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小鹀和栗鹀静止代谢率的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最适的能量平衡是其主要的生存对策之一,它影响着鸟类的分布和丰富度,而鸟类对环境的形态、生理和行为的适应与其能量利用密切相关(Weathers,1997).关于鸟类能量代谢的研究,国内起步较晚,仅见少数报道(李世纯等,1979;邓合黎等,1990),而小鹀和栗鹀的代谢率则尚无报道.为了进一步认识鸟类能量代谢的特征,我们测定了小型鸟小鹀和栗鹀的静止代谢率(restingmetabolic rate,RMR),通过代谢率与体温调节的分析,探讨它们对寒冷环境的适应特征.  相似文献   

2.
环境温度和体内储备物水平被认为是鸟类在静止状态下能量利用的重要调节因子(夜间体重降低).然而,以往的研究没有把环境温度和体内储备物对夜间能量维持加以明确的区分.为了研究环境温度是否是为煤山雀(Periparus ater)夜间体重调节的直接因子,在自由取食条件下,实验室控制日-日和日-夜环境温度.温度变化模拟西班牙中部地中海山区秋季日-夜温度的变化.夜间体重取决于黄昏时的体重以及前一天体重的增加值.当前一日白天煤山雀体重增加最大时,记录夜间体重最大降低的比率.然而,环境温度的不可预见性没有影响煤山雀夜间体重降低,可以解释煤山雀内在的生理能量平衡.这些结果提示,当一些环境因子如温度变得不可预见时,鸟类在狭小范围内保持体内储备物  相似文献   

3.
二十年来天目山鸟类群落结构变化趋势的初步分析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研究鸟类群落结构的变化既有理论意义,也有实践价值。大多数的鸟是食虫的或杂食的,纯粹素食者较少。实际上在自然生态系统中,能量进入鸟类已经经过几道营养层(trop-hiclevel),在能量金字塔中,鸟类往往处于较上层。因此,鸟对环境条件的恶化,常能在较短时期内立即感受到,并迅速影响其生存。由于鸟类对自然生态平衡及环境保护质量能  相似文献   

4.
在自然环境中,有机体某一特性的可塑性变化在适应和功能方面是非常重要的。以成年白头鹎(Pycnonotus sinensis)为研究对象,分别在野外驯化条件和实验室温度适应条件下测定静止代谢率(RMR)、蒸发失水率(EWL)和代谢活性器官的重量,同时测定肝脏及肌肉的线粒体呼吸和细胞色素C氧化酶活力(COX)。野外季节性驯化在冬季和夏季时测定;实验室温度适应分为2组,分别在10℃和30℃下适应4周后进行测定。结果显示,与夏季驯化和暖适应组相比,冬季驯化和冷适应组RMR和EWL较高、代谢活性器官较重,线粒体呼吸速率和COX活性显著增加;器官重量和细胞产热能力的适应性变化可能是导致了RMR适应性调节。结果表明,白头鹎可以表现出对季节性驯化和温度适应的生理反应,利用这种能力应付野外环境温度的波动。生理能量特性的可塑性是鸟类能量代谢的共同特征。  相似文献   

5.
曹静  王桂英  赵志军 《生态学报》2016,36(15):4824-4831
为探讨环境温度和繁殖经历对黑线仓鼠哺乳期能量收支的影响,将连续3次繁殖的黑线仓鼠暴露于温度梯度降低的条件下(30—0℃,1℃/4d),使初次、第2和3次繁殖的动物分别暴露于30—20℃、20—10℃、10—0C℃,测定了哺乳期能量收支。与初次繁殖的动物相比,第3次繁殖组动物的摄食量显著增加,静止代谢率、非颤抖性产热、褐色脂肪组织细胞色素c氧化酶(COX)活性和血清T3水平显著增加,而断乳时胎仔重显著降低。结果表明:(1)低温下繁殖的黑线仓鼠处于负能量平衡,在自身维持和哺育后代的能量分配之间存在权衡,低温下产热增加,繁殖输出减少;(2)黑线仓鼠可能感知环境温度的变化,在连续降低温度的条件下降低繁殖投资,符合"季节性投资假说"的预测。  相似文献   

6.
生物与其环境之间最主要的连续性在于能量交换及能量传递。由于鸟类在动物界的特殊地位,对环境污染的敏感指示,以及与人们生活的密切关系,因而对鸟类能量及能流的研究一直受到重视。例如King(1961,1974)用物质平衡方法,把鸟类能量消耗划分基本维持生存能,运动活动能及生长繁殖能。 研究生命过程中的能量消耗及相互联系,可采用直接测热法与间接测热法。直接测热法是直接测量动物在一定时间放散到周围环境中的全部热量,但由于仪器装置庞大,操作复杂,误差较大等原因,故很少应用。目前广泛使用的是间接测热法,即测定动物的气体代谢,最常用的是测定动物的耗氧量,然后可根据耗氧量换算热量单位。  相似文献   

7.
TVDI模型的农业旱情时空变化遥感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温度植被干旱指数(TVDI)是一种通过反演土壤湿度来反映农业干旱状况的重要方法,其中能量平衡和植被指数的变化是影响TVDI模型精度的主要因子。在研究比值植被指数(RVI)、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增强型植被指数(EVI)和修正土壤调节植被指数(MSAVI)和下垫面温度(Ts)的基础上,引入DEM数据并对Ts做地形校正,减少了地形起伏对能量平衡的影响,建立不同植被指数的Ts-Ⅵ特征空间,选择与土壤湿度相关性最好的温度植被干旱指数(TVDI),获取研究区2005年作物生长季(5—9月)的干旱状况,并用同步的气象信息对干旱状况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根据不同时期采用不同植被指数的TVDI模型,经过地形校正后能够更好地反映研究区的农业干旱状况。  相似文献   

8.
在24℃、27℃、30℃和33℃条件下孵化乌龟(Chinemysreevesii)卵,检测温度对胚胎利用卵内能量和矿物质的影响。孵化温度显著影响乌龟胚胎的能量利用。卵在温和温度下(27℃和30℃)比在高温(33℃)和低温(24℃)孵化有较高的干物质、脂肪和能量转化率。因而,27℃和30℃新生幼体的总能量高于33℃和24℃下孵出的幼体。新生幼体内剩余卵黄随温度升高而增大。27℃下新生幼体的躯干能量显著高于其它温度。此外,孵化温度显著影响乌龟胚胎钙代谢,但对镁和钾代谢影响微弱。24℃下胚胎从卵黄和卵壳吸收的总钙量小于其它温度条件下胚胎,与之相对应,24℃下孵出卵卵壳内残留较多的钙。由此可见,温和温度(27-30℃)可提高胚胎能量转化效率,促进胚胎从卵黄和卵壳吸收较多的矿物质,有利于孵出发育良好的乌龟幼体  相似文献   

9.
刘露  丁柳丽  陈伟洲  邹定辉 《生态学报》2013,33(13):3916-3924
大气CO2浓度升高对海藻的影响已有许多的研究报道,但鲜见有关温度与CO2相互作用的研究.在4种条件下对坛紫菜进行连续通气培养:(1)15℃+ 390tmol/mol CO2,(2) 15℃+700 μmol/mol CO2,(3) 25℃+390 μmol/mol CO2,(4) 25℃+ 700 μmol/mol CO2.从而探讨这种南方海域重要栽培海藻种类的生长和叶绿素荧光特性对温度和CO2相互作用的响应.结果表明:CO2对坛紫菜的生长的影响具有温度依赖性,在低温生长条件下提高CO2浓度更有利于坛紫菜的生长.CO2对坛紫菜叶绿素a(Chlorophyll a,Chl a)和类胡萝卜素(Carotenoid,Car)的促进作用远大于温度对其产生的影响.相对于25℃的生长温度而言,15℃生长温度下的坛紫菜表现出较高的最大相对电子传递速率(rETRmax),表明坛紫菜在低温环境下有较高的光合潜力;而CO2对坛紫菜的rETRmax没有明显影响.对于在不同测定温度下的光合荧光特性而言,在10-30℃测定温度范围内,在各生长条件下的海藻的rETRmax、光能利用效率(α)和最大光化学量子产量(Fv/Fm)随温度的升高变化不明显;但在较高测定温度下(≥30℃),上述荧光参数显著下降,说明高温易引发海藻光能利用效率和光合能力的下降,这可能与光系统(PS)Ⅱ反应中心活性下调有关.同时,当测定温度大于30℃时,15℃生长条件下的坛紫菜的rETRmax、α和F/Fm值下降趋势远大于25℃生长条件下的坛紫菜的值,表明在低温生长条件下的坛紫菜对短期高温胁迫的适应能力较弱;而在高CO2浓度生长条件下的坛紫菜的rETRmax总是低于正常CO2浓度生长下的值,说明CO2浓度升高会抑制坛紫菜在短期高温条件下的光合电子传递能力.  相似文献   

10.
李兴升  王德华  杨明 《动物学报》2004,50(3):334-340
为研究低温胁迫条件下长爪沙鼠的适应对策及瘦素对体重和能量平衡的调节作用 ,我们将 7只成年雌性长爪沙鼠在 5℃条件下驯化 2 1d ,另选 7只作为对照 ,对体重、血清瘦素含量、体脂含量、摄入能、基础代谢率、非颤抖性产热等进行了测定。结果发现 :1 ) 5℃条件下长爪沙鼠的体重没有明显变化 ;2 ) 5℃条件下长爪沙鼠的血清瘦素浓度和体脂含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 ,且瘦素浓度与体脂含量呈显著正相关 ;3) 5℃条件下长爪沙鼠的摄入能、基础代谢率和非颤抖性产热等显著高于对照。这些结果表明 :长爪沙鼠在低温条件下产热能力和自身维持能量消耗都增加 ,能量摄入因此而增加 ;瘦素参与了能量平衡和体重的调节 ,但没有直接参与产热调节  相似文献   

11.
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检测伤寒杆菌和甲型副伤寒杆菌的CWDMs及其宁代细菌型和伤寒杆菌粗糙型的乳酸脱氢酶(LDH)同功酶,以了解沙门菌CWDMs生物氧化的特点和机制,探讨CWDMs变异的性质。结果表明,伤寒杆菌和甲型副伤寒杆菌的细菌型及伤寒杆粗糙型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后显示出相同的4种具有不同泳动速率的LDH同功酶,但CWDMs仅显示2种LDH。CWDMs的2种LDH同功酶与其亲代细菌型及伤寒杆  相似文献   

12.
沙门菌CWDMs脂代谢检测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采用毛地黄皂苷敏感试验和菌细胞胆固醇、甘油三脂及胆碱酯酶定性与定量分析法,检测伤寒杆菌和甲型副伤寒杆菌经L 型变异后形成的细胞壁缺陷突变株(CW DM )的脂类代谢活性,了解这些CW DM 变异的性质和探讨细菌细胞壁缺陷突变与细菌演变的关系。结果表明,沙门菌CW DM s 具有显著的胆固醇和甘油三脂代谢活性、对毛地黄皂苷高度敏感并且还具有与白色念珠菌相似的胆固醇和甘油三脂的含量,但未能检出胆碱酯酶活性。CW DM s返祖菌丧失了脂类代谢酶类和胞浆膜不含胆固醇,恢复了与其亲代细菌型相似的代谢特征。提示在沙门菌天然即存在有与脂类及胆固醇代谢相关的基因,细胞壁的缺陷导致这些脂类及胆固醇代谢基因活化,以致 CW DM s 能够表达固醇和甘油三脂代谢活性和胞浆膜含有胆固醇  相似文献   

13.
14.
光照对蕨类植物配子体假根向重力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8种蕨类植物配子体假根向重力性反应的研究结果表明,除卷柏Selaginella tamariscina Spring配子体假根无向重力性反应并且其生长方向与光照方向无关外,其它7种的配子体假根均有向重力性反应,并且假根的向重力性反应在配子体发育初期,因光照的方向不同而异,表现为负向光性。随着配子体发育至片状体阶段,光对其向重力性反应的影响逐渐减弱,而重力的影响增强。在蕨类植物配子体发育初期,光对  相似文献   

15.
作者解剖观察了33种,隶于4目、7亚目、15科、19属的中国鳐类脑颅的形态。研究结果认为:锯鳐目和鳐目是原始类群,它们均具吻软骨,其中圆犂头鳐科和团扇鳐科是特化类群。电鳐目亦具吻软骨,它们是特化和退化类群。在较高等的鲼目则无吻软骨。依据鳐类不同的分类阶元,其脑颅亦各具有不同的式型。  相似文献   

16.
17.
沙门菌CWDMs氨基酸代谢的检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易旭  王和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2000,12(3):142-143,145
采用氨基氨利用生长试验和谷丙转氨酶(GPT)、谷草转酶(GOT)、乳酸脱氨酶(LDH)、肌酸激酶(CK)、α-闳丁酸脱氢酶(α-HBD)、γ-谷志肽酶(γ-GT),酸性磷酸酶(ACP)定性与定量分析法,检测伤CWDMs变异的特点及其机制,探讨CWDMs变异的性质及其与细胞壁缺陷突变的关系。结果表明,沙门菌CWDMs变异的性质及其与细胞壁缺陷突变的关系。结果表明,沙门菌CWDMs在仅含蛋氨酸或脯氨  相似文献   

18.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