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刘海昌  兰贵红  刘全全  曹毅  邓宇  张辉 《微生物学报》2010,50(11):1525-1531
摘要:【目的】从高温油藏中发掘新的微生物种质资源。【方法】采用 Hungate 厌氧操作技术从大港油田采出水中分离到一株厌氧杆菌 HL-3。通过生理生化特征比较和16S rRNA序列比对,确定HL-3的分类地位。【结果】菌株HL-3为严格厌氧的革兰氏阴性杆菌。生长温度范围 40℃-75℃(最适温度 60℃);pH 范围 5.0-8.0(最适 pH 6.5);NaCl 浓度范围 0%-3.2%(最适NaCl浓度0.25%)。能够利用葡萄糖、核糖、甘露糖、木糖、纤维二糖等多种碳水化合物,发酵葡萄糖的产物是乙醇、乙酸、CO2及少量丙酸和丁醇。菌株HL-3的(G+C)mol%含量为 33.9%,与Thermoanaerobacter(嗜热厌氧杆菌属)中模式菌株T.uzonensis DSM18761T (EF530067)的16SrRNA 序列相似性为98.8%,与T.sulfurigignens DSM17917T (AF234164)的相似度次之为98.1%。菌株能够耐受浓度较高的亚硫酸根(0.1 mol/L)离子和浓度极高的硫代硫酸根(0.8 mol/L)。当硫代硫酸根浓度高于0.075 mol/L时,菌体内产生硫单质颗粒;同时,在培养血清瓶顶空中检测到硫化氢气体。菌株 HL-3与T.uzonensis DSM18761T对硫代硫酸根和亚硫酸根的耐受程度有很大不同。菌株HL-3对硫代硫酸根和亚硫酸根耐受程度及对硫代硫酸根的代谢机制与T.sulfurigignens DSM17917T(AF234164)极为相似,但二者代谢葡萄糖的产物却极不相同。【结论】所以菌株HL-3可能是Thermoanaerobacter属中的一个新种,其确切分类地位还有待用DNA分子杂交[1]的技术手段做进一步的鉴定。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离高效降解纤维素的嗜热厌氧菌,通过与嗜热产乙醇菌株联合培养的方式,为生产纤维素乙醇提供微生物资源。【方法】利用厌氧分离技术从降解纤维素的马粪富集物中分离到一株嗜热厌氧细菌HCp。采用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鉴定、结合16S rDNA序列的系统发育学分析确定该菌株的分类地位,利用DNS酶活分析方法测定此分离菌株的酶学性质。【结果】分离菌株HCp革兰氏染色阴性,直杆,细胞单个或成对出现,菌体大小为(0.35-0.50)μm×(2.42-6.40)μm,严格厌氧,形成芽胞,能运动,对新霉素有一定的抗性。此菌能利用滤纸纤维素、纤维素粉、微晶纤维素、脱脂棉和水稻秸秆、明胶等,还可以利用葡萄糖、纤维二糖、木糖、木聚糖、果糖、蔗糖、核糖、半乳糖、麦芽糖、山梨糖、海藻糖、蜜二糖、甘露糖等。该菌株在pH6.5-8.5、温度35-70℃、盐浓度0%-1.0%范围内利用纤维素生长,最适pH为6.85,最适温度为60℃,最适NaCl浓度为0.2%,最佳生长条件下,在10 d内滤纸纤维素降解率可达90.40%。在HCp的纤维小体中,滤纸酶、羧甲基纤维素酶、β-葡萄糖苷酶、木聚糖酶的最适作用温度分别为70℃、70℃、70℃、60℃,并且羧甲基纤维素酶具有较高的热稳定性。部分长度的16S rDNA序列分析表明,分离菌株HCp与Acetivibrio cellulolyticus、A.cellulosolvens相似性为97.5%。【结论】分离菌株HCp是从马粪富集物中分离到的一株嗜热厌氧细菌,该菌具有较强的降解纤维素能力,生长温度范围广,酶的热稳定性好,纤维素底物利用广泛等特性,为纤维素降解产乙醇提供了良好的材料。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离、保护油藏嗜热微生物资源,解析其主要的代谢特征。【方法】利用Hungte厌氧分离技术从大港油田埕海一区油层采出液中分离出厌氧菌株BF1。通过生理生化特征分析、16S rRNA基因序列比对与电化学分析,确定BF1的分类地位及其S元素代谢对腐蚀电流的影响。【结果】菌株BF1为严格嗜热厌氧革兰氏阴性杆菌,顶端产芽孢、不运动,菌体大小为0.42μm×(1.6 5.4)μm,单生、成对或成串生长。其温度生长范围为45°C 75°C(最适温度60°C);pH生长范围在4.5 8.5(最适pH 6.5)之间,比生长速率(μm)0.99 h 1,倍增时间为42 min。能利用葡萄糖、松三糖、棉子糖、甘露糖、乳糖、纤维二糖、果糖、核糖等碳水化合物,利用葡萄糖发酵的产物是乙醇、乙酸、CO2及少量的H2。菌株BF1能还原亚硫酸盐与硫代硫酸盐产生H2S,其耐受上限分别为50 mmol/L和75 mmol/L;还原硫代硫酸钠(50 mmol/L)后其极化电阻由2 099/cm2降低至776/cm2,腐蚀电流由9.936e-006 A提高至3.25e-005 A。细胞膜脂肪酸主要由高级饱和脂肪酸组成,含量最丰富的为十五烷酸占70.6%。菌株BF1的DNA(G+C)mol%含量为34.0%,其16S rRNA与Thermoanaerobacter pseudethanolicus DSM 2355T相似性最高,为98.3%,与T.brockii subsp.brockii DSM 1457T次之,为98.0%。菌株BF1的许多生理、生化特征与T.pseudethanolicus DSM 2355T和T.brockii subsp.brockii DSM 1457T有着明显的差别,如倍增时间、最适生长温度及底物利用等;而菌株BF1的细胞膜脂肪酸组成与T.pseude-thanolicus DSM 2355T也不相同。【结论】菌株BF1可能是Thermoanaerobacter属中的一个新种,其确切分类地位还需要进一步进行DNA分子杂交;其代谢元素硫提高腐蚀电流密度,可能会对油田管道与设备造成腐蚀。  相似文献   

4.
一株油藏嗜热厌氧杆菌的分离、鉴定及代谢产物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黎霞  承磊  汪卫东  邓宇  尹小波  张辉 《微生物学报》2008,48(8):995-1000
[目的]了解油藏环境中细菌的生理生化特性及代谢产物.[方法]采用Hungate厌氧操作技术从胜利油田罗801区块油层采出水中分离到一株厌氧杆菌SC-2.采用生理生化鉴定结合16S rDNA序列的系统发育学分析确定该菌株的系统发育地位,用气相色谱分析其代谢产物.[结果]菌株SC-2为严格厌氧的革兰氏阴性杆菌,菌体大小为0.38 um×1.7um-3.9um,单生、成对或成串生长,产端生芽孢.温度生长范围40℃-75℃(最适温度70℃);pH范围5.5-9.5(最适pH 6.5);NaCl浓度范围0%~5%(最适NaCl浓度0%).能够利用葡萄糖、麦芽糖、甘露糖、木糖等多种碳水化合物,发酵葡萄糖的产物是乙醇、乙酸、丙酸、H2、CO2及少量的乳酸.菌株SC-2的(G C)mol%含量为30.8%,与Thermoanaerobacter mathranii subsp.mathranii的16S rDNA序列相似性为99.85%.菌株利用葡萄糖产乙酸、乙醇的最佳初始pH为8.0;酵母粉能刺激生长并显著提高发酵葡萄糖的产酸、产醇率;培养基中添加4%(V/V)的乙醇能明显抑制菌体生长.[结论]菌株SC-2是从特殊生境(油层采出水)中分离到的一株嗜热、耐盐的厌氧菌,其发酵葡萄糖产生的代谢产物有利于改善油藏中的微环境.菌株SC-2与T.mathranii subsp.mathranii 11426T的最适pH和最大耐受NaCl浓度有所不同,且二者的(G C)mol%含量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5.
【目的】明确极端嗜热厌氧木质纤维素降解菌解糖热解纤维素菌F32代谢特征,并分析其产酶特性。【方法】使用细胞计数法绘制菌株的生长曲线,使用离子色谱及气相色谱进行产物和残糖量分析,以DNS法及对硝基苯酚法检测菌株胞外蛋白的酶活性。【结果】解糖热解纤维素菌F32在以葡萄糖、微晶纤维素和未经预处理小麦秸秆为碳源时生长状况优于解糖热解纤维素菌DSM 8903。在以葡萄糖为碳源进行培养时,与菌株DSM 8903相比,菌株F32具有产乳酸较多,而产氢气较少的特点。在以微晶纤维素和未经预处理小麦秸秆为碳源进行培养时,与菌株DSM 8903相比,菌株F32胞外蛋白具有较高的内切纤维素酶活性和木聚糖酶活性。【结论】解糖热解纤维素菌F32表现出较强的木质纤维素降解能力,其与DSM 8903的产物组成及胞外蛋白的酶活性具有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土壤环境中细菌的生理生化特性及代谢产物。【方法】采用厌氧操作技术从西藏纳木错分离到一株厌氧梭状芽孢杆菌P4-1。采用生理生化鉴定结合16SrDNA序列的系统发育学分析确定该菌株的系统发育地位,用气相色谱分析其代谢产物【结果】菌株P4-1为严格厌氧革兰氏阳性菌,菌体大小为0.3μm×1μm-3μm,单生或成对生长,产生芽孢。生长温度范围是13-40℃(最适温度37℃);NaCl浓度0%-5%(最适为0.5%-1%);pH范围5.0-10.0(最适生长pH为7.5-8.0)。能够利用葡萄糖、密二糖、甘露糖醇等多种碳水化合物,发酵葡萄糖的产物是乙酸,丙酸,丁酸,CO2,H2。菌株P4-1的(G+C)mol%含为30.9%,与Clostridium lituseburense DSM797(M59107)的相似性达98.7%。菌株P4-1能够降解对甲苯磺酸盐,并且在有酵母粉的情况下能明显提高其降解能力【结论】菌株P4-1是从土壤中分离出的一株耐低温,耐盐的厌氧菌,其发酵葡萄糖产生的代谢产物有利于改善土壤中的微环境,而且能够降解对甲苯磺酸盐,在废水处理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拓宽高产聚-β-羟基丁酸酯(poly-β-hydroxybutyrate,PHB)罗氏真养菌(Ralstonia eutropha)W50的碳源使用范围,使其获得D-木糖代谢能力。【方法】运用PCR技术扩增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K-12W3110来源的D-木糖转运蛋白基因xylE,利用同源重组技术将xylE基因整合到R.eutropha W50的染色体上构建菌株W50-E。运用PCR技术扩增E.coli K-12 W3110来源的D-木糖代谢基因xylAB和R.eutropha H16来源的PHA合酶基因phaC1的启动子片段P pha C1,同表达载体连接后构建重组质粒p1-AB。将重组质粒分别转入菌株R.eutropha W50和W50-E中构建工程菌株W50-AB和W50-EAB。通过摇瓶发酵研究W50-AB和W50-EAB的D-木糖代谢特性。【结果】酶活分析结果表明,xylA和xylB基因在菌株R.eutropha W50中得到表达。摇瓶发酵结果表明,W50-AB在含0.1 mol/L D-木糖的基础发酵培养基中的最大比生长速率为0.025 h-1,在含0.01 mol/L D-木糖的基础发酵培养基中没有生长;W50-EAB在含0.01 mol/L D-木糖的基础发酵培养基中表现出一定生长,在含0.1 mol/L D-木糖的基础发酵培养基中最大比生长速率为0.035 h-1。PHB含量分析结果表明,摇瓶发酵终点时,W50-AB和W50-EAB菌株内的PHB含量分别为细胞干重的15.07±1.01%和15.07±1.64%,其相应的D-木糖-PHB转化率分别为0.0920 g·g-1和0.0838 g·g-1,低于两重组菌株利用葡萄糖发酵的糖-PHB转化率(0.22 g·g-1)。另外,重组菌株W50-AB和W50-EAB在含葡萄糖(0.01 mol/L)和D-木糖(0.09 mol/L)的混合糖培养基中的发酵结果表明,两重组菌株均表现出更高的生长速率和D-木糖消耗速率以及胞内PHB积累量。【结论】来源于E.coli K-12W3110菌株的xylAB基因的表达使R.eutropha W50获得了一定的D-木糖代谢能力,通过D-木糖转运蛋白基因xylE的表达能提高菌株的D-木糖代谢能力,同时重组菌株利用D-木糖能积累一定量PHB。  相似文献   

8.
腾冲热海七株高温厌氧菌的分离及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摘要:【目的】了解中国云南腾冲热海环境中厌氧菌的分类学特征及生理生化特性。【方法】利用Hungate厌氧操作技术,从云南腾冲热海80-93℃温泉中分离出7株高温厌氧菌,对其进行形态、生长特征及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确定菌株的系统发育地位。【结果】7株菌株细胞形态均为杆状,不产芽孢,革兰氏阴性,严格厌氧,在70℃生长良好。其中较典型的菌株RH0802能在55-80℃温度范围内生长,最适生长温度为70℃;生长pH值范围为5.5-8.5,最适pH值为7.0,能利用葡萄糖、淀粉、甘露醇、甘露糖、核糖、麦芽糖、纤维二糖、木糖、果糖、半乳糖、木聚糖、甘油,不能利用蔗糖、丙酮酸。16S rRNA基因序列相似性的比较分析表明,其中5株菌与Caldanaerobacter属菌株的最高相似性均在98%以上,而RH0804与RH0806分别为96%和93%。菌株RH0802-RH0808的序列登录号分别为FJ748766、FJ748762、FJ748761、FJ748763、FJ748765、FJ748764和FJ748767,在中国普通微生物菌种保藏中心的保藏号分别为CGMCC1.5134-1.5140。【结论】分离自腾冲热海的7株嗜热厌氧菌与Caldanaerobacter属菌株有较高相似性,可将这7株菌株鉴定为Caldanaerobacter属菌株(Caldanaerobacter. sp),其中菌株RH0804和RH0806有成为新种的可能。  相似文献   

9.
【目的】构建可用于纤维素乙醇高效生产的混合糖发酵重组酿酒酵母菌株,并利用菊芋秸秆为原料进行乙醇发酵。【方法】筛选在木糖中生长较好的酿酒酵母YB-2625作为宿主菌,构建木糖共代谢菌株YB-2625 CCX。进一步通过r DNA位点多拷贝整合的方式,以YB-2625 CCX为出发菌株构建木糖脱氢酶过表达菌株,并筛选得到优势菌株YB-73。采用同步糖化发酵策略研究YB-73的菊芋秸秆发酵性能。【结果】YB-73菌株以90 g/L葡萄糖和30 g/L木糖为碳源进行混合糖发酵,乙醇产量比出发菌株YB-2625 CCX提高了13.9%,副产物木糖醇产率由0.89 g/g降低至0.31 g/g,下降了64.6%。利用重组菌YB-73对菊芋秸秆进行同步糖化发酵,48 h最高乙醇浓度达到6.10%(体积比)。【结论】通过转入木糖代谢途径以及r DNA位点多拷贝整合过表达木糖脱氢酶基因可有效提高菌株木糖发酵性能,并用于菊芋秸秆的纤维素乙醇生产。这是首次报道利用重组酿酒酵母进行菊芋秸秆原料的纤维素乙醇发酵。  相似文献   

10.
【目的】D-乳酸脱氢酶是催化丙酮酸合成D-乳酸的关键酶。由于其不耐热,从而限制了D-乳酸高温发酵菌株的构建。本文从詹氏乳杆菌中克隆新型D-乳酸脱氢酶研究其酶学性质,为构建D-乳酸高温发酵菌株,进一步降低D-乳酸生产成本奠定基础。【方法】通过克隆詹氏乳杆菌的D-乳酸脱氢酶,将其进行体外表达,并与来自植物乳杆菌中的D-乳酸脱氢酶的最适温度、最适pH、动力学参数及热稳定性和热失活性相比较,研究詹氏乳杆菌D-乳酸脱氢酶的耐热性。【结果】詹氏乳杆菌的D-乳酸脱氢酶最适温度(45 °C)比植物乳杆菌中的D-乳酸脱氢酶的最适温度(30 °C)高很多,热失活的时间和温度均要比植物乳杆菌中D-乳酸脱氢酶高很多。同时其催化效率(kcat/Km)是植物乳杆菌D-乳酸脱氢酶的3倍左右。【结论】詹氏乳杆菌的D-乳酸脱氢酶具有更好的耐热性和更高的催化活力。  相似文献   

11.
廖先燕  张涛  曾军  孙建  胡雯  娄恺 《微生物学报》2012,52(4):505-511
【目的】建立基于土壤微生物群落生理功能代谢的油气微生物勘探新方法。【方法】采集新疆玛北油气藏区浅层地表土壤样品45份,非油气藏区样品25份,利用BIOLOG微平板,测定微生物群落代谢活性,采用判别分析模型判断油气藏区微生物异常。【结果】从95种碳源中,筛选到10种能够体现油气藏区与非油气藏区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差异的典型碳源,利用判别函数对试验及对照区进行回判,油气藏区判别正确率为97.8%,非油藏区判别正确率为100%,总判别正确率为98.6%。【结论】BIOLOG技术能高效准确的用于油气藏初步勘测。  相似文献   

12.
稠油降解菌的筛选及其对胶质降解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以胶质为唯一碳源,从中海油南堡35-2油田地层水中经富集培养,为海上油田稠油降解及提高稠油采收率研究奠定基础。【方法】利用富集培养和胶质平板法分离胶质降解菌株,对分离菌株通过形态特征、16S rRNA基因进行鉴定,对菌株的理化性质进行分析,并对其降解胶质和稠油的性能进行研究。【结果】分离筛选出细菌菌株21株,并从中筛选出性能较好的4株。经鉴定为分别为Q4-油杆菌(Petrobactersp.)、QB9-嗜热脂肪地芽胞杆菌(Geobacillus stearothermophilus)、QB26-地衣芽胞杆菌(Bacillus licheniformis)、QB36-白色地芽胞杆菌(Geobacillus pallidus),其中QB26菌株效果最好,对该菌株的理化性质进行了分析,并对其降解胶质和稠油的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该菌株可在厌氧条件下生长,并能适应地层环境。分离菌株作用稠油后,饱和烃相对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上升,芳香烃、胶质、沥青质相对含量降低,能使胶质相对含量降低5.1%,沥青质相对含量降低2.7%。【结论】分离菌株对NB35-2油田稠油中的胶质具有一定的降解作用,在微生物采油和原油污染处理方面具有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13.
【背景】通过实施多轮次微生物采油,华北油藏产出液菌浓达到了106个/mL以上,油藏内部已经形成了较稳定的微生物发酵场,从其中筛选出能够乳化降解原油的微生物,并在地面对其进行扩大培养,然后再应用到微驱油藏,以进一步提高微生物采油实施效果。【目的】筛选乳化降解原油性能良好的菌株,对其进行多相分类学鉴定和性能评价。【方法】利用原油为底物筛选乳化降解性能良好的菌株,通过形态特征观察、生理生化测定、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等确定菌株的分类地位。通过乳化能力、降解率等方法确定菌株的原油乳化降解特性。【结果】从华北油田采集的地层水样品中分离得到一株乳化原油的菌株BLG74,经多相分类鉴定表明其是土壤堆肥芽孢杆菌(Compostibacillus humi)的新菌株,亲源性99.6%。该菌株的生长温度为30-60℃ (最适温度45℃),pH6.5-9.5(最适pH7.0),NaCl浓度0%-7%(质量体积比)。菌株BLG74在玉米浆培养基中培养,其发酵液的表面张力为56.3 mN/m,乳化力约95%,在初始原油质量浓度0.5%、温度45℃的条件下培养20d,对原油的降解率可达40.8%。【结论】菌株BLG74是可乳化降解原油的新成员,其在热盐条件下乳化降解原油的特性在石油开采中有一定的潜力。  相似文献   

14.
王丽萍  刘昱慧  邵宗泽 《微生物学报》2009,49(12):1634-1642
摘要:【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从大西洋表层海水分离筛选新的烷烃降解菌,了解其降解基因及降解特性,为海洋石油污染的生物治理提供材料。【方法】以柴油与原油作为混合碳源从大西洋表层海水样品中富集、并分离筛选出降解能力较强的烷烃降解菌。根据16S rRNA基因和其看家基因secA1序列确定其系统进化地位。分析了烷烃降解范围、表面活性剂产生能力及其他生理生化特性;利用已报道的兼并引物进行了烷烃羟化酶基因的PCR扩增及系统进化分析。【结果】分离筛选得到1株能够降解C10?C36直链烷烃的菌株S14-10。经16S rR  相似文献   

15.
摘要:【目的】葛根素是一种常用的抗心血管药物,主要从葛根中提取,本文从土壤中分离转化葛根素的菌株,并对转化产物进行了鉴定。【方法】用马铃薯培养基从土壤中分离真菌,采用静息细胞转化法,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转化效果,用有机溶剂萃取法和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分离纯化得到转化产物,质谱和核磁共振分析转化产物。【结果】从土壤中分离到186株真菌,其中1株具有较高的转化活性,命名为NT-01,经形态学和ITS序列系统发育分析鉴定为粘帚霉菌(Gliocladium sp.)。质谱分析转化产物分子离子峰为433,而底物分子  相似文献   

16.
对粉纹夜蛾高毒力cry9Ea基因的克隆及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从本实验室分离的Bt4菌株中克隆cry9Ea基因,并研究其表达和杀虫活性。【方法】以PCR-RFLP方法鉴定Bt4菌株含有cry9基因,然后以菌株Bt4的质粒为模板,利用全长引物F9EA/R9EA进行PCR扩增全长基因。【结果】将目的片段插入到表达载体pET21b,得到大肠杆菌重组表达质粒pETcry9Ea。转化E.coli BL21(DE3),诱导后表达130kDa的蛋白,再将cry9Ea7基因连接到穿梭载体pSXY422b,电激转化HD73-(cry-),得到工程菌BioHD9Ea7,提取Cry9Ea7晶体蛋白,并进行生物活性测定。生物活性测定结果显示Cry9Ea7蛋白对粉纹夜蛾(Trichoplusia ni)初孵幼虫具有高毒力,LC50为0.044μg/mL,而对甜菜夜蛾(Spodoptera exigua)和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初孵幼虫未显示活性。【结论】克隆和表达了一个对粉纹夜蛾高毒力的基因cry9Ea7,并成功构建了工程菌BioHD9Ea7。  相似文献   

17.
【目的】构建多杀性巴氏杆菌aroA基因缺失突变株,并验证其致病性。【方法】采用正向筛选同源重组技术构建多杀性巴氏杆菌aroA基因缺失突变株,利用PCR对突变株进行鉴定,分析其遗传稳定性、生长特性和致病性。【结果】成功构建多杀性巴氏杆菌aroA基因缺失突变株,连续传代20代,遗传稳定;突变株体外生长曲线表明,在前6h生长速度稍慢于亲本菌,随后两者生长速度一致。对小鼠的致病性试验表明:经腹腔注射aroA基因缺失突变株在1.0×106 CFU对小鼠无致死性,而亲本菌株在1.0×102 CFU对小鼠是致死性的。【结论】本研究获得多杀性巴氏杆菌aroA基因缺失突变株,对小鼠的致病性是减弱的。多杀性巴氏杆菌突变株的构建有助于研究其致病机理。  相似文献   

18.
一株高含玫红品的红树林海洋紫色硫细菌分离鉴定及特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摘要:【目的】挖掘我国海洋紫色硫细菌物种资源、深入理解紫色硫细菌在红树林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方法】采用琼脂振荡稀释法、显微技术、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TLC、HPLC 和MS 法。【结果】从福建泉州洛阳桥红树林潮间带泥水样分离获得一株细胞内含多个硫粒的细菌菌株,光合内膜呈囊状、含细菌叶绿素a 和螺菌黄质系类胡萝卜素,结合16S rRNA 基因序列分析和系统发育分析,表明该菌株属于海洋着色菌属(Marichromatium)。该菌株细胞球杆状;最适pH 范围5.7-6.7;最适盐度范围2%-3.5%;温度范围20℃ -35℃;能耐受3.6 mmol/L 硫化物;主要积累玫红品类胡萝卜素,而不是螺菌黄质;3 种细菌叶绿素组分中,一种为BChl aP,另2 种未见报道;不需要生长因子;可光同化固定CO2、能很好利用多种有机酸盐、多价态氮化物和硫化物,尤其能利用柠檬酸、葡萄糖、蔗糖、果糖和丙醇;对氯霉素、头孢唑林、苯、对羟基联苯、恩诺沙星、啶虫脒、HgCl2 和CdCl2的IC50 值分别为70、100、20、20、3、170、5 mg /L和25 mg/L。【结论】该菌株是一株轻度耐酸、高含玫红品类胡萝卜素的紫色硫细菌,被鉴定为Marichromatium gracile 新菌株,编号YL28。该菌株具有广泛利用多种碳源、氮源和硫源物质的能力,对抗生素氯霉素和头孢唑啉、农药啶虫脒、重金属汞和镉具有较强耐受性,对抗生素恩诺沙星较敏感。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细菌作用下碳酸盐矿物的形成过程有助于了解微生物成矿的机理。【方法】在LagoaVermelha培养基中(Mg/Ca为6:1)对一株分离自土壤样品的梭菌MH18菌株进行了为期35天的碳酸盐矿物培养实验,同时还完成了一组无菌对照实验。利用X-射线衍射技术对沉淀物的矿物成分进行了测定,利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对沉淀物的形态进行了系统的观察。【结果】MH18菌株在Lagoa Vermelha培养基中诱导形成了以高镁方解石为主的碳酸盐矿物;这些矿物起初具有哑铃状的外形,后来发展为球状;无菌对照实验中出现少量沉淀物,但X-射线衍射技术图谱显示它们是非晶态物质。【结论】MH18菌株具有促进碳酸盐矿物结晶的功能;碳酸盐矿物的特殊形态(哑铃状和球状)可能与细菌形态存在着某种成因上的联系。  相似文献   

20.
The starvation survivability of seven Thermococcus strains isolated from four Japanese oil reservoirs was compared with that of Thermococcus strains from marine hydrothermal fields. 16S rDNA analyses showed the isolates to be closely related to Thermococcus litoralis. Growth of the isolates was dependent on amino acids, which were present at low concentrations in the oil reservoirs. At 80 degrees C in the formation water, strain CKU-1 from the oil reservoir showed a higher starvation survivability than strain KS-1 from the marine hydrothermal field. Crude oil did not affect the starvation survivability of strain CKU-1, but it reduced that of strain KS-1. These results indicate that strain CKU-1 could survive longer than stain KS-1 under the conditions of an oil reservoir. At 90 degrees C in artificial seawater without organic nutrients, the half-lives of the isolates were between 7.7 and 25.1 days. However, those of the strains from marine hydrothermal fields, except Thermococcus litoralis and Thermococcus chitonophagus, were less than 1.0 day. The higher starvation survivability is probably important for the hyperthermophiles to continue to exist in a hot subterranean oil reservoir where the supply of nutrients seems to be limit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