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膜脂组成与植物抗冷性的关系及其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植物的抗冷性与膜脂的组分和结构密切相关,与质膜中脂肪酸的不饱和度关系更为密切。膜脂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越高,膜脂相变温度越低,植物的抗冷性提高。植物体内存在一些降低膜脂脂肪酸饱和程度的酶,如甘油3磷酸酰基转移酶,ω3脂肪酸去饱和酶等,它们能够催化膜中脂肪酸的去饱和反应,生成不饱和脂肪酸,从而提高植物的抗冷性。本文就低温对膜脂的影响、膜脂组成与植物抗寒性的关系及其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作一简单综述。  相似文献   

2.
过去认为植物中只有一条从二酰甘油到三酰甘油的合成途径。近年来,在一些植物体内又发现了从二酰甘油到三酰甘油合成的两条新途径。该文介绍这两条新途径及其意义。  相似文献   

3.
通过重组试验表明,磷脂酰甘油(PG)对菠菜(Spinacia oleraceaL.)光系统Ⅱ(PSⅡ)的放氧活性产生显著影响,具有明显的浓度效应。随PG浓度的增加,PSⅡ的放氧能力逐渐增强,到10mgPG/mgChl时PSⅡ活性达到最大。此后在10 ̄22mgPG/mgChl浓度范围内,PSⅡ放氧活性变化不大。而当PG浓度继续增大时,PSⅡ放氧活性迅速降低,40mgPG/mgChl时的PSⅡ活性已降  相似文献   

4.
黑子南瓜甘油-3-磷酸酰基转移酶基因的克隆及序列分析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依据国外报道的南瓜甘油-3-磷酸转酰酶(GPAT)基因的cDNA序列合成相应引物,用RT-PCR技术,成功地分离了黑子南瓜(Cucurbitaficifolia)GPAT基因的cDNA片段,并亚克隆到了pGEM-T载体系统的多克隆位点上,序列分析表明黑子南瓜GPAT基因的cDNA序列及递推的氨基酸序列与南瓜(Cucurbitamoschata)相比分别具有98%和965%的同源性。在1188bp中有22个核苷酸发生变化,导致13个氨基酸的改变  相似文献   

5.
本实验应用(^3H)胸腺嘧啶核苷(^3H-TdR)掺入法测定前列腺素F2α(PGF2α)对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DNA合成的作用,测定系膜细胞合成的二脂酰甘油(DAG)及磷酸肌醇(IP)。结果表明,PGF2α促进系膜细胞的DNA合成、DAG及IP的生成。提示PGF2α使系膜细胞的磷脂酶C活化,产生IP及DAG,激活蛋白激酶C,从而促进DNA合成及细胞增殖。  相似文献   

6.
植物脂肪酸和三酰甘油具有重要生理功能以及巨大的食用和工业价值,其生物合成途径较为复杂。近年来,植物脂肪酸和三酰甘油合成代谢途径的研究取得了很大进展,在多种植物中克隆了脂肪酸和三酰甘油合成代谢途径中的关键酶基因,同时发现一些转录因子在调控植物脂肪酸含量和组成中具有重要作用,并在此基础上开展了利用基因工程改良植物脂肪酸和提高植物含油量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以下系统介绍了植物脂肪酸和三酰甘油合成代谢途径中的关键酶基因以及在调控植物脂肪酸含量和组成中具有重要作用的转录因子,综述了基因工程研究所取得的成果,并对其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7.
作为第二信使的三磷酸肌醇(inositol-1,4,5-trisphosphate,InsP3)主要经2种途径形成:G蛋白偶联受体和酪氨酸激酶偶联受体。两类受体激活各自相应的磷脂酶C(phospholipaseC,PLC)而水解磷脂酰肌醇-4,5-二磷酸(phosphatidylinositol-4,5-bisphosphate,PtdIns4.5P2)形成InsP3和二酯酰甘油(diacylglycerol,DG)。InsP3形成后动员储存钙和促进外源性钙内流。近年来的研究证实,Gq是调节PLC-β1活性的特导性G蛋白,Gq系列α亚单位包括Gαq、Gα11、Gα14、Gα15和Gα16。高血压的重要病理基础是动脉血管壁的痉挛和增殖,许多血管活性物质可以促使血管平滑肌细胞的收缩和增生,同时伴有细胞内InsP3产生增加.但高血压并不能造成Gq量的持续改变。  相似文献   

8.
膜脂对菠菜细胞色素b6f复合体电子传递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从菠菜(Spinacia oleracea L.)叶绿体分离、纯化出的缺失膜脂的细胞色素b6f蛋白复合体(Cyt b6f)制剂与从菠菜类囊体分离、纯化的膜脂进行体外重组,检测了不同膜脂对Cyt b6f催化电子传递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被检测的5种膜脂,即单半乳糖基甘油二酯(MGDG)、双半乳糖基甘油二酯(DGDG)、磷脂酰胆碱(PC)、磷脂酰甘油(PG)和硫代异鼠李糖基甘油二酯(SQDG)对C  相似文献   

9.
佛手柑叶磷脂酰甘油相变和脂肪酸组成的差异(简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两个品种佛手柑叶内磷酯甘油的脂肪酸中饱和脂肪酸水平(16:0+16:1+18:0)不同,南京品种为54%,而广州品种为59%以前者的PG相变温度(36.0℃)低于后者(38.5℃)而更能抗冷。  相似文献   

10.
植物二酰甘油酰基转移酶基因(DGAT)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三酰甘油(TAG)是油料作物最主要的储藏脂类,二酰甘油酰基转移酶(DGAT,EC2.3.1.20)是TAG合成途径的限速酶,其主要作用是催化二酰甘油加上酰基脂肪酸形成三酰甘油.在植物中已发现了3种不同类型的DGAT基因,分别为DGAT1、DGAT2和DGAT3.该文对近年来国内外有关植物DGAT相关基因及其蛋白分类、定位、结构及其在脂肪酸合成、种子发育与萌发、幼苗发育、叶片新陈代谢等过程中的作用等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提高油料作物种子油含量以及特定脂肪酸积累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1.
磷脂酰甘油分子种与杨树抗寒性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方法分析了杨树叶磷脂酰甘油(PG)的分子种组成,用酶解和气相色谱(GC)方法分析了PG脂肪酸定位,比较了抗寒性不同的杨树叶片PG分子种。结果表明,杨树叶片PG主要含有以下的分子种脂肪酸组成(sn-1和sn-2):18:18:2(18:2/18:3),18:3/16:1(3t);18:3/16:0;18:2/16:1(3t);16:0/18:2,18:2/16:0;18:1  相似文献   

12.
采用RT-PCR技术,以根据国外报道的几种双子叶植物的甘油-3-磷酸转酰酶的桎保守的氨基酸而设计的简并引物作为扩增引物,从不同抗冷性水稻品种中均扩增到一段约315bp的cDNA片段。测序结果表明它们都是编码GPAT的部分cDNA含有315个核苷酸,编码105个氨基酸。比产它们之间的核苷酸及推导氨基酸序列,发现有一定差异,且抗冷性相差越大的品种间差异越大。抗冷性的差异可能与脯氨枝的替换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本文主要研究不同条件胆固醇(Cholesterol,简称Chol)和金属离子(钾、镁离子)对磷脂酰甘油(Phosphatidylglycerols,简称PG)相互作用后形成的单分子膜的影响。方法:首先以金属离子作为亚相,研究胆固醇的量对磷脂酰甘油单分子膜的影响;其次加入同等量的胆固醇量,亚相为不同金属离子时,对磷脂酰甘油单分子膜的影响,最后分析磷脂酰甘油LB膜的π-A曲线,即曲线外扩、相变点、膜压等等变化特征。结果:随着胆固醇的增多,金属离子磷脂酰甘油单分子膜形成π-A曲线变化逐渐明显;当加入同等量的胆固醇时,随着金属离子价态的逐渐增高,磷脂酰甘油单分子膜形成的π-A曲线的变化也逐渐明显。结论:其一:胆固醇对金属离子磷脂酰甘油单分子膜成膜质量是有影响的。其二,金属离子对胆固醇与磷脂酰甘油混合形成的单分子膜同样也是有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胰岛素介体-肌醇磷酸多糖,被认为是胰岛素的第二信使,存在于细胞膜上的糖肌醇磷脂是产生该介体的前体,经胰岛素或磷脂酰肌醇特异性的磷脂酶C(PIPLC)水解,产生介体和二酰甘油(DG)。本实验以人红细胞为材料,用^3H同位素标记、有机溶剂提取、薄层层析及放射性自动计数等方法,分析胰岛素或PIPLC作用于红细胞后前体和DG的变化情况,以推测介体的产生机制。结果显示:胰岛素使红细胞膜上及释放至胞外上清的前  相似文献   

15.
山莨菪碱诱导DPPG脂质体交插结构,其脂酰链末端插到对面分子层脂酰链第五个碳原子的位置,而生物膜中普遍存在的DPPC不能被山莨菪碱诱导形成交插相,但DPPG/DPPC混合物则能形成交插相,即伴随DPPG的交插,DPPC分子也发生交插。当DPPG/DPPC摩尔比为2:1或1:1时,其脂酰链末端插到对面分子层第八个碳原子的位置。当DPPG/DPPC摩尔比为1:2时,就不能发生交插而呈完全的非交插状态。同时,发现当体系中钠离子浓度达到400mmol/L时,山莨菪碱就不能再诱导DPPG形成交插凝胶相。  相似文献   

16.
叶绿素缺乏的大麦突变体的光合作用和叶绿素荧光   总被引:32,自引:0,他引:32  
和早熟3号大麦(野生型)(DG)相比,黄化大麦(突变体)(LG)叶片Chl含量低,而Chl a/b较高;光合速率低,表观量子效率低,而饱和光强较高,气孔导度较高;荧光参数Fo低,而PSⅡ的光化学效率(Fv/Fm)以及T1/2、Fm/Fo、Φe均高。以单位叶绿素计算,黄化大麦的PSⅡ电子传递活性和全链电子传递活性较高,而PSI电子传递活性较低。推测黄化大麦PSⅡ的光化学效率增高可能是由于其PSⅡ向P  相似文献   

17.
低温锻炼对小麦类囊体膜脂膜蛋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比较两种不同抗寒性小麦品种在低温锻炼前后类囊体膜脂及共脂肪酸成分、光系统Ⅱ捕光叶绿素a/b蛋白复合体(LHCⅡ)及类囊体吸收光谱,低温荧光发射光谱,发现经低温锻炼后:(1)抗寒与不抗寒小麦类囊体脂酰甘油(PG)的反式六碳-烯酸含量均明显降低;抗寒品种小麦的单半乳糖基甘油二酯(MGDG)/双半乳糖基甘油二酯(DGDG)比值明显降低,而不抗寒品种变化不明显。(2)抗寒品种小麦类脂/叶绿素比值明显增高。  相似文献   

18.
拟南芥TAG1 基因对脂类合成调控作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玫  吴鸿 《植物学报》2009,44(6):735-741
三酰甘油(TAG)是真核生物中能量贮存的最主要形式。植物中贮存的三酰甘油是食用油类和工业用油的主要来源。TAG1基因的表达产物甘油二酯酰基转移酶(DGAT)能够调控三酰甘油的合成。as11是TAG1基因突变获得的脂类代谢相关突变体。该文概述了拟南芥(Arabidopsis thaliana)突变体as11的生物学特征及TAG1基因对脂类合成调控的最新进展。  相似文献   

19.
脂肪酸脱饱和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脂肪酸脱饱和酶催化与载体结合的饱和脂肪酸或不饱和脂肪酸在脂酰链上形成双键。脂肪酸脱饱和酶分为脂酰CoA脱饱和酶、脂酰ACP脱饱和酶和脂酰脂脱饱和酶三类。它在控制生物膜的形成与物理性质,保护光合机构和决定贮脂与膜脂的脂肪酸组成与不饱和度等方面起着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20.
白玫  吴鸿 《植物学通报》2009,44(6):735-741
三酰甘油(TAG)是真核生物中能量贮存的最主要形式。植物中贮存的三酰甘油是食用油类和工业用油的主要来源。TAG1基因的表达产物甘油二酯酰基转移酶(DGAT)能够调控三酰甘油的合成。as11是TAG1基因突变获得的脂类代谢相关突变体。该文概述了拟南芥(Arabidopsis thaliana)突变体as11的生物学特征及TAG1基因对脂类合成调控的最新进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