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鸟类呼吸系统的微细结构与呼吸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鸟类呼吸系统的构造和机能,与其他脊椎动物相比,有许多不同之处。主要表现于肺的构造很特殊;有附属的气囊系统;不论吸气和呼气时都有持续不断地单向气流通过肺部,进行独特的“双重呼吸”。这种特殊的构造和机能极为适应飞翔生活的需要,使它能对由代谢速率急剧变化而引起的气体交换作快速的调节。鸟肺的结构特征鸟肺体积小,缺乏弹性,伸缩性小,是个致密的海绵状器官。与其他脊椎动物的根本区别是没有肺泡,而有大量的平行支气管,其最后一  相似文献   

2.
鸟兽呼吸时,肺内连续进行气体交换,但因其肺内结构的不同,而使(气体交换部位)肺通气的方式不同。鸟类的呼吸气流单向(古肺)或双向(新肺)贯流由毛细血管构成的三级支气管,肺内没有余气,气流含氧量高,交叉对流进行高效率的气体交换,而称为:贯流式呼吸。哺乳动物呼吸气流潮式进出肺,称为潮式呼吸,肺内有大量余气和吸入气体混合,与血液进行较低效率的池式气体交换。  相似文献   

3.
不少教科书称鸟类的呼吸为双重呼吸,(double resprtion),其定义为吸气和呼气时在肺内均能进行气体交换。笔者认为,这无论从名称还是从定义上都未能反映出鸟类呼吸的特点。 首先,就定义来说,该特点远非鸟类所特有,例如哺乳类的肺在吸气和呼气时也都能进行气体交换,这可以从以下事实看出。 1.从呼吸频率和心跳频率的比率来看,成年兔的呼吸频率约为20~30次/分,其心博约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肺的基本结构、肺內气体交换和呼吸气流的特征三个方面阐明了鸟类与其他陆生脊椎动物呼吸的异同,指出任何陆生脊椎动物不论是吸气还是呼气,肺泡内都在进行气体交换。并对鸟的“双重呼吸”作了进一步的论述。  相似文献   

5.
鸟类适应空中飞翔生活,新陈代谢率高,耗氧率也高,因此呼吸系统具有一些特征性特征。肺不仅与发达的气囊相连,本身也由分枝精致的支气管系统(即背腹次级支气管和连结二者的平行支气管)构成,这一部分称作鸟肺的古肺(paleopulmo)。  相似文献   

6.
在实验中让学生较全面地观察和理解家鸽肺和气囊的形态构造比较困难,如用铸型方法制作成家鸽肺和气囊的标本,对理解其形态构造却非常有效。通过标本可以看到9个气囊、气囊的位置以及气囊和肺的连接、中级支气管和次级支气管以及三级支气管的分布,若取一小块肺的标本置解剖镜下观察,还可以见到三级支气管及其放射状发出的微细支气管。现将制作方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7.
人的生命离不开气体交换。身体内营养物通过氧化作用才能产生机体所需要的能量和热量,因此需要通过呼吸器官不断从外界摄取O_2与排出CO_2,而气体交换的主要部位是肺。肺分左肺和右肺,两肺都呈圆锥形,左肺有叶间裂,分成上、下两叶,右肺有叶间裂和水平裂,分成上、中、下三叶。气管分成左、右支气管,属一级支气管。左支气管分为上、下两支,分布于肺的上、下叶;右支气管分为上、中、下三支,分布于肺上、中、下叶。肺叶支气管为:二级支气管,它再分成三级肺段支气管,通常每侧分成10个  相似文献   

8.
环境气压大幅度急剧改变,对人体气体交换影响十分明显。如潜水或潜艇艇员脱险时,外界气压急剧变化,共肺内气体交换情况直接影响到能否有效地完成任务和安全返回水面。因此,探讨压力值及其变化速率对机体的影响在潜水医学中有实际意义。 本文报告了暴露于不同气压下不同加压、减压速率对人体终末潮气二氧化碳分压(p_(ETCO_2))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延髓呼吸性神经元主要分布在孤束核、疑核和后疑核。孤束核和后疑核的呼吸性神经元轴突在闩部交叉至对侧,在脊髓腹外侧部下行,其末梢到达呼吸肌运动神经元。疑核的呼吸性神经元轴突由第九、十对颅神经传出,支配辅助呼吸肌。中枢吸气性活动可能产生于孤束核的吸气性神经元。平静呼吸时,吸气性神经元的放电活动被吸气切断机制周期性地切断,形成吸气和呼气活动的节律交替。I_β神经元中有一部分可能与吸气切断机制有关。中枢吸气性活动、肺牵张感受器传入活动、呼吸调整中枢活动以及脑干网状结构等其他神经结构的活动在吸气切断机制的神经元中进行整合,对中枢吸气性活动进行控制。关于中枢吸气性活动的起源和呼气相中吸气性神经元保持静止状态等问题,目前仍不清楚。  相似文献   

10.
论双重呼吸     
人教版初中<生物>教材第十一章"鸟纲".对于鸟类"双重呼吸"的概念是这样叙述的:"鸟类每呼吸一次,空气就两次经过肺部,在肺内进行两次气体交换.因此,这种特殊的呼吸方式,叫做"双重呼吸".  相似文献   

11.
在上解剖家兔实验课时,为了使学生观察呼吸系统——肺在气体交换时扩张和收缩的状态。过去,往往是把玻璃管插入气管,用嘴从玻璃管的另一端往肺里吹气。这种方法虽说能达到观察兔肺扩张和收缩的目的,可是对操作者不卫生。我们试用刻度滴管(除去上面的小胶囊)和洗耳  相似文献   

12.
鳄类营半水栖生活,有潜水行为。在陆地上行正常的呼吸,潜水时呼吸停止。由于鳄仅用肺呼吸,潜水一段时间后,还要浮出水面或上陆地再次进行正常的呼吸,所以鳄类的呼吸方式是周期性呼吸,即间断性呼吸。通气期和非通气期交替进行。通气时吸气,鼻孔喉门打开,肋骨上抬,胸廓和肺内压低于大气压,空气入肺。肺充气后吸气肌松弛,喉门关闭,进入或长或短的呼吸暂停,即非通气期。然后呼出气体又转入通气期。据报道,鳄类的通气期由多次呼吸构成的呼吸群组成,即非潜水时连续呼吸多次再进入非通气期。非通气期可达几十分钟,甚至几以上。鳄类…  相似文献   

13.
周宗能 《生物学通报》1999,34(10):23-24
人的两肺约有3亿个肺泡,面积达40~80m2。肺的主要功能是通气和气体交换。除此之外还有非呼吸功能。下面简要介绍肺的非呼吸功能。1  防御功能1.1 呼吸道防御1)加温加湿吸入的空气:鼻腔是呼吸系统的第1道防线,也是人体的“空气调节器”。鼻腔有160cm2的曲折粘膜面积。呼吸道粘膜的血管极其丰富。鼻甲构成多个皱襞。人每天吸入约10000~15000L新鲜空气,经过鼻腔中弯曲的道路可调节加温加湿,达到体温和饱和水蒸气,适宜于保持下呼吸道及肺泡的正常功能。2)清除作用:鼻腔粘膜上表皮表面的柱状上皮细…  相似文献   

14.
对人教版《生物学》(7年级下册)"肺与外界气体交换"一节进行概念分析,将课程标准中关于"人的呼吸"这一重要概念层层剖析,并进一步厘清教学目标系列概念的因果等逻辑关系。在此基础上,教师借助"5E教学模式",设计了参与、探究、解释、精致、评价等环节,帮助学生构建"肺内、外气压差引起气体在外界和肺之间交换"等系列概念,并对本节教学进行分析和反思。  相似文献   

15.
郑香环 《蛇志》2004,16(2):65-66
胸膜腔负压是维持气体交换的重要条件.开胸手术后,由于气体进入胸膜腔,肺因其本身的弹性回缩而塌陷.又由于手术创伤造成胸膜腔内渗血渗液,术后在胸腔内放置引流管,以排出积气、积液.  相似文献   

16.
白枕鹤的呼吸系统及其生态适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白枕鹤的呼吸系统由喉头、气管、鸣管、肺及气囊组成。喉头有淋巴小结分布。气管在龙骨突起内盘旋,并随年龄而增长,软骨环逐渐骨化。鸣管由左右两个支气管特化而成,呈膜状扁管入肺。肺的长度约占躯干的1/2。气囊几遍布全身,高度发达。整个呼吸系统的结构,与其高空飞翔生活相适应。  相似文献   

17.
反射性呼吸暂停中延髓各类呼吸性神经元的放电变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向家兔颈动脉窦区注入拘椽酸钠引起呼吸暂停期间,和在持续性肺充气引起延长的呼气相中,延髓大多数吸气神经元和膈神经停止放电;而大多数呼气性神经元呈连续性放电,放电频率持续地高于或接近于平静呼气时呼气神经元的高峰放电频率,并伴随肋间内肌电活动增强,直至呼气性神经元放电频率衰减或停止放电时,膈神经才恢复放电。这提示呼气性神经元的持续兴奋状态可能与呼气性呼吸暂停的维持或呼气相的延长有关。在延髓闩前部可以记录到少数放电频率渐增型的跨时相呼气-吸气神经元,在呼吸暂停期间,它们呈低频连续放电,逐渐增大放电频率,在其放电频率急剧增高时,膈神经恢复放电。这提示该类神经元可能与吸气的发动有关。本文尚就呼吸节律的发生机制做了讨论。  相似文献   

18.
何桂庆 《生物学通报》2000,35(12):15-17
1 教学目标  1 )理解气体交换的原理 ;2 )理解肺泡内和组织里的气体交换的基本知识 ;3)了解煤气中毒及其预防 ;4)学会验证人体呼出气体中含有较多二氧化碳。2 教学重点 体内的气体交换。3 教学难点 气体交换的原理。4 教学方法及手段 观察、实验与讲授法 ;计算机辅助教学。5 教学用具  CAI课件 (课前自制 )、澄清石灰水吹气实验的有关用具、计算机、香水和盆栽茉莉花。6 课时安排  1课时。7 教学过程引言和复习提问 :在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第六章第一节“肺的通气”,知道人不仅需要饮食 ,而且还需要进行呼吸 ;而人体进行呼吸 ,…  相似文献   

19.
呼吸的调节     
肺的通气是吸气运动和呼气运动的结果。吸气总是主动的,而呼气在安静状态下是被动的;但当呼吸受到刺激时,它就变成主动的。呼吸运动由几组肌肉收缩的协调而成。这种协调现象是在中枢神经系统的控制之下发生的。呼吸运动的中枢位于第四脑室的底部(Lorry,Legallois和Flourens)。Flou-rens把这个中枢部位称为“Noeud vital”。其他学者在观察冷和热的局部影响时,以及在生前表现有呼吸障碍的脊髓灰白质炎病人的尸检观察中,肯定了这个部位。从这个区域向呼吸肌发出有规律的节律性冲动,间有抑制期。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小鼠肺组织中肺内源性干细胞的表达水平。 方法10只C57BL/6小鼠分成两组: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通过气管内注射脂多糖(LPS)构建小鼠ARDS模型,采用气管内注射PBS作为对照组;采用胶原酶、热消化法消化小鼠肺组织获取小鼠肺单细胞悬液;双重免疫荧光染色方法鉴定小鼠肺组织中sca-1+CD31-CD45-细胞;流式细胞术对肺sca-1+CD31-CD45-细胞进行分选。采用方差分析及独立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通过气管内注入LPS成功制作小鼠急性ARDS模型;5只小鼠的全肺组织制备单细胞悬液总数目达5×107个/ml,活细胞百分比为98﹪;肺内源性干细胞包括Ⅱ型肺泡上皮细胞、clara细胞以及支气管肺泡干细胞等,通过肺组织双重免疫荧光染色,验证小鼠肺组织Ⅱ型肺泡上皮细胞、clara细胞以及支气管肺泡干细胞;对照组及实验组各样本肺内源性干细胞数目占单细胞悬液细胞数比例呈正态分布,且实验组肺内源性干细胞数目水平(10.73±10.65)﹪较对照组水平(12.23±0.73)﹪降低(t = -3.405,P < 0.01)。 结论ARDS时,小鼠肺内源性干细胞(sca-1+CD31-CD45-)水平降低,减少的肺内源性干细胞具体去向尚不明确,其有可能参与机体急性炎症过程中气道上皮细胞的修复、再生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