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研究鼠类密度和猛禽密度对鼠类肝毛细线虫(Capillaria hepatica)感染率的影响,作者于2004年7月在内蒙古锡林郭勒盟阿巴嘎旗北部和东乌珠穆沁旗西南部典型草原草场选取了14个实验样地,采用洞口计数法(四分之一圆面积法)调查估计各实验样地内长爪沙鼠(Meriones unguiculatus)密度,同时采用夹线调查法捕获鼠类样本,进行常规解剖获取肝毛细线虫的感染数据。采用目测计数法统计猛禽的出现频次,并以其出现频次作为猛禽的相对密度指标。实验样地共捕获长爪沙鼠1 058只,观察到鹰隼类活动69只次。数据分析结果表明,长爪沙鼠肝毛细线虫感染率与鼠类密度之间存在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0.01,R~2=0.926),长爪沙鼠肝毛细线虫感染率与猛禽密度之间亦存在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0.01,R~2=0.853)。该结果说明,长爪沙鼠是肝毛细线虫的主要宿主,鼠类密度和猛禽密度的升高均会增加长爪沙鼠肝毛细线虫感染率,猛禽密度和鼠类密度之间还存在叠加效应,猛禽的捕食作用会加快肝毛细线虫病的传播周期,加重肝毛细线虫病疫情。  相似文献   

2.
2004—2005年,在内蒙古锡林郭勒盟阿巴嘎旗和东乌珠穆沁旗研究了肝毛细线虫病对黑线毛足鼠种群感染情况,分析肝毛细线虫对黑线毛足鼠的感染率与鼠体年龄以及种群密度的关系。结果表明,黑线毛足鼠达到一定的年龄(或体质量)才可感染肝毛细线虫病,最低感染个体体质量为14.6g。肝毛细线虫对低龄鼠的感染检出率比较低,而对成体鼠感染检出率较高,其感染率和感染度均随着个体年龄的增长而增高(感染率与年龄:r=0.97,P<0.05;感染度与年龄:r=0.93,P<0.05)。此外,黑线毛足鼠体质量与肝毛细线虫感染率和感染度也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感染率与体质量:r=0.99,P<0.05;感染度与体质量:r=0.95,P<0.05),黑线毛足鼠的种群密度则对肝毛细线虫的感染率(r=0.27,P>0.05)和平均感染度(r=0.41,P>0.05)没有明显的影响,其感染率可能与地区不同有关。  相似文献   

3.
泾县包合乡以往是皖南山区血吸虫病流行区,1965年达到基本消灭。1981年~1986年在监测中我们作了野生动物的寄生虫调查。结果解剖野生动物5批658只,有鼠类(黑线姬鼠、山鼠、田鼠、沟鼠、黄胸鼠、黄毛鼠、鼩鼩等7种、634只)、野兔(21只)、食蟹獴(1只)、黄麂(2只)。发现其中13只动物感染寄生虫(占1.98%);其中有鼠类12只,检出虫体及病变部位在肠、肝。虫体经鉴定属弓首线虫(成虫)、长膜壳绦虫(成虫)、肥颈泡尾绦虫(带囊尾蚴)、豆状带绦虫(囊尾蚴);野兔1只,检出虫体及病变部位在后腿肌及筋膜间。虫体经鉴定属链形多头绦虫(共囊多头蚴)。共发现线…  相似文献   

4.
肝毛细线虫的鼠体感染及虫卵扫描电镜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肝毛细线虫 Capillaria hepatica(Bancroft 1893)Travssos 1915属于毛细科Capillartidae毛细属Capillaria中的一种小型线虫,为世界性分布,是鼠类肝脏中常见的一种寄生虫。近年来发现可广泛寄生于多种哺乳动物,包括人体内。1982年12月在浙江天台县一公社对鼠类体内肝毛细线虫的感染进行了调查,以了解鼠体在冬季情况下对此种线虫的感染率,并对其虫卵进行了扫描电镜的观察,以与在外部形态上极为相似的毛首鞭形线虫(Trichuria trichiura)卵加以区別。  相似文献   

5.
陈兴保 《昆虫学报》1978,(2):197-203
1963年9月到1964年10月,在苏南地区十四个县和一个市进行了鼠体恙螨调查。共检查黑线姬鼠(Apodemus agrarius)852只,沟鼠(Rattus norvegicus)15只,社鼠(Rattus confucianus)37只,黄胸鼠(Rattus flavipectus)72只,小家鼠(Mus musculus)16只,花背仓鼠(cricetulas barabensis)2只,麝鼩(crocidura attenata)31只,共计1,025只。从各种鼠体检查的结果取得恙螨蚴9,688只。经过鉴定,发现有恙螨16个种,分隶于3个亚科7个属。其中有2种认为是新种。1种隶于华溪恙螨属(Genus  相似文献   

6.
1963年在四川省石渠县家畜寄生虫病调查中,为查清家畜与野生动物寄生虫病的相互传播关系,曾解剖多种野生动物。其中鼠兔16只。在10只鼠免胃内,发现一种毛圆科(Trichostrongylidae)曲殖属(Graphidiella)线虫。1966年又在四川省色达县的鼠兔标本中见到本种线虫。经过鉴定认为与在美国科罗拉多发现的鼠兔曲殖线虫(G.ochotona Olsen,1948)有显著不同,确定为新种,定名为四川曲殖线虫Graphidiella szechuanensis sp.nov.。 新种描述 依据9♂、10♀,并对活体标本也进行了观察。  相似文献   

7.
长膜壳绦虫[Hymenolepis diminuta(Rudolphi,1819)]是一种重要的人兽共患寄生虫。1990—1991年我们在雅安市大足鼠(Rattus nitidus Hodgson)、黑线姬鼠(Apodemus agrariusPallas)和褐家鼠(Rattus norvegicus Berkenhout)体内查到此虫种,将3种鼠体内的10条完整虫体用70%酒精固定,用苏木素—卡红染色制片作形态观察。在观察绦虫内部形态过程中,  相似文献   

8.
2005年5月和8月,在内蒙古锡林郭勒北部典型草原调查了肝毛细线虫对布氏田鼠种群的感染特征,分析肝毛细线虫对布氏田鼠的感染率与其性别、年龄、体重及种群密度的关系。结果表明:肝毛细线虫对布氏田鼠感染率没有性别差异,雄鼠与雌鼠的感染率相当;但是与布氏田鼠体重/年龄密切相关:幼鼠的感染率较低,成鼠感染率较高,感染率和平均感染度均随着个体年龄的增长而增高。布氏田鼠达到一定的年龄(或体重)后才可感染肝毛细线虫病,其最低感染体重为24.3 g。布氏田鼠的种群密度对肝毛细线虫的感染率和平均感染度没有明显的影响,但同一样地不同季节感染率不同,本次调查显示,2005年5月份感染率高于8月份群体感染率,同一样地的春季感染率与秋季感染率之间呈现出显著的正相关。  相似文献   

9.
松墨天牛成虫体内的松材线虫分布和速检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索快速测定松墨天牛成虫(下称成虫)的带疫性,用解剖方法和自制便携式显微镜,对成虫携带的松材线虫部位和速检(下称线虫)作了研究,得到下列结果:87.9%的线虫分布在成虫的节间、腹腔和生殖器内;雄成虫阳茎是松材线虫集中分布区,两头平均携带线虫498.5条;交尾时雄成虫把阳茎上的线虫传到雌成虫外生殖器,在雌成虫产卵时再把线虫带入松树形成层组织;在野外检测成虫带疫性平均需时1.57min。  相似文献   

10.
珠江三角洲地区农田的鼠类主要为黄毛鼠(Rattus rattoides),此外亦有小家鼠(Musmusculus)褐家鼠(Rattus norvegicus)和板齿鼠(Bandicota indica)。有些地区因多年来反复用磷化锌毒鼠,鼠类对其产生不同程度的拒食,灭鼠效果较差。为了解决这个问题,1976年起我们进行了敌鼠钠稻田毒鼠的一系列试验。现将敌鼠钠稻谷毒饵一次投放效果与磷化锌稻谷毒饵的大田试验观察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山东部分地区鼠类肝毛细线虫感染调查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本文对山东部分地区鼠类肝毛细线虫感染率进行了调查。山东地区鼠类肝毛细线虫总感染率为27.36%。不同地区感染率不同。各地均以褐家鼠为主。通过重点对褐家感染情况分析,结果肝毛细线虫感染率及感染强度与鼠龄呈正相关;肝毛细线虫感染以整个肝脏为主,右肝感染占第二位。本文还针对农田鼠类明显缺乏肝毛线虫感染的特点,提出肝毛细线虫用于控制农田鼠类种群密度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2.
北京地区啮齿类和食虫类的寄生线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北京地区鼠类寄生线虫,过去仅有李希杰(Li,1933)和李书颖与徐锡藩(Li andHsu,1948)的零星记载,而大量的调查研究至今尚无报道。 1964年和1973年,我们先后在北京附近的雾灵山、百花山和一些粮仓对鼠类寄生线虫进行了调查,共剖检了标本567只,其中褐家鼠(Rattus norvegicus)393只、达乌尔黄鼠(Citellus dauricus)103只,岩松鼠(Sciurotamias davidianus)26只,中华鼢鼠(Myo-spalax fontanieri)16只,黑线仓鼠(Cricetulus barabensis)15只;以及麝鼹(Scaptochirus  相似文献   

13.
中华锐缘蜱Argas(Carios)sinensis(1982),是我们根据幼虫形态发表的一个软蜱新种。幼虫虽已报道,但成虫和若虫形态尚未描述。研究该虫生活史,发现若虫蜕变具有2—4个龄期。本文以培养所得各龄期的若虫皮和成虫为材料进行观察作出描述。包括三个不同发育型的若虫标本18只[Ⅰ(4龄)型♀、♂各4只共八只,Ⅱ(3龄)型♀、♂各3只共6只和Ⅲ(2龄)型♀、♂各2只共4只],成虫标本6只(Ⅰ、Ⅱ、Ⅲ型♀、♂各1只)。标本制作方法,先在双管解剖镜下,将若虫皮从侧缝处用解剖针撕成背面和腹面,制成干整装片后再以霍氏(Hoyer’s)液封装,成虫则置于乳酸中处理,用解剖针撕成背面和腹面,并以霍氏液封装。  相似文献   

14.
2005年5月,在内蒙古锡林郭勒盟阿巴嘎旗北部,研究了肝毛细线虫(Capillaria hepatica)对典型草原区雌性布氏田鼠(Lasiopodomys brandtii)繁殖参数的影响。采用标准夹线法捕获鼠类,对捕获的鼠类进行常规生物学解剖,根据虫卵有无确定肝毛细线虫病感染情况,记录鼠类名称、体长、体重、胴体重、繁殖特征以及肝毛细线虫病感染情况。由于体重是划分鼠类年龄的常用指标之一,结合布氏田鼠的繁殖特征研究数据,采用25.1~55.0 g之间的雌性个体作为本研究分析样本,并将其分为25.1~35.0 g、35.1~45.0 g和45.1~55.0 g体重(年龄)组。采用卡方检验比较分析同一体重(年龄)组内,肝毛细线虫病感染情况与雌性布氏田鼠妊娠率的关系,T检验分析感染情况与胎仔数的关系。结果显示,在各个体重(年龄)组中,感染肝毛细线虫组布氏田鼠雌鼠妊娠率均略低于未感染组,但感染情况与妊娠情况无显著相关关系(P0.05);感染肝毛细线虫布氏田鼠胎仔数低于未感染布氏田鼠,感染情况与胎仔数有显著相关关系(P0.05)。结果表明,肝毛细线虫病对布氏田鼠妊娠率无明显影响,但对布氏田鼠胎仔数有明显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5.
鼠颚厉螨(Laelaps myonyssognathus Grochovskaya et Nguen-Xuan-Hoe,1961)系等(1961)根据1956年3—4月间在越南民主共和国北部Ta-Ca地区(高平省)的黄胸鼠(Rattus rattus flavipectus)体上采到的一只雌螨标本而描述。 1958年以来,我们自福建地区的罗赛鼠(Rattus losea exiguus)、黄胸鼠、刺毛黄鼠(Rattus fulvescens huang)和臭鼩鼱(Suncus murinus)等的体上及窝巢内亦采到大量的  相似文献   

16.
鼠类(包括食虫目和齧齿目)的寄生蠕虫种类很多,我国早年由Nishigori(1924)在台湾鼩鼱Sorex sp.中,发现肝毛细线虫Hepaticola soricicola,Hoeppli(1929)在福建厦门褐家鼠Rattus norvegicus中,发现奇口线虫Rictularia rani,以后陈心陶(1933,1937,1954),徐锡藩等(1933,1942),李希杰(1934,1936),唐仲璋(1936,1938,1940),金大雄(1939,1964,1965,1981),鲁超(1941),金德祥(1941),李淑颖(1948),沈一平(1964,1965),尹文真(1965,1966,1973,1980,1981),汪溥钦(1979,1981),Myers et Kuntz(1960),Frischthal et Kuntz(1981)等均有研究报告。四川省曾…  相似文献   

17.
祝华 《生态学报》1984,4(2):200-200
1980年9月7~14日,作者在汉沽地区进行了一次蛙类寄生虫的调查,共分三个区域:重污染区(茶淀公社);轻污染区(营城公社);微污染区(扬家泊公社)进行。分别在以上几个生境内各随机捕获100只金线蛙Rana plancyli共300只,全部进行解剖,观察和收集肠道寄生蠕虫感染情况。结果重污染区100只金线蛙肠道均是泥沙及腐烂物质,感染率为0%;而轻污染区100只蛙中有12只感染线虫,12只感染吸虫,  相似文献   

18.
2000~2005年,在内蒙古锡林郭勒地区开展了肝毛细线虫病自然疫源地的调查工作。采用夹线法捕获鼠类样本,解剖检视各个采样点鼠类肝毛细线虫病的感染情况。结果表明,锡林郭勒地区存在肝毛细线虫病自然疫源地。疫源地分布在锡林郭勒的北部和东北部地区,包括东乌珠穆沁旗、阿巴嘎旗、锡林浩特市、苏尼特左旗和西乌珠穆沁旗,2004年自然疫源地总面积为32932km2。肝毛细线虫病可感染疫源地的多种鼠类,其自然疫源地分布区与布氏田鼠分布区重叠程度很高,重叠度指数为1.37,而与其他鼠类的分布重叠度不高,这表明布氏田鼠可能是肝毛细线虫的主要宿主。  相似文献   

19.
宁长修  倪涛 《四川动物》1989,8(4):35-35
1982~1985年我们在湖北的通山县、应城县、天门县、宜昌县及神农架林区对寄生鼠体而与人有关的微小膜壳绦虫Hymenolepis nana和缩小膜壳绦虫Hymenolepis dininuta及鼠体外寄生蚤类进行了调查。方法将捕到的鼠进行编号,种类鉴定,解剖观察。如阳性取出虫体鉴定虫种。对鼠体外寄生蚤进行收集并鉴定种类,观察体内是否有自然感染的似囊尾蚴。结果在582只鼠中共检出阳性鼠165只,阳性率28.3%。其中微小膜壳绦虫的阳性率为11.8%(69/165),缩小膜壳绦虫阳性率为19.0%(111/165)。在阳性鼠中同时感染两种膜壳绦虫者有15只,阳性率2.5%(15/165)。各地区…  相似文献   

20.
1960年5—8月期间,我组参加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组织的内蒙古综合考察队,在乌梁素海60—70万亩水域面积上进行了水禽寄生吸虫和线虫的调查。我们解剖了30种鸟类共123只,所检获的标本经鉴定有吸虫12种,线虫15种,隶属2纲11科16属(表1,2)。其中包括两新种线虫、6种吸虫及9种线虫的国内新记录。15种鸟为6种吸虫和11种线虫的新宿主。6种鸟为6种吸虫和2种线虫在国内首次记录的宿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