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动物生态影响评价是旅游开发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的重要专题之一。进行规划环评动物生态影响评价, 是一项将动物科学知识应用到规划环评之中的跨学科工作, 对扩展动物科学的应用领域有重要意义。以往的动物生态影响评价与规划环评动物生态影响评价研究的重点不同、技术路线不同。至今为止, 规划环评动物生态影响评价的研究还十分薄弱。随着我国旅游业的快速发展, 迫切需要清晰、完整的技术路线指导规划环评动物生态影响评价, 提高规划环评动物生态影响评价质量, 更好地保护旅游开发区的野生重点保护动物。根据相关环评技术导则要求, 运用了案例分析归纳法, 首次提出了清晰、完整的旅游开发规划环评动物生态影响评价的技术路线, 介绍了规划环评动物调查方案及结果评价步骤和方法。规划环评动物生态影响评价报告包括动物生态现状调查评价、动物影响识别、动物影响分析和动物保护对策等4 部分。重点保护动物及其重要栖息地是规划环评动物生态影响评价工作的重点, 要重点调查在规划区内是否存在重点保护动物的重要栖息地, 以及最小的有效保护区域边界。运用基于GIS 技术的叠图法将规划方案叠加到动物分布图、迁徙路线图上, 分析规划布局对动物的影响。其分析结果可为优化规划方案提供依据, 为实现规划开发与动物保护双赢局面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2.
如何在土地利用规划过程中考虑环境影响是土地利用规划中的一个难点问题.在定义活动、影响域、功能区、敏感度等概念的基础上,详细论述了土地利用规划支持系统(strate-gic tool for integrating environmental aspects in planning procedures,STEPP)将环境影响融入土地规划设计的过程.该系统是在ArcView GIS二次开发语言Avenue上开发的规划支持系统,可以方便规划相关人员在系统平台上进行信息交互,并在空间上直观、定量地表现规划过程中的环境影响及其变化.以荷兰埃德和维纳多市之间的城乡结合部为研究区进行案例研究,结果表明,该系统的定义和评价过程能较好地将环境影响融入到规划设计过程中,适时、直观地反映规划措施对环境的影响,方便了规划参与者参与规划过程,为决策者制定科学规划提供了依据.最后,对该系统如何应用于我国的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3.
为探索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规划对区域生物多样性的影响,本文选择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作为研究对象,将整个甘孜州划分为8种植被景观类型,并在此基础上计算了2005年,预测了规划实施后2010年、2020年甘孜州的景观密度、频率、比例及优势度变化;通过规划区与生物多样性敏感区域的叠加,分析了二者之间的空间冲突;根据长江上游植被类型图面信息的筛选、集成和综合,结合野外调查,将甘孜州整个地域划分出40种不同植被类型,制作了甘孜州植被生物量分布图,并计算了每个规划开采区内的生物量;使用甘孜州动植物分布数据,统计了每一鼓励开采区和限制开采区内各个物种栅格数占规划区总栅格数的比例,以此分析区域矿业开发活动对该物种的影响程度.通过上述工作,提出了基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甘孜州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规划调整建议.  相似文献   

4.
何舸 《生态科学》2015,34(6):163-169
城市新区是城镇化的重要空间载体, 其生态环境面临着开发建设所带来的巨大威胁。城市生态规划是在协同推进新型城镇化和生态文明建设的背景下, 实现绿色发展和生态空间山清水秀的重要途径。以烟台市东部海洋经济新区起步区为例, 利用RS 和GIS 技术, 对沿海新区城市生态规划进行了研究。通过分析开发建设过程中的生态敏感性因子及其空间分布特征, 对区域生态敏感性进行综合评价, 将研究区划分为生态高度、中度和轻度敏感区, 分别占总面积的48.1%、7.4%和44.5%。在生态敏感性综合评价的基础上, 构建“一核、四心、多廊”的区域景观生态格局, 并将全区划分为5 个生态功能区, 分别提出相应的发展指引, 以协调生态环境保护和城市发展之间的矛盾。  相似文献   

5.
基于“千层饼”模式,构建了上海世界博览会区域的生态规划方法,并从人体舒适度、生命健康和资源可持续利用角度,对上海世界博览会区域建设用地进行了生态要素调查与GIS可视化综合分析.结果表明:以“千层饼”模式为原型的生态规划方法应当包括生态规划目标的确定、生态要素的选择与实地调查、数据库构建与GIS可视化综合分析,该方法对上海世界博览会区域生态规划前期研究是不可缺少的;针对研究区土壤污染状况,在既考虑市民对绿色景观的要求又兼顾可持续利用资源以及防止二次污染的原则下,提出了研究区土壤保护与再利用的初步方案;为保护上海世界博览会区域原有重要生境,建议设立植被群落与原有绿色景观的保护区域;为提高研究区亚热带季风条件下的人体舒适度,提出了利用生态景观元素优化温湿度及通风的概念.  相似文献   

6.
水电工程的规模和特点决定了它对环境的影响特别重大,这种影响有正效益和负效益两个方面。水电开发的环境影响评价理论和方法在世界范围内都是一个在不断探索、发展和完善的科学问题。本文以怒江中下游水电开发规划为例,通过怒江水电开发规划环境影响因子的筛选和环境影响的定量分析,对开发方案的长期和整体的环境影响效益和成本进行估算,即估算项目实施后年环境成本和效益流量。评价结果表明,怒江中下游4级水电开发的直接环境效益为2.77×108元/a,环境成本总值约为3.96×108。评价结果中,直接环境效益和环境成本的比值为1∶1.4,环境影响的净现值为-1.19×108元/a;限于目前环境损益分析技术和方法还不太成熟,部分指标如怒江水电开发对文化多样性、陆生生物、水生生物等的影响,还无法找到有充分说服力的评价方法,从而使评价结果的完整性和准确性受到一定的影响。作为辅助决策依据,决策者应根据多方面的因素,综合考虑,以做出充分合理的判断和决策。  相似文献   

7.
宗雪  郑姚闽  王滨 《生态科学》2016,35(3):195-200
综述了基于GIS 的国内外生态旅游规划研究进展,指出我国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规划的重要意义和现实困扰,建议从生态旅游的资源调查、开发空缺、适宜度评价、环境影响评估和智慧平台研发等角度入手,充分发挥遥感、地信和导航等3S 技术的优势,进一步提升我国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规划研究与实践的科学水平。  相似文献   

8.
城市环境保护规划与生态建设指标体系实证   总被引:46,自引:4,他引:42  
在回顾分析各类环境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将环境指标体系分为3类:(1)综合性的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2)区域一半规划与管理指标体系;(3)面向某一领域或专题研究的指标体系。结合案例研究提出了一种面向规划与管理的城市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指标体系。该体系综合考虑环境保护与污染控制、生态保护与建设、生态环境管理以及经济发展、城市与社会发展5个专题要素,前3个专题要素组成主体指标系统,后2个组成扩展指标系统。根据规划管理不同层次的需要,设置了核心指标和辅助指标两个复杂程度不同的指标集,分别对应宏观与中观层次的规划要求,并使用灰色关联法对指标体系进行评价。在实例研究中,通过专家咨询法,选择了39项核心指标,31项辅助指标组成上海浦东新区环境保护规划与生态建设指标体系,在计算各项指标现状的基础上,确立了各指标2005年、2010年和2020年的规划值,结合多级灰色关联法,提出了CIEE指数(Comprehensive Index for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nd Ecological Construction)对各项指标的现状和变化趋势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9.
云南省土地生态敏感性评价   总被引:23,自引:3,他引:20  
杨月圆  王金亮  杨丙丰   《生态学报》2008,28(5):2253-2253~2260
敏感性评价是分析区域生态环境稳定性的主要方法之一.为了促进土地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实施宏观规划和管理,利用2003年生态环境现状调查资料和相关研究成果,在GIS空间分析技术支持下,从土壤侵蚀、石漠化、生物多样性、地质灾害、水环境5个方面,对云南省土地生态敏感性开展了单要素评价和综合评价.研究结果表明:云南省土地生态环境中度敏感地区和高度敏感地区面积较大,分别占总土地面积的36.67%和46.93%,不敏感地区占10.15%,极敏感地区占的份额最小,只占6.25%.从区域分布来看,中度敏感类型区在全省各个地区均有分布,高度敏感的地区主要分布在滇东北、滇西北以及滇西的部分地区.  相似文献   

10.
基于开发区规划环评的土地资源承载力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地资源承载力评价是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重点,是决定规划是否可以实施的重要依据.基于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的空间分析功能,选取高程、坡度、土地利用现状、距居民点距离、距主要交通道路距离和距环境敏感区距离作为敏感因子,综合评价了漳州招商局经济技术开发区生态敏感性程度及其空间分布状况,并将评价结果与用地布局规划图叠加进行生态适宜性分析.结果表明: 研究区84.0%的居住用地、93.1%的工业用地、86.0%的交通用地和760%的其他建设用地处于非敏感区和一般敏感区,用地规划实施总体上对区域陆域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较小,规划区内土地资源可以满足规划用地需求.以生态用地为约束条件进行人口承载力评价的结果表明,高度敏感区和60%的中度敏感区可视为生态用地,开发区规划期内人口规模为24.0万,区域人均用地可达134.0 m2,该人口规划规模适宜,符合相关建设用地标准.  相似文献   

11.
科学合理的海域空间评价单元划分是各类海洋空间监测、评价、规划和管理的基础工作,对于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实现海洋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利用具有重大现实意义。然而,海洋的流动性、开放性、边界模糊性等特征,导致海洋空间评价单元划分较陆地而言更为复杂、困难。以福建省东山湾为例,提出一种适用于小尺度海域的空间评价单元划分技术方案,通过从化学属性、物理属性、生物学属性三个方面构建海域空间生态属性划分指标体系,进行空间分类评价,运用插值、叠加分析等GIS技术将东山湾划分为67个基本空间评价单元。研究结果不仅能为进一步划定东山湾海洋空间规划提供技术支持,同时为其他小尺度海域生态监测、评价、规划和管理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12.
快速城市化加重了资源的消耗和对城市周围环境的破坏,对城市进行规划和建设时需要尽可能降低这些影响.城市规划的理论研究和实践越来越注重生态方面的考虑,城市规划与生态学的结合已渐成趋势.本文以金坛市城南新区规划为案例,阐述了城市规划与生态学结合的思路和方法.在该规划中,采用了生态承载力、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等一系列生态学技术方法,并将环境影响评价与规划同步实施,把环境影响评价意见及时反馈到规划编制过程中,从而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此外,提出了城南新区规划、开发的生态原则和生态空间控制标准,为城市发展预留了生态底限.  相似文献   

13.
1 引  言要制订不会危及环境的土地资源开发和保护计划 ,必须首先掌握可靠的、较新的有关土地资源的时空信息[3 ] .近年来 ,以GIS和遥感技术为主的现代信息科学技术在土地覆盖/利用调查与填图[2 ,6] 、土地资源动态变化监测[13 ] 、土地质量退化与土壤侵蚀监测[5,8] 、土地资源评价[12 ] 与管理[10 ] 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这些技术可以较好地解决以往传统方法在获取、分析和处理大量、复杂土地信息中的众多限制 ,使我们得以动态地、综合地分析土地资源环境信息[4,7] .贵州省安顺市地处我国西南岩溶山区 ,生态环境脆弱 ,土地资源相对不足…  相似文献   

14.
上海外高桥保税区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环境规划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祥荣 《生态学报》2001,21(5):701-708
以可持续发展理论和生态规划理论为指导,应用环境监测、遥感分析和GIS等方法评价了上海外高桥保税区大气、水体、土壤、噪声、绿化等生态环境质量现状和发展趋势,从生态环境建设的指标体系、环境保护规划和管理、绿地系统规划等方面提出了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5.
16.
基于生态敏感性评价的本溪青云山景区空间规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林地型景区的生态环境保护和利用是景区旅游开发的基础.本文基于生态环境要素和保护需要构建了生态敏感性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层次分析法和熵权法得到组合权重,结合GIS技术对本溪青云山景区进行生态敏感性评价,并根据评价结果制定景区空间规划.结果表明:青云山景区内高敏感区占比9.2%,敏感区占比60.2%,低敏感区占比22.7%,不敏感区占比7.9%.依据青云山生态特征和生态保护红线将景区分为限制开发区、适度开发区和旅游开发区三大板块,结合自然、人文等资源的空间分布特征,制定了景区"二轴六区"的空间规划,针对各板块资源利用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制定了相应的旅游开发规划策略.本研究能够为林地型景区空间规划提供更为科学有效的规划路径.  相似文献   

17.
区域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是区域规划空间布局的重要前提和基础,是区域土地资源合理利用的重要依据.基于GIS软件平台,采用区域综合实力与空间可达性分析方法对冀中南区域发展潜力进行了空间定量分析,采用生态环境敏感性方法对研究区发展的生态约束进行定量评价,进而借鉴损益分析法,构建了由发展潜力和生态约束构成的潜力-约束模型,并通过相互作用判别矩阵,得到不同发展理念下的建设用地适宜性情景方案.结果表明: 研究区综合实力与空间发展潜力均呈首位分布,且点轴发展模式明显;生态环境敏感性总体上呈西高东低的分布格局;区域经济发展理念对区域生态安全格局和城市建设用地增长空间规模具有重要影响.潜力-约束模型重新构建了区域用地发展适宜性的评判原则与方法,能够较为科学地实现区域综合发展潜力的空间栅格化,获取研究区未来用地的发展趋势和空间布局,可以为城市与区域规划提供科学依据,是实现区域“精明增长”与“精明保护”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8.
基于GIS的产业生态学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雪  施晓清 《生态学报》2017,37(4):1346-1357
产业生态学由于缺少关于空间分析的工具,使得研究结果因缺乏空间维度信息而影响对管理效率和精准度的支持。基于GIS的产业生态学相关研究已成为产业生态学研究的一个新的方向。为总结已有的研究成果并展望未来的研究方向,运用文献计量及对比分析的手段,系统分析了国内外基于GIS的产业生态学的相关研究进展,得出以下结论:当前基于GIS的产业生态研究主要集中在物质代谢、产业共生和生命周期评价3个方面,将GIS技术引入到物质代谢研究中,可以更好的展示物质代谢的时空分布格局,为物质代谢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基于GIS技术,不仅可以更加高效地挖掘潜在的产业共生机会,还可应用于生态产业园的规划管理如企业的选址、空间布局等以及废弃物的回收再利用方面;将GIS与LCA耦合在一起,可以很好地补充、完善和管理传统数据,有助于探索产品、活动或工艺的环境影响的空间特性以及进行土地利用相关的环境影响评价。另外,国内外研究的侧重点也不尽相同。在物质代谢研究中,国内研究较少,仅在城市尺度上进行了基础设施的物质代谢及其存量分析,国外在国家、城市尺度上研究了铜、锌等金属的物质代谢情况;在产业共生研究中,国内侧重于生态产业园的研究,而国外侧重于城市尺度的产业共生机会识别的研究;在LCA的研究中,国内开展了基于GIS的生命周期评价数据库和产品材料信息管理系统的研究,而国外侧重于进行区域化的生命周期评价、进行土地利用影响类型的相关评价以及污染物的追踪,国内在该方面尚处于起步阶段。国内外在研究方法上存在共性,都是基于GIS的空间分析方法、缓冲区分析方法以及数据库技术等。未来将GIS作为一个平台,面向产业转型展开产业生态学综合理论方法的研究,可以为产业的可持续性管理提供有效支持。  相似文献   

19.
自然特征、景观格局、自然与人文资源和现有开发导向等因素,共同决定了景观空间内部不同的本底特征,即景观性格。通过对多类型资源的叠加,生成对区域空间景观性格的综合评价结果,一方面可以作为国土空间用途管制所涉及问题的评价依据,另一方面可以具体指导国土空间风貌控制问题,从而弥补现有国土空间规划编制过程对景观资源禀赋及本底特色的忽视。对现有景观性格评价方法进行了梳理,基于此构建景观性格评价在国土空间规划中应用的过程步骤,并以黑龙江省伊春市为例进行景观性格评价实践,形成景观性格分区、景观性格分级及景观性格描述等成果,指导伊春市国土空间规划风貌控制、功能区划分及发展定位。景观性格评价有利于发掘利用空间自身优势,与现有国土空间规划评估体系形成互补,共同指导规划的编制过程。  相似文献   

20.
周旻  孙海涛 《生态科学》2010,29(4):380-384
GIS技术在城市噪声管理中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城市噪声监测部门在日常工作中会积累大量的数据资料,噪声地图的发展更是提供了大量的模拟噪声数据。从地学的视角来分析城市环境噪声问题,采用GIS空间分析软件Geoda支持的"箱线图"和"分层设色图"方法,通过分析现有的数据来发现噪声"热点",实施噪声评估,分析区域的环境噪声,还可轻易发现该区的噪声分布特点。这种分析方法将数据与相关的地理环境相对应,噪声数据反应的规律和噪声的空间格局得以直观地展现,分析结果可作为环境噪声研究、环境管理和政策制定的参考,是研究城市环境噪声状况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