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6 毫秒
1.
出现于北京协和医院的一耐头孢噻甲羧肟的临床分离菌株大肠杆菌(E.coli 5518),含有一约7.5kb的耐药质粒,编码产生一种新类型的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a).除了头霉甲氧噻吩和亚胺硫霉素外,产酶菌株对所测定的多种β-内酰胺类药物都耐药.该菌株耐β-内酰胺类药物的特性可接合传递给E.coli JP559菌株,与之一起转移的还有耐氨基糖甙类和磺胺类药物的特性.β-内酰胺酶抑制剂棒酸能抑制此酶的活性.此Esbla基因既不与SHV-1也不与TEM-1的结构基因片段杂交.  相似文献   

2.
携带SHV类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吉戈菲肠杆菌北京株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接合转移的遗传学方法证实了临床分离菌株吉戈菲肠杆菌(Enterobactergergoviae)3773含有一约60kb的可转移质粒,又用测耐药表型、酶水解率及基因片段杂交等方法证实了该质粒上有一编码产生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a)的基因.其大肠杆菌接合子除了头霉甲氧塞吩(cefoxitin)和亚胺硫霉素(imipenem)外,几乎对所有测定的β-内酰胺类药物都表现耐药,β-内酰胺酸抑制剂——棒酸(clavulanate)可抑制此ESbla的活性.携带此ESbla基因的质粒的一片段可与SHV-1的一结构基因片段杂交,说明此酶是SHV类的ESbla.  相似文献   

3.
携带SHV类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吉戈菲肠杆菌北京株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接合转移的遗传学方法证实了临床分离菌株吉戈菲肠杆菌(Enterobactergergoviae)3773含有一约60kb的可转移质粒,又用测耐药表型、酶水解率及基因片段杂交等方法证实了该质粒上有一编码产生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a)的基因.其大肠杆菌接合子除了头霉甲氧塞吩(cefoxitin)和亚胺硫霉素(imipenem)外,几乎对所有测定的β-内酰胺类药物都表现耐药,β-内酰胺酸抑制剂——棒酸(clavulanate)可抑制此ESbla的活性.携带此ESbla基因的质粒的一片段可与SHV-1的一结构基因片段杂交,说明此酶是SHV类的ESbla.  相似文献   

4.
吉戈菲肠杆菌中SHV-2耐药基因的序列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来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即肠杆菌科中某些菌属对头孢噻甲羧肟(ceftazidime,caz)等三代头孢菌素的耐药有不同程度增长,这是由于细菌产生了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a),或染色体Ⅰ型酶所致.在我们前一步的研究中,发现一耐caz的Ent.gergoviae菌株,含有一约60kb的可接合转移质粒pC3773.其上有一编码SHV类ESbla的基因,为深入了解此ESbla基因的分子特点,以及酶结构与功能的关系,本文用测定核苷酸序列的方法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5.
用接合转移的遗传学方法证实了临床分离菌株吉戈菲肠杆菌(Enterobactergergoviae)3773含有一约60kb的可转移质粒,又用测耐药表型、酶水解率及基因片段杂交等方法证实了该质粒上有一编码产生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a)的基因.其大肠杆菌接合子除了头霉甲氧塞吩(cefoxitin)和亚胺硫霉素(imipenem)外,几乎对所有测定的β-内酰胺类药物都表现耐药,β-内酰胺酸抑制剂——棒酸(clavulanate)可抑制此Esbla的活性.携带此Esbla基因的质粒的一片段可与SHV-1的一结构基因片段杂交,说明此酶是SHV类的Esbla.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温州地区临床分离的金黄色葡萄球菌(SA)的耐药特点,探讨SA中耐β-内酰胺类、氨基糖苷类、四环素类药物耐药基因及耐消毒剂基因(qacA)的存在情况.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法对SA进行β-内酰胺酶基因、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四环素类基因和耐消毒剂基因检测.结果 PCR结果显示94株SA中耐药相关基因检出率mecA 53.2%、aac(6’)/aph(2")68.1%、aph(3’)-Ⅲ 37.2%、tetM 53.2%和qacA 7.4%,其中59株MRSA的耐药相关基因检出率分别为mecA 83.1%、aac(6’)/aph(2")86.4%、aph(3 ′)-Ⅲ 42.4%、tetM 76.4%和qacA 8.5%.结论 多数SA菌株存在耐β-内酰胺类、氨基糖苷类、四环素类等多种抗生素耐药基因,具有多重耐药特征,但尚未出现明显耐消毒剂状况.  相似文献   

7.
【目的】本文对山东某屠宰场的肉食鸡内脏中的大肠杆菌进行了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耐药性监测和分析。【方法】从屠宰场的肉食鸡中获取内脏样品,处理并筛选得到对β-内酰胺类耐药的大肠杆菌。通过抑菌圈法对细菌耐药性进行分析。提取细菌DNA,进行系统发育亚型分析。检测并鉴定菌株中β-内酰胺酶基因和整合子的结构,并进行了接合转移实验。【结果】检测到对3种及以上的β-内酰胺类药物同时具有耐药性的大肠杆菌占总菌的80%以上。编码A类β-内酰胺酶的bla_(TEM)和bla_(CTX-M)耐药基因存在率较高,分别为86.7%和81%,但仅bla_(CTX-M)与β-内酰胺类药物的耐药性呈现显著相关性。B_1和D_2亚型的大肠杆菌中β-内酰胺耐药基因的检出率较高,并且显著增强了大肠杆菌对β-内酰胺类药物的耐药性,而A_0和A_1亚型菌株对β-内酰胺类药物较敏感。尽管整合子在大肠杆菌中普遍存在,但它们伴随β-内酰胺酶基因转移到受体菌的比例很低,说明二者之间的相关性较低。【结论】本文结果显示肉鸡源大肠杆菌对β-内酰胺类药物的耐药程度较高,多重耐药情况普遍存在。本文明确了大肠杆菌中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耐药性与系统发育之间的联系,为肉鸡源大肠杆菌中β-内酰胺耐药性的流行监测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张家口地区木糖氧化无色杆菌耐药性的相关基因的基因型别,为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应用改良三维试验法筛选耐β-内酰胺类药物的菌株,再结合PCR技术和序列测定检测耐药菌ESBLs和AmpC酶的基因型别,最后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2010年12月~2011年12月本地区临床分离的48株木糖无色杆菌菌株中有32株对β-内酰胺类药物耐药,检出率高达66.7%,其中14株单产ESBLs,5株单产AmpC酶,9株同时产ESBLs和AmpC酶,4株为未知型菌株;筛选出的耐药菌中有24株PCR结果阳性,分属于不同耐药基因型并发现存在多重耐药基因。ESBLs以TEM型检出率最高,均为TEM-1亚型;AmpC酶检出率也较高,均为DHA-1型;多重耐药基因TEM+CTX-M-1+AmpC检出率最高。结论:张家口地区木糖氧化无色杆菌的耐药现象严重,临床上应严格掌握头抱菌素类药物的使用以取得更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 全面了解2株耐药产气肠杆菌对β-内酰胺类、氨基糖苷类、喹诺酮类的耐药机制.方法 2株耐药产气肠杆菌:zjm001株和zjm002株,分离自2012年3月一家三级甲等医院住院患者送检的血液标本,做gyrA和parC基因扩增、测序、GenBank比对确认菌种,再用PCR法分析39种β-内酰胺类药物获得性耐药基因、14种氨基糖苷类药物获得性耐药基因、7种喹诺酮类耐药相关基因、11种可移动遗传元件标记.结果 zjm001株的β-内酰胺类耐药基因检出CTX-M-3,氨基糖苷类耐药基因检出ant(3”)-Ⅰ,喹诺酮类耐药基因检出gyrA突变,可移动遗传元件检出int Ⅰ 1、ISEcp1、IS26、IS903;zjm002株的β-内酰胺类耐药基因检出ACT-1、CMY-2,喹诺酮类耐药基因检出gyrA突变.2株耐药产气肠杆菌的gyrA基因序列均为新变异型,GenBank登录号分别为:JX268598,JX273641.结论 2株耐药产气肠杆菌的耐药基因与耐药表型相符.在耐药产气肠杆菌中发现DNA旋转酶A亚单位基因gyrA新变异型是国内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调查儿童呼吸道流感嗜血杆菌分离株的耐药性和产β-内酰胺酶情况,研究分离株β-内酰胺酶基因的特征.方法 2011年1月到2012年6月,从儿童呼吸道分离流感嗜血杆菌,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常用抗生素最低抑菌浓度;用Nitrocefin纸片法检测β-内酰胺酶;用PCR扩增结合限制性内切酶酶切分析对分离株β-内酰胺酶基因进行分型;比较TEM+菌株和ROB-1+菌株、TEM-1+菌株和TEM-2+菌株对常用抗生素的耐药性.结果 537株流感嗜血杆菌的β-内酰胺酶产酶率为52.3%(281/537);产酶株对氨苄西林、头孢克洛、头孢呋辛的MIC50、MIC90和耐药率明显高于非产酶株(P<0.05);产酶株TEM基因阳性率为91.8%(258/281),其中90.3%为TEM-1型(233/258),7.4%为TEM-2型(19/258),ROB-1基因阳性率为8.2%(23/281);ROB-1+菌株对氨苄西林和阿莫西林/克拉维酸的MIC50和MIC90高于TEM+菌株,但头孢菌素类的MIC50和MIC90低于TEM+菌株;除头孢呋辛外,TEM-1+菌株和TEM-2+菌株对β-内酰胺类的MIC50和MIC9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成都地区儿童呼吸道流感嗜血杆菌分离株β-内酰胺酶产酶率较高,产酶株主要携带TEM-1基因,对氨苄西林、头孢克洛和头孢呋辛等β-内酰胺类的影响明显.  相似文献   

11.
多重耐药伤寒沙门菌耐药基因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检测多重耐药伤寒沙门菌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及其耐药基因定位。方法 随机选取实验室保存的5株耐药菌和1株敏感菌,用纸片扩散法检测对12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用利舍平抑制试验检测菌株是否存在药物外排系统。PCR法检测TEM型β-内酰胺酶基因、aac(6′)-Ⅰb和aac3-Ⅱ型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qacEΔ1-sul1耐消毒剂和磺胺基因、catA和catB氯霉素乙酰基转移酶基因以及cmlA氯霉素外排泵蛋白基因等7种耐药基因。结果 5株多重耐药菌对氨苄西林、哌拉西林、头孢呋辛、头孢西丁、卡那霉素、庆大霉素、复方磺胺甲噁唑及氯霉素等8种抗菌药物全部耐药,对美罗培南、头孢哌酮、头孢吡肟全部敏感;对头孢噻吩中度敏感。1株无质粒pRST98的菌株对上述药物全部敏感。利舍平抑制试验均为阴性。4株耐药菌TEM型β-内酰胺酶基因检测为阳性。全部耐药菌株aac3-Ⅱ、qacEΔ1-sul1、catA基因均为阳性,而aac(6′)-Ⅰb、catB和cmlA基因均为阴性。 结论 多重耐药伤寒沙门菌质粒pRST98上同时存在多种耐药基因, 是导致菌株同时对多种结构各异的抗生素耐药的原因。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多重耐药大肠埃希菌(Escherichia coli)临床株的β-内酰胺酶类(β-lactamases,BLs)和氨基糖苷钝化酶类(aminoglycoside modifying enzymes,AMEs)耐药基因与Ⅰ-Ⅲ类整合子遗传标记基因之间的相关性进行研究.[方法]采用VITEK-GNS药敏卡测定13...  相似文献   

13.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的产生是由甲氧西林敏感的金黄色葡萄球菌(MSSA)获得外源性的SCCmec所致。MRSA菌株可以产生一种新的青霉素结合蛋白PBP2a,PBP2a降低了与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亲合力,从而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产生耐药性。PBP2a由mecA基因编码,mecA基因存在于葡萄球菌盒式染色体(Staphylococcal cassette chromosome mec,SCCmec)中,SCCmec是一种可移动的遗传元件,该元件还携带除mecA基因外的其他抗菌药物的耐药基因,造成多重耐药(Multidrug-resistance,MDR)。SCCmec目前主要分为8型,其中又分为若干亚型。SCCmec的基因型与MRSA的流行背景有关,不同地区的SCCmec基因分型分布可能不同。  相似文献   

14.
朱芸  周有治  储建林  何冰芳 《微生物学报》2015,55(12):1551-1559
摘要:【目的】探究Escherichia coli BL21(DE3)中膜组分相关的脂多糖合成基因waaF或msbB的敲除对重组蛋白胞外分泌的影响。【方法】运用Red重组技术将E.coli BL21 (DE3)染色体上的基因waaF或msbB敲除,构建敲除菌株E.coli BL21(ΔwaaF)、E.coli BL21(ΔmsbB)。将本实验室保存的带有β-呋喃果糖苷酶(β-fructofuranosidase,β-FFase)、青霉素G 酰化酶(penicillin G acylase,PGA)基因的重组质粒pET-ffase、pET-pga分别转入敲除菌株及出发菌株中,构建工程菌株E.coli BL21(ΔmsbB)/pET-ffase、E.coli BL21(ΔwaaF)/pET-ffase、E.coli BL21(DE3)/pET-ffase、E.coli BL21(ΔmsbB)/pET-pga、E.coli BL21(ΔwaaF)/pET-pga、E.coli BL21(DE3)/pET-pga。最后通过摇瓶发酵研究敲除菌株对β-FFase、PGA胞外分泌的影响。【结果】当诱导表达4 h,以出发菌株E.coli BL21(DE3)为宿主时,β-呋喃果糖苷酶β-FFase的胞外分泌量占总表达量的2.6%,以敲除菌株ΔmsbB为宿主时,胞外分泌量达到19.7%,而以敲除菌株ΔwaaF为宿主时,胞外分泌量达到50.9%。另外,当诱导表达24 h,以敲除菌株ΔwaaF为宿主时,青霉素G酰化酶PGA的胞外酶活是出发菌株中的4.1倍,达到1708 U/L。【结论】本研究成功构建了敲除菌株ΔmsbB和ΔwaaF,ΔmsbB能明显增强β-FFase的胞外分泌,而ΔwaaF对β-FFase和PGA的胞外分泌均有显著的强化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本地区2007年到2010年奇异变形杆菌的临床分布与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了解碳青霉烯类耐药菌株可能存在的机制。方法回顾分析2007年到2010年临床分离奇异变形杆菌的资料及整体耐药情况;对保存的耐亚胺培南(IPM)、美罗培南(MEM)或厄他培南(ETP)的菌株进行复苏,并做Hoage试验进行产碳青霉烯酶的确认,同时对试验菌株进行耐药基因的PCR扩增检测。结果2007年到2010年,奇异变形杆菌在临床各送检样本中以痰液分离率最高:51.1%、34.4%、22.1%和35.4%,其次为尿液:14.3%、28.O%、34.9%和33.6%;耐药监测分析显示,4年间对喹诺酮类、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及氨基糖苷类耐药率相对较高且较为稳定;对碳青霉烯类耐药最低但增加明显,亚胺培南从2007年的1.8%升到2010年的16.1%,美罗培南从2007年的1.7%升到2010年的16.8%。15株耐碳青霉烯类菌株中,Hoage试验阳性7株,6fn。基因阳性11株,blaCTX-M基因阳性13株。结论本地区奇异变形杆菌对临床常用的抗菌药物均有较高的耐药性,对碳青霉烯类药物的耐药率最低,但增加明显。位于质粒上的blaKPc基因所产生的碳青霉烯酶和6如cTx-M基因所产生的超广谱β-内酰胺酶是本菌对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耐药的主要原因,临床应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来自住院患者血液标本分离出的1株菌株进行鉴定及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的基因型分析。方法利用DL-96II细菌测定系统进行菌株B1635-1的初步鉴定及药敏试验;采用PCR法扩增菌株B1635-1的16SrDNA基因序列;应用MEGA 5.0软件构建菌株B1635-1的系统发育树,确定其种属地位;采用PCR法克隆菌株B1635-1的碳青霉烯类耐药基因。结果 DL-96II细菌测定系统初步鉴定菌株B1645-1为解鸟氨酸克雷伯菌,并显示该菌株对除氨曲南以外的几乎所有β-内酰胺类抗生素耐药,对磺胺类、喹诺酮类和氨基糖苷类抗生素也耐药,但对四环素类抗生素敏感。对菌株B1645-1的16SrDNA基因序列的系统发育树分析,最终鉴定该菌为解鸟氨酸克雷伯菌(Klebsiella ornithinolytica)。菌株B1645-1扩增出编码碳青霉烯酶blaNDM-1基因,未扩增出编码碳青霉烯酶blaKPC、blaVIM、blaTME和blaSHV基因。结论首次从湖北医药学院附属东风医院住院患者的血液标本中成功分离获得一株携带blaNDM-1基因解鸟氨酸克雷伯菌株,产NDM-1型碳青霉烯酶是该株解鸟氨酸克雷伯菌耐碳青霉烯类药物的主要原因,为临床鸟氨酸克雷伯菌的感染治疗提供参考依据。鉴于肠杆菌科细菌耐药速率传播更快,警示相关部门应重视并加强对blaNDM-1基因携带菌的监测与筛查。  相似文献   

17.
我们构建了重组γ-内酰胺菌株E. coli BL21/pCDFDuet-γ-lactam,研究了发酵产γ-内酰胺酶的条件并进行了优化。研究结果表明,将pCDFDuet-1表达载体转化到含有γ-内酰胺酶基因的感受态E. coli中,得到重组γ-内酰胺菌株E. coli BL21/pCDFDuet-γ-lactam,通过IPTG诱导表达和HPLC检测发现,重组酶可以水解(+)γ-内酰胺,其e.e.值比E. coli BL21/γ-lactam表达提高了约30%。重组菌中(+)γ-内酰胺酶蛋白表观分子量为50 kD。对重组菌株发酵条件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进一步表明,当选择碳源葡萄糖5 g/L、温度30℃、接种量4%、装液量100 mL/500 mL,转速180 r/min条件下,(+)γ-内酰胺酶含量最高,e.e.值约98%。本研究为探索出一条适合规模化生产的酶催化反应工艺提供参考,该工艺的意义不仅可以节约经济,而且对环境友好,可以替代化学工艺。  相似文献   

18.
肖冰  王越  郎兴莹  司虹  薄志坚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2021,33(12):1403-1405, 1412
目的检测多重耐药伤寒沙门菌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及其耐药基因携带情况,为伤寒沙门菌引起的腹泻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微量肉汤稀释的方法测定大连地区临床分离的78株伤寒沙门菌对12种抗生素的敏感性;用PCR方法检测TEM型β内酰胺酶基因、catA和catB氯霉素乙酰基转移酶基因以及cmlA氯霉素外排泵蛋白基因、aac(6′)Ⅰb和aac3Ⅱ型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qacEΔ1sul1耐消毒剂和磺胺基因、多重耐药外排基因acrB等8种耐药基因。结果78株沙门菌对12种药物有不同程度耐药(1.28%~74.35%)。得到9株多重耐药菌株,其中5株检出TEM型β内酰胺酶基因;7株耐氯霉素的伤寒沙门菌菌株中,2株仅检出catA基因,1株仅检出catB基因,1株仅检出cmlA氯霉素外排泵蛋白基因,2株同时检出catA基因和cmlA氯霉素外排泵蛋白基因;2株检出aac(6′)Ⅰb基因,1株检出aac3Ⅱ型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4株检出耐消毒剂和磺胺基因qacEΔ1sul1;6株检出多重耐药外排基因acrB。结论大连地区临床分离的伤寒沙门菌存在严峻的耐药现象,多种耐药基因存在于耐药伤寒沙门菌中,可能是导致菌株对多种抗菌药物耐药的原因。  相似文献   

19.
为了解大熊猫粪源大肠杆菌的耐药性、整合子-基因盒的分布特性,分析整合子对细菌耐药性的影响,采用Kirby-Bauer(K-B)纸片法进行了50株大肠杆菌对13种抗菌药物的药物敏感性试验;PCR-测序法检测了1、2、3型整合酶基因,进一步对阳性菌株可变区的基因盒序列鉴定分析。结果显示,菌株对13种抗菌药物表现出不同的耐药性,其中对氨苄西林、头孢唑林、四环素和复方新诺明表现出较高耐药性(耐药率为30%~68%),对其余药物耐药性较低(耐药率低于14%);50株菌中有15株(30%)含有1型整合子,未发现2型和3型整合子;15株1型整合子阳性菌中,有6株(40%)扩增出1200~2000 bp的基因盒,主要介导氨基糖苷类和磺胺-甲氧苄啶耐药的aad A和dfr A基因家族。以dfr A27+aad A2为主(检出率83.33%),1株为aac A4+aad A1+cat B2。以上说明本次检测的大熊猫粪源大肠杆菌对多种抗菌药物呈低水平耐药;1型整合子在大肠杆菌中广泛分布,整合子-基因盒是造成整合子阳性菌株耐氨基糖苷类、磺胺-甲氧苄啶类、氯霉素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福建省南平市第二医院分离的碳青霉烯类耐药肠杆菌科细菌进行碳青霉烯类基因和其他β内酰胺类耐药基因检测。方法收集碳青霉烯类耐药肠杆菌科细菌,采用Vitek-2 Compact全自动细菌鉴定/药敏仪器进行细菌鉴定和药敏试验;采用改良Hodge试验对实验菌株进行表型检测;利用PCR及测序法对常见的碳青霉烯类和β-内酰胺类耐药基因进行检测;质粒接合试验检测碳青霉烯类耐药基因是否具有可转移性。结果共收集到4株碳青霉烯类耐药肠杆菌科细菌,呈多重耐药性。2株改良Hodge试验阳性。试验菌株均检出碳青霉烯类耐药基因(NDM-1、IMP-8或VIM-2),并同时携带有其他β内酰胺类基因;4株细菌中有3株的碳青霉烯类耐药基因接合成功。结论碳青霉烯类耐药肠杆菌科细菌已在福建基层医院出现,并具有一定传播性,应引起相关主管部门的注意,以防耐药菌的流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