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白ji豚是一种仅存于中国的淡水豚,迄今已有约2500万年的历史。20年来,白ji豚的种群数量急剧减少。其数量从20世纪80年代初的约400头,锐减到90年代末不足100头。白ji豚的生存环境也急剧恶化,目前仅在长江中下游的干流中有分布。导致白ji豚濒危的主要原因源于日益增多的人类活动,包括水利工程、渔业活动、水体污染等。白ji豚的保护主要从3个方面进行:①建立白ji豚自然保护区,保护其自然种群和栖息地环境;②建立半自然保护区,实行迁地保护;③建立细胞库、基因库等,保护其种质资源。迁地保护为目前最为紧迫的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2.
白暨豚保护研究的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暨豚是一种仅存于中国的淡水豚,迄今已有约2500万年的历史。20年来,白暨豚的种群数量急剧减少。其数量从20世纪80年代初的约400头,锐减到90年代末不足100头。白暨豚的生存环境也急剧恶化,目前仅在长江中下游的干流中有分布。导致白暨豚濒危的主要原因源于日益增多的人类活动,包括水利工程、渔业活动、水体污染等。白暨豚的保护主要从3个方面进行:①建立白暨豚自然保护区,保护其自然种群和栖息地环境;②建立半自然保护区,实行迁地保护;③建立细胞库、基因库等,保护其种质资源。迁地保护为目前最为紧迫的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3.
海南坡鹿种群发展动态与保护建议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就地保护的海南坡鹿种群分布于海南大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有野生和半野放两种类型,其中野生种群个体数量为65头,在1986~1992年间年均增长率为2.0%;半野放种群个体数量为1093头,同期年均增长率为22.4%.迁地保护的海南坡鹿的分布种群有野放、半野放和圈养等3种类型,种群个体数量分别为524、337和86头.野放种群个体已有产仔现象;海南邦溪自然保护区的半野放种群在1994~2004年间的年均增长率为18.9%;枫木鹿场的圈养种群同期年均增长率为12.4%.目前,半野放是就地保护的主要方式;而野放是迁地保护的主要方式.应该注重发展迁地保护的半野放种群及其栖息地.对坡鹿的就地保护和迁地保护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4.
白鱀豚的现状和三峡工程对白鱀豚的影响评价及保护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评价了白(既鱼)豚的现状。白(既鱼)豚目前仅存约Z00头,其种群数量仍在进一步下降之中。白(既鱼)豚的分布上限为湖北枝城,下限为江苏浏河口,分布型式为间断性分布。三峡工程对白(既鱼)豚的影响是间接的。受建坝后坝下河床冲刷的影响,白(既鱼)豚的分布范围将压缩155km,分布上限下移至新厂,约5%的白(既鱼)豚将被迫迁移。由于航道条件改善,运输船只增加,白(既鱼)豚被螺旋桨击毙的威胁加大。此外,鱼类资源受到不利影响会间接影响到白(既鱼)豚。建立长江天鹅洲半自然保护区是一可行、有效、富有特色的保护对策。  相似文献   

5.
白暨豚种群数量及资源保护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了了解长江中白鱀豚的分布状况及种群数量,从1978年至1983年1月止,先后9次在长江中、下游(宜昌至南通)的干流进行了白鱀豚的生态考察,并到汉江和鄱阳湖、洞庭湖等水域查访有无白鱀豚活动的情况,依据考察所得资料,对长江白鱀豚群体的数量作了初步剖析。 通过考察,到1983年初为止,中游最上是在湖北枝城,约距长江口1,613公里的江段和下游最下是江苏太仓浏河口距长江口24公里的江段都有白鱀豚的活动。白鱀豚种群约156头,20个群体,分布在长江中、下游的17个江段里,在安庆一黑砂洲南水道约170公里及嘉鱼—王家渡水道约80公里的两个江段里生活着较多的个体。根据雌、雄自鱀豚体长与年龄关系式的速度变化曲线,白鱀豚的个体发育阶段可分为:幼龄期(胎儿—雄性4龄,雌性5龄),壮年期(雄性5龄—12龄,雌性6龄—13龄),成年期(雄性13龄,雌性14龄至20龄)和老年期(20龄以上雌雄个体)4个龄期。白鱀豚种群的年龄结构是一个基部较窄,顶部相对宽的锥体,显然是一个生产较差的种群。 近些年来,由于人类对江河的开发利用,使得白鱀豚种群的补充能力和再生产能力都遭到了一定程度的破坏。分析白鱀豚资源减少的主要原因是:(1)食物条件的变化;(2)有害渔具对白鱀豚的杀伤;(3)航运业务对白鱀豚的误伤;(4)群众缺乏保护珍贵动物的知识而  相似文献   

6.
<正>2005年7月5日.人工饲养条件下第一头江豚在武汉白鱀豚馆繁殖成功。除了就地保护和迁地保护之外,建立一定规模的饲养群体并开展人工繁殖研究是保护长江江豚这一濒危物种的另外一种重要保护策略。自1996年开始.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白鱀豚馆先后从长江石首、嘉鱼和城陵矶江段引入3头江豚(2雌1雄)并取得  相似文献   

7.
中国大熊猫保护区发展历史、现状及前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熊猫是我国的特产动物,古时被列为贡品,在近代被视为国宝。新中国成立以前,由于乱捕滥猎等因素,该物种已处于濒危状态。解放以后,我国政府于20 世纪50 年代开始了自然保护区建设,并于20 世纪60 年建立了卧龙等5 个大熊猫自然保护区,并将大熊猫列为禁猎动物。20 世纪70 年代我国进行了第一次全国大熊猫资源调查,基于调查结果新建了佛坪、唐家河、蜂桶寨等自然保护区,使有关大熊猫的自然保护区总数达到了13 个。1985 -1988 年全国第二次大熊猫资源调查结果显示,野生大熊猫种群数量较第一次减少了54 ﹪。进入90 年代,全国大熊猫保护区增至36 个,迄今共建立了63 个与保护大熊猫这一珍稀物种相关的自然保护区。全国大熊猫栖息地已由80 年代衰落期时22 220 km2 增加至34 000 km2 ,其中分布在保护区内的栖息地面积达29 000 km2 ,有效地保护了约85% 的大熊猫栖息地总面积以及约50% 的野生大熊猫种群数量。现存野生大熊猫种群数量估计约2 000只,因密度稀疏,发展空间大。目前,国家主管部门已出台了各种就地与迁地保护措施,只需各方通力合作,野生大熊猫的未来将是光明的。  相似文献   

8.
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坡垒种群的保护与恢复一直是海南地方林业工作者关注的内容,采用的保护与恢复方式主要有原地保护和迁地保护,历经50多年,该种群在原生境发育状况一直得不到有效的改善,一直被列为国家Ⅰ级保护植物,IUCN的极危种群,2012年又列入国家种极小种群(全国120种)。因此,该种群的有效保护方式一直在探索中。通过野外调查和数据统计分析,比较研究了海南霸王岭自然保护区野生坡垒种群与枫木林场迁地保护后形成的坡垒种群的发育状况。结果表明,迁地保护与原地保护的种群均属于增长型,幼龄个体占优势,中龄和老龄个体相对较少,迁地保护的种群存活曲线趋于Deevey-Ⅰ型,原地保护的种群存活曲线趋于Deevey-Ⅲ型;时间序列预测分析表明,枫木迁地保护种群具备一定的恢复潜能,霸王岭种群正常更新难以维持,种群面临衰退。据生命表分析其主要原因是种群第Ⅰ龄级幼苗死亡率高达99.5%,生境对第Ⅰ龄级个体的环境筛选作用强,幼苗阶段数量仅0.53%能过渡到幼树阶段,迁地保护形成的小种群第Ⅰ龄级幼苗死亡率为90.3%,但幼苗阶段数量的8.85%能过渡到幼树阶段,具有充足的幼树个体数量,能够维持坡垒种群的稳定性,枫木林场地区更适宜坡垒的生存。因此,在原地保护的自然保护区内模拟迁地保护的环境特点,创造出适合的海南坡垒种群发育的环境条件,或许能缓解野生坡垒濒危状态。  相似文献   

9.
2005年7月5日,人工饲养条件下第一头江豚在武汉白鱀豚馆繁殖成功. 除了就地保护和迁地保护之外,建立一定规模的饲养群体并开展人工繁殖研究是保护长江江豚这一濒危物种的别外一种重要保护策略.  相似文献   

10.
天鹅洲迁地保护江豚群体的遗传评估与发展预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以2008年春季遭受严重雪灾的天鹅洲白鱀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迁地保护江豚群体为研究对象,利用物种特异性微卫星遗传标记对该群体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评估,并通过软件对其发展趋势进行了模拟和预测。研究结果表明,虽然2008年春季雪灾并未导致该群体遗传多样性的严重损失,灾后群体依然表现出中等水平的微卫星遗传多样性(18个座位的平均等位基因数为4.780,平均观察杂合度和期望杂合度分别为0.748和0.674);但模拟结果显示,该迁地保护江豚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将快速下降,100年后仅能保留约79%的等位基因和约84%的遗传杂合度。此外,模拟结果表明,通过增加群体数量和调整群体性比可有效减缓该群体遗传多样性的下降速度。根据研究结果,并结合长江江豚自然种群快速下降的现状,作者提出天鹅洲迁地保护江豚群体当前最重要的保护策略应该是尽早补充一定数量的、合适的野生个体,在加强遗传多样性保护的同时使其群体数量快速增长并形成一个更大规模的有效繁殖群体。  相似文献   

11.
海南省万宁市野生荔枝资源种群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野生荔枝是荔枝(Litchi chinensis Sonn.)进行品种改良与创新的重要基因库,该研究通过对海南万宁自然保护区内、外野生荔枝资源进行实地调查,并用空间分布格局、种群径级结构、静态生命表、存活曲线等方法进行比较分析,以揭示野生荔枝种群在保护区内、外的分布规律及其种群动态趋势,为野生荔枝资源的保护提供依据。结果表明:(1)海南万宁自然保护区内、外野生荔枝种群均为聚集分布,且非自然保护区聚集程度比自然保护区的聚集程度更为明显。(2)径级结构分析发现,自然保护区内野生荔枝种群结构为增长型,种群生命期望值整体上基本随径级增加呈递减趋势,存活曲线呈近直线型,说明自然保护区内的野生荔枝种群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而自然保护区外的野生荔枝种群为衰退型。(3)群动态预测结果也显示,自然保护区内外的野生荔枝种群的动态变化指数(Vpi′)以及随机干扰风险极大值均趋于零,但自然保护区外的值均大于区内,说明保护区外受到的敏感性比自然保护区内更强,即保护区外野生荔枝种群的生存环境已受到严重的人为干扰威胁。研究认为,在自然保护区外,野生荔枝种群幼树的严重缺失不仅与野生荔枝种群自身的更新机制有关,更重要的是生存环境的破坏和人为砍伐导致野生荔枝种群结构发生变化,野生荔枝林面积下降。  相似文献   

12.
Giraffe populations have suffered a 40% decline in the past thirty years, making them a new priority for conservation and there are considerable uncertainty and disagreement over the taxonomic classification of giraffes. Consequently, there has never been a more critical time to fully understand the global population size and distribution of all giraffe subspecies. The Rothschild's giraffe Giraffa camelopardalis rothschildi (Linnaeus, 1758) is arguably one of the most imperilled giraffe subspecies. Once widespread across southern Sudan, Uganda and Kenya, the Rothschild's giraffe is now confined to a few, isolated and enclosed populations throughout Kenya and Uganda, with only one natural population remaining. Information about Rothschild's giraffe population size, distribution, and conservation history is patchy, and confined to recondite or inaccessible resources. Here, I present a review of taxonomy, distribution, conservation status and population size of the Rothschild's giraffe and present the most recent estimate of population sizes based on direct census data. Although the Latin name affixed to Rothschild's giraffe is subject to discussion, continued reference to this subspecies as G. c. rothschildi is strongly recommended.  相似文献   

13.
湖北后河自然保护区拥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为中国生物多样性三大关键地区之一的川东-湘鄂西关键地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所处的贫困山区少数民族县长期以来以森工产业为其县域经济的主要支柱,长期的木材采伐和狩猎习俗曾对该保护区的生物多样性带来了严重破坏。自然保护区的建立使其生物多样性逐渐得到了有效保护,特别是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后,生物多样性保护进入了一个新阶段。但该保护区的生物多样性依然面临多种威胁,保护区自身科学研究力量的薄弱和保护区面积相对较小,限制着该区域生物多样性的进一步研究和保护。进一步扩充保护区面积、引进科研力量并提升自身人员科研素质、协调并增强区内外社区共管是该区生物多样性得到进一步保护和恢复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4.
湖北后河自然保护区拥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为中国生物多样性三大关键地区之一的川东-湘鄂西关键地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所处的贫困山区少数民族县长期以来以森工产业为其县域经济的主要支柱,长期的木材采伐和狩猎习俗曾对该保护区的生物多样性带来了严重破坏。自然保护区的建立使其生物多样性逐渐得到了有效保护,特别是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后,生物多样性保护进入了一个新阶段。但该保护区的生物多样性依然面临多种威胁,保护区自身科学研究力量的薄弱和保护区面积相对较小,限制着该区域生物多样性的进一步研究和保护。进一步扩充保护区面积、引进科研力量并提升自身人员科研素质、协调并增强区内外社区共管是该区生物多样性得到进一步保护和恢复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5.
Abstract

A scientific reserve of 200 ha has been created on Pitt Island, Chatham Islands for some 300 sheep from a flock of merino origin which has been feral for about 70 years. The reserve has a history of burning-off, and of grazing by cattle, sheep, and pigs. Transects have been established to follow changes in the vegetation. Although the original sheep were white, about 90% of the feral sheep have pigmented fleeces. Self-shedding of the wool is common in the population. The contribution that feral mammals can make to genetic conservation, and the problems that they pose to other conservation priorities, are discussed.  相似文献   

16.
云南易门翠柏和黄彬的群落调查及保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国家二级保护植物翠柏(Calocedrus macroleqis Kurz)和黄杉(Pseudotsugaa sinensis Dode),仅在云南易门有较大面积的纯林分布,是很有保护价值的2个树种和相应的2个森林群落,现已成为全国唯一的翠柏和黄杉自然保护区。本文从群落特征、区系和种群分布格局的角度,首次较全面地分析了翠柏和黄杉极需保护的重要性。结果表明翠柏幼苗的耐阴性及黄杉幼苗的喜光性都是其分布范围受限制的主要原因之一;根据化石资料得出翠柏可能起源于滇中南;从分析群落中种子植物属的分布区类型得出翠柏的分布地生境比黄杉更趋于热带性。这些研究为翠柏及黄杉的就地保护和迁地保护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建立长江天鹅洲白鱀豚保护区的可行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白豚(Lipotesvexillifer)为我国特有珍稀动物,其种群数量仅200头左右,十分濒危。为了拯救这一物种,针对白豚和长江的特点,作者选择了长江天鹅洲故道作为拟建的白豚半自然保护区,进行可行性研究。经过四年的工作,从水质理化状况、水生生物状况、鱼类资源、水体生产力以及故道周围环境等多角度,分析了天鹅洲故道的环境特征,摸清了该故道的本底,并将故道环境与长江环境进行了比较。在上述工作的基础上,又引5头江豚(Neopho-caenaphocaenoides)入天鹅洲故道进行了二年的试养,并获成功。本底调查和试养江豚的结果表明,长江天鹅洲故道是建立白豚半自然保护区的理想场所。这个保护区的建立是保护白豚的一项有效、可行、必要的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18.
雌雄异株植物种群具有性比和雌雄个体空间分布格局, 这对个体成功繁殖、种群生存潜力、天然更新能力和遗传多样性的维持都是重要的, 对于珍稀濒危雌雄异株植物种群尤其如此。密叶红豆杉(Taxus fuana)为国家I级重点保护植物, 是首批列入《全国极小种群野生植物拯救保护工程规划》的120种极小种群野生植物之一, 具有重要的生态和经济价值。但目前关于密叶红豆杉种群生态学方面的研究, 尤其是性比结构与空间分布格局在国内外鲜有报道。本文对西藏吉隆地区的6个天然密叶红豆杉种群(吉普、多甫、朗久、吉隆、开热和唐蕃)进行了实地调查, 研究其性比结构及其空间分布格局。结果表明, 调查的6个种群中总计雄株1,651株, 雌株1,231株, 仅吉普(雄/雌 = 1.89)与吉隆(雄/雌 = 1.39)两个种群有显著的性别偏倚现象且显著偏雄性(P < 0.001)。6个种群雌雄植株间的空间相关性不强, 整体趋于相互独立。不同径级间, 吉隆和开热种群的性比格局相似, 均在小径级上性比显著偏雄性, 而吉普种群则在中等径级上显著偏雄性。综上, 不同密叶红豆杉种群的大小、性比、雌雄个体的大小级结构以及空间分布格局等均表现出不同。因此, 需要结合各个种群本身的发展动态、受干扰的类型以及各区域环境因子的差异进行有针对性的保护。  相似文献   

19.
The Changbai Mountain Biosphere Reserve (CMBR) is the largest and one of the earliest natural reserves established in China. The continuous losses of species and ecosystems in the reserve since its establishment have raised numerous concerns within China and beyond, which also leads some people to question the function and efficiency of natural reserves in protecting biological and ecological resources. By collecting the published data, conducting field investigation, and interviewing local people, we present the current status of biological and ecological diversity/resources in the reserve and analyze the major factors causing biodiversity loss in the reserve in an ecological and socio-economic context. We found that the high human population pressure, mismanagement practices of resources, a poor resource evaluation system which underestimates the ecological value of the natural reserve, an inappropriate economic development policy, and rapid expansion of the tourist industry were the major causes leading to the biodiversity loss in the reserve in the past few decades. In order to manage the biological resources and biodiversity in the CMBR in a sustainable way, we recommend some strategies and measures which include balancing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biological/ecological conservation, controlling human population in the reserve, encouraging collaboration within and outside the reserve, especially the areas around the reserve, enhancing governmental assistance and subsidy to the local residents, and promoting scientific research and biodiversity education in the local communiti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