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4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运用石蜡切片技术和扫描电镜方法,对一号冰川地区生长的4种藓类植物茎、叶的内部结构及叶表皮角质层褶皱、疣和中肋等进行观察,结果表明:红扭口藓(Barbula asperifolia Mitt.)茎横切面呈多棱形;叶背、腹面角质层厚,粗疣不分叉,但顶端朝细胞凹陷处倾斜;叶背面细胞壁凹陷深,象张开的气孔,粗疣也藏在其中,中肋突出明显。丛叶扭藓(Tortella humilis (Hedw.) Jenn.)茎横切面呈椭圆形;叶背、腹面中上部均密被鹿角状粗疣,这些分叉的粗疣,从凹陷的细胞壁处成束突起,顶端向下弯曲成钩状,在叶的下部疣状突起则逐渐减少至无,中肋较宽。异叶提灯藓(Mnium heterophyllum (Hook.) Schwagr.)茎横切面呈五棱形;叶细胞一层,呈不规则多边形,细胞壁凹陷使叶片呈网状;中肋红色。大灰藓(Hypnum plumaeforme Wils.)茎的横切面呈圆形;叶背、腹面均密被疣状突起,且差异不大,粗疣顶部均倒向孔口呈遮盖状;中肋短而弱。  相似文献   

2.
应用石蜡切片技术及扫描电镜方法,对喀纳斯自然保护区生长的6种藓类植物茎、叶的内部结构及其表面的角质层纹饰、疣、孔等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垂枝藓(Rhytidium rugosum(Hedw.)Kindb.)叶背、腹面表皮细胞外壁均有细疣状突起,而纵列相邻细胞的壁表面角质层纹饰长,成束状平行排列;山羽藓(Abietinella abietina(hedw.)fleisch.)茎的中轴不明显,中肋背部具棘刺状突起的疣,叶背、腹面的疣倒向凹陷的细胞壁,呈遮盖状;直叶珠藓(Bartramia ithphyllaBrid.)叶背、腹面表皮细胞外壁具泡状隆起,孔不凹陷,孔口被角质层纹饰所遮盖;沼泽皱蒴藓(Aulacomnium palustre(Hedw.)Schwagr.)叶背面的粗疣由凹陷细胞壁中突出,角质层纹饰呈带状,叶腹面孔大,并多在细胞壁相交处呈张开状;塔藓(Hylocommium splendens(Hedw.)B.S.G.)叶背部粗疣呈宽刺状,叶背、腹面粗疣高,上端倒向凹陷的细胞壁;角齿藓(Ceratodon purpureus(hedw.)Brid.)叶背、腹面细胞凹陷不规则,相邻细胞壁厚,具密集的细疣。  相似文献   

3.
新疆大帽藓属6种植物茎及叶的比较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石蜡切片和电镜技术,对新疆的6种大帽藓属(Encalypta Hedw.)植物的茎和叶进行解剖学观察。结果表明:高山大帽藓(E.alpina Smith.)疣多呈菱形或“柱状”密集着生在叶表面,疣上纹饰呈纵棱和小疙瘩状;裂瓣大帽藓(E.ciliata Hedw.)茎横切面为五角形, 中轴细胞角隅加厚,叶腹面的粗疣大部分集中分布在凹陷的表面细胞壁上;剑叶大帽藓(E.spathulata C.Mull.)茎横切面没出现中柱鞘,疣在基部分叉丛生,叶腹面的表皮细胞壁不凹陷;钝叶大帽藓(E.vulgaris Hedw.)没有叶尖,中肋导水细胞大,叶表面细胞壁较光滑且强烈凹陷,其壁上的乳突不明显;天山大帽藓(E.tianschanica j.c.Zhao,R.L.Hu et S.He)茎内外皮层区分明显,内皮层细胞质浓,叶背面的分叉状粗疣呈密集生长在叶腹面的星状粗疣大多集中分布在稍下陷的细胞壁上;西藏大帽藓(E.tibetana C.Mull)中肋细胞壁加厚,叶片具层层叠叠的、密集的、不规则分叉的粗疣,叶背面有些部位被带状附属物所覆盖。这6种植物叶的背、腹面均具不同程度的分叉粗疣,但粗疣的大小、着生位置、呈现的状态、疣上不同的纹饰却各不相同;中肋细胞的层数、及导水主细胞的大小、状态也大不相同,这些细微特征的观察研究可作为大帽藓属植物分类学的依据之一。  相似文献   

4.
紫萼藓科植物茎及叶的解剖学研究(续)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在一号冰川这种极端环境下生长的4种紫萼科植物,茎及叶的内部结构和表面进行解剖学观察,结果表明:直叶紫萼(Grimmia elatior Bruth ex Bals. et Dt Not.)叶中肋背面突出不明显,表面角质层纹饰呈条状纵列;叶腹面有少量鳞片状附属物;卷边紫萼藓(Grimma donniana Sm.)茎表皮细胞强烈凹陷,使其表面呈波浪状,中肋细背面突出;垫状紫萼藓(Grimmia pulvinata (Hedw) Sm.)叶中肋在叶背、腹面均为凸型,无小形厚壁细胞,茎、叶细胞中均含大量的淀粉粒;南欧紫萼藓(Grimmia tergestina Tomm.ex B.S.G)叶背、腹面细胞凹陷明显,角质层厚,皱褶粗糙,遮盖着凹陷的表皮细胞,中肋凸出明显。这些细微特征可成为藓类植物分类学的依据之一。  相似文献   

5.
新疆5种丛藓科植物的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石蜡切片和电镜扫描技术,对5种丛藓科植物的茎、叶进行了解剖学研究。结果表明:短叶对齿藓Didymodon tectorus(C.Müll.)Saito.整个茎细胞的细胞壁均加厚,叶细胞壁凹陷呈网状,角质层纹饰条状、鳞片状和颗粒状;卷叶丛本藓Anoectangium thomsonii Mitt.茎表皮及中轴细胞壁厚,叶表面的粗疣粗糙、密集,疣上还有小孔和鳞片状纹饰;山赤藓Syntrichia ruralis(Hedw.)Web.Mohr.茎皮部细胞质浓,叶片背腹两面均密被鹿角状疣,疣上有层层叠加状纹饰和乳突;无疣墙藓Tortula mucronifolia Schweagr.茎横切面呈长圆形,叶细胞壁薄,无疣,叶背面细胞表皮较粗糙,叶腹面细胞表皮较光滑,角质层纹饰稀疏且短;长叶纽藓Tortella tortuosa(Hedw.)Limpr.茎表皮细胞壁强烈凹陷,叶细胞表面密被粗疣,疣上的角质层纹饰呈不规则鳞片状。丛藓科植物茎及叶的微观特征,为该科植物属、种的鉴定提供了重要的分类依据。  相似文献   

6.
五种紫萼藓科植物茎及叶的解剖学观察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0  
王虹 《植物研究》2002,22(1):T001-T002
对紫萼藓科紫萼藓属中的5种植物,运用石蜡切片法和扫描电镜法,对其茎的结构及叶表皮角质层皱褶、孔及纹饰等特征进行观察分析,结果表明:长枝紫萼藓(Grimmia elongata Kaulf.)茎呈多棱形,片状附属物沿叶腹面表皮连成带状,而叶背面角质层纹饰呈辐射状的裂片;圆蒴紫萼藓(Grimmia a pocarpa Hedw.)茎、叶细胞中内含物非常浓厚,细胞不透明,中助的角质层纹饰呈纵向的线状;高山紫萼藓(Grimmia alpicola Sw.ex Hedw.)中肋宽厚,孔呈梯形排列,叶背面角质层皱褶呈“菊花状”纹饰,叶腹面孔口处有“眼皮状”鳞片覆盖;卵叶紫萼藓(Grimmia o-valis(Hedw.)Lindb.)茎无明显的中轴部;中肋“导水细胞”发达,叶表面密布粗疣和网状排列的大孔,且孔深陷;毛尖紫萼藓(Grimmia pilifera P.Beauv.)茎的外皮部和内皮部之间有一层“鞘状”物质,叶背面孔的形状呈挤压状。  相似文献   

7.
采用徒手切片法对新疆木灵藓属(Orthotrichum Hedw.)18种植物孢蒴上的气孔、茎和叶进行了比较解剖学观察。研究结果表明,木灵藓属植物茎横切结构形状稳定,由表皮和皮层组成,无中轴细胞分化;除半裸木灵藓(Orthotrichum hallii Sull.et Lesq.)外,其它种叶上部均为单层细胞;叶中部边缘外卷,叶细胞具有高度不同的分叉疣或单疣。在确定气孔显、隐型的基础上,茎和叶横切面的颜色、茎表皮和皮层细胞组成及细胞壁加厚程度、叶细胞疣的高度、叶中肋横切面的形状、中肋的宽度、细胞组成以及芽孢形态等特征可作为该属种间分类的依据。还根据18种木灵藓属植物孢蒴上的气孔显、隐型,及茎、叶的比较解剖学特征,编制了新疆木灵藓属植物的分种检索表。  相似文献   

8.
河南省丛藓科植物新纪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报道河南省丛藓科植物新纪录4种2变种:尖叶对齿藓芒尖变种(Didymodon constrictus var. flexicuspis (Broth.) Saito),硬叶对齿藓原变种(Didymodon rigidulus var. rigidulus Hedw.),硬叶对齿藓细肋变种(Didymodon rigidulus var. icmadophyllus (Schimp. ex C. Muell.) Zand.),长肋对齿藓(Didymodon longicostata Li),橙色净口藓(Gymnostomum aurantiacum (Mitt.) Jaeg.),硬叶净口藓(Gymnostomum subrigidulum (Broth.) Chen),对这些植物的识别特征、生境和地理分布做了简要讨论,并绘制了形态解剖图。凭证标本存放于河北师范大学植物标本室(HBNU)。  相似文献   

9.
采用徒手切片法对新疆木灵藓属(Orthotrichum Hedw.)18种植物孢蒴上的气孔、茎和叶进行了比较解剖学观察。研究结果表明,木灵藓属植物茎横切结构形状稳定,由表皮和皮层组成,无中轴细胞分化;除半裸木灵藓(Orthotrichum hallii Sull.et Lesq.)外,其它种叶上部均为单层细胞;叶中部边缘外卷,叶细胞具有高度不同的分叉疣或单疣。在确定气孔显、隐型的基础上,茎和叶横切面的颜色、茎表皮和皮层细胞组成及细胞壁加厚程度、叶细胞疣的高度、叶中肋横切面的形状、中肋的宽度、细胞组成以及芽孢形态等特征可作为该属种间分类的依据。还根据18种木灵藓属植物孢蒴上的气孔显、隐型,及茎、叶的比较解剖学特征,编制了新疆木灵藓属植物的分种检索表。  相似文献   

10.
对新疆产的4种藓类植物茎、叶的表面及内部结构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尖叶大帽藓(Encalypta rhabdocarpa Schwaegr.)茎的中部结构类似于种子植物(单子叶)根的内皮层,其茎表皮也有类似于种子植物表皮毛(腺毛)的腺体。在阔叶紫萼藓(Grimmia laevigata (Brid.) Brid.)茎的中轴部,厚角组织发达,数层皮部厚壁组织也很发达。小石藓(Weisia controversa Hedw.)叶中肋之中有小形厚壁细胞。弯叶墙藓(Tortula reflexa Li)的茎呈多棱形,表皮层具很厚的“树皮状”老皮,其叶表皮细胞密被马蹄形及叉状粗疣。这些特征反映了该类群植物由低等向高等演化的趋势,并可作为分类学依据之一。  相似文献   

11.
风毛菊属3种植物叶的解剖结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石蜡切片法对分布于祁连山海拔5 000 m左右流石滩上菊科风毛菊属水母雪兔子(Saussurea medusa Maxim)、鼠曲雪兔子(Saussurea gnaphalodes (Royle) Sch.)、红叶雪兔子(Saussurea paxiana Diels.)3种植物叶片的解剖结构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叶片表皮细胞均为单层,上下表皮都有气孔分布,气孔不下陷;角质层较厚,叶表面均被单列细胞的表皮毛。3种植物均为异面叶;叶肉栅栏组织较发达,通常由2~3层细胞组成,但栅栏组织细胞排列较疏松;海绵组织存在大量的细胞间隙;叶肉中通气组织发达,且均有不规则裂生性气腔。叶脉维管束中韧皮部都具有异细胞存在。这些共同特征是3种植物对高山地区缺氧、低温、强辐射等自然条件长期适应的结果。但是,3种植物在叶片的外部形态特征、叶肉栅栏组织细胞的特点、维管束发育程度、内分泌结构、不规则裂生气腔等方面又存在明显的不同,表现出3种植物对环境的适应也是存在差异的。  相似文献   

12.
利用电镜扫描技术,观察东北桤木叶片表面,发现其远轴面表皮上具有盾状腺毛。其由2个基细胞、4个柄细胞和20~25个头部细胞组成,随着分泌物质的积累,细胞逐渐破裂。幼叶远轴面表皮无盾状腺毛,仅有气孔分布。观察东北桤木叶片横切面,发现其为异面叶,远轴面表皮上的盾状腺毛细胞与叶脉维管组织相连。外文资料显示用于表述桤木属表皮上的盾状腺毛的名词较多,该毛状体应为“Peltate glandular hairs”。同时建议对“Glandular scales”、“Peltate gland”、“Peltate scale”、“Peltate glandular hairs”等名词进行规范统一。另外有关东北桤木叶表皮上毛状体从原表皮细胞的发生过程及其分泌物的成份,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3.
采用石蜡切片法对大麦亚族中新麦草属、芒麦草属和三柄麦属主要代表种的叶片横切面形态学特征进行观察。结果显示:(1)大麦亚族3属植物的叶片均为等面叶,由表皮、叶肉和维管束三部分构成,表现为典型的狐茅型,即下表皮细胞形状、大小和排列均匀,上表皮细胞形状、大小和排列不均,叶肉无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之分,具有双层维管束鞘,周围叶肉细胞呈不规则排列,厚壁组织与表皮相接;但3属植物在上表皮的凹凸程度,下表皮细胞壁的厚薄,叶肉组织中部束间厚,大小型维管束的数目、中肋维管束横径等叶片横切面特征上存在明显差异。(2)根据3属植物叶片横切面性状的演化趋势,对各属的演化关系和系统位置分析表明,新麦草属最原始,芒麦草属较进化,三柄麦属最高级;新麦草属可能直接派生了较进化的芒麦草属,并在芒麦草属的基础上进而产生了最高级的三柄麦属;新麦草属、芒麦草属和三柄麦属的这一系统关系与利用外部形态特征所获得的演化趋势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4.
利用石蜡切片及电子显微镜扫描技术,对伯乐树(Bretschneidera sinensis)不同发育阶段的叶表面表皮毛、角质层、乳突和气孔器4种附属结构进行了观察。结果显示:伯乐树叶的上、下表面和叶脉处分布着单细胞或多细胞的单列表皮毛,表皮毛的密度随着叶片的生长发育逐渐稀疏;叶片上表面覆盖着条纹状的角质层;叶片的下表面有鲜花状乳突,密度随叶片的生长逐渐稀疏;气孔仅见于下表面,气孔器类型为无规则型。伯乐树和叠珠树叶片具有相似的乳突结构,结合形态学、解剖学及分子证据,在一定程度上显示了伯乐树与叠珠树科可能存在较密切的关系;叶表面附属结构的特点反映了伯乐树对环境的长期适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