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小泡巨鼠对森林种子选择和贮藏的观察   总被引:19,自引:7,他引:12  
小泡巨鼠是四川省都江堰林区一种占优势的鼠种,取食多种林木种子和果实,可能影响这些树种的更新。于2001年秋季,调查了小泡巨鼠对栓皮栎、袍树、栲树、石栎、青冈和油茶等6种重要林木种子的选择和贮藏,并初步探讨了其对森林更新的影响。结果表明,小泡巨鼠对上述6种林木种子有很强的选择性,种子的营养价值和单宁含量是影响其选择和贮藏的主要因素。小泡巨鼠喜好取食和贮藏单宁含量较低的栲树、油茶和石栎种子,而不喜好取食和贮藏单宁含量较高的袍树、青冈和栓皮栎种子。小泡巨鼠在围栏内分散贮藏了部分种子(特别是石栎和油茶种子),且绝大部分贮藏点仅有1粒种子。小泡巨鼠对种子的选择和贮藏可能对有关林木的更新产生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2.
种子贮藏是啮齿动物利用食物资源的一种适应性行为。同域分布的啮齿动物可能进化出不同的贮藏方式和策略。为了解同域分布的啮齿动物的贮藏策略及种子特征在动物贮藏行为决策中的作用,于2014年10-12月,通过半自然围栏实验,在秦岭南坡的佛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调查了同域分布社鼠、中华姬鼠和甘肃仓鼠对板栗和锐齿槲栎种子的贮藏策略差异,并探讨了2种种子特征在鼠类贮藏行为决策中的作用。结果显示:1)社鼠主要集中贮藏板栗种子,未分散贮藏任何种子;中华姬鼠未贮藏板栗种子,对锐齿槲栎种子同时表现出集中和分散贮藏行为,以集中贮藏为主;甘肃仓鼠对2种种子均表现出集中贮藏行为,未表现分散贮藏行为。2)社鼠和甘肃仓鼠均倾向于集中贮藏有较高营养价值(高蛋白和脂肪)且单宁含量较低的板栗种子;中华姬鼠倾向于分散贮藏单宁含量高的锐齿槲栎种子。3)3种鼠均喜好取食有较高营养价值且单宁含量低的板栗种子,很少取食单宁含量高的锐齿槲栎种子。结果表明同域分布鼠类对不同种子的贮藏方式有所不同,种子特征影响鼠类的取食和贮藏策略。  相似文献   

3.
红豆树(Ormosia hosiei)为我国特有的国家Ⅱ级保护珍稀濒危植物,有关动物对种子的捕食和扩散作用是否影响其种群更新目前尚无研究.2009年秋季,我们在四川省都江堰地区利用大型实验围栏研究了小泡巨鼠(Leopoldamys edwardsi)和社鼠(Niviventor confuciamus)对红豆树种子的捕食和贮藏格局,以便了解鼠类在红豆树种子扩散中的潜在作用.结果表明小泡巨鼠和社鼠均取食红豆树种子,但二者贮藏种子的方式不同:社鼠主要集中贮藏种子,对红豆树种子的扩散作用不大,而小泡巨鼠则主要分散贮藏种子,故对红豆树种子有一定的扩散作用.研究结果说明尽管鼠类可通过捕食而降低种子存活,但分散贮藏的鼠种能促进红豆树种子的扩散,从而有利于其种群维持.  相似文献   

4.
都江堰林区小型兽类取食林木种子的调查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肖治术  张知彬 《兽类学报》2004,24(2):121-124
在都江堰林区, 采用活捕喂养法调查了取食栓皮栎、枹树、栲树、石栎、青冈和油茶种子的小型兽类及其对这些种子的选择。结果表明, 捕获的小泡巨鼠、针毛鼠、青毛鼠、大足鼠和褐家鼠大都取食这些林木种子,且存在一定的选择差异性。小泡巨鼠对6 种林木种子的选择指数均较高, 其他鼠种的选择有显著差异。在6 种林木种子中, 所有鼠种均喜好取食栲树种子, 很少取食石栎种子。小型兽类个体的大小、种子质量和取食林木种子所耗用的时间可能是影响小型兽类选择和利用不同林木种子的主要因素。活捕喂养法虽然能够了解小型兽类对林木种子的选择差异, 有其优点, 但也有局限性。  相似文献   

5.
种子大小对小泡巨鼠贮藏行为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小泡巨鼠为研究对象,在围栏条件下,测定小泡巨鼠对大小两种栓皮栎种子的贮藏行为差异,以检验最优贮藏空间模型的两个预测:(1)大种子(高价值食物)的贮藏率大于小种子(低价值食物);(2)大种子的贮藏距离远于小种子.结果表明:大种子的搬运比例(39%)多于小种子(21.5%),多数的小种子(53%)被取食,大种子的贮藏比率(16%)远大于小种子(7%),上述结果支持模型的预测(1).但是,不同大小种子在贮藏距离上没有显著差异,因而预测(2)没有被支持.实验结果表明种子价值对鼠类的取食和贮藏行为有十分重要的影响,但围栏空间可能影响对模型预测(2)的检验.  相似文献   

6.
种子扩散是植物更新和扩大分布区的一种重要途径。鼠类采取不同的种子扩散和贮藏策略,以应对食物短缺,同时也促进了植物种子扩散。为应对鼠类对植物种子的过度取食,种子进化出了一系列物理、化学等防御特征。其中种壳厚度作为一种物理防御策略,是影响鼠类贮藏行为和种子命运的关键因素。本研究拟通过去除天然栓皮栎(Quercus variabilis)种子的外壳,再在种仁外包被1、2、4、6不同层数的聚乙烯薄膜,模拟种壳厚度,准确控制种壳厚度。2020年10月—2021年1月,在四川都江堰森林生境中释放人工种壳包被的种子,研究人工种壳厚度对鼠类介导的种子扩散和命运的影响。结果表明:(1)鼠类优先扩散种壳较薄(1层薄膜包被)的人工种子;随着种壳厚度的增加,扩散速率逐渐降低,种壳最厚(6层薄膜包被)的种子扩散最慢(P < 0.001);(2)鼠类喜好分散贮藏1层、2层薄膜包被的种子;当种壳厚度增加至包被4层、6层薄膜时,分散贮藏比例显著降低(P < 0.05);(3)鼠类偏好集中贮藏4层薄膜包被的种子(P < 0.05);(4)不同种壳厚度的种子扩散距离无显著差异(P > 0.05);(5)种壳较薄(1层薄膜包被)的种子分散贮藏率在3 m范围内比例较高。采用聚乙烯薄膜包被是模拟种子外壳的可行方法,并可用于评估种壳厚度对鼠类种子贮藏行为和种子命运的影响等相关研究。  相似文献   

7.
对取食种子的动物而言,种子的选择、扩散以及随后的处理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为了解济源太行山区鼠类对不同种林木种子的选择和扩散策略的差异,于2011 年9 月10 日至11 月8 日,选取山杏、桃和栓皮栎3 种林木种子,将种子标记后,释放于次生林中,以5 d 间隔,调查并记录种子命运。结果表明: (1)大林姬鼠和岩松鼠是该地区主要的种子取食者和扩散者; (2)3 种种子的扩散速率明显不同,栓皮栎种子扩散速率最快(中位存留时间8. 6 d),其次为山杏种子(中位存留时间20. 9 d),桃种子扩散速率最慢(中位存留时间37. 5 d); (3)鼠类倾向于取食栓皮栎种子(55.0%) , 埋藏山杏种子(62. 0% ),但忽略桃种子(原地存留率99. 0% );(4)88. 6%的山杏和78. 8% 的栓皮栎种子被贮藏在灌丛下方、树干基部周围和石块旁边等生境中,而仅有4 3% 的山杏和9.1% 的栓皮栎种子被贮藏于裸地中;(5)鼠类将山杏种子搬运到更远(3. 4 ± 2. 1 m,mean± SE,n =63)处贮藏;而栓皮栎种子的搬运距离则相对较近(2. 5 ± 2. 4 m,n = 57)。结果显示:鼠类对不同种植物种子具有明显的取食、贮藏偏好和不同的贮藏策略。  相似文献   

8.
在围栏条件下, 检验食物源距离对中华姬鼠贮藏策略的影响,并检验根据快速隔离假说和最优贮藏空间分布模型做出的两个预测:(1)3个释放点无论距离远近,种子均先被大量分散贮藏在各个释放点周围;(2)随着释放点远离巢穴,种子被集中贮藏的比例下降。结果发现: 分散贮藏是中华姬鼠的主要贮藏方式,3个释放点种子被分散贮藏的数量无显著差异,这个结果支持预测(1);3个种子释放点(1m,5m,13m)被集中贮藏的比例分别为(1m: 6.25%; 5m: 1.88%; 13m: 1.25%),说明被集中贮藏的种子数量随种子释放点与巢穴距离的增大而逐渐减少,这个结果支持预测(2)。本研究表明中华姬鼠应对捕食风险升高的策略是降低取食量和贮藏量。  相似文献   

9.
鼠类的贮食方式(分散或集中)与其空间记忆能力有关,但有关两者的定量关系尚缺少实验证据。朝鲜姬鼠(Apodemus peninsulae)分散或集中贮藏食物;社鼠(Niviventer confucianus)、黑线姬鼠(A. agrarius)、昆明小鼠(Mus musculus)仅集中贮藏食物。利用Morris 水迷宫对4 种鼠的空间记忆能力进行了评估,以探讨其空间记忆能力与食物贮藏方式间的联系。结果发现:在5 d 的定位航行实验中,4 种鼠找到隐藏平台的潜伏期均呈现出显著的下降趋势,其中朝鲜姬鼠潜伏期最短,黑线姬鼠与社鼠次之,昆明小鼠最长。在空间探索实验中,朝鲜姬鼠、黑线姬鼠和社鼠穿越平台的次数显著大于昆明小鼠;实验鼠在目标象限内的时间比和路程比为:朝鲜姬鼠> 黑线姬鼠> 社鼠>昆明小鼠,但差异不显著。结果表明具有分散贮藏行为的朝鲜姬鼠的空间记忆能力较仅具有集中贮藏行为的其它鼠种强,暗示鼠类的食物贮藏方式与其空间记忆能力有一定联系。  相似文献   

10.
陈晓宁  张博  陈雅娟  侯祥  王京  常罡 《生态学报》2016,36(5):1303-1311
森林鼠类的种子贮藏行为对植物的扩散及更新会产生积极的影响。2012和2013年秋季,分别在秦岭北坡的周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南坡的佛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调查了森林鼠类对板栗(Castanea mollissima)和锐齿栎(Quercus aliena)种子的取食和扩散差异。结果显示:1)秦岭南北坡的环境因素,特别是植被因素,对鼠类扩散板栗和锐齿栎种子具有重要的影响。南坡较为丰富的壳斗科植被种类,导致2种种子在南坡存留时间均长于北坡,而北坡的扩散取食和丢失率均高于南坡。2)种子特征影响鼠类的取食或贮藏偏好。由于较高的蛋白、脂肪等营养含量,鼠类更喜好取食或搬运贮藏板栗种子。然而,低营养但高丹宁含量的锐齿栎种子仍然被鼠类大量贮藏。3)2种种子在南北坡的扩散历程在两个年份间有很大差异,在食物相对匮乏的年份(2012年),种子被扩散的速度更快且丢失的比率更高。这种差异反映了种子大小年现象对森林鼠类取食和贮藏策略的影响。4)无论在秦岭南坡还是北坡,营养价值含量(如蛋白和脂肪)较高的板栗种子的取食和贮藏距离都明显大于营养价值含量较低的锐齿栎种子,这与最优贮藏空间分布模型的预测一致。  相似文献   

11.
侯祥  张博  韩宁  封托  王京  陈晓宁  常罡 《兽类学报》2020,40(4):390-397
正种子贮藏是啮齿动物利用食物资源的一种适应性行为(Vander Wall,1990)。经过长期的进化,啮齿动物形成了两种主要的贮藏食物行为:一是集中贮藏,即把收集的大量食物集中在其洞穴或临时栖息场所贮藏,通常有少量贮藏点,每个贮藏点有大量种子;二是分散贮藏,即把收集的种子分散贮藏在相对较大范围或其巢域周围,通常有大量贮藏点,但每个贮藏点仅贮藏约1~3粒种子。与集中贮藏相比,分散贮藏扩展了植物种子的分布范围,降低了种子被动物取食的概率。由于被分散贮藏的  相似文献   

12.
围栏条件下社鼠的食物贮藏行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路纪琪  张知彬 《兽类学报》2005,25(3):248-253
在北京东灵山地区, 用活捕笼从野外捕获社鼠, 并在野外建造围栏, 以山杏种子和辽东栎坚果为备选食物, 对围栏条件下社鼠的食物贮藏行为进行了研究。数据的统计分析采用SPSS for Windows (version 1010) 进行。结果表明: 1) 社鼠主要表现出食物的集中贮藏方式; 2) 贮藏食物被模拟盗窃使社鼠的食物贮藏活动加强; 3)社鼠倾向于选择山杏种子进行贮藏, 而对辽东栎坚果则取食较多。文中还讨论了食物类型、模拟盗窃等因素对社鼠食物贮藏行为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为了深入了解啮齿动物在不同种子丰富度条件下对不同大小和单宁含量种子的觅食行为策略及其与植物种群更新的关系,在宁夏六盘山区的华北落叶松人工林,研究了不同大小和单宁含量[0%Tannin(T)、2%T、8%T和15%T]的人工种子在模拟结实小年和结实大年对啮齿动物取食和扩散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 啮齿动物消耗种子速度在结实小年更快,结实大年的种子消耗速度相对缓慢. 种子就地取食率(ISPR)在不同结实年份间无显著差异,扩散后取食率(PRAD)在结实小年显著高于结实大年,但前者的扩散后贮藏率(HRAD)显著低于后者;种子扩散后的取食距离(PDAD)和贮藏距离(HDAD)在结实小年均显著大于结实大年.在结实小年,大种子的PDAD和HDAD均大于小种子,前者在不同大小种子间均差异显著,而后者仅在2%T和15%T的不同大小种子间差异显著;在结实大年,除0%T外的其他单宁含量种子的PDAD和HDAD在不同大小种子间均差异显著.ISPR在中等单宁含量种子最大,高单宁含量种子最小;PRAD分别在结实小年的高单宁含量种子和结实大年的无单宁种子最大;不论在结实大年还是结实小年,HRAD均在高单宁含量种子最大,中等单宁含量种子最小.这说明结实大年可延缓啮齿动物对种子的消耗速率,提高种子的HRAD,但种子扩散距离减小;啮齿动物在结实大年和小年均表现出对大种子的扩散偏好,且大种子被扩散的距离更远;啮齿动物在不同结实年份均偏好于就地取食中等单宁含量种子,而扩散高单宁含量种子.  相似文献   

14.
热带山地雨林中捕获鼠形啮齿类6种,社鼠(Rattus niviventer)是优势种,相对丰盛度为81.18%;亚热带中山湿性阔叶林中捕获8种,中华姬鼠(Apodemus draco)为优势种,相对丰盛度为73.63%。两种森林类型鼠形啮齿类种类数目间并无显著差异。 热带山地雨林6种鼠形啮齿类平均密度为13.21只/公顷,平均生物量为711.43克/公顷;亚热带中山阔叶林中5种平均密度为20.25,平均生物量530.19。两种森林中鼠形啮齿类的平均密度差异显著,但生物量平均值却无明显差别。 群落中生物量分布极不均匀,社鼠和中华姬鼠的生物量分别在两种森林中各自占鼠形啮齿类总生物量的77.37%与70.43%。  相似文献   

15.
豹猫(Prionailurus bengalensis)作为北京地区的顶级食肉动物,对于维持食物网结构和生态系统稳定性起到重要的生态作用。对于捕食动物食物构成研究,较为简便的方法是粪样内容物检视法,而粪样残余物DNA鉴定技术具有更为准确细致的优势,但也存在不足,探索不同方法的优势互补,将有助于提高技术应用成效。本研究利用DNA宏条形码技术与粪样内容物分析法,对采集自北京市4个自然保护区的71份豹猫粪样进行食物构成分析,比较两种分析方法的特点,了解豹猫的食物资源利用状况。结果显示,DNA宏条形码技术共鉴别出36种猎物,来自10目22科,4个保护区的豹猫食性具有显著差异,百花山、松山、云蒙山保护区的豹猫食物种类的出现比率均以小型哺乳类为主,其中对鼠类的捕食比例最高,对鸟类的捕食次之,而分布于云峰山保护区的豹猫对鸟类捕食比例最高,对鼠类的捕食次之。粪样内容物分析法鉴别出9类猎物,其中包括昆虫和植物两种DNA宏条形码技术未检出的食物,4个保护区的豹猫食物均以鼠类和鸟类为主,且最多检测出鼠类数量为3只、鸟类2只,次要食物则为植物和昆虫。两种方法均显示北社鼠(Niviventer confucia...  相似文献   

16.
本文报道湖南省的农业鼠害防治技术,内容包括农业鼠害、鼠种组成、鼠害类型、鼠类生态等生物学特性,为大面积全生境灭鼠提供综合性的防治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7.
Food hoarding and memory have primarily been studied in two bird families, the Corvidae (crows, jays, nutcrackers, etc.) and the Paridae (tits, titmice and chickadees). In both families there are species that hoard large quantities of seeds and nuts in the autumn and depend on these stores during the winter. Caches are concealed or highly inconspicuous and the most efficient way to retrieve them is to remember the exact locations. However, a long-term memory for a large number of caches may be physiologically expensive, and especially after long retention intervals, an alternative strategy could be to retrieve caches by cheaper but less efficient methods. Very few studies have been designed to investigate the decay of the memory in birds, but both field observations and experiments point in the same direction: although long-term hoarding corvids seem to possess an accurate long-term memory, long-term hoarding parids do not appear to. I discuss possible reasons for this and suggest that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families in their degree of dependence on stored food or/and size-related limitations of brain capacity may be importan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