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几种环境因素对东亚钳蝎繁殖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实验观察了温度、种群密度、风、噪声对东亚钳蝎繁殖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控温条件下(26 ̄30℃),东亚钳蝎不冬眠,比自然条件下养殖的蝎提前半年左右产下仔蝎,母蝎的成活率提高。种群密度过大时,种群内斗争激烈,母蝎和仔蝎成活率降低。噪声和强风对蝎繁殖不利。  相似文献   

2.
东亚钳蝎食物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亚钳蝎(Buthus martensii)是一种名贵的动物药材;有搜风、止疼、镇惊之功效。近几年来,由于荒山的开垦,农药的广泛使用,蝎的生活环境遭到破坏,生态失去平衡;产量日趋下降;人工养蝎便提到日程上来。在人工饲养中首先碰到的就是食物问题。这问题比较复杂,  相似文献   

3.
马氏正钳蝎(Mesobuthus martensii)又称东亚钳蝎,是中国最常见的蝎种。针对该蝎种系统性研究相对薄弱的现状,本文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体视显微镜、解剖学等手段对马氏正钳蝎的形态结构进行了研究,全面系统地描述了马氏正钳蝎的外部形态和内部结构特征,完善了该蝎种生物学特征的基础数据,特别是对其呼吸系统、生殖系统及毒腺的结构进行了详细的研究,观察和分析了马氏正钳蝎的螯肢、眼睛、步足及听毛、生殖孔、栉齿感受器、书肺、毒腺等结构特征及相关功能,探讨了不同视觉蛋白的差异性表达、感光功能差异性与蝎子生存进化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4.
蝎子是一种重要的动物药材。近年来,由于生态的破坏,产量逐渐减少,因此成为药材市场上一味供不应求的中药。只有人工饲养才是较好的解决途径,然而由于蝎子的生活习性特殊,致使人工饲养尚未取得完全成功,目前仍不能提供商品。现将在试验中所取得的点滴经验,供中学搞课外养蝎活动的参考。种的来源和投放人工试养的蝎种,最好就近捕捉,这样对当地的生活环境有较强的适应性;如当地没有,也可到外地找,但不可长途运输,也不能邮寄。采种的时间最好在阳历五月中旬到六月下旬,因为这个阶段容易捕捉,适龄母蝎能在当年繁殖。要挑选前腹部肥大、饱满,腹面为嫩灰色,体长4.8—5厘米  相似文献   

5.
我国东亚钳蝎的研究概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东亚钳蝎又称马氏钳蝎(Buthus martensi),是我国分布最广,数量最多的蝎种。中药全蝎为名贵药材之一。全蝎的养殖和综合利用已列入国家星火计划。蝎子养殖专业户,正从综合利用方面谋求新路。本文作者根据文献资料和实验研究报告,简单介绍我国东亚钳蝎的研究概况。 (一)全蝎的加工与蝎毒的提取 中药全蝎是活蝎制成干品,以干蝎配伍人药,因此,全蝎的质量很大程度取决于加工方法和技术。要使干品得到符合《药典》的要求,首先除去蝎体上的泥沙,以每0.5公斤活蝎用盐量75克为宜,  相似文献   

6.
东五钳蝎(Buthus martensi Karsch,1879)是我国常见的一种蝎子,分布于内蒙古、辽宁、河南、河北、山东、安徽、江苏、福建等省,在辽宁主要分布于朝阳、锦州等地。解放前钳蝎在我国分布的北界为沈阳以北的铁岭及开原一带,而近10年来经调查,发现盖县以北地区几乎见不到蝎子了,蝎子产量有逐年下降的趋势,为保护蝎子野生资源及给人工养蝎提供科学依据,我们于1974—1985年开展了对东亚钳蝎生态学的研究,现就辽宁省蝎子主要产区朝阳地区东亚钳蝎种群密度的研究  相似文献   

7.
蝎的人工饲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我国人工养蝎工作约始于五十年代末,我单位试养蝎亦已进行约有十年时间。由于蝎的养殖周期较长,以及饲养中困难较多,故至今尚未能大量投产。尽管如此,我们在蝎的饲养管理方面还是摸索到一些经验。鉴于近年来希望养蝎的人日渐增多,有必要把我们是如何建设饲养场和有关管理措施向大家作一汇报,以便共同努力,摸索出一套成功的经验。希望通过人工养殖,使这一名贵药材的药源得到一些补充。  相似文献   

8.
在人工养麝和活麝取麝香试养成功的情况下,提高麝的繁殖率和成活率,是扩大麝群、增加麝香产量的一条重要途径。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以来,在毛主席革命路线指引下,在批林批孔运动推动下,我场“三结合”科研小组进行了试验。在饲养管理上采取了五项措施,繁殖上注意了五个环节,使全场39只性成熟母麝全配、全孕。1974年繁殖仔麝58只,成活率由50%提高到90%以上,达到了建场以来最高水平。  相似文献   

9.
1984年10月,四川养麝研究所派员学习北朝鲜人工引流熊胆粉技术以来,我国人工饲养黑熊、棕熊引流熊胆粉遍及全国,这对野生熊类资源保护造成极大影响,已引起有关部门严重关注。黑熊在野外繁殖正常,在动物园的熊山里仅有个别能产仔。1990年,都江堰市动植物药研究所与成都动物园合作,人工配种黑熊9只,在笼养条件下于1991年1—2月,有3只雌兽产仔并成活4只,笼养黑熊几只同时产仔,尚属首次,这为全国养熊单位及个人提供了人工繁殖黑熊的新信息,走自繁自养道路,为保护我国第二类野生动物——黑熊资源迈出了一大步。该所目前正在研究人工采精、冻精及…  相似文献   

10.
钳蝎系统分类研究概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传统观点认为蝎类是蛛形纲中最原始的类群,但是最近的形态分析和分子系统发生研究表明蝎类与单胫类(Haplocnemata=Solifugae Pseudoscorpiones)构成姐妹群,并与盲蛛类一起在蛛形纲形成一个独立的分支.钳蝎科是蝎目中种类最多分布最广的一个科,目前已知82属600余种.钳蝎一直被认为是蝎目中最原始的类群,但是随着Pseudochactidae的发现和建立,其原始的地位也被取代.钳蝎科中亚科的划分一直存在很大的争议,至今尚没有一个亚科划分意见被广泛接受.同样,钳蝎科中属种的界定也存在问题,一些建立较早的属亟待修订.本文对钳蝎的系统发生和分类进行了综述,并对国内外文献中已记载的中国钳蝎种类进行了汇总和记述,即东亚钳蝎Mesobuthus martensii(Karsch,1879),条斑钳蝎蒙古亚种M.eupeus mongolicus(Birula,1911)、凶恶亚种M.e.thersites(C.L.Koch,1839),高加索钳蝎间型亚种M.caucasicus intermedius(Birula,1897)、普氏亚种M.c.przewaklskii(Birula,1897),细尖狼蝎Lychas mucronatus(Fabricius,1798),斑等蝎Isometrus maculates(DeGeer,1778),凹直钳蝎Orthochirus scrobiculosus(Grube,1873).  相似文献   

11.
产蝎及仔蝎的若干生物学特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实验用蝎绝大多数在夜间产仔。用特殊装置录得的图形显示,产仔前12—8小时移位走动较多;产后约一周内活动减少,通常出现在傍晚前后的频繁走动消失。1337只仔蝎初生体重平均在18mg以下,生后约10天内不摄食,体重逐日下降。仔蝎与亲蝎间无特异性识别能力;绝大多数产蝎 不食幼仔。文中描述了产蝎母性行为的若干方面,以及母性行为在未产孕蝎诱发的可能性,并对母性行为作了讨论。作者认为,用“残食”来描述蝎与蝎之间的某种关系,并没有触及其生物学特性的实质。  相似文献   

12.
人工饲养鲸类动物的繁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刘仁俊  杨健  陈德勤 《兽类学报》2003,23(3):245-249
介绍多年来对鲸类动物在人工饲养条件下繁殖问题的研究成果,包括:雌雄性生殖器官的组织解剖,饲养和采精训练,人工饲养条件下的繁殖,孕豚护理,分娩和幼豚饲养。为推动我国鲸类动物的人工繁殖提供科学资料。  相似文献   

13.
东亚钳蝎的形态和习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蝎是属于节肢动物门蛛形纲蝎目(Scorpio-nes)的一类动物。全世界约有6科600种。我国已有记载的仅15种。东亚钳蝎 Buthus mar-tensii Karsch,1879是我国最常见的一种,分布于内蒙古、辽宁、河北、河南、山东、安徽、江苏,直到福建一带。它是我国一种重要的药用动物,  相似文献   

14.
在人工饲养下的华南虎(Panthera tigrisamoyensis)产仔后,有不哺育的现象,若不及时采取措施就会死亡。因此,人工喂养就成为一项很有意义的工作。 我国1969年以来曾人工喂育过两只幼华南虎并获得成功。而且生长发育良好,并繁殖了后代,现将人工喂育情况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5.
具有中等毒性的马氏钳蝎神经毒素的纯化和初步晶体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柱层析技术对产自淅川和常德的马氏钳蝎毒素进行分离纯化,得到8种哺乳动物神经毒素。运用制备型等电聚焦电泳技术,对常德样品中具有中等毒性的蝎神经毒素进一步纯化,获得了高纯度样品。两个产地的蝎毒素BmK5均已经成功地获得了大晶体。空间群均为P212121,晶胞参数分别为:a=38.46埃,b=37.28埃,c=36.97埃;a=38.44埃,b=37.55埃,c=36.83埃。对两个产地的晶体分别收  相似文献   

16.
中华山蝠繁殖生态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借助了Mini-2型超声波接收器,采用标志重捕法,结合录音、录像、拍照等方法,对四川师范学院校舍的中华山蝠繁殖生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中华山蝠集群繁殖,产仔育幼期雌蝠与雄蝠分离,形成母子群,4月中下旬开始受乳孕,5月下旬到6月下旬产仔多是一胎两仔,极个别一胎一仔。初生仔性比为1.1:1(♀/♂),幼蝠不选择母体,母蝠则只哺育自己的幼仔,幼蝠5周龄后开始飞翔,独立生活前辈的成活率约为72.20%,3个半月性成熟。当年仔参与交配,幼仔独立生活后,逐渐与母蝠分离,9月中旬到10月上旬交配,交配后绝大部分迁移。  相似文献   

17.
棉铃虫饲养技术与流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了一套简便、实用的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常规人工饲养技术及饲养流程。1~3龄幼虫用养虫罐群体饲养,4龄至化蛹用24孔养虫盒单头饲养。成虫饲喂10%蜂蜜水,在成虫产卵笼中把卵产在脱脂纱布上。饲养过程中应重点关注成虫所处空间的湿度、卵和蛹表面的消毒,以及饲养器具和材料的消毒和灭菌、饲养环境光周期等技术要点。本文还对人工饲养过程中的一些关键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8.
在我国北方一些地区,生活着一种蛛形纲的动物,叫蝎子,又叫钳蝎。这种现代蝎子前面有两个大钳子,叫螯肢。还有四对附肢。尾部有个尾刺,能够向前弯曲。尾刺里面有毒腺,如果人们被它一刺,毒液进入人体,那是痛苦非凡的。蝎子是个见不得人的家伙。白天躲在碎石树皮底下睡大觉。一到夜晚,便精神十足,出来找东西吃,它喜欢吃昆虫、蜘蛛等动物。一般人因为它会刺人,都讨厌、害怕它。但我国河南等省一些地方却人工大养其蝎。为什么呢?原来,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介绍了一套简便、实用的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常规人工饲养技术及饲养流程。1~3龄幼虫用养虫罐群体饲养,4龄至化蛹用24孔养虫盒单头饲养。成虫饲喂10%蜂蜜水,在成虫产卵笼中把卵产在脱脂纱布上。饲养过程中应重点关注成虫所处空间的湿度、卵和蛹表面的消毒,以及饲养器具和材料的消毒和灭菌、饲养环境光周期等技术要点。本文还对人工饲养过程中的一些关键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0.
黑龙江省玉泉养兽场是以养兽为纲,综合经营为方针的毛皮、果树基地。随着场子的建立,开始了养鹿。2年以来,已发展到46只。其中马鹿41只,完全是捕于我省的山区,逐只由山里运回家养的。通过改变习性、精心饲养,已繁殖了15只。1958年有9只性成熟的母鹿,到今年产仔期已实现满配、满孕、满生、满活、满壮等五满和产茸千两的成绩。归纳起来,主要是执行了如下一些重要措施:饲养管理上采取了六大根本办法,繁殖上抓住了五个中心环节,在饲养员中开展了以两爱为中心,十大树立为灵魂的政治思想教育。饲养管理上的六大根本措施1.给以充足清洁的饮水:水对于鹿的生长和长茸具有重要作用。据初步观察,公鹿在长茸期若雨水勤、饮水充足,茸角长的快而粗大;给母鹿充足的饮水,乳汁分泌多,仔鹿建壮。因此,鹿圈的水槽要经常有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