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分为3部分第1部分为光因子对棉铃虫雌蛾求偶行为的影响;第2部分为光因子对棉铃虫雌蛾性信息素(Z-11-16Ald)含量的影响;第3部分为光因子对棉铃虫雌蛾脑因子活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用非正常光周期、间隔光照、不同光质处理棉铃虫雌蛾后,求偶峰值下降,求偶节律混乱,性信息素含量下降,脑因子活性受到抑制。主要研究目的是探讨一种不使用或少使用农药的新型生态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2.
樟巢螟成虫的求偶及交配行为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光周期14 L∶〖KG-*2〗10 D、温度(27±1) ℃、相对湿度(60±10)%的室内条件下,研究了樟巢螟成虫的求偶及交配行为.结果表明:樟巢螟雌蛾在光期不求偶,进入暗期后少数个体开始求偶,暗期5 h求偶个体百分率明显增加,暗期6~7 h达求偶高峰期;不同日龄雌蛾的求偶率不同,以2~3日龄雌蛾较高,高峰期求偶率达70%以上;樟巢螟雌雄蛾的交配行为依时间顺序可分为求偶和交配2个过程;雌雄蛾间的交配主要发生在暗期5~9 h,交配高峰期在暗期6~7 h,与雌蛾的求偶高峰期一致;樟巢螟雌蛾一生只交配1次;雌雄比1∶1处理的雌蛾交配率显著低于雌雄比1:2处理,但前者的交配持续时间明显高于后者.  相似文献   

3.
光强度对棉铃虫交配行为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为阐明光强度对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 (Hübner)交配行为的影响。【方法】本实验设置4个光照强度(0,0.5,5.0和50.0 lx),观察记录不同光照强度下棉铃虫雌蛾的求偶行为;分别通过单个腺体性信息素提取法和解剖雌虫受精囊的方式,检测不同光照强度下棉铃虫的雌蛾性信息素滴度和交配率。【结果】在强光(50.0 lx)下,棉铃虫雌蛾求偶起始时间最长,求偶持续时间最短,求偶次数最少,雌蛾性信息素滴度始终处于较低水平,交配率也属于最低。在微光(0.5 lx)下,雌蛾求偶起始时间最短,求偶持续时间最长,求偶次数最多;雌蛾性信息素始终处于较低水平,但暗期后段求偶率高达40%。【结论】强光(50.0 lx)可以抑制棉铃虫雌蛾的求偶行为、性信息素的合成及交配;微光(0.5 lx)可以促进棉铃虫雌蛾的求偶行为;相对黑暗环境(0 lx),微光(0.5 lx)还可以促进棉铃虫快速(1 h)完成交配,微光(0.5 lx)对棉铃虫的交配行为具有重要意义;求偶和性信息素的合成没有必然联系。本研究可为探讨光对夜蛾交配行为的影响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也可为利用物理、化学通讯信息调控夜蛾行为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索农田重金属Cd~(2+)和Ni~(2+)污染对植食性昆虫求偶行为潜在的影响。【方法】在人工饲料中添加不同类型的重金属,设置成Cd~(2+)、Ni~(2+)、Cd~(2+)-Ni~(2+)和空白对照(CK)4个处理,重金属浓度均为5 mg/kg。实验室条件下饲养亚洲玉米螟Ostrinia furnacalis(Guenée)初孵幼虫,系统观察其各代存活雌蛾求偶行为。【结果】重金属Cd~(2+)和Ni~(2+)对亚洲玉米螟3代存活雌蛾求偶百分率、求偶高峰期出现的时间及求偶持续时间都产生了影响。其中第2代求偶百分率与对照组差距最大,第3代受到的影响最小,甚至表现出促进作用;各重金属处理的求偶高峰期出现的时间仅在第2代与对照组保持一致外,第1代、第3代均发生改变;存活雌蛾求偶平均持续时间随着重金属饲养亚洲玉米螟代数的增加而逐代减少。与对照组各代各暗期最长求偶持续时间为4.89 h相比,重金属处理的雌蛾平均求偶持续时间最大值出现在Ni~(2+)处理第1代的第3个暗期,值为5.56 h;最小值为Cd~(2+)处理的第2代的第2、第3个暗期,值均为3.08 h。【结论】重金属Cd~(2+)和Ni~(2+)对亚洲玉米螟存活雌蛾的求偶行为产生了影响。  相似文献   

5.
粘虫(Mythimna separata)迁飞行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玉正  张孝羲 《生态学报》2001,21(5):772-779
粘虫成虫期取食、飞翔、求偶或性反应交配和产卵一系列行为是各具相对独立性和顺序性的阶段。飞翔在取食、飞翔、求偶或性反应交配、产卵等期内都有发生,并有不同的飞翔特征,在迁飞中以飞翔期的飞翔最为重要,雌雄蛾的飞翔期在羽化后3-10日龄,因求偶、性反应前期变化而有变异,粘虫雌蛾求偶前期2-11d,平均为5.93d,雄蛾性反应前期3-11d,平均为7.14d。求偶、性反应与迁飞潜力有密切关系。随求偶、性反应前期加长,求偶、性反应前飞翔量呈“S”型曲线增长;求偶或性反应迟的个体有飞翔期,且有1-2个飞翔峰(日)。根据有无飞翔期和求偶、性反应与飞翔量曲线确定雌蛾求偶前期大于5d,雄蛾性反应前期大于4d的个体为迁飞型个体。自然种群中雌蛾迁飞型个体占52.47%,雄蛾占97.14%;不同地理种群江苏、吉林、山东和广东1-4代粘虫,雌蛾迁飞个体依次占47.64%、49.29%、47.22%和68.22%,求偶前期平均依次为5.75,5.64,5.58和6.77d。影响求偶前期的生态因素主要是温度逐渐上升和食料不断老化,两者可能是引起粘虫迁飞的主要因素,讨论了粘虫成虫期行为、繁殖与迁飞潜力及迁飞过程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董红  刘孟英 《昆虫知识》1997,34(4):208-210
根据粘虫雌蛾腺体产生性信息素的时辰节律,初步研究了其脑-SOG的促信息素活性。雌蛾去头后以及不去头在暗期4小时内和光或,腺体中性信息素Z11-16:Ald的含量很低,注射雌蛾或雄蛾的脑-SOG匀浆后,腺体中Z11-16:Ald的含量明显比对照组高,说明雌蛾和雄蛾的脑-SOGk合体中都存在一种促信息素因子,它调控着腺体中性信息素的生物合成。另外,在光期虽然脑-SOG匀浆也使腺体中Z11-16:Ald的含量比对照组高,但总水平比暗期低,可能还有其它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杨小舟蛾是近年来为害较严重的杨树食叶害虫之一.为探明该虫羽化及生殖行为的发生规律,为生态调控技术应用于其防治工作提供参考,本文在光周期L∶D=14∶10、温度(27±1)℃和相对湿度(60±10)%的条件下,研究了杨小舟蛾成虫的羽化、求偶、交配和产卵节律.结果表明:杨小舟蛾雌虫在蛹期7 d,雄虫在蛹期8 d达到羽化高峰;在昼夜24 h间,成虫的羽化主要集中在光期6 h至暗期2 h,雌虫羽化高峰期为光期11 h,雄虫较之晚1 h.雌蛾羽化后,只在暗期进行求偶,高峰期为暗期6~7 h;1~3 d雌蛾求偶率随日龄逐渐增加,3 d达69.8%,之后求偶率逐渐下降.在单对组中,雌、雄虫的交尾行为开始于暗期5 h,至暗期7~8 h达到高峰,而在多对组中,在暗期0.5 h就已出现交尾行为,高峰期较单对组晚1.5 h.1~3 d雌蛾产卵量占其总产卵量的68.4%,之后逐渐减少.  相似文献   

8.
明确昆虫求偶及交配等生殖行为的节律,对于性信息素引诱剂的研发与田间合理应用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研究对番茄潜叶蛾雌虫的求偶行为和雌雄成虫的交配行为节律进行了探究。结果表明,番茄潜叶蛾雌虫主要在亮期进行求偶,亮期开始前少数个体出现求偶现象,亮期开始求偶率迅速增加,在0.5 h内达到高峰期,高峰期平均求偶率达80%以上。不同日龄求偶率不同,2~3日龄为该虫求偶最活跃龄期。番茄潜叶蛾雌雄间交配主要发生在亮期,亮期0.5 h到达高峰期,交配率达90%,与雌虫求偶高峰期吻合。番茄潜叶蛾雌、雄虫一生均可进行多次交配,雌虫7 d内最高交配4次。相对于雌雄比1∶1,雌雄比1∶2的交配率有所降低,而雌雄比2∶1的交配率和平均交配时长均有所上升。本研究证实了番茄潜叶蛾主要在亮期进行求偶和交配,且求偶和交配行为存在明显的节律性,雌、雄蛾一生均可进行多次交配。  相似文献   

9.
粘虫(Mythimna separata Walker)迁飞行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玉正  张孝羲 《生态学报》2001,21(5):772-779
粘虫成虫期取食、飞翔、求偶或性反应交配和产卵一系列行为是各具相对独立性和顺序性的阶段.飞翔在取食、飞翔、求偶或性反应交配、产卵等期内都有发生,并有不同的飞翔特征,在迁飞中以飞翔期的飞翔最为重要.雌雄蛾的飞翔期在羽化后3~10日龄,因求偶、性反应前期变化而有变异.粘虫雌蛾求偶前期2~11d,平均为5.93d,雄蛾性反应前期3~11d,平均为7.14d.求偶、性反应与迁飞潜力有密切关系.随求偶、性反应前期加长,求偶、性反应前飞翔量呈"S"形曲线增长;求偶或性反应迟的个体有飞翔期,且有1~2个飞翔峰(日).根据有无飞翔期和求偶、性反应与飞翔量曲线确定雌蛾求偶前期大于5d,雄蛾性反应前期大于4d的个体为迁飞型个体.自然种群中雌蛾迁飞型个体占52.47%,雄蛾占97.14%;不同地理种群江苏、吉林、山东和广东1~4代粘虫,雌蛾迁飞个体依次占47.64%、49.29%、47.22%和68.22%,求偶前期平均依次为5.75、5.64、5.58和6.77d.影响求偶前期的生态因素主要是温度逐渐上升和食料不断老化,两者可能是引起粘虫迁飞的主要因素.讨论了粘虫成虫期行为、繁殖与迁飞潜力及迁飞过程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笋秀夜蛾的求偶及交配行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笋秀夜蛾(Apamea apameoides)是我国南方地区最为重要的笋期害虫,了解其求偶和交配行为是性信息素分离鉴定和应用的关键之一。在室内条件下,对笋秀夜蛾的性比、寿命和求偶、交配行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笋秀夜蛾雌雄性比为1∶0.76;雌蛾和雄蛾的平均寿命因交配缩短;笋秀夜蛾的求偶和交配行为仅发生在暗期,日龄对其求偶和交配行为影响显著。雌蛾羽化当天便可求偶,第2日雌蛾求偶率达最高,求偶的起始时间随着日龄的增加逐渐提前。成虫羽化当日便可交配,第3日达到交配高峰;随日龄的增加,开始交配的时间逐渐提前,日龄对成虫交配高峰出现的时间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11.
温度对粘虫产生和释放性信息素规律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汪新文  刘孟英 《昆虫知识》1996,33(3):137-138
在21℃饲养的粘虫雌蛾腺体提取物中Zll-16:Aid含量峰值时间是羽化后第8~9天;25℃是羽化后第4~5天,27℃是羽化后第3~4天。低温不仅推迟了粘虫雌蛾求偶和释放性信息素的时间,而且降低了腺体中性信息素的滴度。在27℃,粘虫雌蛾腺体中Zll-16:Ald峰值的平均值达15ng;在25℃时为10ng,而在21℃时,只有5ng。由此可见,低温环境明显抑制粘虫雌蛾的性发育,延缓了性成熟。  相似文献   

12.
在光周期14 L:10 D、温度(25±1)℃、相对湿度(60±10)%的室内条件下,研究了竹笋基夜蛾的求偶、交配行为,以及雄蛾对雌蛾腺体提取物的EAG反应.结果表明:竹笋基夜蛾求偶及交配行为仅发生在暗期.雌蛾羽化当天便可求偶,第2日雌蛾求偶率达最高;雌蛾进入暗期0~4h后开始求偶,5~7h求偶率达最高,暗期结束前1~2.5h终止;求偶的起始时间随着日龄的增加逐渐提前,1~4日龄雌蛾求偶的次数及持续时间随着日龄的增加而上升,5日龄则下降;雌蛾求偶高峰及停止求偶的时间随日龄的增加逐渐提前.成虫羽化当日便可交配,第2日达到交配高峰,5日后停止交配;雌蛾进入暗期5.5~7.0 h达到交配高峰,交配高峰出现的时间随日龄的增加而提前;随日龄的增加,交配起始时间逐渐提前,而交配持续时间逐渐缩短;增大雌雄比,竹笋基夜蛾交配起始时间提前,交配持续时间缩短,交配率显著提高.竹笋基夜蛾雄虫对2日龄处于求偶期雌虫的性腺体粗提物有显著的EAG反应.  相似文献   

13.
普氏原羚的求偶交配行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游章强  蒋志刚 《动物学报》2005,51(2):187-194
作者采用所有事件取样法、扫描取样法和目标取样法研究分析了元者分布区内普氏原羚(Procapraprzewalskii) 的求偶交配行为, 分析了放牧活动对普氏原羚求偶、交配行为的影响。我们共记录到28 种发情、求偶及交配行为。雄性普氏原羚的求偶、交配过程分为4 个阶段。第一阶段为雄羚对雌羚的试探接近阶段。雌羚对雄羚的试探行为有两种反应: 雌羚走开拒绝雄羚的求偶; 或者雌羚叉开后腿静立并不停摆尾以示接受雄羚,有时雌羚还会主动靠近雄羚。如果雌羚接受雄羚的求偶, 雄羚便会进入求偶表演的第二阶段: 雄羚开始以直立、直立行走或碎步移动的方式靠近雌羚。第三个阶段是爬胯、交配阶段。雄羚的插入、射精过程在很短时间(约1-2 s) 内完成。最后一个阶段是交配后雄羚对配偶的看守阶段。普氏原羚交配制度为求偶场交配制度, 交配模式为无锁结、多次插入、无抽动、多次射精, 分别属于Dewsbury和Dixson交配行为模式分类系统的第13 种类型和第14种类型。人类放牧对普氏原羚繁殖行为具有明显的影响。在本研究中共记录了1 009 次爬胯行为, 这些爬胯行为多发生在家畜到达求偶场以前与家畜离开求偶场后30min 。  相似文献   

14.
本文报道了楸螟Omphisa plagialis Wileman的羽化昼夜规律和(25±1)℃、光周期L∶D=14∶10条件下的雌蛾求偶节律,用Y形管法测定了雄蛾对雌蛾性信息素粗提物的行为反应。结果表明:楸螟的羽化发生在10:00到23:00之间;雌蛾在羽化当天即开始求偶,求偶行为集中在暗周期的23:30到01:30之间。采用正己烷提取的雌蛾性信息素粗提物存在性信息素成分,对雄蛾具有一定的引诱活性。  相似文献   

15.
闫硕  朱家林  张璟  朱威龙  张青文  刘小侠 《昆虫学报》2012,55(12):1337-1344
为阐明低剂量辐射对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 (Hübner)生长发育、 成虫趋光行为和性信息素滴度的影响, 本试验设置5个辐照剂量, 记录棉铃虫蛾羽化率、 畸形率及寿命; 通过趋光行为学试验和单个腺体性信息素提取法, 检测了辐照(50 Gy)前后棉铃虫蛾趋光率和性信息素滴度的变化。结果表明: (1)在20 Gy剂量辐照下, 雌雄棉铃虫羽化率与对照相比分别降低了16.67%和20.00%, 畸形率均升高了10.00%,10,30,40和50 Gy辐照对棉铃虫蛾羽化率、 畸形率、 寿命均没有显著影响。(2)无论是光期还是暗期, 辐照后的棉铃虫蛾趋光率和性信息素滴度均有所上升, 其中趋光率提升幅度最大的是光期3日龄雌虫(28.33%±3.33%至91.67%±4.41%); 性信息素滴度提升量最大的是暗期5日龄雌蛾(36.27±4.26 ng至59.13±4.63 ng)。50 Gy辐照剂量会促进棉铃虫蛾的趋光行为和信息素的合成, 且棉铃虫蛾趋光率在设置的5个辐照剂量下无显著性差异。(3)棉铃虫蛾趋光率和性信息素滴度随着羽化日龄的增加有一个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趋势, 其中趋光率变化最大的是辐照组光期雌虫和辐照组暗期雄虫(二者均为91.67%±4.41%至3.33%±1.67%); 性信息素滴度变化最大的是辐照组暗期雌虫(71.00±5.22 ng至3.63±1.47 ng)。(4)在大多数处理中, 羽化率、 畸形率、 寿命及趋光率不存在雌雄差异。本研究为探讨辐照后棉铃虫趋光行为和体内生理生化的变化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依据, 同时也为利用物理、 化学通讯信息调控棉铃虫行为提供了新思路, 对害虫综合防治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蜀柏毒蛾生殖行为及性信息素产生与释放节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了探索蜀柏毒蛾Parocneria orienta Chao性信息素产生和释放规律, 为利用性信息素监测和防治蜀柏毒蛾奠定基础, 本研究在野外及室内温度22±1℃、 相对湿度75%~80%、 光周期14L∶10D条件下观察研究了蜀柏毒蛾成虫的羽化、 求偶、 交尾、 产卵行为, 触角电位反应测定处女雌蛾性信息素产生与释放的时辰节律。结果表明: 蜀柏毒蛾羽化行为全天可见, 主要集中在1:00-5:00, 占总羽化量的44.94%, 7:30-11:00进行婚飞和交尾, 交尾高峰期出现在8:30左右, 交配时间少则2 h, 多则8 h, 求偶、 交配均发生在光期。随着日龄的增加, 召唤时间前移并且延长, 1日龄的处女雌蛾交尾时间较短; 雌蛾羽化当天就可交尾, 2日龄雌蛾交尾率最高, 达36.67%。雌蛾分多处产卵, 雌蛾一生最高产卵量达402粒, 最低产卵量为78粒。羽化当天的雌蛾体内性信息素含量较低, 第2天最高, 以后逐日下降; 2日龄蜀柏毒蛾处女雌蛾性信息素的产生量从7:00起逐渐增加, 8:30-9:30时最高, 9:30后逐渐减小。雄蛾对处女雌蛾腺体提取物的触角电位反应在8:30-9:00最强, 说明8:30-9:00是雌蛾产生和释放性信息素的高峰期。蜀柏毒蛾的羽化、 求偶、 交尾及性信息素的产生与释放存在一定的时辰节律, 野外处女雌蛾诱蛾试验证实了性信息素释放与交配行为在时辰节律上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棉大卷叶螟Sylepta derogata雌蛾的求偶行为及其动态节律,并鉴定该虫的性信息素组分,为开发该虫的性诱剂并应用于种群测报和绿色防控提供依据.[方法]将棉大卷叶螟处女雌蛾单头放入塑料杯中,从暗期开始前0.5 h到暗期结束后0.5 h,每隔0.5 h观察并记录1次雌蛾的求偶情况;在棉大卷叶螟雌蛾求偶高...  相似文献   

18.
李幸  陈珊  周琼 《环境昆虫学报》2021,43(5):1273-1279
巨疖蝙蛾Endoclita davidi Poujade是雪峰虫草菌Ophiocordyceps xuefengensis的重要寄主昆虫,对其生殖生物学的研究,可以为该虫的规模化人工饲养与雪峰虫草的培育提供依据.采用人工饲养结合室内红外摄影,研究分析巨疖蝙蛾的求偶、交尾和产卵行为节律.巨疖蝙蛾在羽化当天的暗期即可求偶、交尾和产卵.求偶行为通常在进入暗期的5 min内开始,并主要发生在进入暗期的15 min内(P<0.05);随后的交尾行为主要发生在进入暗期的10~ 25 min内;产卵行为也主要发生在暗期.巨疖蝙蛾有多次交尾和产卵的习性,其中,2日龄的求偶率、交尾率及日产卵量均最大,分别达87.33%、61.09%和979粒/雌,且随日龄增加而逐渐降低.卵散产,总产卵量平均达4250粒/雌.提示巨疖蝙蛾羽化时即已性成熟,其生殖行为均发生在暗期,进入暗期可能是触发其生殖行为的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9.
<正> Jefferson等(1971)已经报道红铃虫Pectino-phora gossypiebla(Saund.)雌蛾释放性信息素时呈现一种“求偶”姿态。雌蛾求偶时,腹部第8—9节的节间腹上方有一囊状物突出,此囊状物即是红铃虫信息素的分泌腺体。本文描述了红铃虫雌蛾求偶行为的过程,观察雌蛾求偶行为的时辰节律以及羽化天数、交配和寄主植物(棉叶)对雌蛾求偶行为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六星黑点豹蠹蛾Zeuzera leuconotum Butler(Lepidoptera:Cossidae)是一种重要的园林害虫。为研究利用其性信息素防控六星黑点豹蠹蛾,在光周期L∶D=14∶10、温度19—32℃、相对湿度75%—85%条件下,对雌蛾求偶行为进行了观察;采用腺体提取法和瓶内收集法分别制备了不同日龄在同一时辰、同日龄在不同时辰的雌蛾性信息素粗提物,然后测定雄蛾触角对各种性信息素提取物的触角电位反应;以雄蛾对腺体提取物的EAG值表示性信息素的产生量,对瓶内收集物的EAG值表示释放量,检测性信息素产生与释放的时辰节律。结果表明:雌蛾求偶均发生在暗期;雌蛾求偶率与日龄有关,其中2日龄雌蛾求偶率最高,平均为86.7%;不同日龄雌蛾求偶高峰期均在进入暗期4—6h期间;随着虫龄的增加,求偶高峰期前移。雌蛾羽化当晚体内即可产生性信息素,并且向体外释放,但量较少;2日龄雌蛾产生和释放的性信息素量最大;雌蛾腺体中性信息素含量从进入暗期后逐渐增加,在暗期5h含量最高,随后逐渐减少;雌蛾释放性信息素从暗期4h开始,至暗期6h释放量最大。通过林间处女雌蛾诱捕试验证明了六星黑点豹蠹蛾的求偶行为与性信息素产生和释放在时辰节律上具有一致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