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1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金针虫调查方法及评价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金针虫是一类重要的地下害虫,其种群数量调查是植物保护工作中的难点之一。文章概述金针虫种群数量调查的3种主要方法:土方抽样、诱饵诱捕及成虫性信息素诱捕。就其调查原理、特点及研究现状进行了介绍,并对各方法的不足及应用前景做了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2.
人尿及汗液中几种化合物对黄脊竹蝗的引诱活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脊竹蝗Ceracris kiangsu Tsai成虫对发酵人尿及汗液有明显的趋向行为。利用昆虫触角EAG反应和林间诱蝗试验对氯化钠、碳酸氢氨及乙醇3种主要的人尿、汗液化合物的诱蝗活性进行测定。结果表明:3种物质均能明显激发黄脊竹蝗雌、雄成虫的触角电位反应,激发活性的强弱次序为乙醇>碳酸氢氨>氯化钠。3种化合物对雌蝗触角的刺激作用强于雄蝗。在林间,氯化钠、碳酸氢氨及乙醇及其混合物对竹蝗的引诱效果不明显,化合物浓度及药剂种类是影响竹蝗引诱量的因子之一。  相似文献   
3.
黄脊竹蝗对不同发酵天数人尿的行为反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脊竹蝗(Ceracris kiangsu)是我国南方地区重要的竹子害虫,为了深入理解黄脊竹蝗的趋尿行为,测定了黄脊竹蝗对不同发酵天数人尿的行为反应.结果表明,人尿的发酵天数对黄脊竹蝗的趋尿行为有显著影响,发酵对人尿引诱竹蝗有明显的增效作用.与发酵时间分别为l、4、7、15和60 d的人尿相比,黄脊竹蝗显著趋向于发酵30 d的人尿,取食经发酵30 d的人尿处理滤纸的面积最大(3494.9±345.4) mm2,访问次数最多(43.7±5.2)次,单次停留时间也最长(360.5 ±39.8)s.林间诱杀的结果与行为生测的结果一致,发酵30 d的人尿每天诱杀的黄脊竹蝗数量最多,达到(507±139)头.诱杀及录像试验结果表明,发生趋尿行为的仅为黄脊竹蝗雌虫.  相似文献   
4.
笋秀夜蛾的求偶及交配行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笋秀夜蛾(Apamea apameoides)是我国南方地区最为重要的笋期害虫,了解其求偶和交配行为是性信息素分离鉴定和应用的关键之一。在室内条件下,对笋秀夜蛾的性比、寿命和求偶、交配行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笋秀夜蛾雌雄性比为1∶0.76;雌蛾和雄蛾的平均寿命因交配缩短;笋秀夜蛾的求偶和交配行为仅发生在暗期,日龄对其求偶和交配行为影响显著。雌蛾羽化当天便可求偶,第2日雌蛾求偶率达最高,求偶的起始时间随着日龄的增加逐渐提前。成虫羽化当日便可交配,第3日达到交配高峰;随日龄的增加,开始交配的时间逐渐提前,日龄对成虫交配高峰出现的时间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5.
【目的】昆虫交配行为与其日龄和生殖系统发育密切相关。本研究旨在明确亚洲玉米螟Ostrinia furnacalis交配行为与其日龄、性比和雄蛾精巢大小的关系,为性信息素群集诱杀和交配干扰防控亚洲玉米螟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室内交配实验测定了不同配对晚数、日龄、性比亚洲玉米螟的交配率和交配次数,通过雄蛾精巢解剖分析了交配次数与精巢体积的关系。【结果】亚洲玉米螟的交配率随配对晚数增加而增加,但第1-5晚的增加速度大于第6-7晚的;1-4日龄蛾的交配率随日龄增加而增加,5日龄蛾的交配率显著降低;1-3日龄蛾配对1晚的交配率与新羽化蛾配对2~4晚的均无显著差异。亚洲玉米螟可以交配1~3次,但是交配3次的比例极低。雌性数量从1增为2时,雄蛾的交配率显著增加;从2增为3时,雄蛾的交配率显著降低、死亡率显著增加,交配1次的雄蛾进行二次交配的比例也增加,并且雄蛾更愿意与处女雌蛾进行第2次交配;交配1次雄蛾的精巢体积总是显著大于同期未交配雄蛾的,交配1次稍降低了雄蛾精巢的衰退速度,交配2次则明显增加雄蛾精巢的衰退速度。【结论】本研究明确了亚洲玉米螟交配与日龄、性比和雄蛾精巢体积之间的关系,从理论上证实了性信息素群集诱杀技术和交配干扰技术防治亚洲玉米螟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是新入侵我国的迁飞性害虫,为了筛选出有效和不易受损的形态鉴别特征。【方法】本研究运用比较形态学和外生殖器解剖技术,筛选稳定、可靠的外部形态特征,描述雌雄外生殖器特征。【结果】草地贪夜蛾的大小等21个外形特征在不同个体间存在差异,不适合用于草地贪夜蛾的准确鉴定。新筛选的翅基部黑斑等4个前翅特征,下唇须节黑色横带、前足胫节密被长鳞片、前足跗节黑色、腹部腹面黑斑、肩板颜色均一、前足基节内侧长毛6个非翅面外形特征在草地贪夜蛾个体间稳定,其中前翅中部倾斜的椭圆环形斑等4个特征、颜色均一肩板等5个特征、环形斑内部颜色特征分别存在于草地贪夜蛾雌雄蛾、雄蛾和雌蛾中。新筛选的外形特征可分别用于准确区别草地贪夜蛾与斜纹夜蛾、甜菜夜蛾。新描述了阳茎基环长大于宽等6个雄性外生殖器特征和囊导管基部明显宽于端部等4个雌性交配囊特征,其中3个雄性外生殖器特征和3个雌性交配囊特征可分别用于准确鉴定草地贪夜蛾和斜纹夜蛾雄蛾、草地贪夜蛾雌蛾和甜菜夜蛾雌蛾。【结论】本研究结果不仅为草地贪夜蛾雄蛾鉴定提供了新的前翅特征,还首次为雄蛾鉴定提供了非翅面特征和为雌蛾鉴定提供了前翅特征,也筛选了新的雄性外生殖器特征和雌性交配囊特征,对我国夜蛾科昆虫生殖器研究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浙江栉蝠蛾的生物学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浙江栉蝠蛾Bipectilus zhejiangensis Wang是我国南方地区重要的竹林地下害虫,其生物学特性尚未见报道。通过林间调查和室内试验对浙江栉蝠蛾危害竹子种类及生物学特性进行较为系统的观察。结果表明,浙江栉蝠蛾危害竹子种类多,主要以刚竹属竹种为主。浙江栉蝠蛾在浙江省1年发生1代,以2~3龄幼虫在土壤中越冬,翌年4月上旬幼虫开始化蛹,5月初成虫开始羽化,羽化主要集中在13:30~18:30之间,羽化当天便可交尾产卵,单雌平均产卵量可达290粒,成虫寿命雌虫平均4.2d,雄虫平均6.2d。卵经70d左右孵化,随即钻入土壤取食,准备越冬。  相似文献   
8.
筛胸梳爪叩甲幼虫寄主调查及其土壤空间分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邓顺  舒金平  王浩杰 《昆虫知识》2010,47(5):983-987
对安吉竹博园内筛胸梳爪叩甲Melanotus cribricolls(Faldermann)的寄主危害进行调查,主要调查竹种隶属于刚竹属(Phyllostachys)、矢竹属(Pseudosasa)、大明竹属(Pleioblastus)、唐竹属(Sinobambusa)、短穗竹属(Brachystachyum)、少穗竹属(Oligostachyum)和箣竹属(Bambusa),共7个属,包括47个竹种,其中41种寄主都不同程度地受到筛胸梳爪叩甲幼虫期的危害,新发现受害寄主30余种。据筛胸梳爪叩甲幼虫在5个竹种林区间的空间分布表明:筛胸梳爪叩甲较大体型的幼虫在竹林土壤中主要为聚集分布。调查过程发现,除筛胸梳爪叩甲幼虫对竹种的危害以外,竹笋夜蛾Apamea spp.也是导致退笋的主要虫害之一,二者一并成为目前竹博园内竹笋退笋的主要害虫。此外,园内竹种也受到浙江栉蝠蛾Bipectilus zhejiangensi、叶甲、白蚁和腐生蝇的侵害。鉴于筛胸梳爪叩甲幼虫危害的竹种范围比以往报道的有扩大的趋势,在竹种移植、土壤改良及敏感品种的选育应考虑到这些方面。  相似文献   
9.
黄脊竹蝗是中国南方地区重要的竹子害虫,为了更好地理解黄脊竹蝗"趋尿行为"的生理生化机制,通过电镜扫描技术研究了黄脊竹蝗成虫触角感器的类型、数量、形态及分布特征,比较分析了其在雌、雄成虫间的差异。结果表明:黄脊竹蝗雌、雄成虫触角丝状,由1节柄节、1节梗节和23节鞭节构成,雌雄间触角长度及直径差异不显著(P>0.05);雌、雄成虫触角感器均有毛形感器Ⅰ、毛形感器Ⅱ、刺形感器、锥形感器Ⅰ、锥形感器Ⅱ和腔锥形感器6种;其中,锥形感器数量最多,约占感器总数的53%,主要分布在鞭节的第8~21亚节上;各类感器在雌、雄成虫间触角上的分布特征相似,雄成虫触角上感器总数、锥形和腔锥形感器数量显著多于雌成虫(P<0.05)。  相似文献   
10.
绿僵菌(Metarhizium spp.)是地下害虫重要的生防真菌,为了明确绿僵菌对金针虫的驱避作用,本文以平沙绿僵菌WP08菌株为研究对象,通过Y型管等嗅觉生测方法测定了筛胸梳爪叩甲幼虫对绿僵菌分生孢子、非挥发物和挥发性物的行为反应。结果表明:金针虫的选择行为与土壤中平沙绿僵菌分生孢子浓度密切相关,当土壤中绿僵菌孢子浓度达到5×10~8个·g~(-1)干土时,绿僵菌对金针虫表现出极显著的驱避作用(P0.001),随着浓度的降低,驱避作用减弱,当浓度达到5×10~6个·g~(-1)干土时,驱避作用消失;平沙绿僵菌孢子发酵液(浓度为1×10~8个·mL~(-1))对金针虫驱避作用极显著(P0.001),而挥发物对金针虫驱避作用不明显(P0.05)。本研究结果为揭示绿僵菌驱虫的内在机制提供了重要的基础信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