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短角水虻属OdontomyiaMeigen为水虻科一大属,全世界已知近210种,中国记载过12种。本文对中国短角水虻属作了综述性总结,记载了5新种(双斑短角水虻Odontomyiabimaculata,贵州短角水虻O.guizhouensis,中华短角水虻O.sinica,黑盾短角水虻O.uninigra,杨氏短角水虻O.yangi),同时对4已知种进行了再描述,并编制了中国已知种类的检索表。新种的模式标本存于北京农业大学昆虫标本馆。  相似文献   

2.
记述中国距水虻属Allognosta Meigen 6新种,即保山距水虻 A.baoshana,sp.nov.,红河距水虻A.honghensis,sp.nov.,金平距水虻A.jinpingensis,sp.nov.,单斑距水虻A singularis,sp.nov.,腾冲距水虻A.tengchongana,sp.n...  相似文献   

3.
记述线角水虻属4新种,即离斑线角水虻N. dissitus sp.nov.,黄颜线角水虻N.faciflavus sp.nov.,黄腹线角水虻N.ventiflavus sp.nov.和新疆线角水虻N.xinjianganus sp.nov,.模式标本保存在中国农业大学昆虫博物馆.  相似文献   

4.
中国距水虻属新种记述(双翅目,水虻科)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记述我国距水虻属Allognosta 4新种,即黑端距水虻A.apicinigra sp.nov.、刘氏距水虻A.liui sp.nov.、宁夏距水虻A.ningxiana sp.nov.和雁山距水虻A.yanshana sp.nov,.模式标本保存在中国农业大学昆虫博物馆.  相似文献   

5.
首次报道我国贵州距水虻属Allognosta 4个种(包括3新种或亚种),即背斑距水虻A.dorsalis sp.nov.,梵净山距水虻A.fanjingshana sp.nov.,斑胸距水虻A.maculipleura Frey 和黑腿距水虻Allognosta flavofemoralis nigrifemur subsp.nov,.模式标本保存在中国农业大学昆虫博物馆.  相似文献   

6.
记述我国距水虻属Allognosta 4新种,基黑距水虻A.basinigra sp.nov.,彩旗距水虻A.caiqiana sp.nov.,大龙潭距水虻A.dalongtana sp.nov.,梁氏距水虻A.liangi sp.nov.。模式标本保存在中国农业大学昆虫博物馆。  相似文献   

7.
@@ 本文记述中国星水虻属3新种,即双斑星水虻Actina bimaculata,sp.nov.,三斑星水虻A trimaculata,sp.nov.和单斑星水虻A unimaculata,sp.nov..模式标本保存在中国农业大学昆虫博物馆.  相似文献   

8.
记述我国星水虻属2新种,即黄端星水虻Actina apiciflava sp.nov.和梵净山星水虻属Actina fanjingshana sp.nov,.模式标本保存在中国农业大学昆虫博物馆.  相似文献   

9.
记述中国水虻亚科1新记录属:诺斯水虻属Nothomyia Loew,1869及2新种:即长茎诺斯水虻N. elongoverpa sp. nov.和云南诺斯水虻N. yunnanensis sp.nov.模式标本保存在贵州大学昆虫研究所标本馆。  相似文献   

10.
记述我国柱角水虻亚科3新种,即周氏柱角水虻Beris zhouae sp.nov.,条斑离眼水虻Chorisops striata sp.nov.,弯突星水虻Actina curvata sp.nov.。模式标本保存在中国农业大学昆虫博物馆。  相似文献   

11.
分析了斑叶蝉族昆虫在中国以及贵州动物地理区的分布情况,探讨其分布格局形成、起源和演化原因。根据中国和贵州斑叶蝉族的地理分布数据,运用MEGA 6.0、SPSS 22.0和ArcGIS 10.2等软件,对斑叶蝉族昆虫的区及亚区分布进行支序聚类分析,结果表明我国斑叶蝉族现代分布中心为西部山地高原亚区、华南区的台湾亚区及滇南山地亚区,分布热点地区为西双版纳地区、海南地区和台湾地区。贵州斑叶蝉现代分布中心为黔东低山丘陵省、黔北中山峡谷省和黔南低山河谷省,分布热点地区为铜仁北部的沿河地区、遵义的务川地区及贵州黔东南州的榕江、雷山地区。斑叶蝉族昆虫中国分布区形成的顺序先是东北区,其次是青藏区和蒙新区,最后是西南区、华北区、华南区和华中区。贵州分布区形成的顺序先是黔西高原中山省和黔中山原丘陵省,其次是黔南低山河谷省,最后是黔北中山峡谷省和黔东低山丘陵省。中国分布区中,B21和B22聚类群属级阶元的相似性最高,区间关联性最强。在贵州分布区中黔东低山丘陵省和黔北中山峡谷省属级阶元的相似性最高,物种交流最为频繁。目前,斑叶蝉族昆虫的地理分布格局主要是历史气候变化、当前气候条件以及植被覆盖等生态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区系起源和演化主要受地质构造运动作用;斑叶蝉在各区的分布相似性可能与气候变化引起的物种由南向北扩散有关。  相似文献   

12.
本文讨论了贵州槭树科植物区系与分布。通过种类数量统计分析得出:1.我国西南、华中与华南尤其是西南很可能就是槭树科的起源地带;2.贵州槭树科植物与广西、湖南的关系较其它省区更亲近,它反映了贵州与这些地区在地史时期槭树科植物演化、地理联系的历史渊源。根据贵州所产械树科37种7变种1亚种的分布区比较分析、归类,将它们划分为2种分布式7种区系地理成分:1.中国-日本分布式:(1)华夏型,(2)贵州特有型,(3)黔桂型(相当于滇黔桂型),(4)华南型,(5)华中型,2.中国-喜马拉雅分布式:(1)云贵高原型(相当于云南高原型),(2)横断山脉型。这7种成分以华夏、贵州特有与黔桂3种类型占主体,占省产总数的64.4%。最后,本文分析了槭树科植物在贵州的分布特征:1.械树科在贵州主要分布于黔东南、黔东北与黔南;2.地理(水平)的与垂直的分布替代性非常明显。  相似文献   

13.
利用11对微卫星引物对贵州白水牛和6个普通水牛群体的有效等位基因数、基因杂合度、多态信息含量和遗传距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1个微卫星基因座在7个水牛群体中均存在多态性,可以用于水牛的遗传多样性评估。贵州白水牛和6个普通水牛群体的平均杂合度和平均多态信息含量分别为0·7450~0·7922和0·7021~0·7605。贵州白水牛和遵义普通水牛的亲缘关系最近,遗传距离为0·0910。由UPGMA聚类法得到的系统聚类图反映了贵州白水牛和6个普通水牛群体的亲缘关系远近程度,贵州白水牛没有单独聚为一类,而是与同分布区的遵义普通水牛首先聚类,然后依次与其余地区的普通水牛聚类。研究提出了贵州白水牛应是其产地的普通水牛群体中的一个突变群的见解,为开展贵州白水牛的遗传资源评估、保护与利用提供了分子水平的遗传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该研究在建立贵州省野生苦苣苔科植物名录和地理分布数据库的基础上,对其物种多样性及地理分布格局进行研究。通过文献资料结合实地调查,从物种组成、特有性、水平分布、垂直分布和相似性等方面进行分析,并采用筛除算法确定贵州苦苣苔科植物分布的热点地区。结果表明:(1)贵州省苦苣苔科植物共计2族8亚族28属153种(含种下等级),分布在75个县级行政区,有128/45个中国/贵州特有种,垂直分布以900~1300 m海拔段最为丰富。(2)通过计算省级相似性系数,发现贵州与广西的相似程度最高,最后筛选得到10个热点县,共代表了75%的苦苣苔科植物。(3)贵州省为典型的喀斯特高原山地,苦苣苔科植物种类丰富,尤其是广义马铃苣苔属、广义报春苣苔属、广义石山苣苔属和蛛毛苣苔属等,有着较高的物种多样性和区域特有性。该研究可以为贵州省苦苣苔科植物资源保护和持续利用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5.
记述采自我国贵州省竹子上的短头飞虱属一新种,定名为齿突短头飞虱Epeurysa subulata Chen et Ding,sp.nov.,新种与台湾的E.maculata Yang et Yang和E.sinobambusae Yanget Yang近似,但可从以下综合特征来区别:1)前翅无翅斑;2)尾节腹中突尖齿状;3)阳茎基突结节为半圆形;以及阳基侧突的形状等。正模♂,贵州望谟,1997-  相似文献   

16.
刘芹  钟光辉  胡健  赵蕙  郭鹏 《动物学杂志》2012,47(1):112-115
2011年7月,在贵州省雷公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采集到2号游蛇科蛇类标本,经鉴定确定为黑带腹链蛇(Amphiesma bitaeniata),为贵州省蛇类新纪录种.此新纪录能为研究黑带腹链蛇的形态变化和地理分布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7.
贵州玄参科的一些新记录种及其生态地理分布的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编写贵州玄参科植物志的过程中 ,已知自然分布于贵州的玄参科有 2 5属 80种 2变种。报道了其中 7个贵州新记录种 ,同时讨论了贵州玄参科的生态地理分布特点。  相似文献   

18.
贵州以更新世洞穴遗址发育在我国古人类学和旧石器时代考古学领域占有重要地位。本文对近年来贵州中部和西南部洞穴遗址的调查发现进行报道。新发现的9处洞穴遗址均分布在珠江水系的盘江流域,文化遗物主要为石制品。黔中遗址的石制品原料主要为燧石和硅质灰岩,而黔西南石制品原料多以河流成因的石英岩砾石居多;剥片技术主要为锤击法;黔中石制品的个体较小,而黔西南石制品的个体相对较大;石器组合以刮削器占多数。区域对比显示这些遗址的年代大致在距今3万年后的更新世末期至全新世初期。本次调查丰富了更新世末期古人类在贵州的活动信息,其中惠水清水苑大洞、长顺马路大洞和安龙路边大洞具有较大的工作前景。  相似文献   

19.
鉴定了在1986年到1991年间采自贵州省各地39个县市的1465号藻类标本,得到盘星藻属藻类5种8变种,其中包括1新变种;Pediastrum simplexvar.puadrilobus Y.X.Xiong和1中国新记录变种:P.simplex var.echinulatum Wittr.。笔者在进行大量扫描电镜观察的基础上,参照J.Komarek(1983)的观点,对本属的部份种类进行了一些  相似文献   

20.
贵州灵芝科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是作者贵州灵芝科研究的第二报。报道4个种,其中3个是新种。它们及其特征是:白边灵芝Ganoderma albimarginatum He,该种的菌盖红褐色至褐色,边缘白色,菌肉上层木材色,近菌管层淡褐色,菌管表面淡黄色,孢子较大(9.5—13.4×6.7—8.8μm)。它与闽南灵芝(G.austrofujia-nense Zhao,Xu et Zhang)的区别为后者菌盖乌黑色或黑褐色,具污白色和褐色相间的环带,菌肉褐色,管面污白色,孢子较小(5.7—10.4×3.4—5.2μm)。它与黄边灵芝(G.luteomarginatum Zhao,Xu et Zhang)的区别为后者菌盖黑褐色到暗褐色,边缘黄褐色,孢子较小(8.7—10.4×5.2—7μm)o兴义灵芝Ganoderma xingyiense He,该种的特征是菌盖近肾形,锈红色,似漆样光泽弱,有显著的辐射状纵皱,边缘稍钝,不整齐,波状;菌柄偏生到侧生,紫褐色,有强烈的似漆样光泽。尚未见有类似种类。拟层状灵芝Ganoderma strato-ideum He,该种的特征是子实体有柄,菌盖近漏斗状,表面乌红黑色,拟层状,具有光泽和无光泽相间的同心环带,菌肉厚达1cm,上层木材色,近菌管层淡褐色。它近于中国灵芝(G.sinense Zhao.Xu et Zhang),但后者菌盖非漏斗状,表面紫褐色并且非拟层状,菌肉均匀褐色,菌柄紫褐色。以上所引证的标本保藏于贵州科学院生物研究所真菌标本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