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江苏海岸带水域浮游动物的种类组成和分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调查江苏海岸带水域(119°15′—123°30′E,31°40′—35°15′N),分析鉴定1980年8、11月和1981年2、5月浮游动物样品。结果如下: 1.初步鉴定浮游动物98种,其中水螅水母类29种、管水母类4种、栉水母类2种、枝角类1种、桡足类46种、糠虾类6种、磷虾类2种、樱虾类4种、浮游腹足类1种、毛颚类8种及浮游幼虫多类。 2.浮游动物的种类组成是以暖温性近岸低盐种为主的。真刺唇角水蚤。(Labidocera euchaeta)、中华哲水蚤(Calanus sinicus)、中华假磷虾(Pseudeuphausia sinica)、强壮箭虫(sagittacrassa)等是组成调查区浮游动物的主要种类。 3.浮游动物生物量,5月最高,平均达195毫克/米~3。11月最低,平均为85毫克/米~3。8月的和2月的分别为146毫克/米~3和106毫克/米~3。 4.浮游幼虫的数量,8月高最,平均达188个/米~3。2月最低,平均不到1个/米~3。5月的和11月的分别为6个/米~3和3个/米~3。 5.江苏海岸带水域能有3个全国有名的渔场存在、这和该区具有形成渔场的饵料基础——浮游动物资源丰富是分不开的。 6.不同生态类群浮游动物的时空分布基本上反映了江苏海岸带水域各个季节水文状况的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湖北省13个湖库悬浮物和中型浮游动物群体碳氮磷比的分析, 探讨了浮游动物与食物之间的元素耦联和不平衡性是如何随食物质量的改变而变化, 以及这种不平衡性对生态系统浮游动植物间能量传递效率的影响。结果显示: 中型浮游动物C﹕N比和C﹕P比分别随悬浮物C﹕N比和C﹕P比的增加而变大。悬浮物-中型浮游动物之间的元素不平衡性不仅与悬浮物C﹕N比显著正相关(r=0.97, P<0.001), 且与悬浮物C﹕P比也显著正相关(r=0.81, P=0.001)。浮游动植物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与悬浮物-中型浮游动物C﹕P比差值呈显著负相关(r= –0.58, P=0.037), 但与其C﹕N比差值关系不显著(P>0.05)。此外, 中型浮游动物生物量也随其与悬浮物之间C﹕P比差值的增大而下降(r= –0.59, P=0.033)。这些结果表明, 悬浮物碳氮磷比能显著影响中型浮游动物群体的碳氮磷比组成, 两者之间的元素不平衡性随前者的增加而变大并进而降低能量向后者的传递。  相似文献   

3.
根据2007年披山岛海区春季和夏季2个季度浮游动物调查资料,分析和研究了浙江省玉环县披山岛海区浮游动物种类组成和数量分布特点.结果表明:浮游动物共有18种,属3门12属,其中桡足类的种类最多,占总种数的72.22%;主要优势种为中华哲水蚤(Calanus sinicus)、瘦拟哲水蚤(Paracalanus gracilis)、针刺拟哲水蚤(Paracalanus aculeatus)和红小毛猛水蚤(Microsetella rosea).浮游动物的平均丰度及生物量均为春季比夏季高,春季的平均丰度为6.55×103个/m3,夏季为6.13×103个/m3;春季的平均生物量为216.49 mg/m3,夏季为98.26 mg/m3.桡足类的生物量占浮游动物总量的75.97%~97.55%,是决定披山岛浮游动物数量分布和变动的主要成分.与历史资料和邻近海域相比较,披山岛海区生物量与其接近或大于东海各海域.春、夏两季生物多样性(H′)有显著性差异(P<0.05),春季具有较高的生物多样性,且远海的生物多样性大于近海.  相似文献   

4.
骆鑫  曾江宁  徐晓群  杜萍  廖一波  刘晶晶 《生态学报》2016,36(24):8194-8204
为更好地了解舟山海域浮游动物的群落结构、生物量和丰度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与主要环境因子的关系,分别于2014年7月和10月进行了夏季、秋季两次生态综合调查,并用多维尺度分析法、典范对应分析法对浮游动物群落结构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夏季舟山海域调查的浮游动物有13类,64种,优势种为背针胸刺水蚤(Centropages dorsispinatus)、圆唇角水蚤(Labidocera rotunda)、中华哲水蚤(Calanus sinicus)、精致真刺水蚤(Euchaeta concinna)、百陶带箭虫(Zonosagitta bedoti)和真刺唇角水蚤(Labidocera euchaeta);秋季鉴定到浮游动物12类,45种,优势种为背针胸刺水蚤(Centropages dorsispinatus)、百陶带箭虫(Zonosagitta bedoti)、双生水母(Diphyes chamissonis)、瓜水母(Beroёcucumis)和中华哲水蚤。夏季浮游动物平均丰度及平均生物量(144.0 ind/m3和176.3 mg/m~3)都分别高于秋季(21.4个/m3和86.3 mg/m3);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夏季(3.03)高于秋季(2.82),Pielou均匀度指数则是秋季(0.83)高于夏季(0.64);夏季不同区域浮游动物群落之间具有明显的差异,而秋季大部分站位群落之间差异不显著;温度、盐度、叶绿素a浓度和营养盐含量是影响舟山海域浮游动物分布的主要环境因子;与历史资料相比,舟山海域浮游动物丰度及生物量呈下降趋势,其优势种保持较稳定。  相似文献   

5.
本文简要报道了湖北武昌县牛山湖1984—1986年浮游动物的种类组成、数量、生物量的季节变动和分布。观察表明,牛山湖有浮游动物47属,89种,其中多数为广温性世界种。浮游动物的平均数量为1574个/升(507—3025个/升),其中以原生动物、轮虫占绝对优势,甲壳动物次之;平均生物量为0.6082毫克/升(0.3378—1.0164毫克/升),以甲壳动物为主。牛山湖浮游动物的现存量有逐年减少的趋势,据推测与鱼的摄食作用有关。为此建议应适当减少滤食性鱼类的放养量。  相似文献   

6.
为探讨南四湖浮游动物多样性特征及其与水质的相关性,于2012年夏季(7月)和冬季(12月)对南四湖浮游动物的群落结构进行了系统研究,结合历史数据,分析了南四湖浮游动物群落的多样性特征和时间变化。共采集到浮游动物163种,其中,轮虫78种,原生动物65种,枝角类17种,桡足类3种。夏季记录浮游动物种类数(141种)高于冬季(105种)。从四个湖区来看,微山湖浮游动物种数最多(102种),其次是南阳湖(95种)和昭阳湖(80种),独山湖(73种)较少。南四湖浮游动物全年平均密度为2 192 ind/L,平均生物量为2.27 mg/L。除原生动物外,其他三类浮游动物夏季的平均密度和生物量都高于冬季。采用丰富度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对浮游动物多样性进行了评价,结果均显示,南四湖浮游动物多样性夏季高于冬季。通过回归分析发现,总氮是影响浮游动物密度的主要因素,总氮和水温是影响浮游动物生物量的主要因素,p H和电导率是影响浮游动物多样性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7.
东海区沙海蜇和浮游动物的分布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2003—2005年夏、秋季在东、黄海进行的大型水母监测调查资料,分析了沙海蜇及其分布区内浮游动物的数量动态分布特点,研究了浮游动物优势种的生态类型及其种间变化。结果表明:夏季沙海蜇主要分布于29°00′—34°00′N海域,秋季主要分布于31°00′—34°00′N海域;3年间,沙海蜇生物量逐年递减、分布范围逐年变小,但并不影响东海、黄海沙海蜇从夏季至秋季具有由东海北部向黄海逐渐移动的特点;沙海蜇分布海域浮游动物的高生物量密集区一般位于沙海蜇中心区的边缘区域;沙海蜇和浮游动物的生物量在空间分布上存在着明显的负相关关系;浮游动物优势种夏季为中华哲水蚤与长尾类溞状幼体,秋季为中华哲水蚤、肥胖箭虫和小齿海樽。浮游动物与沙海蜇的生物量变化有较好的对应关系,浮游动物生物量大小与主要优势种组成可作为分析年间沙海蛰是否暴发的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8.
于2012年8月至2013年7月对四明湖水库水体理化特性以及浮游动物的种类、数量和生物量进行逐月采样调查,分析了水库的浮游动物群落特征及其影响因子。调查期间共检测到浮游动物150种,丰度198.0~7 258.0 ind/L,年平均3 795.2 ind/L,生物量0.28~5.64 mg/L,年均值为1.11 mg/L,浮游动物丰度和生物量空间差异不显著,但季节变化明显。对应分析(CA)和后续拟合表明,水温、叶绿素a、总磷、真光层深度、氨氮以及水位是驱动浮游动物结构变化的主要环境因子,各点的影响因子间存在空间差异性。对比24年前历史资料,发现四明湖水库浮游动物数量和生物量均减少,浮游动物出现小型化,推测认为是鱼类捕食的下行效应、蓝藻密度增加及蓝藻产生藻毒素增加影响浮游动物繁殖力所致。水质评价结果表明,四明湖水库目前处于中营养水平,但有向富营养型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9.
2014年9月27日至30日在西藏帕隆藏布流域10个样点采集浮游生物水样。经鉴定分析,发现浮游植物4门72种(属),其中硅藻门藻类最多,包含56种(属),绿藻门包含13种(属),裸藻门包含2种(属),蓝藻门包含1种(属)。浮游植物密度范围为0.55×10~4~25×10~4 cells/L,生物量范围为12.6×10~(-3)~77.2×10~(-3)mg/L;浮游动物共有3门25种(属),其中原生动物22种(属)、桡足类2种(属)、种枝角类1种(属)。浮游动物密度范围为40~180 cells/L,生物量范围为1.9×10~(-3)~8.6×10~(-3)mg/L;该河段浮游植物多样性指数(H')与均匀度(J')分别介于2.44~3.48和0.81~0.97之间,表明其水质清洁,浮游生物群落结构脆弱,易受外界环境的干扰。本研究系首次调查帕隆藏布流域浮游生物,积累了本底资料。  相似文献   

10.
疏浚后杭州西湖浮游动物群落的变化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2003年1-12月调查了疏浚后杭州两湖(小型、浅水、富营养化湖泊)四个采样站(Ⅰ-Ⅳ)浮游动物群落的变化。研究包括优势种组成、密度和生物量,以及浮游动物生物量与水体叶绿素a、有机物耗氧量、总氮和总磷含量之间的相关分析。疏浚后,Ⅲ-Ⅳ站原生动物第一优势种由似铃壳虫(Tintinnopsis sp.)变为筒壳虫(Tintinnidium sp.);Ⅲ-Ⅳ站轮虫第一优势种由暗小异尾轮虫(Trichocerca pusilla)变为针簇多肢轮虫(Polyarthra trigla);Ⅰ站的长额象鼻溞(Bosmina longirostris)和Ⅲ站的微型裸腹溞(Moina micrura)分别取代了长肢秀体溞(Diaphanosoma leuchtenbergianum)第一优势种的地位;桡足类中,剑水蚤优势种为粗壮温剑水蚤(Thermocyclops dybowskii),哲水蚤优势种为汤匙华哲水蚤(Sinocalanus dorrii)。疏浚后,西湖浮游动物平均密度增加了80.5%,其中原生动物密度增量贡献57.3%。平均生物量增加了49.7%,其中轮虫生物量增量贡献36.5%。西湖浮游动物生物量与水体叶绿素a、有机物耗氧量和总磷含量之间均呈垃著的正相关关系。不同采样站中,以Ⅳ站环境生态因子与浮游动物生物量之间的相关程度最高,其次为Ⅲ站、Ⅰ站和Ⅱ站,水体环境生态因子对浮游动物的影响程度与其优势利演变的体现相一致。在不同浮游动物类群中,枝角类生物量与水质生态因子之间的相关程度最高,其次为轮虫、桡足类和原生动物。  相似文献   

11.
中国南方海域鲎的种类和分布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The northern sea area of the South China Sea is situated between 107.5°~122.5°East longitude and 17°~25° North latitude with high temperature and a large quantity of rainfall which belongs to the oceanic climate of the torrid zone and subtropical zone. From September, 1994 to June, 1998,during the research on the species of Horseshoe crab within the scope between the south from North gulf and the north to Xiamen, choosing Xiamen, Shantou, Wuchuan, Donghaidao and Qishui as fixed positions and irregularly going to Xuwen and Suixi in Guangdong province and Fangcheng in Guangxi province, we found that there was only Tachypleus tridentatus in the northern sea area of the South China Sea and the sea area from Wuchuan to Xiamen, and found that there were two species of horseshoe crab which were Tachypleus tridentatus and Carcinoscorpius rotundicauda in the southern area to East Sea Island, referring to East Sea Island, Qishui, Xuwen, Suixi and Fangcheng, most of which were Tachypleus tridentatus, and found a great number of larvae of Tachypleus tridentatus including zooids with different sizes from 7cm bodily length to mature. In Minan we found not only big colonies of adult Carcinoscorpius rotundicauda , but also a great number of larvae of Carcinoscorpius rotundicauda with different body size from 7cm body length to maturity. All these show that the northern sea area of the South China Sea is the area where both Tachypleus tridentatus and Carcinoscorpius rotundicauda distribute and reproduce. On January 1st, 1998 at the town of Qishui in Leizhou, we found an adult male Horseshoe crab and majority of its eggs was immature, while the eggs with above 4mm diameters were only 0.87 percent but the eggs with below 1.0mm diameter was 58 percent(1 160 pills). It shows that Qishui is a place where Tachyplers tridentatus survive in the winter.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70年代以前,全世界已知宽鳃鮟鱇属Sladenia Regan(1908)鱼类仅有3种。1980~1982年期间,东海水产研究所"东方"号和南海水产研究所"南锋"号调查船分别在东海和南海的大陆架渔场调查时,共采集到4尾珍稀的深海鮟鱇鱼类。经研究,认为这4尾标本是1新种,定名为朱氏宽鳃鮟鱇Sladenia zhui sp.nov.。  相似文献   

13.
东海陆架西南部台北坳陷古近纪孢粉植物群的时空分布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详细叙述东海陆架西南部台北坳陷古近纪不同凹陷区各时期孢粉植物群展布情况。区内古近纪孢粉植物群可分为早古新世、晚古新世、早始新世和中始新世4个发育阶段,早古新世孢粉植物群仅见于坳陷西南的局部地区,称Abietineaepollenities/Cedripites-Parcisporites-Momipites leffingwellii组合,晚古新世孢粉植物群分4种类型,椒江凹陷称Taxodiaceaepollenites-Engelhardtioidites-Momipites leffingwellii组合,丽水-福州凹陷称Taxodiacenepollenites-Myricaceoipollenites-Momipites leffingwellii组合,闽江凹陷南部称Taxodiaceaepollenites-Momipites leffingwellii组合,闽江册陷北部称Lygodiumsporites-Cicatricosisporites dorogensis-Tiliaepollenites-Bombacacidites组合。早始新世孢粉植物群具南北差异,北部以海金沙科和椴科孢粉植物发育为特征,南部以海金沙科、椴科和杨海科孢粉植物群发育为特征,以上均指示为湿热的亚热带气候。中始新世本区孢粉植物群比较一致,称Cicatricosisporties dorogensis-Ephedripites(D)-Nitrariadites组合,指示为受到干旱气候影响的亚热带气候。区内缺失渐新统,故无渐新世孢粉记录。  相似文献   

14.
东海陆缘(浙南段)晚第四纪硅藻的发现及古环境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东海陆缘(浙南段)温州沿海以往第四纪沉积已开展了一些研究,见有丰富的有孔虫、孢粉等生物化石,但未发现硅藻。本项研究在温州CH6井、台州CH5井岩心中发现了大量硅藻化石,本文以温州CH6井丰富的硅藻化石为依据,建立了晚第四纪硅藻组合序列,划分为12个硅藻带,并恢复其古环境演替,根据四个AMS ^14C年代数据,其时代属早、中全新世。  相似文献   

15.
东海毛颚动物夏季垂直分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林雅蓉 《生态学报》1985,5(2):175-186
本文材料取自范围为123°—129°E,26°30′—32°30′N的东海。主要在水深超过80米的测站进行垂直分层采集。采集层次为0—50米,50—100米,100—250米,250—500米,500—1000米,1000米—底。网具用附闭锬装置的大型浮游生物网。资料的整理系沿200米等深线划分为两部分(A区和B区)进行计算和分析。经鉴定的毛腭类计4属21种,它他大多数分布子100米上层,数量和种类随着深度的增加而减少。优势种肥胖箭虫分布于0—250米,少数能分布更深,但数量集中于100米上层。2个近似种——海龙箭虫与百陶箭虫的垂直分布有所不同,前者几乎只在A区,主要在50—100米;后者A、B区皆有,50米上层居多。微箭虫的分布有避开表面的趋势。第一次采到大头箭虫、拟漂移箭虫和钩剌真(?)虫等个别标本。钩剌真(?)虫是冷水种,分布深度随纬度而异。  相似文献   

16.
东海大陆架虾类资源量评估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根据2008年春(5月)、夏(8月)、秋(11月)、冬(2009年2月)四季东海区桁杆拖虾网调查资料, 应用资源密度法首次估算了调查海域主要经济虾类和总体的现存资源量和最大持续产量(MSY)。结果表明: 调查海域虾类季度平均资源密度为203.5 kg/km2。根据季节分布, 以夏季最高, 冬季最低; 根据区域分布, 南部海域最高, 中部最低。调查海域虾类的现存资源量约为10.6×104 t, MSY约为22.2×104 t, 与2008年调查海域虾类渔获量比较, 表明该海域虾类资源总体利用略显不足, 尚有一定潜力。在主要经济虾类的现存资源量与MSY中, 以假长缝拟对虾Parapenaeus fissuroides最高; 与历史资料相比, 某些经济价值较高的种类, 如哈氏仿对虾Parapenaeopsis hardwickii、日本对虾Penaeus japonicus等的资源量明显减少, 而长角赤虾Metapenaeopsis longirostris等经济虾类较低的种类资源量有所上升, 这说明东海大陆架海域虾类资源组成情况已经发生了很大改变。    相似文献   

17.
描述了中国黄海自由生活海洋线虫1新种Siphonolaimus boucheri sp.nov.,S.boucheri sp.nov.的主要特征是:口针短(21~23μm),头直径为10~11μm,圆形化感器直径为13μm,与相应体直径的比例为59%;短交接刺(61~65μm,为肛径的1.33倍),无交接辅器;尾巴圆锥形,雄性尾巴为肛径的3.57倍,雌性尾巴为肛径的4.58倍。同时,描述了中国东海管咽线虫科的1新纪录,Siphonolaimus profundus。模式标本存放于中国海洋大学生命学院。  相似文献   

18.
中国近海浮游动物群落结构及季节变化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杜明敏  刘镇盛  王春生  张东声  章菁 《生态学报》2013,33(17):5407-5418
2006年7-8月、12月-2007年2月、2007年4-5月、2007年10-12月,对中国近海进行了4个航次生物、化学和水文等专业综合调查.根据采集的浮游动物样品分析鉴定结果,对中国近海浮游动物群落结构、种类组成及优势种的季节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中国近海浮游动物有1330种,隶属于7门19大类群,浮游幼体47类,其中,节肢动物为最优势类群,有782种,占58.80%,其次为刺胞动物,有324种,占24.36%.在浮游动物群落结构中,4个海区均以桡足类和水母类的种类和数量占绝对优势.中国近海4个海区浮游动物种类数有明显季节变化,渤海和黄海,浮游动物种类数夏、秋季多于春、冬季;东海和南海,浮游动物种类数春、夏季多于秋、冬季.中国近海浮游动物群落大体可划分为6个主要生态类群:近岸低盐类群、低温高盐类群、高温高盐类群、低温广盐类群、高温广盐类群和广温广盐类群.结合同步调查的其它生物、水文、化学环境参数的分析结果,对中国近海浮游动物群落种类丰度与环境因子进行生物与环境变量关系分析,结果表明,浮游动物群落结构与水温、盐度、水深、溶解氧、硝酸盐和pH存在明显相关关系.水温和盐度是影响浮游动物群落结构最重要的两个环境因子.  相似文献   

19.
南黄海、东海鲐鲹鱼索饵场浮游动物生态特征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8  
本文采用比较的方法,研究了黄海南部东海北部和东海中南部两个鲐鲹鱼索饵场浮游动物生态特征。结果表明,南部渔场生物量的极差、变异系数小于北部渔场。若扣除个别站位的影响,则南部渔场的平均值高于北部渔场。北部渔场群落多样度、均匀度、丰富度、单纯度较高,南部渔场则相反。北部渔场浮游动物优势种较少,且大多数种具有较高的聚集强度;而南部渔场优势种较多,优势度低,聚集性差。  相似文献   

20.
东海表层沉积中的翼足类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东海84个表层沉积中翼足类进行了定量分析,共获得7属15种,其中Limacinainflata在陆架外缘和上陆坡为优势种,Limacinatrochi formis,Creseisacicula和Creseis virgule在中外陆架最为丰富。根据翼足类的深度分布确定东海现代文石补偿深度在约600m水深处。以冲绳海槽北部柱状样B3GC为例,说明翼足类是研究地质时期古海洋学变化的重要证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