,32.03%的变异存在于种群间,种群间的基因分化系数(GST)为0.315 4。短柄枹种群间的基因流为(Nm)为1.085 3。7个种群的平均遗传距离为0.173 9。利用UPGMA法对7个种群进行聚类,结果显示天台山和雪窦山种群聚成一类,其它5个种群聚成另一类。  相似文献   

4.
北京地区野生大豆种群SSR标记的遗传多样性评价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使用40对SSR引物分析了北京地区野生大豆(Glycine soja)天然种群的遗传结构与遗传多样性。10个种群共检测到526个等位变异, 平均每对引物等位基因数为13.15个, 种群平均Shannon指数(I)为0.658, 群体平均位点预期杂合度(He)为0.369, 群体平均位点杂合度(Ho)为1.29 %。平均种群内遗传多样度(Hs)为0.362, 平均种群间遗传多样度(DST)为0.446, 基因分化程度(GST)为0.544。该研究显示, 中-西部生态区种群比北部和东部山区种群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在地理上, 环绕北京地区的太行山和燕山两大余脉区域野生大豆种群遗传分化表现出地理差异。可能是经过干旱选择而形成的有抗旱潜力的种群在遗传上表现单一化。期待该种群提供耐旱基因。  相似文献   

5.
中国板栗自然居群微卫星(SSR)遗传多样性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采用8对微卫星分子标记对中国板栗(Castanea mollissima)的28个自然居群进行了遗传多样性与遗传结构分析。在849个个体上扩增得到128个等位基因, 每位点平均等位基因数(A)为16。中国板栗居群的平均预期杂合度(HE)为0.678, 平均观察杂合度(HO)为0.590。华中地区的中国板栗居群遗传多样性最高(A = 8.112, HE = 0.705, HO = 0.618), 其次为西北地区和华东地区, 而西南地区遗传多样性最低(A = 6.611, HE = 0.640, HO = 0.559)。基于无限等位基因模型(IAM)和基于逐步突变模型(SMM)的遗传分化系数分别为FST = 0.120和RST = 0.208。分子方差分析(AMOVA)结果表明中国板栗野生居群的遗传变异主要存在于居群内(87.16%)。Mantel检测揭示遗传距离与地理距离之间无显著相关性, 表明基因流不是主导中国板栗居群遗传结构的关键因素。华中地区(尤其是神农架及其周边地区)是中国板栗遗传多样性的现代分布中心, 因而应该得到优先保护, 同时该区域的野生板栗居群可优先作为栽培板栗遗传育种的材料和基因库。  相似文献   

6.
白花泡桐种源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分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ISSR技术对白花泡桐38个种源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分化进行分析。结果显示:(1)从100个ISSR引物中筛选出9个能扩增出清晰带型并具多态性的引物,共扩增出95个条带,其中88条具多态性,多态位点比率为92.63%。(2)在物种水平上,有效等位基因数(Ne)、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H)、Shannon’s信息指数(I)的平均值分别为1.391 0、0.242 4、0.376 5;种源的多态位点比率在32.63%(江西抚州)~56.84%(广西梧州和江西九江)之间,平均为47.16%;基因流(Nm)为0.912 7,种源间遗传分化系数(Gst)为0.353 9,反映出种源间遗传变异占总遗传变异的35.39%,且遗传变异主要来源于种源内的个体间。(3)遗传一致度在0.39~0.82之间,反映出白花泡桐的遗传基础较宽。UPGMA法聚类分析将38个种源分为3组,主坐标分析(PCoA)将其大致分为4组,两种聚类方法的结果有一定的差异,本文做了相关讨论。研究还表明种源间的遗传距离与地理距离相关不显著。  相似文献   

7.
白沙蒿不同地理种群遗传分化的ISSR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ISSR技术,对白沙蒿的5个种群进行遗传分化的分析。12个引物在108个个体中共扩增出222个位点,其中,多态位点为218个,多态位点百分率为98.20%,Shannon多样性指数为0.315 4,具有高的多态性。种群间的遗传分化系数(Gst)为0.076 7,与AMOVA分析的结果一致(Фst为7.96%),表明绝大多数的遗传变异存在于种群内部。各种群间遗传一致度高达98%以上,遗传距离很小,基因流达3.008 2,均表现出白沙蒿各种群存在着广泛的基因交流,有着很小的遗传分化。  相似文献   

8.
应用ISSR 分子标记方法对采自云南的8 个居群的小桐子( Jatropha curcas) 共158 个个体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8 个ISSR 引物共扩增到了67 个位点, 其中61 个是多态性位点。分析结果表明: (1) 云南小桐子的遗传多样性水平很高。在物种水平上, 平均每个位点的多态位点百分率PPB = 91.04% , 有效等位基因数Ne = 1.5244, Nei′s 基因多样性指数He= 0.3070, Shannon 多样性信息指数Ho = 0.4618; 在居群水平上, PPB = 55.04%, Ne = 1.3826, He = 0.2171, Shannon 多样性信息指数Ho = 0.3178。(2) 居群间的遗传分化低于居群内的遗传分化。基于Nei''s 遗传多样性分析得出的居群间遗传多样性分化系数Gst = 0.2944。AMOVA分析显示: 云南小桐子的遗传变异主要存在于居群内, 占总变异的63.50%, 居群间的遗传变异占36.50%。(3) 居群间的地理距离及遗传一致度并不存在相关性。鉴于以上指标, 我们推测云南小桐子可能来自不同的地区。  相似文献   

9.
彭晓莉  吴旺泽 《植物研究》2011,31(4):436-442
由于青藏高于独特的地理环境,第四纪冰期反复的退缩和扩展对目前该地区生物物种的地理分布及居群结构产生重要的影响。本文对这一地区特有分布物种丽江云杉(Picea likiangnsis)3个变种丽江云杉变种(var. likiangensis)、川西云杉变种(var. rubescens)和林芝云杉变种(var. linzhiensis)共11个种群228个个体进行RAPD分析,研究其遗传多样性及谱系地理。结果表明,该种具有较高的总体遗传多样性,多态位点达85.42%;然而在群体水平上却保持了相对低的多态性,种群间差异不显著,种群平均多态条带百分率为62.31%,Nei’s平均遗传多样性指数(HE)为0.250,Shannon’s多样性指数(Hpop)从0.267到0.421 1。Nei’s基因多样性(GST=0.256)和AMOVE分析(Phist=0.236)表明,群体间有较高的遗传分化,群体间基因流有限(Nm=1.453 2),远远低于已报道的其它松科植物。UPGMA聚类分析表明3个形态上分离的变种没有单个聚成一枝,形成单系群。本研究认为,在第四纪冰期丽江云杉这一种在南部可能存在至少3个不同的避难所,北边和西边的居群应该是南方避难所里的居群经过不同的回迁路线而产生的,有可能是由于种内亚种间的反复杂交造成了目前的种群分布模式。  相似文献   

10.
采用ISSR分子标记对分布于大连市周边的4个藜的天然种群100个个体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及遗传结构的研究。13个引物共检测了157个位点,多态位点比率为67.52%,Shannon信息指数在物种水平上为0.332 9。根据GST值,藜遗传变异有40.03%发生在种群间。遗传距离分析表明,DT种群与MLN种群遗传一致度最高,遗传距离与地理距离之间没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1.
内蒙古小花棘豆遗传多样性的ISSR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ISSR分子标记对内蒙古西部地区小花棘豆(Oxytropis glabra DC.)6个地理种群进行了遗传多样性研究.结果表明:小花棘豆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14个引物共扩增出327个位点,物种水平上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为0.1972,Shannon多样性指数为0.3287;种内总基因多样性为0.1976,种群内基因多样性为0.1653,83.67%的遗传变异存在于种群内,16.33%的遗传变异存在于种群间,种群间的遗传分化系数为0.1633,基因流为2.5613,6个种群间有一定遗传分化,但遗传漂变不会引起遗传分化.UPGMA遗传距离聚类结果表明,生态地理条件相似的种群优先聚集.  相似文献   

12.
内蒙古扁蓿豆遗传多样性的ISSR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ISSR分子标记对分布于内蒙古不同地区的扁蓿豆(Medicago ruthenica)8个地理种群进行了遗传多样性研究.结果表明:扁蓿豆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15个引物共扩增出363个位点,物种水平上Nei s基因多样性指数为0.198 9,Shannon多样性指数为0.303 7;种内总基因多样性为0.308 6,种群内基因多样性为0.198 9,64.45%的遗传变异存在于种群内,35.55%的遗传变异存在于种群间,种群间的遗传分化系数为0.355 5,基因流为0.906 4,8个种群间基因交流较少,遗传分化较强.UPGMA遗传距离聚类结果表明,生态地理条件相似的种群优先聚集.  相似文献   

13.
杨明博  杨劼  杨九艳  清华  臧春鑫 《生态学报》2006,26(12):4027-4032
为了阐明环境条件对中间锦鸡儿适应状况的影响,在鄂尔多斯高原从东向西按照降雨逐渐减少的梯度选取了5个生境,从遗传多样性的角度出发,应用简单重复间序列(ISSR)方法,对各生境的中间锦鸡儿种群进行了分子生态学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生境由东向西的变化,多年平均降雨量的减少,中间锦鸡儿种群遗传多样性有所增加,大部分变异发生在种群内(79.95%),属异交类型,中间锦鸡儿群体间遗传距离缓慢增加,遗传一致度降低,说明生境条件的变化特别是长期形成的水分条件对中间锦鸡儿的遗传多样性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卷叶凤尾藓(Fissidens dubius P.Beauv.)是凤尾藓科凤尾藓属植物,该种分布广泛,形态变异强烈。为了解其遗传多样性及种群遗传结构特点,本研究利用ISSR分子标记对采集于浙江、福建、广西、四川、辽宁5个省区的卷叶凤尾藓14个自然种群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评价。结果显示:筛选出的12对引物共扩增出259条清晰、重复性高的条带,其中多态性位点有248个,多态位点百分率为95.75%;种群总的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为0.2327,Shannon's信息指数为0.3701,说明卷叶凤尾藓遗传多样性水平较高;14个种群的遗传分化系数(Gst)为0.7078,种群间的基因流(Nm)为0.1864,表明大部分遗传变异(72.01%)存在于种群间,27.99%的遗传变异存在于种群内,即卷叶凤尾藓种群间遗传分化明显。基于ISSR数据的聚类分析表明,在遗传距离50为分组阈值处,14个种群可被分为6组(G1~G6):G1为来自于浙江省不同采集地点的8个种群(JHBS除外);G2由浙江金华北山种群(JHBS)组成;G3包括福建武夷山(WYS)和天宝岩种群(TBY);G4、G5、G6分别由广西龙胜县花坪种群(GX)、四川龙池种群(LC)、辽宁白石砬子保护区种群(BSLZ)组成,表明卷叶凤尾藓种群间的遗传分化主要由地理距离造成,种群内的遗传分化可能与其生境的异质性有关。  相似文献   

15.
覃艳  黄宁珍  赵志国  李锋   《广西植物》2007,27(3):406-409,413
采用简单序列重复区间扩增(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广西地不容3个野生居群和1个引种居群共92个个体进行了遗传多样性研究。10个引物共扩增出61条带,其中60条具多态性,多态性位点百分率为98.36%。4个居群多态性百分率在73.77%~86.89%。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H)为0.3379,Shannon信息多样性指数(Ⅰ)为0.5055。3个野生居群Nei’s遗传分化系数(Gst)表明:83.87%遗传变异分布在居群内,16.13%的遗传变异分布在居群间。引种居群与3个野生居群间的遗传一致度达0.8846。引种居群有效地保护了广西地不容的遗传多样性。  相似文献   

16.
中国和美国大豆疫霉群体遗传结构的ISSR分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为探究中国和美国大豆疫霉的遗传关系, 采用简单序列重复区间扩增多态性(ISSR)技术, 对来自中国黑龙江省、福建省和美国的3个大豆疫霉地理群体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分析。通过13个ISSR引物对供试的111株大豆疫霉菌株进行扩增, 共得到102个ISSR条带, 其中多态性条带为88个, 占86%。遗传变异分析表明, 美国群体具有更高的遗传变异度; Nei’s 遗传相似性和主成分分析均显示, 中国福建群体与美国群体间的遗传相似性最高, 而福建群体与黑龙江群体间遗传相似性最低; 聚类分析显示, 供试菌株在88%的相似性水平上可区分为7个聚类组, 且美国群体分布于更多的聚类组中; 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也表明美国群体的遗传多样性最为丰富。综合分析表明, 本研究的结果不支持关于美国的大豆疫霉可能来源于中国的推测。  相似文献   

17.
异色瓢虫不同地理种群的ISSR种群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异色瓢虫Harmonia axyridis(Pallas)在亚洲地区是一种重要的捕食性天敌昆虫,但是当引入到欧美后,对当地的物种产生了威胁.本文用ISSR技术对两个中国本地种群和一个引入美国的种群进行了种群多样性以及种群分化的分析.8条ISSR引物共扩增出105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比率为96.19%.Nei's多样性指数、Shannon信息指数、多态性条带比率,在中国种群与美国种群中均非常接近,种群分化不明显(G_(st)=0.042).AMOVA分析显示种群多样性主要来源于种群内部,种群问的基因流非常强(N_m=5.537).基于Nei's多样性构建的聚类结果显示ISSR是一种快速有效的研究异色瓢虫种群多样性关系的技术.  相似文献   

18.
大别山山核桃种群遗传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更有效地保护和合理开发大别山山核桃(Carya dabieshanensis)资源,该文利用RAPD分子标记技术,对3个天然大别山山核桃种群的90个单株的遗传多样性、种群内和种群间的遗传变异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20对10 bp随机引物共检测到238条谱带,其中多态带为162条,占68.1%。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显示: Shannon多样性指数为0.476 1,58.18%的变异分布于群体内,而种群间变异占了41.82%;Nei指数群体总基因多样度为0.314 5,群体内平均基因多样度(HS)为0.186 5,群体间的基因多样度(HST)为0.128 0,群体Nei基因分化系数(GST)为0.406 7,说明40.67%的变异存在于种群间,群体内的变异占了总变异的59.33%,与Shannon多样性指数相比基本一致,均表明种群内有较丰富的遗传变异,这为优良品种选育提供广阔前景;种群间的基因流(Nm)为0.730 6,证明种群间遗传交换较小,这与环境适应性和高山阻隔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选取大连地区大陆与海岛共有植物玉竹为研究对象,采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来自5个海岛和4个大陆种群的262个玉竹个体进行遗传多样性的比较和分析。从10个筛选出的ISSR引物扩增得到120个位点信息,其中多态性条带百分率为91.67%,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h)为0.346 0,Shannon信息指数(I)为0.510 8。其遗传分化系数(Gst)为0.117 4,基因流(Nm)为3.758 5。研究结果表明玉竹天然种群的遗传多样性较为丰富,种群间基因交流较为频繁,遗传距离与地理距离具有一定的相关性。通过海岛与大陆种群遗传多样性的比对发现,海岛种群的遗传多样性略高于大陆种群,表明在孤立的生境和更为复杂的选择压力下,海岛玉竹种群可能会积累更多的遗传变异从而形成较高的遗传多样性水平。本文研究结果将为进一步探讨隔离生境中天然植物种群遗传进化规律提供证据。  相似文献   

20.
用ISSR标记分析不同地区紫茎泽兰种群的遗传变异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利用ISSR标记技术分析了我国32个紫茎泽兰地理种群的遗传多样性,结果表明入侵我国的紫茎泽兰具有较大的遗传多样性,物种水平上的Nei's基因多样性为0.235,shannon's指数为0.372。种群间的遗传分化研究表明,大部分变异存在于种群内,总体遗传多样性中仅34.5%来源于种群之间。紫茎泽兰种群间的遗传距离矩阵和空间距离矩阵之间呈轻度正相关(r=0.542,P<0.001),说明地理隔离可能是阻碍紫茎泽兰种群间基因交流的原因之一。不同海拔高度紫茎泽兰种群的遗传多样性水平呈现随海拔升高而降低的趋势(r=0.368,P<0.001),各海拔区域种群的平均ISSR标记Nei's基因多样性和Shannon's指数均随海拔升高而有所降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