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摘要 目的:探讨替诺福韦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及对血清透明质酸(HA)、层粘连蛋白(LN)、IV型胶原蛋白(IV-C)、Ⅲ型前胶原肽(PC-III)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1月到2020年1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101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进行研究,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试验组(n=51)和对照组(n=50)。对照组给予恩替卡韦治疗,试验组给予替诺福韦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血清HA、LN、IV-C、PC-III、HBV-DNA、乙肝表面抗原(HBsAg)、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水平变化情况及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显著(P<0.05);与治疗前比较,试验组和对照组血清HA、LN、IV-C、PC-III水平检验结果比较无显著差异;治疗后,试验组和对照组血清HA、LN、IV-C、PC-III水平均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降低,且试验组低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与治疗前比较,试验组和对照组血清HBV-DNA、HBsAg水平检验结果比较无显著差异;治疗后,试验组和对照组血清HBV-DNA、HBsAg水平均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下降,且试验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与治疗前比较,试验组和对照组血清ALT、AST水平检验结果比较无显著差异;治疗后,试验组和对照组血清ALT、AST水平均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降低,且试验组低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两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分别为7.84%、10.00%(P>0.05)。结论:慢性乙型肝炎采用替诺福韦效果显著,可能与其可有效改善血清THA、LN、IV-C、PC-III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2.
摘要 目的:探讨还原型谷胱甘肽联合多烯磷脂酰胆碱对急性药物性肝损伤(ADILI)患者肝功能、肝纤维化指标及血清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19年3月期间我院收治的ADILI患者10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联合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多烯磷脂酰胆碱治疗,联合组给予还原型谷胱甘肽联合多烯磷脂酰胆碱治疗,对比两组疗效、肝功能指标[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和谷氨酰转肽酶(GGT)]、肝纤维化指标[层粘连蛋白(LN)、III型前胶原(PC-III)、IV型胶原(IV-C)、透明质酸酶(HA)]、血清炎性因子[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2(IL-2)]及不良反应。结果: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76.00%(38/50),联合组的总有效率为94.00%(47/50),联合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4周后,两组ALT、AST、TBIL、GGT、LN、PC-III、IV-C、HA、IL-2、TNF-α、IL-6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且联合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在多烯磷脂酰胆碱基础上,联合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ADILI患者,疗效较好,可改善肝功能和肝纤维化指标,减轻机体炎症反应,且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手术切除与介入栓塞治疗肝癌术后复发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0年6月到2011年6月本院收治的92例肝癌手术切除术后复发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手术切除组和介入栓塞组,各46例。手术切除组患者给予再次切除治疗,介入栓塞组患者给予介入栓塞治疗。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1年、3年及5年的生存率。检测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肝纤维化指标,包括血清透明质酸(HA)、层黏蛋白(LN)、人Ⅲ型前胶原(HPC-Ⅲ)及IV型胶原(IV-C)水平。检测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白细胞(WBC)、甲胎蛋白(AFP)及癌胚抗原(CEA)水平。结果:手术切除组患者治疗后1年、3年、5年的生存率均明显高于介入栓塞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介入栓塞组血清HA、LN、HPC-Ⅲ及IV-C明显高于治疗前,且均明显高于手术切除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清WBC、AFP及CEA水平均明显低于治疗前,且手术切除组患者血清WBC明显高于介入栓塞组,而血清AFP、CEA水平明显低于介入栓塞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术切除治疗肝癌术后复发能够明显提高患者生存率,降低肝纤维化程度,改善血清AFP及CEA水平,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 1)与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相关性肝病尤其是肝纤维化发生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测定45例慢性乙肝患者(乙肝组)、39例肝硬化患者(肝硬化组)及30例健康者(对照组)血清中的TGF-β1的含量,并检测肝纤维化指标.结果:乙肝组和肝硬化组的血清TGF-β1水平高于对照组,且乙肝组血清TGF-β水平明显低于肝硬化组(P<0.05).乙肝组和肝硬化组的肝纤维化指标Ⅳ型胶原(Ⅳ-C),层黏连蛋白(LN),透明质酸(HA)的浓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肝硬化组肝纤维化指标均高于乙肝组(P<0.05).血清TGF-β1水平与肝纤维化指标均呈正相关(r=0.537、0.653、0.756,P<0.05).结论:TGF-β1水平与乙肝患者肝纤维密切相关,降低TGF-β1的水平,可能是防治乙肝患者后期肝纤维化的一种新方法.  相似文献   

5.
摘要 目的:探讨化脓性牙髓炎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白细胞分化抗原-14 (CD14)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2月期间本院收治的110例化脓性牙髓炎患者为研究组,其中急性化脓性牙髓炎患者59例(急性组),慢性化脓性牙髓炎患者51例(慢性组),另选同期在我院进行健康检查的健康受试者50例为对照组。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对照组体检时、研究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CRP、IL-6、TNF-α及CD14水平。Pearson相关性分析化脓性牙髓炎患者治疗前血清CRP、IL-6、TNF-α与CD14水平的相关性。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前血清CRP、IL-6、TNF-α、CD14水平均高于对照组体检时各项指标水平,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CRP、IL-6、TNF-α、CD14水平均高于慢性组患者(P<0.05);急性组、慢性组患者治疗后血清CRP、IL-6、TNF-α、CD14水平均低于治疗前(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化脓性牙髓炎患者治疗前血清CRP、IL-6、TNF-α与CD14水平均呈正相关(P<0.05)。结论:化脓性牙髓炎患者血清CRP、IL-6、TNF-α及CD14均呈现高表达,可能参与了化脓性牙髓炎的发生、发展过程,经牙髓根管治疗后上述指标水平均降低,且CD14与血清CRP、IL-6、TNF-?琢呈正相关,可能作为评估化脓性牙髓炎病情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盐酸氨溴索辅助治疗对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血清脑钠肽BNP,肿瘤坏死因子(TNF-α)及脂联素(APN)水平影响。方法:收集我院收治的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患者70例,根据随机对照表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其中试验组35例,对照组35例,对照组给予茶碱缓释片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以盐酸氨溴索注射液治疗。观察并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肺功能、血清BNP、TNF-α、APN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临床总有效率较高(P0.05)。治疗后两组FEV1、FEV1/FVC以及FEV1占预计值升高(P0.05),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FEV1、FEV1/FVC以及FEV1占预计值较高(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BNP、TNF-α以及APN水平下降(P0.05),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血清BNP、TNF-α以及APN水平较低(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盐酸氨溴索辅助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临床疗效显著,可下调BNP、TNF-α以及脂联素水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生物反馈用于帕金森病非运动症状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IL-6,CRP及TNF-α水平的影响。方法:收集我院就诊的84例帕金森病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2例。对照组患者给予肌电、脑电生物反馈治疗,实验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C反应蛋白(CRP)、白介素-6(IL-6)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以及非运动症状筛查问卷(NMSQuest)、帕金森病睡眠量表(PDSS)、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的变化情况。结果: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患者CRP,IL-6及TNF-α水平以及NMSQuest、HAMD评分均下降,而PDSS评分均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患者血清CRP,IL-6及TNF-α水平以及NMSQuest、HAMD评分较低,而PDSS评分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生物反馈能够降低帕金森病患者血清IL-6、CRP、TNF-α水平且对于非运动症状的临床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小儿难治性支原体肺炎(RMPP)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4(IL-4)、白细胞介素-10(IL-10)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自我院2013年1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90例RMPP住院患儿设为RMPP组,根据肺炎严重指数(PSI)评分标准分为重症肺炎组(30例)和非重症肺炎组(60例),并选择同期健康体检的健康儿童为50例对照组。并对患儿进行跟踪、随访,收集47例患儿作为RMPP恢复期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各组血清中TNF-α、IL-4、IL-10的水平变化。结果:RMPP组、RMPP恢复期组患者血清中TNF-α、IL-4和IL-10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RMPP组患者血清中以上三个指标均明显高于RMPP恢复期组(P0.05);重症肺炎组有纤维化改变和无纤维化的患儿血清中TNF-α、IL-4和IL-10水平均高于非重症肺炎组患儿血清(P0.05);重症肺炎组和非重症肺炎组内出现纤维化改变的患儿血清中TNF-α、IL-4和IL-10水平均高于无纤维化患儿(P0.05);PSI评分与TNF-α、IL-4和IL-10的水平呈正相关(P0.05)。结论:TNF-α、IL-4和IL-10水平参与了RMPP的发病过程,它们高水平表达与病情严重程度密切相关,可以作为早期诊断RMPP及控制病情发展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胸腺法新联合恩替卡韦(ETV)治疗慢性病毒性乙型肝炎(CVHB)的临床效果及对患者血清透明质酸(HA)、Ⅳ型胶原(Ⅳ-C)、层黏蛋白(LN)水平和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6月~2016年7月收治的102例CVHB患者,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两组。对照组(51例)予以恩替卡韦抗病毒治疗,观察组(51例)在此基础上加用胸腺法新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血清HA、Ⅳ-C、LN水平及外周血T细胞亚群水平的变化和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48周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4.3%,较对照组明显升高(66.7%,P0.05)。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治疗48周后血清HA、Ⅳ-C、LN水平均显著降低(P0.01),外周血CD3~+、CD4~+、CD4~+/CD8~+水平较治疗前均显著提高(P0.01),且观察组血清HA、Ⅳ-C、LN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外周血CD3~+、CD4~+、CD4~+/CD8~+水平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1)。治疗过程中,对照组和观察组不良反应率分别为7.8%和11.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单用ETV治疗相比,胸腺法新联合ETV治疗CVHB更能有效消除/缓解患者的症状体征,提高其免疫功能和疗效,且安全性高,可能与其降低血清HA、Ⅳ-C、LN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恩替卡韦对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TNT-α,CEA水平及临床疗效的影响研究。方法:选取我院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39例,随机分为实验组(20例)和对照组(19例)。对照组予拉米夫定治疗,实验组予恩替卡韦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TNF-α,CEA及肝功能水平变化以及HBV DNA转阴率。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总有效率(95.0%)高于对照组(7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清ALT,AST及TNF-α水平均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患者治疗后血清ALT,AST及TNF-α水平均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患者HBV DNA转阴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恩替卡韦治疗慢性乙肝病毒性肝炎的临床效果较好,能够降低TNT-α水平,提高HBV DNA转阴率,改善患者肝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乙肝患者血清标志物与肝纤维化血清学指标的相关性。方法:收集我院收治的136例乙型病毒肝炎患者,根据轻中重程度分为轻度组、中度组以及重度组,每组42例。观察并比较所有患者乙肝血清标志物、HBV-DNA水平、透明质酸(HA),血清Ⅲ型前胶原肽(PCⅢ),Ⅳ型胶原(CIV)水平以及层粘连蛋白(LN)水平。结果:三组患者的HBV-DNA水平依次升高,与轻度组相比,中度组、重度组患者HBV-DNA水平较高,与中度组患者相比,重度组患者HBV-DNA水平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轻度组相比,中度组、重度组患者HA、PCⅢ、CIV、LN水平较高,与中度组患者相比,重度组患者HA、PCⅢ水平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HBV-DNA水平与HA、PCⅢ、CIV、LN水平均呈显著正相关。结论:乙肝患者的血清学检测指标与血清肝纤维化测定有助于对乙肝的纤维化过程的进展情况进行评估。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慢性肾小球肾炎(CNG)中血清C反应蛋白(CRP)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浓度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ELISA法测定35例正常对照组与41例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治疗前后血清IL-6和VEGF的浓度,同时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血清TNF-α浓度,免疫比浊法测定血清CRP与尿Alb浓度。结果:①治疗前后CNG患者血清中IL-6、TNF-α和CRP较正常对照组均显著升高(P〈0.05或P〈0.01),但治疗后IL-6、TNF-α和CRP水平显著低于治疗前(P〈0.01),且血清CRP与IL-6和TNF-α呈正相关(P〈0.01)。②治疗后,CNG患者血清VEGF水平与尿Alb含量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或P〈0.01),仍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或P〈0.01),且血清VEGF与尿Alb水平呈正相关(P〈0.01)。结论:CRP、IL-6和TNF-α参与了CNG患者慢性炎症反应,VEGF则与蛋白尿的产生密切相关,治疗前后血清CRP和VEGF检测对于慢性肾小球肾炎的病情了解及临床疗效评估均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慢性肾小球肾炎(CNG)中血清C反应蛋白(CRP)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浓度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ELISA法测定35例正常对照组与41例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治疗前后血清IL-6和VEGF的浓度,同时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血清TNF-α浓度,免疫比浊法测定血清CRP与尿Alb浓度。结果:①治疗前后CNG患者血清中IL-6、TNF-α和CRP较正常对照组均显著升高(P<0.05或P<0.01),但治疗后IL-6、TNF-α和CRP水平显著低于治疗前(P<0.01),且血清CRP与IL-6和TNF-α呈正相关(P<0.01)。②治疗后,CNG患者血清VEGF水平与尿Alb含量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或P<0.01),仍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或P<0.01),且血清VEGF与尿Alb水平呈正相关(P<0.01)。结论:CRP、IL-6和TNF-α参与了CNG患者慢性炎症反应,VEGF则与蛋白尿的产生密切相关,治疗前后血清CRP和VEGF检测对于慢性肾小球肾炎的病情了解及临床疗效评估均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甲状腺功能亢进(甲亢)、甲状腺功能减低(甲低)与肝纤维化指标的关系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R1A)检测57例甲亢患者、43例甲低患者、39例甲亢治疗后甲状腺激素正常者和50例健康成人的血清Ⅳ型胶原(1V-C)、Ⅲ型前胶原(PCⅢ)、透明质酸(HA)、层粘连蛋白(LN)、T3、T4、FT3、FT4、TSH、TGA、TMA含量。结果:甲亢患者组血清中1V-C、PCⅢ含量比正常对照组及甲低患者组显著性增高(P<0.05);治疗后甲状腺激素下降,1V-C、PCⅢ含量也随之下降(与治疗前比较P<0.01);HA、LN在四组中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甲亢治疗前后无显著性差异(P>0.05)。各项肝纤维化指标与TGA、TMA的阳性率无关。结论:甲亢患者可有不同程度的肝功能损害,血清中甲状腺激素水平增高时,1V-C、PCⅢ水平也增高,在用1V-C、PCⅢ判断肝纤维化时应注意有无甲状腺疾病特别是甲亢。未发现HA、LN含量与甲状腺激素水平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DC-CIK细胞输注对急性白血病患者血清IL-6、TNF-α及血清微量蛋白水平影响研究及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前来我院就诊的已确诊的处于CR期的急性白血病患者68例,按照随机分配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34例。对照组采用DA化疗方案进行巩固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DC-CIK细胞输注治疗。观察记录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血清IL-6、TNF-α、VEGF、IL-12、LDH、IFN-γ水平的变化,对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5年后生存率情况进行系统比较。结果:治疗组在总有效率及5年生存率方面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IL-6、TNF-α、VEGF、LDH水平均降低,血清IL-12、IFN-γ水平升高(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血清IL-6、TNF-α、VEGF、LDH水平低于对照组,血清IL-12、IFN-γ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DC-CIK细胞输注疗法的运用能有效提高急性白血病患者治疗疗效,推测其机制与血清IL-6、TNF-α、VEGF、LDH水平的降低,及血清IL-12、IFN-γ水平的升高有关。  相似文献   

16.
摘要 目的:研究慢性乙肝病毒(HBV)感染患者肝纤维化、肝功能及Th1/Th2细胞因子水平的变化情况,并分析恩替卡韦干预对慢性HBV感染患者相关指标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4月至2018年1月我院收治的120例慢性HBV感染者为研究对象,其中慢性乙肝轻度50例、中度24例、重度21例、肝硬化者25例,并选择同期于我院进行体检的50例健康者为健康对照组,分析不同病情慢性HBV感染患者血清中的肝纤维化指标[透明质酸(HA)、Ⅳ型胶原(ⅣC),层粘连蛋白(LN)、III型前胶原肽(PC III)]、肝功能指标[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移酶(AST)]及Th1/Th2细胞因子[干扰素-γ(IFN-γ)、白介素-2(IL-2)、白介素-4(IL-4)、白介素-6(IL-6)]的变化,慢性HBV感染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还原型谷胱甘肽和复方甘草酸苷等常规护肝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另口服恩替卡韦分散片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前后各指标水平。结果:慢性HBV感染患者的肝纤维化指标、肝功能指标及Th1/Th2细胞因子IL-4、IL-6等指标水平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且随着病情的加重呈逐渐上升趋势;而IFN-γ和IL-2水平均低于健康对照组,随着病情的加重而逐渐降低(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肝纤维化指标(HA、ⅣC、LN、PC III)、肝功能指标(ALT、AST)以及IL-4、IL-6水平均显著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IFN-γ、IL-2水平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慢性HBV感染患者存在肝纤维化水平上升、肝功能受损及Th1/Th2细胞失衡,恩替卡韦联合常规护肝治疗可有效纠正患者的Th1/Th2细胞失衡,减轻患者的肝纤维化,改善其肝功能。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银杏叶提取物(EGb761)联合恩替卡韦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纤维化指标的影响.方法:将45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分为治疗组22例及对照组23例,治疗组应用EGb761及恩替卡韦治疗,对照组仅予恩替卡韦治疗,连续治疗2个月.治疗前后分别检测肝功能、Ⅲ型前胶原(PCⅢ)、Ⅳ型前胶原(PClⅣ)、透明质酸(HA)、层黏连蛋白(LN)水平.结果:治疗后治疗组肝纤雏化指标较对照组明显改善(P均<0.001).结论:银杏叶提取物EGb761恩替卡韦联合应用对慢性乙肝有明显的抗肝纤维化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微生态调节剂对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的影响。方法34例PBC患者为我院住院患者,均有肝功能异常,随机分为2组,一组为常规治疗组,给予糖皮质激素类、熊去氧胆酸及其他免疫抑制/增强剂药物治疗,另一组为贝飞达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贝飞达。经过1个月的治疗,采血检测细胞因子及肝功能,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贝飞达治疗组同常规治疗组进行比较,在降低细胞因子水平改善肝功能方面差异有显著性。结论贝飞达通过调整肠道菌群,控制内毒素血症,可以调整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患者的免疫功能,改善肝功能。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芪苈强心胶囊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及其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7月-2016年7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10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53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抗心衰药物治疗,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芪苈强心胶囊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hs-CRP,TNF-α及IL-8水平、心功能指标及临床疗效。结果:研究组患者总有效率(81.1%)显著高于对照组(67.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hs-CRP,TNF-α及IL-8水平均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患者治疗后血清hs-CRP,TNF-α及IL-8水平较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LVESD及LVEDD均降低,而LVEF均升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患者治疗后LVESD及LVEDD较低,而LVEF较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芪苈强心胶囊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显著,能够降低血清炎症因子水平,改善患者心功能指标,保护心肌细胞,值得临床推广及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吡非尼酮对四氯化碳诱导的小鼠肝纤维化的影响。方法:选用8周健康雄性SPF级ICR小鼠40只,随机分为4组(n=10):肝纤维化模型组(CCL4组)、吡非尼酮低剂量组(PFD-L组)、吡非尼酮高剂量组(PFD-H组)及正常对照组。CCL4肝纤维化模型采用0.4 ml/只10%的CCL4大豆油溶液进行小鼠腹腔注射制备,低剂量、高剂量吡非尼酮干预组在造模后采用120 mg/kg、240 mg/kg吡非尼酮(PFD)灌胃,正常对照组采用与前三组等量的生理盐水腹腔注射的方法。全自动生化仪检测血清中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碱性磷酸酶(ALP);取肝脏组织HE染色观察组织的病理学变化;荧光定量PCR法测定肝脏中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相关基因的表达,酶联反应法检测肝纤维化指标透明质酸(HA)、层粘连蛋白(LN)、Ⅳ型胶原(IV-C)。结果:与正常组相比,CCL4组小鼠肝小叶结构明显破坏,胶原纤维沉积明显,可见假小叶形成;血清ALT、AST、ALP均显著升高(P<0.05);血清肝纤维化指标HA、LN、IV-C均显著升高(P<0.05);α-SMA基因的表达水平也显著升高(P<0.05)。PFD-L组和PFD-H组小鼠AST、ALT、ALP相较于CCL4组明显降低,PFD-L组和PFD-H组小鼠血清肝纤维化指标HA、LN、IV-C相较于CCL4组明显降低,α-SMA基因的表达也受到抑制(P<0.05)。病理学观察发现,PFD-L组小鼠的肝纤维化程度减轻,胶原纤维减少,仅见少量假小叶;PFD-H组小鼠细胞排列恢复,小叶结构轻度紊乱,未见明显假小叶,恢复效果比PFD-L组好。结论:吡非尼酮对于肝纤维化有一定的治疗作用,其可成为肝纤维化早期干预的新药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