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小麦穗发芽是小麦生产中的主要灾害和重要问题,在普通小麦中缺乏抗穗发芽的品种资源。本试验通过对35份黄河中游地区节节麦、14份国外节节麦及部分小麦品种的发芽率的测定及抗性多样性分析,综合评价了黄河中游地区节节麦的穗发芽抗性状况。结果表明,节节麦穗发芽抗性普遍高于小麦品种,黄河中游地区节节麦的抗穗发芽能力优于国外材料,其中以T005、T007、T008、T016、T030、T062、T065、T068、T069、T072和T085等11个材料的抗穗发芽能力最强,是小麦穗发芽改良优异的抗源材料。  相似文献   

2.
小麦穗发芽鉴定方法的比较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穗发芽是小麦生产中较为严重的灾害之一,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一旦发生不仅会影响产量,而且还会严重影响小麦的品质,因此培育抗穗发芽的小麦品种至关重要。该研究通过对65份小麦材料进行穗发芽试验,比较分析了小麦穗发芽抗性的常用方法,即籽粒发芽法、整穗发芽法和大田穗发芽法。结果表明:三种方法之间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而且在1%水平上均存在极显著性差异;发芽指数与籽粒发芽率的相关性最高,能够更好地评价小麦材料的休眠特性,但不能得出材料的总体抗性;籽粒发芽法和整穗发芽法的变异程度相对较小,试验条件更易控制,可作为小麦穗发芽抗性评价的简易方法;多数参试材料的平均籽粒发芽率平均整穗发芽率平均大田穗发芽率,且三者差异程度均达到极显著水平,这说明麦穗的外部结构及外部环境对小麦穗发芽的影响显著。因此,籽粒发芽法可以从休眠性方面,对小麦种子资源进行初步筛选;整穗发芽法可用于穗发芽抗性的进一步鉴定和验证,评价小麦材料穗发芽的综合抗性;大田穗发芽法较易受自然条件的影响、变异程度较大,其结果可以作为室内发芽试验的参考数据。  相似文献   

3.
冬小麦幼穗分化不同时期形态特征的图解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小麦幼穗发育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小麦产量的高低。在田间管理中,为穗发育创造良好的条件,是争取小麦穗大粒多获得高产的关键。因而人们对幼穗的形成规律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绘制和拍摄了不少图片。但在过去的一些图片中缺少对小麦幼穗分化各时期始期的典型图,对其相应的外部形态表达也不够,这给初观察者带来了一定的困难,甚至在学校  相似文献   

4.
小麦开花后,随着旗叶的衰老,旗叶中1,5-二磷酸核酮糖羧化酶(RuBPC)、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PEPC)和乙醇酸氧化酶(GO)活性呈下降趋势。随着追施氮肥时期的推迟,光合酶活性呈增加趋势,这意味着氮肥追施时间后移有利于提高小麦光合速率。在旗叶衰老后期,大穗型品种小麦旗叶中光合酶活性略高于多穗型品种小麦。  相似文献   

5.
构成小麦产量的因素是由单位面积上的穗数,每穗粒数和籽粒重量所决定的。但每年麦穗的成实粒数变异很大,且通常有三种現象,卽空壳、秕粒和飽粒,前两者合称为空秕。在滇南小麦生产中,由于空秕粒造成的减产現象  相似文献   

6.
光合细菌对小麦生长和光合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明光合细菌对小麦生长、产量及光合功能的影响。【方法】以尧麦16为材料,在不同生长时期施用光合细菌,研究光合细菌对小麦生长、产量及光合功能的影响。【结果】光合细菌培养液的不同成分可提高小麦旗叶SPAD值、光合速率及干物质积累。拔节期施用后,混合菌液对叶片SPAD含量促进作用最大,较不施用对照提高33.6%,小麦干物质积累较对照增加25.7%,单株籽粒重量增效为14.3%。单菌株实验处理中沼泽红假单胞菌促进作用最强,干物质积累和单株籽粒重量较培养基稀释液对照增效均为13.1%。不同施用时期的结果表明沼泽红假单胞菌对灌浆期和拔节期小麦促进效应最强,其中静息细胞可延长叶片功能期,使光合产物持续增加;无细胞培养液通过促进小麦营养生长,进而提高小麦产量。【结论】光合细菌可促进小麦生长,有效提高小麦生育过程中相关光合功能;施用时期应为小麦拔节期和灌浆期;光合细菌对小麦生长和产量促进作用是静息细胞和代谢活性物质综合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7.
以强筋(郑麦9023)、中筋(新麦13)和弱筋(豫麦50)型小麦品种为试材,测定了它们非叶光合器官的叶绿素含量、荧光动力学参数、净光合速率及对籽粒的贡献率.结果显示,不同品质类型小麦非叶光合器官叶绿素含量表现为旗叶鞘>穗下节间>芒>穗部颖片,各非叶光合器官开花18d后叶绿素含量均表现为弱筋小麦>中筋小麦>强筋小麦;弱筋小麦的非叶光合器官在灌浆前期具有较高的Fv/Fm、ΦPSⅡ值,在灌浆后期其Fv/Fm和ΦPSⅡ值下降幅度显著小于强筋小麦并有较高的净光合速率;非叶光合器官对籽粒的相对贡献率依次为穗部>旗叶>节鞘,且对弱筋小麦籽粒的贡献率高于中筋和强筋小麦,其中节鞘和穗对弱筋小麦粒重的相对贡献率分别为15.7%和35.4%.研究表明,弱筋小麦豫麦50的非叶光合器官能维持较较强的光合能力,生产更多的光合产物,花后形成的光合产物对其粒重的增加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为了通过研究不同长相穗型小麦穗部特性,以达到提高产量和挖掘穗部潜力的目的。本文对长方型、棍棒型、椭圆型和纺锤型四种不同长相穗型小麦品种的穗部性状特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穗型小麦在小花数、穗粒数、粒重等方面均表现出先升后降的二次曲线趋势,但不同穗型小麦表现趋势不同,长方型和椭圆型小麦在穗粒数、穗重、各粒位粒重等方面均优于棍棒型和纺锤型小麦,棍棒型小麦由于其特殊的穗型结构,在小穗密度、粒重等方面表现独特,纺锤型小麦在各方面表现均较差。结果表明,在小麦生产用种和品种选育上,穗型的选择至关重要。长方型小麦有提高小麦产量的潜力。  相似文献   

9.
水稻、小麦、大豆、甜菜、碗豆等多种植物通过剪叶、遮阴、去穗、除果等措施都能改变源、库比,影响同化物的分配模式,从而调节植物的光合速率。因此,认识到光合与生长之间存在着通过同化物的分配和信息传递进行调节的复杂的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10.
小麦抗穗发芽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穗发芽严重影响小麦品质和产量。种子自身休眠特性、α-淀粉酶活性、α-淀粉酶抑制剂、迟熟α-淀粉酶活性、种皮颜色、颖壳抑制物以及穗部形态等,均是影响小麦穗发芽的重要因素,其中对子粒休眠特性和α-淀粉酶活性的研究较为深入。位于第3染色体组上的R基因、休眠基因以及4AL上的Phs基因均与小麦穗发芽密切相关。已开发出一些与穗发芽抗性相关的分子标记,其中位于第3部分同源群的三重R基因和位于3B染色体的STS标记Vp1B3,以及位于3A染色体的主效QTL位点QPhs.ccsu-3A.1均可直接用于穗发芽抗性的筛选。本文对以上内容进行了详细论述,并就今后如何提高小麦穗发芽抗性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1.
长穗偃麦草优异基因的染色体定位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穗偃麦草比较公认的有2个种,即二倍体长穗偃麦草(Thinopyrum elongatum,2n=2X)和十倍体长穗偃麦草(Thinopyrum ponticum,2n=10X),是重要的小麦近缘种,具有抗病、抗寒、抗旱、耐盐碱等优良性状。因其基因组中蕴含许多对小麦品种改良极为有用的基因,且易与小麦杂交等优势,多年来长穗偃麦草一直作为小麦遗传改良的优良种质资源而备受关注。本文对长穗偃麦草的基因组研究及其在小麦的抗逆、抗病和提高光合能力、产量及高分子量谷蛋白(HMW-GS)含量等方面的应用做了综述,为其基因组中优异基因的进一步开发和利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通过在诱导培养基中添加不同浓度的蔗糖和激素,研究了蔗糖与激素对小麦幼穗体细胞无性系形成及生长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较高浓度的2,4-D有利于小麦幼穗愈伤组织的形成与生长,但低浓度的2,4-D更有利于胚性愈伤组织的形成,低浓度的KT能显著促进小麦幼穗愈伤组织的生长和胚性愈伤组织的形成,而高浓度的KT不利于小麦幼穗体细胞无性系的形成和生长;蔗糖有利于小麦幼穗胚性愈伤组织的形成,在2.5%-5.5%浓度范围内,随蔗糖浓度的提高,胚性愈伤组织的形成率也随之提高。  相似文献   

13.
霉菌丝细胞壁和小麦细胞壁低聚糖片断在小麦黄化苗中能有效地诱导小麦抗毒素积累,经诱导产生的小麦抗毒素对小麦霉菌有明显的抑菌作用。采用同样的低聚糖片断处理大田小麦,能明显提高感病小麦品种绵阳11号和宁麦6号对小麦赤霉病的抗病能力。用不同浓度的低聚糖片断处理麦穗,2ug/ml赤霉菌壁低聚糖是适宜的浓度,能使宁麦6号的病穗率减少44.9%,使绵阳11号减少26.9%。20ug/ml小麦细胞壁低聚糖喷洒宁麦  相似文献   

14.
【目的】为了解小麦品种抗性对麦红吸浆虫Sitodiplosis mosellana(Géhin)幼虫在麦穗上空间分布型的影响,为科学调查提供合理的抽样依据。【方法】2015年5月采用剥穗调查法对陕西省周至县试验田种植的4个抗虫和4个感虫小麦品种麦红吸浆虫幼虫危害进行调查,应用6种聚集度指标和Iwao M*?m回归法综合分析了幼虫在抗性不同小麦品种上的的空间分布结构。【结果】幼虫在抗、感小麦品种整穗及麦穗上、中、下部位上空间分布型一致,均呈聚集分布,但在抗虫品种上聚集强度大于感虫品种;抗、感小麦品种上分布的基本成分均为个体群,个体间相互吸引。聚集均数λ分析表明,幼虫在抗性较强品种上的聚集主要由小麦穗部化学物质和形态结构等环境因素引起,感虫品种上则由环境因素和成虫的产卵习性共同作用所致。幼虫在抗、感小麦品种上的发生趋势一致,均是上部发生最重,中部次之,下部最轻。根据Iwao回归法中的分布型参数,确立了幼虫在不同虫口密度和允许误差条件下的理论抽样数。【结论】麦红吸浆虫幼虫在抗性不同小麦品种上均呈聚集分布,调查时应根据当地栽培品种平均虫口密度选择适宜的抽样数量。  相似文献   

15.
修枝对复合农林系统内作物光合特性及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论证修枝作为复合农林系统优化措施的可行性为目的,对复合农林系统内的杨树进行4种不同强度的修枝处理,分别为P1(修掉树冠高度的1/6)、P2(修掉树冠高度的2/6)、P3 (修掉树冠高度的3/6) 、P4(修掉树冠高度的4/6),以CK(不修枝)为对照,研究了修枝对复合农林系统内冬小麦、夏玉米的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气孔导度(Gs)、细胞间隙CO2浓度(Ci)、气孔限制值(Ls)等光合生理特性以及农艺性状、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1)修枝能有效增加作物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同一时刻修枝强度越大光合速率、蒸腾速率越大,下午时这种促进作用小于上午与中午.(2)修枝能显著促进小麦、玉米增高、增粗、增重,且越到后期修枝对作物生长的促进作用越明显.另外,修枝对玉米生长的促进作用大于小麦.(3)修枝能使林下作物大幅增产;修枝后玉米主要通过增加穗数,小麦主要通过增加粒重和穗粒数增产;修枝后玉米增产幅度大于小麦,小麦产量表现优于玉米,小麦比玉米更适合复合农林系统.  相似文献   

16.
开放式空气二氧化碳浓度增高对小麦产量形成的影响   总被引:21,自引:3,他引:18  
利用农田开放式空气CO2浓度增高(FACE)系统平台,以弱筋小麦宁麦9号为供试品种,研究大气CO2浓度增高和不同施氮水平对小麦生育期、株高、产量和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FACE处理的小麦播种至抽穗期、抽穗至成熟期及全生育期天数分别比对照缩短1.3、1.3和2.6 d,但均未达到显著水平;FACE处理的小麦穗长、穗下第1和第2节间长度显著变长,成熟期株高显著增加,比对照增加4.0%;低、中、高氮条件下,FACE处理小麦的籽粒产量分别比对照提高15.2%、21.4%和35.4%,平均增产24.6%,均达极显著水平;FACE处理小麦的单位面积穗数极显著增加,比对照增加17.8%,使穗粒数和粒重显著增加,分别比对照增加了2.9%和4.8%.FACE处理使小麦显著增产主要是由于单位面积穗数显著增加,而单位面积穗数的增加主要是由于小麦的分蘖能力明显增强所致.  相似文献   

17.
1.虽然小麦倒伏问题已有许多究研报告,但对于倒伏的生理原因知道得还不多,而对于倒伏的后果问题也们少可靠的数据,因为许多资料常把倒伏和其他因素混淆在一起了。我们企图把倒伏和其他因素分开,以便观察倒伏对于小麦的其正影响,井初步探索倒伏的生理原因。2.我们用搭架防止倒伏及人为强迫倒伏的方法来测定倒伏对于小麦的直接影响。经过两年在不同地区用不同品种在不同栽培条件下观察的初步结果,证明倒伏对于小麦产量并无显著的不良影响。生长过盛的麦苗,倒伏后似略有抑制徒长的作用,所以产量反略高;倒伏麦苗,比之搭架扶持而不让它倒的,秆稍短,穗稍重,千粒得稍高,所以麦粒收量稍多而麦秆收量略少,成熟期也较早。生长正常的则有相反趋势。但差异都不大,用变量分析结果,差异都不显著。3.倒伏和小麦拔节初期的生长速度有密切关系。在同样的栽培条件下,倒伏程度和生长速度基本上完全符合,相关系数为0.9067,表示有显著的正相关。拔节初期生长较速的,基部节间较长而强度较小,所以倒伏也较严重。4.小麦倒伏后,在生理上也起了一些变化。倒伏麦株的呼吸强度较低,茎叶和麦穗间呼吸强度的差异略小,成熟期间麦粒中酶对于淀粉的合成和分解活力均稍高,而合成活力相差较大,所以合成与分解的比率以倒伏的为大。对有机物累积也有影响:生长过盛的倒伏后麦穗中有机物增重比不倒的多,而生长正常的则反之。  相似文献   

18.
渍水对冬小麦生长的危害及其生理效应   总被引:32,自引:0,他引:32  
吕军 《植物生理学报》1994,20(3):221-226
小麦受渍后叶片的光合和蒸腾速率迅速下降,而后则呈微弱的回升趋势,渍害不仅削弱小麦光合产物的积累,并且改变光合产物在地上部分和根系中的分配比例,植株根/冠比下降,而黄叶的发展与根/冠比的变化呈显著负相关,渍害改变小麦的发育进程,尤其是后期渍害明显促使小麦早衰,认为渍水使叶片光合速率降低,光合有效面积损失和衰老加速,从而危害小麦的生长。  相似文献   

19.
渍水对冬小麦生长的危害及其生理效应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小麦受渍后叶片的光合和蒸腾速率迅速下降,而后则显微弱的回升趋势。渍害不仅削弱小麦光合产物的积累,并且改变光合产物在地上部分和根系中的分配比例;植株根/冠比下降,而黄叶的发展与根/冠比的变化呈显著负相关;渍害改变小麦的发育进程,尤其是后期渍害明显促使小麦早衰。认为清水使叶片光合速率降低、光合有效面积损失和衰老加速,从而危害小麦的生长。  相似文献   

20.
研究了土壤干早胁迫下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旗叶和穗光合作用的差异及其与耐旱性的关系。结果表明,穗光合活性对干旱胁迫的敏感性低于旗叶叶片。干旱胁迫下。穗光合速率下降幅度远小于叶片,类胡萝卜素含世较高,色素含量、PSI活性下降幅度均小于叶片。且PEPC活性诱导增强,暗示穗器官较叶片有较强的耐逆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