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茄子青枯病拮抗放线菌XL-6的筛选、鉴定及发酵条件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背景】茄子青枯病是一种毁灭性的土传病害,生产上化学农药无法对其有效防治。拮抗放线菌具有环保、无残留的优点,并已在植物多种病害上成功应用,这为茄子青枯病的生物防治提供了思路。【目的】从健康茄子根际分离获得对茄子青枯菌有显著拮抗作用的放线菌菌株。【方法】采用稀释涂布法分离放线菌;采用双层琼脂法、琼脂扩散法和平板对峙法筛选拮抗菌株;对目标菌株XL-6的形态、培养特征、生理生化特征及16S rRNA基因序列进行综合分析;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设计试验优化目标菌株培养基组分及发酵条件。【结果】筛选得到一株对青枯菌有强抑制作用的放线菌菌株XL-6,它对其他3种病原菌均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菌株XL-6的形态和培养特征、生理生化特征与娄彻氏链霉菌相符,而且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表明该菌株与娄彻氏链霉菌亲缘关系较近。该菌株最优发酵配方和培养条件分别为:玉米粉30.0 g/L、酵母粉5.0 g/L、K_2HPO_4 2.0 g/L、MgCl_2 2.0 g/L和NaCl 1.0 g/L;初始pH 7.0、培养基装瓶量70 mL/250 mL、摇床转速180 r/min、接种量6%,在28°C条件下培养6 d。【结论】菌株XL-6经鉴定为娄彻氏链霉菌,优化其发酵条件后对青枯菌具有更强的拮抗效果。  相似文献   

2.
玉米大斑病生防放线菌的筛选鉴定及发酵条件优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从土壤中筛选对玉米大斑病菌具有较强拮抗作用的放线菌菌株。【方法】采用稀释涂布法分离;采用平板对峙法、牛津杯法、抑制菌丝生长速率法、抑制孢子萌发法进行拮抗菌的筛选;根据菌株BZ45的形态与培养特征、生理生化特性、16SrDNA序列分析对其进行鉴定。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设计试验优化培养基组分及发酵条件。【结果】通过分离筛选得到一株具有强抑制作用的放线菌菌株BZ45,它对常见的8种病原真菌均有拮抗作用,菌株BZ45的发酵滤液对玉米大斑病菌(Setosphaeria turcica)CC9的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均有较强的抑制作用。菌株BZ45与链霉菌中的壮观链霉菌(Streptomyces spectabilis)的亲缘关系较近,且形态与培养特征、生理生化特性与壮观链霉菌的基本相符。研究表明其最佳发酵配方和培养条件为:果糖1.5%、蛋白胨3.0%、KH2PO40.1%、NaCl 0.04%、CaCO30.1%,起始pH为7.2,装瓶量50 mL/250mL,28℃,200 r/min,种子液接种量为10%,摇瓶培养4 d。【结论】菌株BZ45鉴定为壮观链霉菌(Streptomyces spectabilis),菌株BZ45对玉米大斑病菌(Setosphaeria turcica)CC9显示出较强的拮抗作用。  相似文献   

3.
黄瓜枯萎病拮抗放线菌的筛选、鉴定及发酵条件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背景】黄瓜枯萎病是由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 f. sp. cucumerinum)黄瓜专化型引起的土传真菌性病害,严重制约着黄瓜产业的发展。【目的】从河西走廊敦煌地区盐碱土壤中分离筛选出一株对黄瓜枯萎病病菌有良好拮抗效果的放线菌菌株,探究其分类地位及其最优发酵条件。【方法】采用稀释平板涂布法分离放线菌,平板对峙法、抑制菌丝生长速率法筛选拮抗菌株,通过培养特征、生理生化试验及16SrRNA基因序列分析确定其分类地位,利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方法确定其最优发酵配方及培养条件。【结果】菌株16-3-10鉴定为链霉菌属(Streptomyces sp.)菌株,最优发酵配方(g/L):小米10.0,乳糖20.0,蛋白胨1.0,NaCl 5.0,CaCO3 6.0,最优发酵条件:培养温度28°C,装瓶量50/250 mL,培养3 d,起始pH 10.0,抑菌率达82.50%,比优化前增加153.43%。【结论】菌株16-3-10对黄瓜枯萎病病菌具有显著的拮抗效果,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
目的:筛选具有拮抗植物病原真菌可可球二孢菌活性的放线菌.方法:选择高氏一号培养基分离放线菌,以可可球二孢菌为指示菌进行抑菌活性筛选,通过形态学特征、生理生化特征、培养特征以及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等研究对筛选得到的高活性菌株进行菌种鉴定.结果:从南方红豆杉根际土壤中筛选得到一株高活性菌株KLBMP 2284,16S rRNA基因序列比对结果显示其与弗吉尼亚链霉菌(Streptomyces virginiae)相似性98.963%,发酵液稀释300倍后抑制率为41.64%.结论:KLBMP 2284为弗吉尼亚链霉菌的一个菌株.  相似文献   

5.
药用植物内生放线菌的分离、筛选及活性菌株YIM 61470鉴定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从云南西双版纳热带雨林多种药用植物中分离到272株内生放线菌,活性筛选表明 146株菌的发酵产物具有抗菌活性,其中94株菌具有拮抗病原细菌活性,127株菌具有抑制病原真菌的功能.分离菌株YIM 61470具有广谱抗菌活性,通过形态特征、培养特征、生理生化特征、细胞化学分类特征和基于16S rRNA基因序列的相似性分析等研究,菌株YIM 61470被鉴定为链霉菌属(Streptomyces)氢化链霉菌(S.llydrogenans)的一个菌株.  相似文献   

6.
【目的】从银杏中分离、筛选得到具有抑菌作用的内生放线菌,为放线菌在生物防治上的应用提供新的菌种资源。【方法】采用组织贴片培养法进行分离,生长对峙法进行筛选。【结果】从银杏的根、茎、叶中分离得到98株、50株、8株内生放线菌(共计156株),47株放线菌具有拮抗植物病原真菌活性。菌株KLBMP 5501抗菌活性最好且具有广谱性,基于形态特征、培养特征、生理生化特征和16S rRNA基因序列的相似性分析等多项分类特征表明,菌株KLBMP 5501是一株浅紫链霉菌(Streptomyces violascens)。【结论】筛选得到了具有应用潜力的高活性菌株,并进行了菌种鉴定。  相似文献   

7.
【目的】筛选产钙调磷酸酶抑制剂的放线菌菌株。【方法】通过酵母报告基因(CDRE::LacZ)高通量筛选模型与人体钙调磷酸酶试剂盒检测相结合的方法,从土壤放线菌中筛选产钙调磷酸酶抑制剂的菌株;根据形态和培养特征、生理生化实验以及16S rRNA基因序列比对进行菌株鉴定;采用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对发酵条件进行优化。【结果】从土壤中筛选得到一株产高活性钙调磷酸酶抑制剂的放线菌CZW-15,经鉴定属于链霉菌属(Streptomyces)。酵母报告基因检测显示其发酵上清液对依赖酵母钙调磷酸酶的报告基因表达抑制活性IC50为7.4 mL/L,而对照药物FK506的IC50为65 μg/L。该菌的最佳摇瓶发酵配方为(%):玉米粉2、酵母粉0.1、K2HPO4 0.04、MgSO4 0.04、NaCl 0.05、FeSO4 0.001;发酵条件为:初始pH 7.5,温度28 °C,转速180 r/min,装液量50 mL/250 mL,接种量4%,培养时间4 d。优化后1.5 μL发酵上清液对依赖酵母钙调磷酸酶的报告基因表达抑制活性达到117%,比优化前提高4.5倍。【结论】CZW-15属于链霉菌属,该菌产生高活性的抑制酵母钙调磷酸酶的活性物质。  相似文献   

8.
水霉拮抗放线菌的分离、筛选与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以珍珠健康养殖水体底泥为材料分离放线菌,筛选对水产动物水霉病病原菌有抗菌活性的放线菌。方法:采用稀释涂布法,选用萘啶酮酸和放线菌酮双抗平板分离获得放线菌;以黄颡鱼和湘云鲫鱼卵水霉病原菌为靶标菌,采用琼脂块法测试所分离菌株抗水霉菌活性及其稳定性;对拮抗活性强的放线菌采用形态观察和16S r DNA序列分析进行分类鉴定。结果:从分离获得的27株放线菌中筛选出3株对水霉病原菌有拮抗活性的菌株QF1、DNC17和QHV2,其中QHV2抗菌活性与稳定性最好;形态学观察与16S r DNA序列分析结果表明QF1、DNC17和QHV2均属于链霉菌属(Streptomycete sp.),分别鉴定为Streptomyces diastatochromogenes、Streptomyces variabilis和Streptomyces collinus。结论:3株放线菌对水霉病原菌具有较好的拮抗活性,具有开发成抗水霉药物的潜在价值。  相似文献   

9.
一株拮抗番茄叶霉病菌的放线菌筛选、鉴定及发酵条件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菌株xjy是一株从新疆棉田土壤中筛选出的对番茄叶霉病菌(Fulviafulva)有较强拮抗作用的放线菌,其对23种常见植物病原真菌和6种细菌有较好的抑制效果,抗菌谱广。其形态特征、培养特性、生理生化特性、细胞壁组分与放线菌中的淡紫灰链霉菌(Streptomyces lavendulae)相同,16SrDNA序列同源性达99.6%。研究发现该菌的摇瓶发酵配方和培养条件为:大豆粉2%、葡萄糖2%、NaCl0.8%、CaCO30.2%、(NH4)2SO40.32%,起始pH7.0、28℃、180r/mim、摇瓶培养6d,这些结果为该菌株今后的应用、抗生素的分离提纯和产业化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0.
【背景】粗糙链霉菌(Streptomyces scabrisporus) HBERC-53204是本中心自主分离的一株链霉菌,经鉴定,其产生一种活性化合物司替霉素B (steffimycin B,SMB),对多种动植物重要病原菌具有良好生物活性。【目的】提高SMB发酵水平,拓宽放线菌活性天然产物在农牧业领域的研究及应用。【方法】以本实验室筛选出的一株产SMB的粗糙链霉菌HBERC-53204为研究对象,运用单因素试验筛选培养基的主效碳源、氮源、无机盐及各营养成分最适浓度,并基于单因素试验结果,通过Plackett-Burman (PB)试验设计筛选出显著影响因素,再结合最陡爬坡试验、Box-Behnken (BB)响应面法拟合显著因子与产量的非线性方程求解,进一步优化菌株产SMB的最佳发酵培养基配方。【结果】优化后最佳培养基配方为:葡萄糖36.22 g/L,蛋白胨8.00 g/L,酵母粉8.51 g/L,酸水解酪蛋白1.50 g/L,MgSO4 0.68 g/L,KNO3 1.00 g/L。经摇瓶验证,优化后SMB效价达到477.26 mg/L,比初始配方产量提高1 773.08%。在20 L发酵罐培养120 h,目标化合物产量达到214.48 mg/L。【结论】通过对菌株HBERC-53204发酵培养基优化,显著提高了SMB产量,并在20 L发酵罐中得到验证,在此基础上获得了克级纯品。  相似文献   

11.
【目的】从东乡野生稻(Oryza rufipogon)中分离和鉴定内生放线菌,对其进行抗菌活性筛选,并分析高抗菌活性菌株S123的次级代谢产物。【方法】采用S培养基对东乡野生稻内生放线菌进行分离、纯化,并构建16S rRNA基因序列系统发育进化树进行菌株鉴定。以琼脂扩散法和菌丝生长速率法进行抗菌活性筛选,同时设计简并引物检测菌株I型聚酮合酶(PKS-I)基因。对具广谱抗菌活性的菌株S123进行分批大量发酵,运用多种色谱方法对发酵产物进行分离、纯化,利用MS和NMR分析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东乡野生稻中共分离到11株内生放线菌,分别属于链霉菌属(8株)和假诺卡氏属(3株)。其中有8株具有抗菌活性,8株呈现I型PKS阳性。从高抑菌活性菌株S123中分离到化合物Nigericin和17-O-demethylgeldanamycin,其中Nigericin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及水稻纹枯病菌均有抑制活性。【结论】对东乡野生稻内生放线菌进行了分离、鉴定和抗菌活性筛选,并从中分到两种与I型PKS基因相关活性的化合物Nigericin和17-O-demethylgeldanamycin,为研究东乡野生稻内生放线菌的多样性和次级代谢产物的分离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超声波处理土样分离放线菌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索超声波处理土壤悬液,增加稀有放线菌的类群。【方法】将西双版纳热带雨林的混合土样,制成土壤悬液,用超声波分别处理0-120s,用平板稀释法分离放线菌,得到纯菌落后测定其16S rRNA基因序列,进行系统发育分析,将分离菌株鉴定到属;用超声波处理已经鉴定到种且常见的10种链霉菌0-5min,后进行培养,测定其存活率。【结果】土壤悬液经超声波处理不同时间,放线菌的数量和种类逐渐增加。超声波处理已知链霉菌1-5min,对链霉菌的数量没有明显影响。【结论】用超声波处理土壤悬液40s,可以大大增加放线菌的出菌总数,明显增加稀有放线菌的种类,是一种经济且简便易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背景】在地衣共生系统中除了共生真菌、藻类以外,还蕴藏着丰富的放线菌资源。【目的】采集来自云南西双版纳、白茫雪山、德国波罗的海南岸3个地区的地衣,对获得的地衣纯培养放线菌进行多样性分析。【方法】采用3种放线菌选择分离培养基,通过平板稀释涂布法分离放线菌。通过比较16S rRNA基因序列相似性以及构建系统发育树,确定纯培养放线菌的分类地位。【结果】共分离菌株1 123株,鉴定417株。其中从西双版纳17份地衣样品中分离纯化到107株放线菌,分布在7个目14个科33个属,潜在新种18株,其中链霉菌为优势菌属;从白茫雪山7份地衣样品中分离纯化到103株放线菌,分布在4个目5个科9个属,潜在新种16株。其中链霉菌为优势菌属,占比39%;从波罗的海南岸5份地衣样品中分离纯化到65株放线菌,分布在4个目8个科18个属,潜在新种5株,潜在新种菌和链霉菌为优势菌属。【结论】在本研究条件下,西双版纳可培养地衣放线菌多样性较白茫雪山和波罗的海南岸丰富。白茫雪山地衣链霉菌居多,潜在新种占比15.5%。3个地区地衣放线菌的区系组成各不相同,这与3个地区地衣所处地理环境、完全不同的气候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4.
嗜酸丝状放线菌的选择性分离与多样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摘要:【目的】针对酸性土壤中的嗜酸丝状放线菌,建立有效的选择性分离方法,并了解其多样性。【方法】用不同的样品预处理方式和分离培养基,并添加不同的抑制剂进行分离;根据放线菌的菌落数和出菌率确定最佳分离方法组合。采用最佳分离方法对从江西采集的17份酸性土壤样品进行分离;根据培养特征对分离菌株进行分群,进一步通过对各类群的显微形态观察和pH梯度生长实验确定代表菌株;对代表菌株进行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研究其多样性。【结果】嗜酸丝状放线菌的最佳分离方法为:土壤样品经分散差速离心预处理后,涂布添加了放线菌酮、制霉菌素和萘啶酮酸(各50 mg/L)的GTV培养基。用此方法共分离到放线菌369株,归为10个不同的颜色类群,其中6.6%为严格嗜酸放线菌,72.4%为中度嗜酸放线菌,21.0%为耐酸放线菌。52株嗜酸放线菌代表菌株分布于放线菌目中的12个属:链霉菌属(Streptomyces)、小单孢菌属(Micromonospora) 、诺卡氏菌属(Nocardia)、野野村菌属(Nonomuraea) 、韩国生工属(Kribbella) 、小双孢菌属(Microbispora)、马杜拉菌属(Actinomadura)、拟无枝菌酸菌属(Amycolatopsis)、指孢囊菌属(Dactylosporangium)、伦茨氏菌属(Lentzea)、游动四孢菌属(Planotetraspora) 和链嗜酸菌属(Streptacidiphilus),其中链霉菌分离菌株在系统发育树上形成12个不同的进化类群。【结论】所建立的选择性分离方法可用于土壤嗜酸丝状放线菌的高效分离;江西酸性土壤含有丰富多样的嗜酸丝状放线菌种属。  相似文献   

15.
百部内生放线菌的分离、分类及次级代谢潜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以对叶百部块根为材料分离内生放线菌,并对分离菌株进行分类、抗菌活性和次级代谢产物合成基因研究。【方法】样品经过严格的表面消毒,选用4种培养基分离百部内生放线菌;分离菌株通过形态观察和16S rRNA序列分析进行分类鉴定;采用琼脂移块法测试分离菌株的抗菌活性;通过PCR检测分离菌株的PKS/NPRS和卤化酶基因;使用HPLC-UV/VIS-ESI-MS/MS分析发酵产物。【结果】从6个样品中获得18株内生放线菌,分属链霉菌属(Streptomyces)、小单孢菌属(Micromonospora)、假诺卡氏菌属(Pseudonocardia)和甲基杆菌属(Methylobacterium)。分离菌株绝大部分具有抗菌活性和次级代谢产物合成基因,其中13株对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或绿脓杆菌有拮抗活性,17株具有PKS/NRPS基因,8株菌具有卤化酶基因,且卤化酶阳性代表菌株的发酵产物具有抗细菌活性和卤代化合物特征。【结论】百部作为一种传统中药,其内生放线菌以链霉菌和小单孢菌为主,在次级代谢产物合成方面具有很好的潜力,可作为一类重要微生物资源进行活性产物开发。  相似文献   

16.
【目的】从健康亚麻植株的根际土壤中筛选对亚麻立枯病菌具有较强抑菌作用的拮抗菌,优化其产生抑菌活性物质的发酵条件,为其生防利用奠定基础。【方法】采用稀释平板涂布法和对峙培养法进行拮抗菌的筛选;根据菌株形态学特征、生理生化特性以及16S r RNA基因序列分析对其进行鉴定;利用温室抗病实验确定其生防效果;通过单因素实验和均匀设计实验优化其发酵条件。【结果】分离筛选到一株对亚麻立枯病菌具有显著拮抗作用的细菌HXP-5,且其对另外7种植物病菌真菌均有拮抗作用;鉴定菌株HXP-5为枯草芽孢杆菌;温室抗病实验结果表明其生防效果可达71.22%;其产生抑菌活性物质的最佳发酵条件为:葡萄糖为2.3%,胰蛋白胨+酵母粉(3:1)为0.25%,Na Cl为0.18%,发酵时间为72 h,发酵温度为27°C,转速为210 r/min,250 m L摇瓶装液100 m L,接种量为1.7%。【结论】经鉴定,对亚麻立枯病病菌具拮抗作用的菌株HXP-5为枯草芽孢杆菌,且对亚麻立枯病具有较强的防治效果,发酵条件进行优化后其对亚麻立枯病病原菌显示出更强的拮抗作用。  相似文献   

17.
【背景】由青霉菌引起的软腐病是余甘子采后贮藏期的主要病害,造成了经济损失严重。【目的】筛选对余甘子软腐病菌具有良好拮抗效果的放线菌菌株,并初步评价拮抗菌无菌发酵液的防治效果。【方法】以PenicilliumchoerospondiatisDQ23为指示菌,采用琼脂块法结合生长速率法进行拮抗菌株的筛选,并采用形态学特征、生理生化特性结合16S rRNA基因序列进行分类鉴定,并采用浸果法初步测定其无菌发酵液对余甘子软腐病发生及果实贮藏品质的影响。【结果】菌株SC-15对青霉P.choerospondiatis DQ23有较强的拮抗作用,拮抗圈直径为18.70 mm,20%无菌发酵液对软腐病菌的抑制率可达87.8%。根据菌株形态学和生理生化特性,结合16SrRNA基因序列分析将菌株SC-15鉴定为维及尼链霉菌(Streptomycesvirginae)。菌株SC-15无菌发酵液能降低余甘子的腐烂率和腐烂指数,延缓可溶性固形物和可滴定酸的降低,其中75%发酵液浸果效果最好,贮藏8d后,果实腐烂率为53.3%,果实腐烂指数为35.2%,可溶性固形物为4.8%,可滴定酸为6.25mg/g。【结论】菌株SC-15可有效防治余甘子采后青霉软腐病的发生,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