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甘肃省陇南,甘南地区啮齿类区系及分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1980—19 82年对甘肃省的陇南山地、甘南草原区东部的啮齿类进行了调查。查明两地共有啮齿类5科21属,39种;其中属东洋界的13种;古北界的9种;两区共有种为17种;4种为本省新纪录。鼠类生境有8种类型。数量最高的生境为弃耕地和采伐迹地。黑线姬鼠、中华林姬鼠、大林姬鼠、社鼠是该地区的主要鼠类,其中黑线姬鼠为优势种。  相似文献   

2.
为深入了解森林演替对野生动物群落结构和多样性格局的影响,于2012—2013年在四川省都江堰般若寺林场选择5种森林演替阶段(0~5、6~10、11~20、21~30 a和天然次生林(100 a),共计21个样地)对鼠类多样性进行调查。本次调查累计捕获鼠类9种,其中仓鼠科1种,鼠科8种。5种森林演替阶段共有物种有针毛鼠(Niviventer fulvescens)、中华姬鼠(Apodemus draco)、社鼠(N.confucianus)、高山姬鼠(A.chevrieri)和大耳姬鼠(A.latronum)。不同森林演替阶段之间的鼠类物种数、个体数和多样性特征差异不显著,但天然次生林中的鼠类个体数略高于其他演替阶段。多元统计分析(NMDS和CCA排序)表明,不同森林演替阶段的鼠类群落组成相似性较高,但灌木层和草本层盖度等生境因子可影响鼠种的分布。除高山姬鼠、针毛鼠和中华姬鼠等分布较广的种类外,其他种类对微生境有一定的选择倾向。小泡巨鼠(Leopoldamys edwardsi)主要生活于演替期长的天然次生林中,社鼠和大耳姬鼠主要分布在灌木层盖度较高的生境,巢鼠(Micromys minutus)和黑腹绒鼠(Eothenomys melanogaster)主要生活在草本层盖度较高的生境,大足鼠(Rattus nitidus)适于生活在草本层和灌木层盖度均适中的生境。综上所述,不同森林演替阶段之间的鼠类多样性差异较小,但森林演替所造成的微生境变化可能影响鼠类物种的分布和多样性格局。  相似文献   

3.
闽东山区鼠类群落的空间配置和结构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5,他引:5  
1984年3月-1985年1月对闽东山区鼠类群落的调查结果表明,根据鼠种类和数量组成,该区可划分为针毛鼠+社鼠;黑线姬鼠+黄毛鼠、黄毛鼠+黑线姬鼠;褐家鼠+小家鼠+黄胸鼠等4个鼠类群落。不同鼠类群落的组成和数量有不同的季节变化。本文比较了不同鼠类群落的多样性指数、均匀性指数和相对生物量。  相似文献   

4.
洞庭湖洲滩及滨湖区鼠类分布格局及其多样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冯蕾  赵运林  张美文  王勇  徐正刚  彭姣  王双业 《生态学报》2017,37(17):5771-5779
为全面了解洞庭湖洲滩及滨湖区鼠类分布格局,统计自2003—2013年该湖区15个调查点5种不同生境的鼠类群落调查数据,并对鼠类群落的物种多样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003—2013年洞庭湖区捕获鼠类有10种,主要优势种为黑线姬鼠(Apodemus agrarius)和东方田鼠(Microtus fortis);不同生境下的优势种不同,东方田鼠为湖滩生境优势种,黑线姬鼠是滨湖农田和退田还湖洲滩生境优势种,针毛鼠(Niviventer fulvescens)和社鼠(Niviventer confucianus)为滨湖丘岗林地优势种,小家鼠(Mus musculus)及黄胸鼠(Rattus tanzumi)则多出现在农房生境;不同生境的鼠类群落物种多样性不同,滨湖丘岗林地生境受人类活动或洪水干扰程度最低,因此,优势集中性指数最低,而物种多样性Shannon-Wiener指数在干扰较少的滨湖丘岗林地生境物种多样性指数最高。尽管湖滩生境受三峡工程的影响,物种数大量增加,但由于仍受汛期洪涝的干扰,依然具有优势种突出的特征。研究表明,人类社会活动或洪涝等干扰因素降低了鼠类群落物种多样性,致使优势种突出,形成只利于少数几个种群栖息的环境,最终导致种群大暴发。  相似文献   

5.
化学灭鼠对长江流域农区鼠类群落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张美文  王勇  李波  郭聪  陈安国 《生态学报》2003,23(2):320-329
长江流域农业生态系统内,农田的主要害鼠为褐家鼠、黑线姬鼠、黄胸鼠、小家鼠、东方田鼠等,各地的鼠种组成有所不同,优势鼠种也因地而异。农房区的害鼠主要有褐家鼠、小家鼠、黄胸鼠3种,优势鼠种各地亦有区别。但经化学灭鼠后的残留鼠种却有一共同的特点:灭鼠活动对褐家鼠种群的打击最大,灭后褐家鼠种群密度下降幅度最大;相对而言,小型鼠黑线姬鼠(农田区)与小家鼠(农舍区)及栖息在房屋上层的黄胸鼠,常成为灭鼠活动后的主要残留鼠种。化学灭鼠后鼠类群落结构比灭前都要发生较大的变化,这种差别中维持3a左右,但经过3-4a左右的恢复后,灭鼠区的鼠类群落组成与相似环境内自然演变区的已达基本一致。可见,化学灭鼠活动可以在短时间内对害鼠群落结构造成重大的影响,从长期看,害鼠群落的演变有着自身的规律,灭鼠后一定时期,鼠类群落结构将恢复到环境所决定的水平,灭鼠区的长期演替结构仍与相似环境内未灭鼠区的一样。  相似文献   

6.
分析了上海奉贤区1988—2013年鼠类种群数量变动及年际变化,探讨了鼠类种群动态与气候、生态因子的相关性.结果表明:1988—2013年平均鼠密度为1.3%,优势种是黑线姬鼠,年代间变动不大,平均构成比为97.5%.鼠密度高峰期出现在2—5月,3月最高,年平均鼠密度及峰值随年代呈明显的下降趋势;鼠类成1体与年序呈显著正相关,成2体和老年体与年序呈显著负相关,鼠龄随年代发展有缩短的变化趋势;气温因子除1月平均气温与鼠密度呈弱的正相关外,大多为负相关,2月出现极端暖事件对鼠密度有滞后正效应;降水因子与鼠密度相关性不显著;相对湿度因子与鼠密度大多呈正相关;以粮食播种面积减少为主的种植结构调整与鼠密度及其逐年下降变化存在显著相关性;灭鼠率不断提高与鼠密度的下降也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7.
1990年5-11月对吉森省东部寒葱岭地区五种森林生态类型中鼠类调查,共获鼠511只,平均捕获率为2.94%,分隶于3科5属7种,优势种为大林姬花鼠。天然林与人工林中鼠类的种类和数量不同。从鼠类数量的季节变化看,各鼠种数量随森林类型和季节的变化呈现出明显的差异。其中优种大林姬鼠的密度在整个调查区中7月和9月各出现一个高峰,为明显的前峰型,但在阔叶杂木林中例外,各森林类型中大林姬鼠数量前峰出现时间一  相似文献   

8.
鼠类的贮食方式(分散或集中)与其空间记忆能力有关,但有关两者的定量关系尚缺少实验证据。朝鲜姬鼠(Apodemus peninsulae)分散或集中贮藏食物;社鼠(Niviventer confucianus)、黑线姬鼠(A. agrarius)、昆明小鼠(Mus musculus)仅集中贮藏食物。利用Morris 水迷宫对4 种鼠的空间记忆能力进行了评估,以探讨其空间记忆能力与食物贮藏方式间的联系。结果发现:在5 d 的定位航行实验中,4 种鼠找到隐藏平台的潜伏期均呈现出显著的下降趋势,其中朝鲜姬鼠潜伏期最短,黑线姬鼠与社鼠次之,昆明小鼠最长。在空间探索实验中,朝鲜姬鼠、黑线姬鼠和社鼠穿越平台的次数显著大于昆明小鼠;实验鼠在目标象限内的时间比和路程比为:朝鲜姬鼠> 黑线姬鼠> 社鼠>昆明小鼠,但差异不显著。结果表明具有分散贮藏行为的朝鲜姬鼠的空间记忆能力较仅具有集中贮藏行为的其它鼠种强,暗示鼠类的食物贮藏方式与其空间记忆能力有一定联系。  相似文献   

9.
岑巩县黑线姬鼠的生态初步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笔者于1984—1987年对全县农业区进行了一次较大规模的鼠类调查,结果表明:黑线姬鼠全县皆有分布,以海拔500—700米地区密度最高。对1474只标本统计结果,雌雄比例为1:0.937,该种除1、2、12月无孕鼠外,其余各月均有孕鼠。4月和9月各有一次繁殖高峰。胎仔数平均为4.85只,该鼠食性以植物性种籽为主;占63.31%。胃内容物鲜重平均为4.75克。一年中有两个数量消长高峰,一昼夜有两次活动高峰,洞口数一般2—5个不等,以3个居多。  相似文献   

10.
1982—1985年在淮北农田中的鼠类量调查表明,黑线姬鼠(Apodemus agrarius)数量在甘薯地中较高,捕获率为9.35%(4年合计),黄豆地中较低,为3.13%,两作物地之间存在显蓍差异(t值;2.781,0.025>P>0.01),显然该种鼠是喜栖于甘薯地中;而大仓鼠(Cricetulus triton)和黑线仓鼠(C.barabensis)对谈两作物地的倾向性没有明显的差异。另从夏收和秋收两次农事活动看,只有在后种情况下才能造成鼠类由农田中向周围非农耕地段内迁移。  相似文献   

11.
鼠得克Difenacoum是第二代抗凝血杀鼠剂,其化学名称为3-(3-P二二苯基—1、2、3、4—四羟基萘基—4—羟基香豆素)。本药剂对有耐药性的鼠类效果更为显著。为确定其对黑线姬鼠、高山姬鼠的毒力(按抗凝血灭鼠剂常规测定法作一或三次灌胃测定)、适口性等毒杀效果,特作下述实验,现将实验情况简报于后:一、毒力测定:(一)药物:系军事医学科学院流行病学研究所1979年合成的纯品一克。(二)动物:野外捕获的黑线姬鼠、高山姬鼠在实验室饲养7~20天,分别选择20~35克健康成年鼠8—10只,雌雄各半备用。(三)给药:将鼠得克按所需浓度,精密称取后,用聚乙二…  相似文献   

12.
高山姬鼠种群年龄结构和繁殖的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繁道洪  罗蓉 《四川动物》1996,15(2):83-84
高山姬鼠种群年龄结构和繁殖的调查黎道洪,罗蓉贵州师范大学生物科学技术系贵阳550001高山姬鼠(Apthem。chhaeri)在贵州主要分布于黔西北地区的威宁、赫章、毕节、大方等地,是农田中的主要优势种。有关鼠类种群年龄结构的划分以牙齿的磨损程度为依...  相似文献   

13.
内蒙古阿鲁科尔沁旗啮齿动物区系分布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1982-1991年,在内蒙古阿鲁科尔沁旗调查了啮齿动物,共发现231种,隶属2目4科。高原丘陵草原分布9种,优势种为达乌尔鼠兔、蒙古旱獭;天然次生林山地分布13种,平均捕获率3.42%,优势鼠种有大林姬鼠、长尾仓鼠及大仓鼠,三种鼠分别占总捕量的73.17%、17.07%及4.88%;丘陵灌丛草原分布亦有13种,达乌尔黄鼠、黑线仓鼠及五趾跳鼠为优势种,平原区分布12种,达乌尔黄鼠数量较高(3.77  相似文献   

14.
新疆莫索湾垦区啮齿动物群落分布与生境类型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探索沙漠开垦为绿洲后,啮齿动物群落的生态分布格局及变迁规律,2004年6~8月对莫索湾垦区150团场啮齿动物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荒漠开垦为林地,红尾沙鼠占据主导地位;开垦为农田,鼠类群落表现出较大差异:棉田中柽柳沙鼠占主导地位,麦田中小家鼠为优势鼠种,苜蓿地则以小林姬鼠为主,白菜地中灰仓鼠占据优势地位;城镇居民区“伴人”鼠种褐家鼠居于绝对优势.结论:在荒漠开垦为林地、农田和变为居民区的过程中,鼠类群落也相应地由荒漠鼠类向人工景观鼠类演变.然而对于从沙漠腹地开垦出来的绿洲,虽然人类已开垦经营了半个世纪,但啮齿动物群落的原始荒漠特征仍较完善地保存着,这与当地极端的地理特征相一致.  相似文献   

15.
川西南地区小型兽类体外寄生革螨调查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87年7-10月和1988年4-11月在川西南地区共采集到鼠类体外革螨37种,1909只。本文记录了这些革螨的宿主动物、采集地以及各主动物的染螨率。主要鼠种如社鼠、大耳姬鼠、黑腹绒鼠、高山姬鼠和松田鼠的染螨率分别为49.32%、23.92%、7.45%,7.37%和4.17%。  相似文献   

16.
种子中的单宁影响鼠类的取食和贮藏策略。高单宁假说认为鼠类倾向于优先贮藏单宁含量高的种子、取食单宁含量低的种子。同域分布的鼠类对种子的取食和贮藏选择是否符合高单宁假说的预测尚缺乏足够的实验证据。本研究通过围栏实验研究了四川都江堰地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中的小泡巨鼠(Leopoldamys edwardsi)、针毛鼠(Niveventer fulvescens)、北社鼠(N.confucianus)、高山姬鼠(Apodemus chevrieri)、中华姬鼠(A.draco)对单宁含量高的栓皮栎(Quercus variabilis)种子和单宁含量低的锥栗(Castanea henryi)种子的取食和贮藏偏好,旨在进一步验证高单宁假说。结果表明:(1)5种鼠均偏好取食锥栗种子,很少取食或不取食栓皮栎种子;(2)仅具集中贮藏习性的针毛鼠和北社鼠偏好集中贮藏锥栗种子;兼具集中和分散贮藏习性的小泡巨鼠和高山姬鼠也倾向于贮藏锥栗种子;(3)兼具集中和分散贮藏习性的中华姬鼠偏好分散贮藏栓皮栎种子,集中贮藏锥栗种子。研究结果并不完全支持高单宁假说,表明同域分布的鼠类对种子取食和贮藏偏好表现出种间分化,高单宁假说在同域分布鼠类中可能不具有普遍性。  相似文献   

17.
洞庭湖区洪灾淹没区鼠类群落结构恢复的生态过程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张美文  王克林  王勇  郭聪  李波 《生态学报》2004,24(6):1212-1218
在 1998年特大洪灾中被淹没 3个多月的湖南省安乡县安造大垸 ,经退水后连续 3a的观察 ,揭示了洪涝灾害对鼠类群落结构的影响以及群落演替或恢复的过程。当地的优势种黑线姬鼠是洪灾后农田区残留的主要鼠种 ,但密度极低 ;房舍区则以中型鼠褐家鼠与黄胸鼠为主 ,并保持较高的密度。在农田 ,灾后近 2 a时间内都仅捕获黑线姬鼠 ,而农房的鼠种组成很快变成与未被淹地区相似 ,不同的是在未被淹地区小家鼠的比例比灾区高。比较灾区与对照区群落的鼠种组成、群落优势度及优势集中性指数、群落的多样性与均匀性指数、群落相似性系数 ,发现随着群落的演替 ,灾区鼠群落逐步地与对照区趋于一致 ;仅有灾区的害鼠密度例外 ,仍维持在较高水平。由于房屋的顶层或楼房的 2层以上部分 ,在洪灾中未被淹没而成为害鼠的避难地 ,因此洪涝灾害对房舍区鼠群落结构的破坏比农田区的小 ,这从灾后的鼠密度和结构的变化可知 ,也是房舍区鼠类群落的恢复速度比农田区快的原因  相似文献   

18.
黑线姬鼠(Apodemus agrarius)在安徽广泛分布,是农田优势种,以淮河及长江两岸的冲积平原,特别是围垦的江滩湖地的数量最多。本文从围垦湖地对鼠类区系演替所产生的影响,来探讨黑线姬鼠种群数量的变化。 由表1看出,在沿淮及沿江湖地,黑线姬鼠为优势  相似文献   

19.
2005年3月~2006年2月对四川省南充市郊区的鼠型小兽进行了调查。共捕获鼠型小兽1499只,隶属于2目2科7种,根据优势种分为两个群落:微尾鼩 黑线姬鼠群落中除优势种外,还捕到少量大足鼠、社鼠、褐家鼠和灰麝鼩,主要分布于住宅区以外的农田林地;褐家鼠 黄胸鼠群落,有少量微尾鼩,分布于住宅区。采用Shannon-Weiner多样性指数、均匀性指数、Hurlbert生态优势度和物种数对沟谷地、半坡地、坡顶地以及住宅区4种微生境中捕获的小兽进行了分析。住宅区的多样性指数、均匀性指数最高,其次为沟谷地。  相似文献   

20.
种子贮藏是啮齿动物利用食物资源的一种适应性行为。同域分布的啮齿动物可能进化出不同的贮藏方式和策略。为了解同域分布的啮齿动物的贮藏策略及种子特征在动物贮藏行为决策中的作用,于2014年10-12月,通过半自然围栏实验,在秦岭南坡的佛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调查了同域分布社鼠、中华姬鼠和甘肃仓鼠对板栗和锐齿槲栎种子的贮藏策略差异,并探讨了2种种子特征在鼠类贮藏行为决策中的作用。结果显示:1)社鼠主要集中贮藏板栗种子,未分散贮藏任何种子;中华姬鼠未贮藏板栗种子,对锐齿槲栎种子同时表现出集中和分散贮藏行为,以集中贮藏为主;甘肃仓鼠对2种种子均表现出集中贮藏行为,未表现分散贮藏行为。2)社鼠和甘肃仓鼠均倾向于集中贮藏有较高营养价值(高蛋白和脂肪)且单宁含量较低的板栗种子;中华姬鼠倾向于分散贮藏单宁含量高的锐齿槲栎种子。3)3种鼠均喜好取食有较高营养价值且单宁含量低的板栗种子,很少取食单宁含量高的锐齿槲栎种子。结果表明同域分布鼠类对不同种子的贮藏方式有所不同,种子特征影响鼠类的取食和贮藏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