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60Coγ射线对广藿香的辐照诱变及再生植株的RAPD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60Coγ射线辐照对广藿香外植体离体再生的影响及再生植株的诱变效应.采用60Coγ射线辐照广藿香外植体,考察辐照对外植体离体再生的影响,并观察再生植株的形态变异;同时采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技术分析诱变再生植株的变异情况.广藿香外植体的存活率和外植体再生芽的能力,随着辐照剂量的升高而降低;部分再生植株在形态上发生一些变化;RAPD分析表明,4个辐照剂量的外植体再生植株多态性频率分别为39.13%、36.37%、23.09%及33.33%.60Coγ射线辐射会造成外植体存活率和再生芽能力的下降,辐照外植体培养获得的再生植株,在表型性状及分子水平上出现了一定的分离,为将辐照诱变技术应用于广藿香育种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
用组织培养结合辐射诱变的方法进行药用植物阳春砂的育种,对于加快其育种速度、实现高产优质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通过不同浓度的6-BA和NAA配比筛选阳春砂组织培养不定芽的最适培养基,再以组培不定芽为材料,设置不同辐射剂量,进行60Co-γ射线辐射诱变;采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部分诱变材料进行遗传变异分析.结果表明,添加4.0mg/L6-BA和0.1mg/L NAA的MS培养基不定芽诱导率和出芽倍数最高,分别达到91.4%和2.44;用于阳春砂组培不定芽γ射线辐射的合适剂量为16Gy;ISSR分析结果显示,16Gy辐照获得的2个植株AV16-1和AV16-2在遗传上发生了明显变异,与对照的遗传相似系数分别为0.549和0.563.本研究建立了组织培养结合辐射诱变培育阳春砂新种质的方法,为基于ISSR分子标记技术的诱变育种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3.
绿玉树试管苗物理化学诱变及其抗寒突变体的筛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已建立的微体繁殖体系为基础,对绿玉树再生丛芽进行Co^60γ射线不同剂量的辐射和不同浓度EMS诱变处理,以HYP为突变体选择压,筛选出抗HYP突变体小苗,并对突变体小苗进行抗寒测试。结果表明:辐射剂量影响丛芽的增殖、突变率及芽苗的生长,1.5KR为绿玉树丛芽辐射诱变比较适宜的剂量。0.2%的EMS亦能诱导绿玉树丛芽块产生突变芽,但与正常培养获得的再生小苗相比,诱变后产生的抗HYP芽苗生长缓慢,再生小苗矮小。抗HYP突变小苗的抗寒性比正常植物的抗寒性强。  相似文献   

4.
植物激素对草莓叶片不定芽形成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用试管内生长的草莓幼嫩叶片作外植体,培养在MS基本培养基上附加1.5—2.5毫克/升6—BA和0.1毫克/升NAA,可直接诱导成不定芽,诱导率可达20%。如果不定芽继代培养在同样浓度的培养基上,继而可形成大量的丛生芽。能使叶外植体形成不定芽的植物激素组合而不能使其愈伤组织分化成芽。IAA与6—BA的不同浓度组合对不定芽形成效果不明显。  相似文献   

5.
亚麻植株的再生及诱导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亚麻根、下胚轴、茎和叶外植体在适宜培养基上可产生愈伤组织和不定芽。愈伤组织在分化培养基上产生幼芽。在生根培养基上小苗生根长大。组织细胞学观察表明,下胚轴表皮、皮层和韧皮部细胞都能产生小分生细胞团,后者形成不定芽和愈伤组织。愈伤组织边缘区域分化芽原基,内部产生大量的分生组织结节和维管组织结节。根原基起源于维管组织结节的形成层状细胞。不同器官外植体再生植株的潜力不同,对诱导条件的反应有差别,其中茎和下胚轴切段易兼生不定芽和愈伤组织,再生植株频率高。外源激素、基本培养基和损伤刺激明显影响植株再生。  相似文献   

6.
大果良种沙棘愈伤组织诱导及植株再生的研究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7  
李师翁  卢东平等 《西北植物学报》2001,21(2):262-266,T002
大果良种沙棘的幼嫩茎尖,茎段外植体接种在MS,1/2MS附加不同浓度配比的IAA,IBA,BA,NAA培养基上可诱导茎尖及腋芽生长,将诱导产生的无性系芽接种在MS或1/2MS附加BA0.3-0.5mg/L,NAA0.05mg/L的培养基上可形成丛生芽,同时在小叶片和嫩茎上诱导产生愈伤组织,继续培养愈伤组织表面形成大量的绿色突起,进一步分化成不定芽,在相同培养基上,不定芽上可直接产生不定芽,从而形成多达数百个的不定芽族,不定芽长至3cm时切下转至1/2MS附加IAA或IBA 0.2mg/L的培养基上可生根而形成完整 的再生植株。  相似文献   

7.
以酸枣无菌苗叶片为外植体,研究了培养条件对不定梢再生及不定梢玻璃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叶片在加有细胞分裂素TDZ的诱导培养基(培养基Ⅰ)上连续培养,可诱导不定芽形成,但不能进一步发育成不定梢;而在诱导培养基Ⅰ上培养2周后转移到不加TDZ的培养基Ⅱ上,可获得不定芽伸长的不定梢.培养基Ⅱ的基本培养基组成影响不定芽(梢)的玻璃化症状:MS培养基产生玻璃化的不定芽(梢),而WPM培养基产生正常不定芽梢;光培养条件的变化对玻璃化症状的发生没有影响.不定芽(梢)玻璃化的发生可能与培养基中铵或硝酸铵的浓度有关,在不定芽伸长发育阶段,培养基中高浓度的铵导致了玻璃化苗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陈瑶  刁瑕  宦云敏  杜阳春  李维  何兵 《广西植物》2017,37(9):1111-1121
为探究小檗科植物八角莲组织培养的器官发生方式,该研究以八角莲离体叶片、叶柄在MS培养基上诱导产生的愈伤组织、不定芽、不定根为对象,用连续石蜡切片技术分析八角莲组织培养的器官发生途径。结果表明:八角莲愈伤组织形成的解剖学特征是靠近表皮的薄壁细胞经激素刺激恢复分裂能力,继续培养形成拟分生组织。拟分生组织可形成许多分化中心。通过对八角莲组织培养产生的不定芽细胞组织学观察发现芽原基起源于愈伤组织外侧的几层薄壁细胞,芽原基背离愈伤组织中央生长形成不定芽,故八角莲脱分化形成的芽起源方式为外起源。而八角莲的根原基起源于组织深处髓部薄壁细胞和部分维管形成层细胞,进而形成类似球形或楔形并朝韧皮部突起的根原基轮廓,根原基继续发育会突破表皮生成不定根,起源方式为内起源。八角莲离体再生途径为器官发生型,在组培苗生长过程中先诱导形成不定芽,再诱导形成不定根,在愈伤组织上形成维管组织将不定芽和不定根连接成完整植株。  相似文献   

9.
为有力推动猕猴桃产业化种苗生产及推广,快速高效地繁育猕猴桃新种质资源,同时为猕猴桃多倍体育种、转基因育种等新兴育种技术创造新种质资源奠定基础,该研究以‘东红’猕猴桃叶片、叶柄为外植体,探讨了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种类及质量浓度组合对不定芽诱导过程中不定芽形成的影响,并研究了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对‘东红’组培苗不定根诱导的影响。结果表明:‘东红’再生最佳外植体为叶柄,叶柄不定芽再生最佳培养基为MS+0.5μg·mL~(-1)6-BA+0.2μg·mL~(-1)NAA,不定芽平均再生率为91.2%;不定芽经过壮苗培养(MS+0.2μg·mL~(-1)6-BA+0.05μg·mL~(-1)NAA),取2~3 cm高幼苗进行生根诱导,不定根再生率为93%,平均根数为6条;生根后,种苗移栽成活率在80%以上。初步建立了‘东红’叶柄高效再生体系,为猕猴桃快速的产业化种苗生产及推广提供了有力保证,也为后期猕猴桃育种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本文首次报道裂叶悬钩子(Rubus laciniatus Wild)叶外植体培养在改良的NN69培养基上附加2—4mg/1 6-BA和0.1mg/1 NAA或1—3mg/1 2,4-D和0.1mg/1 NAA,两者都可直接从完整叶片、叶片下切段或叶柄诱导出不定芽。诱导频率达20—48%。而不定芽绝大部分发生在叶轴处或叶柄基部。完整叶片的不定芽诱导率与叶片下切段无差别,但比叶柄基部诱导率要高。6-BA对叶轴处不定芽诱导率比2,4-D的要高。此外,不需继代培养,不定芽数可达10—20个,继代培养一个月左右,每个不定芽能形成丛生芽数可达40一60个。另外,本文还讨论了细胞分化过程中的极性现象。  相似文献   

11.
本文首次报道裂叶悬钩子(Rubus laciniatus Wild)叶外植体培养在改良的NN~(69)培养基上附加2—4mg/1 6-BA和0.1mg/1 NAA或1—3mg/1 2,4-D和0.1mg/1 NAA,两者都可直接从完整叶片、叶片下切段或叶柄诱导出不定芽。诱导频率达20—48%。而不定芽绝大部分发生在叶轴处或叶柄基部。完整叶片的不定芽诱导率与叶片下切段无差别,但比叶柄基部诱导率要高。6-BA对叶轴处不定芽诱导率比2,4-D的要高。此外,不需继代培养,不定芽数可达10—20个,继代培养一个月左右,每个不定芽能形成丛生芽数可达40一60个。另外,本文还讨论了细胞分化过程中的极性现象。  相似文献   

12.
北兴化学工业公司利用不定胚培养法在世界上首次确立了大量生产具有均一性状仙客来苗的技术。 不定芽培养法需要由叶片形成不定芽繁殖后,生根,在繁殖和培育两个过程中分割。不定胚培养法是由细胞诱导愈伤,由愈伤高效率地形成不定胚再生成完整的幼小植物体。由愈伤同时发芽生根,所以繁殖效率高,不需要分割的时间,适合于大量培养。但是,目前很难由不定胚形成植物体。  相似文献   

13.
巴氏芽胞杆菌是目前微生物诱导碳酸钙沉淀(MICP)方法中应用最为热门的一种细菌。为提高巴氏芽胞杆菌尿素分解以及矿化能力,以巴氏芽胞杆菌YB-B为出发菌株,采用微波诱变育种技术,通过诱变菌株特性筛选及其遗传稳定性检测,成功选育出2株突变菌株YB-3和YB-4。与出发菌株相比,诱变菌株尿素分解能力较原菌株提高1.5倍左右,矿化能力提高114%。诱变菌株具有生长速度快,环境适应性强,矿化能力高等优点,这为MICP更广层次的应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4.
选用盐地碱蓬(Suaeda salsa)幼嫩花序为外植体, 建立了快速而高效的离体培养体系。在附加1.0mg.L-16-BA和0.4 mg.L-1 IAA的MS培养基上培养25天可诱导出不定芽, 诱导频率达到82.1%; 不定芽在此培养基上可快速扩增和长期继代培养。不定芽转至MS培养基中培养2~3周生根形成完整植株。  相似文献   

15.
盐地碱蓬幼嫩花序的组织培养及植株再生   总被引:15,自引:3,他引:12  
选用盐地碱蓬(Suaedasalsa)幼嫩花序为外植体,建立了快速而高效的离体培养体系。在附加1.0mg.L-16-BA和0.4mg.L-1IAA的MS培养基上培养25天可诱导出不定芽,诱导频率达到82.1%;不定芽在此培养基上可快速扩增和长期继代培养。不定芽转至MS培养基中培养2 ̄3周生根形成完整植株。  相似文献   

16.
诱发突变育种技术是利用射线、离子、中子等物理辐射因素及空间环境诱变种子或植物离体组织,获得有益突变体,缩短育种周期的育种技术。据国际诱变育成品种数据库的不完全统计,截至2016年5月,世界上60多个国家在214种植物上诱变了超过3 200个正式发布的突变品种,21个国家诱变了254个小麦突变体,其中我国诱变小麦164个,占总量超过64%而位居世界第一。综述了诱变技术在小麦育种方面的成就,概述了获得的小麦农艺性状、产量、品质等性状突变,并对今后小麦诱变育种的目标及方法进行了展望。以期为小麦诱变育种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借鉴,促进现代物理农业的应用及发展。  相似文献   

17.
大蒜花序轴离体培养器官发生途径的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大蒜品种‘三月黄’(Allium sativum L.cv. Sanyuehuang)花序轴为外植体进行离体培养,对其器官发生过程进行了形态学和解剖学观察。结果显示:大蒜花序轴离体培养不经过愈伤组织,通过器官直接发生途径形成不定芽,其不定芽起源于大蒜花序轴维管组织韧皮部一侧周围的皮层薄壁细胞,属于外起源;皮层薄壁细胞经脱分化后,由最先形成的拟分生组织发育为茎尖分生组织,然后环绕其形成叶原基,茎尖和叶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不定芽;大蒜花序轴离体培养发生的不定芽与花苞中自然形成的营养芽发生部位一致。不定芽通过壮苗、生根培养可正常生根形成植株,如果继代培养周期超过21 d,鳞茎形成率可达90.56%。  相似文献   

18.
以火炬松(Pinus taeda L.)的成熟合子胚为外植体在附加NAA和BA的TE培养基上诱导产生了淡黄色、疏松、有光泽的颗粒状愈伤组织。经过愈伤组织的保持和增殖培养及不定芽原基的诱导培养后,进行了不同激素、低温处理和蔗糖浓度对不定芽分化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附加0.5 mg·L~(-1)IBA和2 mg·L~(-1)BA的TE培养基上,愈伤组织上的不定芽分化频率最高达62.15%。不定芽分化的最佳低温处理时间是5—6周,最佳蔗糖浓度是25—30 g·L~(-1)。不定芽经伸长培养后取高于1cm的小苗用于生根。在附加IBA、BA和GA_3的TE培养基上不定芽的生很频率最高达46%。  相似文献   

19.
选用盐碱地灰绿藜(Chenopodium glaucum L.)幼嫩花序为外植体,建立了快速而高效的离体组织培养体系。在附加1.0 mg/L 6-BA和0.4 mg/L IBA的MS培养基上培养35 d可诱导出不定芽,诱导频率达到66.7%;不定芽在此培养基上可快速扩增和长期继代培养。不定芽转至1/2 MS NAA 0.2 mg/L培养基中培养2~3周,生根形成完整植株。  相似文献   

20.
鼎湖山紫背天葵组织培养及植株再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刚  陈雄伟  王瑛华 《广西植物》2010,30(3):407-410
选用紫背天葵无菌苗叶片为外植体,建立了离体培养体系,并探讨其愈伤组织生长和不定芽诱导的适宜培养条件。通过研究得出:愈伤组织诱导的最佳培养基是MS+2,4-D 1.00 mg/L+6-BA 1.0 mg/L+LH 200 mg/L+CH200 mg/L+YE 200 mg/L,愈伤组织诱导率为96.88%。不定芽诱导培养基为MS+6-BA 1.0 mg/L+LH 200 mg/L+CH 200 mg/L+YE 200 mg/L,不定芽诱导率为77.3%。不定芽转至1/2MS培养基中均可100%生根并长成完整植株,小苗移栽成活率达到9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